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下列对《红楼梦》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顽石无材补天是整部小说的起点,木石前盟是宝黛爱情的前世,太虚幻境中的词、曲暗示着整部小说的结局。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妙玉的判词。
③“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和“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两处提到的“公子”指的都是贾宝玉。
④林家祖上曾经世袭列侯,林如海本人中了前科探花,并娶了贾敏为妻,可以说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兼书香之族。
⑤因宝玉抓周时抓了脂粉钗环,七八岁时发表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言论,冷子兴、贾雨村等人笑其为酒色之徒。
⑥刘姥姥一进贾府,为读者提供了观察贾府的新视角,也同时设下一条伏线,连接着贾府势败、子孙流落的悲剧结局。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2022高一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红楼梦》曲词对应的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聪明累》)——王熙凤
B.“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好事终》)——秦可卿
C.“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乐中悲》)——史湘云
D.“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虚花悟》)——贾元春
3.(2022高三上·宝山月考)下面人物描写中选出最切合薛宝钗形象的一项( )
A.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B.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D.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是( )
A.王熙凤 B.李纨 C.薛宝钗 D.晴雯
5.(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 请判断这是《红楼梦》中给( )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
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A.元春 B.探春 C.林黛玉 D.薛宝钗
6.(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 在第 32 回中,有人劝宝玉关心一点仕途经济,宝玉异常反感,以致下逐客令。这个人是( )
A.宝钗 B.湘云 C.探春 D.贾雨村
7.(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下列对《红楼梦》中有关情节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受薛姨妈所托送宫花,顺路先给了“三春”和凤姐,最后送给黛玉,却不料黛玉话中带刺,言“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宴,湘云说唱小旦 的戏子有点像黛玉,黛玉认为“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 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些都是黛玉敏感自尊性格的体现。
B.《红楼梦》在叙写豪门奢华的生活时,往往突起波澜,引发我们的思考。第七回中“焦大醉骂”正是曹公于平淡处起波澜的笔法,从而撕开了贾府“败絮其内”的真相,不仅使读者看到了贾府的穷奢极欲,而且使读者理解了贾府崩溃败亡的必然结局,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C.第十一回中凤姐探望了秦可卿后,赶往园中听戏。猛然间贾瑞从假山石后出来,意图调戏凤姐,而凤姐虚与委蛇,心中却早已定好应对之策,进而引出下回的“相思局”和“风月鉴”, 体现出凤姐狠辣的性格特点。
D.第八回,宝玉从梨香院回到自己的住处,得知他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嬷嬷拿去给孙子吃了,后又得知早起沏的枫露茶被李嬷嬷喝了,大为生气,打算把这个乳母撵出去,体现出富家公子的任性使气、忘恩负义,只对身边的丫鬟关怀备至,却对乳母毫无感恩之心。
8.(2022高一上·阜宁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9.(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神话故事开端,讲述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也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看似繁荣却暗藏危机的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
B.小说主要以贾府为舞台,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古典文言小说。
C.《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史》《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自勉,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因此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D.《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版本有80回和120回两大系统,其中120回版本的后40回是高鹗所续,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10.(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最后的一项是( )
A.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B.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D.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1.(2022高三上·武清月考)《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 ,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 ,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
12.(2022高一下·六盘水期末)请依据《红楼梦》,在下列语句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1)《红楼梦》以四大家族贾、 、王、薛的兴衰贯穿整部小说,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2)《红楼梦》中 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大观园中,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 ”;薛宝钗居住的地方叫“蘅芜苑”。
二、阅读理解
(2022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它。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这里牵涉到作者本身难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件事情,在朋友在谈这个事情,转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喜欢谁,不喜欢谁,我们称之为主观。在文学里面有“全知观点”,就是有超越感,不成为小说里面任何一个角色。我们没有个别的爱恨,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就像镜子一样,镜子本身没有选择,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镜子完全呈现你的状态,是一个全然客观的状态。但是人很难做到像镜子,这种全知的超越感其实非常难把握。我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最像镜子的小说就是《红楼梦》。
林黛玉的哭泣、薛宝钗的周到、王熙凤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现而已,作者没有说他喜欢谁,不喜欢谁。 (摘编自蒋勋《蒋勋说〈红楼梦〉》)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三: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蒋勋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像镜子一样的小说,作者对其中的人物基本上是全然客观的呈现状态,这种“不写之写”为读者留下评判空间。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作家只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
C.《红楼梦》还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
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1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两个嬷嬷作其他描写。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16.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空白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7.《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原文省略号的“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
18.(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从上面两则材料来看,林黛玉的性格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及原著的相关情节,简述其成因。
材料一: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材料二:
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19.(2022高三上·朝阳期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有如下故事情节:
①元妃省亲 ②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林黛玉进贾府 ④抄检大观园
(1)下列对以上故事情节发生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2)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上述情节中的一个,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2022高二上·浙江月考)名著导读
20.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助兴。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格命运。请根据人物性格与命运,写出掣出该花签的人。
掣的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21.在本回中,黛玉的签画的是“芙蓉”,签语为“风露清愁”,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语出欧阳修《明妃曲》“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请根据原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
三、综合运用
(2022高三上·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足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 。”“《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梭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 。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虹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板。”“《红楼梦》帮助你 。读一部《红褛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不尽的书。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3.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填空。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薛宝钗有一个 ,与贾宝玉的 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 ,贾宝玉前生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
(2022高二上·五莲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 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 ”。妙玉斟了一 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 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24.填入上文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杯为解渴,二杯可视为饮牛饮骡,三杯方是品鉴
B.一杯为品,二杯为饮牛饮骡,三杯为解渴之用
C.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D.一杯为解渴之需,二杯方能品鉴,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25.请写出妙玉所说的“这话明白”背后的潜台词。
(2022高二上·舒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26.《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典型的圆形人物。请写出她的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举例加以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27.“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五个女性形象: 、 、 、 、 。
28.(2022高一上·遵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第七章“男女有别”中提到了两种婚恋模式,“阿波罗式”和“浮士德式”,具体内容如下:
“阿波罗式”强调“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浮士德式”则是“感情的象征,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是不断地克服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请同学们借助以上两种婚恋模式分析《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2022高三上·辽宁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29.请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刘姥姥中任选一个,写出她的圆形人物性格特征,请写出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分别举例加以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30.“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应为惜春的判词;
④“林家祖上曾经世袭列侯”错误,林如海祖上是书宦之家;“可以说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兼书香之族”错误,林黛玉出生时林家已经没落,已沾不到祖上之光;
⑤“冷子兴、贾雨村等人笑其为酒色之徒”错误,原文“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可知是贾政说宝玉为“酒色之徒”;
正确的有①③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2.【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D指贾惜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3.【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写出了人物的端庄娴雅美丽富态,符合薛宝钗的形象。B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强调了人物的神采风度,符合贾探春的形象。C项,“鬓若刀裁,眉如墨画”具有男性特征,本句符合贾宝玉的形象特点。D项,“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写出了人物的温柔可亲、沉默寡言,符合贾迎春的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的人物分析。名著是新高考改革后的必考题型,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其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对人物加以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D.金陵十二钗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晴雯不在其列。晴雯是在十二钗又副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5.【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B.探春精明能干,有远大志向,最后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6.【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B项,见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史湘云劝宝玉关心一点仕途经济,宝玉异常反感,以致下令逐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7.【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体现出富家公子的任性使气、忘恩负义,只对身边的丫鬟关怀备至,却对乳母毫无感恩之心”错误。此处情节中李嬷嬷屡次乱动别人的东西,宝玉感到生气并打算将她赶出去情有可原,此处不能体现出宝玉忘恩负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8.【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B项,“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错误,“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选项把二者弄反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红楼梦》设题,然后浏览选项,再与文本进行比对。
9.【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和名著阅读能力。
A.“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错误,《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小说;
B.“古典文言小说”错误,《红楼梦》非文言小说,应是白话小说;
C.“又名……《情史》”错误,《情史》不是《红楼梦》的别名,红楼梦又名还有《情僧录》和《金玉缘》。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和名著阅读能力。解读名著,要关注时代、作家、情节、形象、主题等。本题涉及到了对名著中名句掌握情况的考查;还涉及到了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10.【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A.“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小说第四回,贾雨村得贾府举荐补授金陵应天府后接到第一案,薛蟠与冯渊争买英莲,冯渊被打死。贾雨村依从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是为“葫芦案”。薛家举家进京,入住梨香院。由此,宝黛钗齐聚贾府,正文故事画卷式徐徐展开。
B.“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是小说第十七回,内容涉及秦钟殡葬,宝玉痛悼;贾政畅游大观园,宝玉虚拟匾题联。
C.“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是小说第七十四回,小说的中间部分,王夫人知道了绣春囊的事情后,受到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从中煽动,对于绣春囊一事采用搜检大观园的形式进行查抄。“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说的是,惜春经历查抄这件事后,公开宣布和宁国府断绝关系。
D.“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小说第三回,林如海助贾雨村复职,林黛玉别父进贾府;由远至近,主要人物陆续登场(着重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宝黛初会,一见如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1.【答案】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作菊花诗时,“林潇湘魁夺菊花诗”,黛玉一人以《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包揽了前三名,连宝钗也大加赞赏。另外,在《红楼梦》里,黛玉是写诗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三首、《咏白海棠》、《菊花诗》三首(《咏菊》《问菊》《菊梦》等20多首诗。可见,《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林黛玉。
《红楼梦》第56回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充分展示了自己杰出的管理才华。探春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开源”,她将大观园里的田地、池塘、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对承包者收取租金;二是“节流”,她开始节约园中丫环小姐的各类开销,对各种开销进行重新分类以避免重复支取。探春管理大观园时,把方方面面的矛盾处理好,又能兴利除弊、把大观园管理得井井有条。可见,《红楼梦》中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探春。
“毒设相思局”写王熙凤狠毒,“协理宁国府”展示凤姐的泼辣,“弄权铁槛寺”写王熙凤的贪婪舞弊。可见,《红楼梦》中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
故答案为: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2.【答案】(1)史
(2)王熙凤
(3)潇湘馆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红楼梦》第四回中门子提到护官符,并拿出来让贾雨村看,内容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故可知,《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贾、史、王、薛。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主要是描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意思为费尽心机地算计显得十分聪明,到头来反倒算计下自个儿的性命。与人物相关的比较典型的情节有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等。故此处应填入“王熙凤”。
(3)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潇湘馆”;薛宝钗居住的地方叫“蘅芜苑”;李纨居住的地方叫“稻香村”;迎春住紫菱洲,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藕香榭。故此处应填入“潇湘馆”。
故答案为:⑴ 第1空、史
⑵ 第1空、王熙凤
⑶ 第1空、潇湘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13.D
14.B
15.B
16.①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用笔灵活;②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③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意思答对即可)
17.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中“不写之写”手法,再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留白的好处,答题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3.A.“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说法错误,原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可见选项关系表述错误。B.“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
故答案为:D。
14.B.“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故答案为:B。
15.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故答案为:B。
16.文章第一段首先说到《红楼梦》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所以第一段是一个总说的段落。第二段首先说到“‘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然后解释“写”和“不写”的辩证关系。第三段说到应该如何理解“不写之写”,作者认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所以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
第四段以《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和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为例来解释“不写之写”。第五段联系《红楼梦》具体阐释“不写之写”的妙处。所以这一部分举《红楼梦》宝玉和莺儿的对话来分析“不写之写”的妙处。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17.林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如同一个疾雷,心里五味陈杂,迷迷痴痴,五内俱焚,黛玉哇地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林黛玉要死了,等着宝玉来看他。她多么想再看宝玉一眼,但是,黛玉等到最后,也没见宝玉的人影,黛玉用尽最后的力气茫然的对着黑暗,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就咽气了。宝玉的通灵宝玉是要有块金的来配的,宝钗恰好就有个赖头和尚给的金锁。宝黛的木石前盟在被世人看好的金玉良缘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为此忧心的黛玉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如世人所愿,贾宝玉和薛宝钗婚事一定,在众人的祝福下热热闹闹的操办婚事。而就在他们入洞房的那天夜晚,潇湘馆却是另一番景象,病入膏肓的林黛玉奄奄一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林黛玉既有哀怨,又有难舍,万念俱灰、伤心欲绝,也许临终想说的是“宝玉,你好狠的心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虽然相互爱着对方,但却走不到一起,无疑是最遗憾的事。而贾宝玉最终被安排和薛宝钗成亲,这点无疑是打击到了林黛玉。当林黛玉听到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也许也会想到宝玉也会因此而伤心难过,既想到自己,又想到宝玉,五味杂陈,融为一团,也许会说“宝玉,宝玉,你好苦命”。
18.【答案】材料一描写黛玉初进贾府“留心、在意”的典型事迹。从黛玉不得不接了茶,仿照贾府众人漱口这件事可以看出黛玉“谨慎”的性格特点。
材料二通过语言描写“单送我一个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表现了林黛玉“多疑”、“敏感”的特点。
分析黛玉性格的成因,有其个人成长的客观因素,她父母双亡,命运悲苦,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和遭受冷落的孤独感。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一,林黛玉在贾府,陪同贾母吃饭,饭后,仆人便送来了茶,黛玉觉得与原来家中的情况不同,正在疑惑,见仆人捧来了钵盂,才知第一次的是漱口茶,第二次的才是喝的茶。“不合家中之式”也“少不得一一改过来”,接了茶;见捧过漱盂,“照样”漱口。此乃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典型表现,表明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
材料二,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黛玉的性格:“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两句话明确表明林黛玉对周瑞家的不满,她觉得自己受了轻视,而且摆明了直接说出来,由此可见黛玉多疑、敏感、刻薄的一面。
分析林黛玉这些性格的成因,一方面,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黛玉性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客观上,父母双亡对黛玉性格的影响,她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多愁善感;更有家道中落对黛玉性格的影响,它寄身在贾府,永远觉得自己是被冷落的,她长期寄人篱下,形成小心谨慎、敏感多疑的性格。觉得生命本身就是孤独的,这是由性格决定的宿命,同时也感受到林黛玉内心寄人篱下的伤感。
故答案为:材料一描写黛玉初进贾府“留心、在意”的典型事迹。从黛玉不得不接了茶,仿照贾府众人漱口这件事可以看出黛玉“谨慎”的性格特点。
材料二通过语言描写“单送我一个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表现了林黛玉“多疑”、“敏感”的特点。
分析黛玉性格的成因,有其个人成长的客观因素,她父母双亡,命运悲苦,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和遭受冷落的孤独感。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19.【答案】(1)B
(2)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都进行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1)林黛玉进贾府是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贾元春回娘家省亲是在第十八回,时间是元宵佳节那天晚上;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三十九回;抄检大观园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拣大观园”,为了追查绣春囊,王夫人听信了王善保家的谗言,发动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④。
(2)《林黛玉进贾府》,写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出场作者即用“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如秋波”等句描写,可见宝玉的俊美,俊美之中又带有富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感。宝黛初见之时,宝玉问黛玉“可也有字没有”,黛玉言无后便送字于她,足见宝玉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厌恶,体现了宝玉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和崇高追求。宝玉因家里姐妹们都无玉而“摔玉”,表现了宝玉追求平等,是封建贵族中的叛逆者。“玉”也是天命的象征,“摔玉”也暗指宝玉不为天命所困,毅然反抗,对封建礼教的鄙弃,对天命的违抗与质疑。贾母是林黛玉的外婆,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凤姐,宝玉的奶奶,王夫人跟邢夫人的婆婆,也是这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作者对这些人物都进行了描写,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故答案为:⑴B
⑵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都进行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答案】20.宝钗;香菱
21.①此笺名芙蓉,暗喻黛玉性情高洁。②签语为风露清愁,形容黛玉性情及容貌。
③解诗又说红颜薄命。“芙蓉花”在秋天开放,同时暗示黛玉的命运:红颜薄命,生不逢时,与东风无缘④同时暗含劝告:无须埋怨,无须惆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写出三点给满分)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经典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①为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取之于唐末罗隐的《牡丹花》,“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依作者的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她于花色上“艳冠群芳”,也表现在她具有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质上。具体到宝钗身上,“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住的蘅芜苑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而且“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需吃“冷香丸”等等描写,表面上看似冰冷“无情”。但宝钗却照顾过湘云,体贴过黛玉,帮衬过岫烟,提点过探春,她看似冷淡的表象下却潜藏着脉脉温情。
②为香菱:在元宵节前后,香菱被拐走,这不是巧合,注定香菱悲惨的一生。“连理枝头花正开”指的是“并蒂花”,“并蒂花”本是夫妻花,但花签往往是反话。香菱给薛蟠做妾,薛蟠待她却毫无情意。香菱本名甄英莲。“菱”就是菱花,通“凌”,被欺凌的意思;“莲”就是莲花,通“怜”,甄英莲就是“真应怜”。预示香菱会遭人凌虐结局悲惨可怜。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经典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
芙蓉既是荷花,也指一种木芙蓉。黛玉自己的诗句中有“质本洁来还洁去”,想必这里的芙蓉用来指代荷花更为恰当,暗喻黛玉性情高洁。
风露清愁,实际是风清露(眼泪)愁。喻林黛玉像风一样傲然,像风一样自由,随心而生,随心而动。又如露一般有淡淡的伤感和忧愁。林黛玉为了与贾宝玉的姻缘感情愁肠百结,不得疏解,岂非正是“风露清愁”,更是当初绛珠仙子“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的表现。
《红楼梦》结局是黛玉病死,宝玉出家。芙蓉花在秋天开放,同时暗示黛玉的命运:红颜薄命,生不逢时,与东风无缘,被秋风吹落。这说明宝黛姻缘未成,黛玉在某个秋天去世。表达了作者对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其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此签语出欧阳修《明妃曲》,用了王昭君的典故,因为汉朝与匈奴和亲,她不得已远嫁匈奴为王妃,最终埋骨异乡。这实际上是写宝黛有缘无分,含恨错过。“莫怨”暗含劝告:无须埋怨,无须惆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答案】22.《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经验的结晶;体验人生(意思对即可)
23.金锁;通灵宝玉;绛珠仙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2.第一空,结合前文“《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可知,这里应和“《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对应,可以填“《红楼梦》之后的历史”之类的内容。第二空,根据空后“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可知,这里是总述《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所以可以填“经验的结晶”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根据空后“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可得出读《红楼梦》是一种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可以填“体验人生”之类的内容。
还要注意表述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23.金玉良缘,“金玉”指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门当户对,后泛指美好的姻缘。木石前盟,《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
【答案】24.C
25.①赞同。之前宝玉说他深知自己能够在栊翠庵吃茶是托钗黛之福,“这话明白”是说宝玉确有自知之明。
②嗔怪。妙玉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这是给予“特殊待遇”,但宝玉却视之为“俗器”。“这话明白”语含讥讽,是说宝玉不明白少女心,不解风情。
③失落。以清高孤傲著称的妙玉主动向宝玉显示好感,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积极回应。“这话明白”语含失落和酸涩。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读懂文本,再结合文本和人物形象分析其深层含义。
24.结合前文“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后文“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可知,品茶要细细地品味,不能一口喝干。如果一口喝干,一口吃了还没咂么出滋味来,就进肚了,白白糟蹋了好东西,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琢磨出滋味来。故放在开头的句子是“一杯为品”,排除AD;“解渴的蠢物”指茶水只是一种解渴的饮品,与白开水相比不过是多了些滋味罢了;“饮牛饮骡”指舌头还未来得及触碰到,便已经下肚,这些丰富的层次自然就被忽略了;由此可知,“饮牛饮骡”比“解渴的蠢物”更俗,更没有品出茶味,故先说“解渴的蠢物”,再说“饮牛饮骡”。故答案为:C。
25.根据原文“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可知,之前宝玉说他深知自己能够在栊翠庵吃茶是托钗黛之福,“这话明白”是说宝玉确有自知之明;根据原文“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可知,玉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这是给予“特殊待遇”,但宝玉却视之为“俗器”。“这话明白”语含讥讽,是说宝玉不明白少女心,不解风情;根据原文“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可知,以清高孤傲著称的妙玉主动向宝玉显示好感,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积极回应。“这话明白”语含失落和酸涩。
【答案】26.王熙凤。一方面是治家能手,另一方面又是营私好手。她不但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就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都要让她总理一切。她虽懂治家,却也败坏着这个大家族。她会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会勾结官府包办官司。
27.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妙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26.首先要理解圆形性格这一概念,然后从两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所谓圆形性格,就是性格复杂。
如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其“美”其“才”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凤姐之“才”首先就表现为“好刚口”的口才。她出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短短几句话,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果然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她的“才”还体现在“治家”上,最典型的就是“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她对宁国府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期推诿;需用过当,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的五大弊病,条分缕析,深中腠理。她一眼看出了宁府纷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在办理事务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把混乱不堪的宁国府“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但同时她的“恶”也十分可怕,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办的头件大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如果说贾瑞的死也是由于贾瑞自身的无赖品行招致的恶果,王熙凤的手段有几分“自卫”维护其二奶奶的管家主子尊严,那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逼得一对有情人自尽,就是她金钱、权力欲望的膨胀(第十五、十六回),而“闻秘事”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用剑杀人”(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则真是十恶不赦。
再如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她的乡气和见识不广,因而就带有几分可笑的意味。如第三回,写她初见自鸣钟情景: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但另一方面,作者又着力地描写了刘姥姥本质是忠厚善良的,具有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刘姥姥灵魂中的“劳动人民正直的、耿介的高贵品质”,集中表现在她机智勇敢地营救巧姐的行为上。
27.“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本题要求写出除王熙凤外其他的五位女性,从中选择五位即可。
28.【答案】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婚恋模式是“阿波罗式”。“金玉良缘”属于“阿波罗式”,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和宝玉闹别扭,以“纪律”维护自己的感情;“木石前盟”属于“浮士德式”,黛玉和宝玉闹别扭,与宝玉沟通内心,他们的感情是热烈的。由此可见,乡土社会扼制男女感情,以纪律维系群体的稳定。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分析观点、概念的能力。
先看金玉良缘,宝钗处事圆滑,时时压制自己的感情,即使宝玉出家,也哭的不失威严,这就是理性战胜感性。宝钗对宝玉也有感情,但是他们的感情是克制的,没有激动性,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而宝钗则会生育、持家,可见其爱情符合“阿波罗式”强调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特点。
而木石前盟,黛玉经常跟宝玉闹别扭,会剪香囊,会因为宝钗而吃醋、闹脾气,他们的爱情是激动的,符合“浮士德式”“感情的象征,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是不断地克服阻碍”的特点。分析可知,而乡土社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注重社会的稳定,这样的社会怕感情会影响纪律,就好像有些公司内部不允许谈恋爱一样,乡土社会靠纪律维持稳定。 乡土社会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七岁不同席。”这是乡土社会的要求,也是扼制男女间发生感情的利器,有接触才会有感情,不允许接触,产生感情的几率就会降低。社会秩序防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故答案为: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婚恋模式是“阿波罗式”。“金玉良缘”属于“阿波罗式”,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和宝玉闹别扭,以“纪律”维护自己的感情;“木石前盟”属于“浮士德式”,黛玉和宝玉闹别扭,与宝玉沟通内心,他们的感情是热烈的。由此可见,乡土社会扼制男女感情,以纪律维系群体的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分析名著观点、概念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29.王熙凤。一方面是治家能手,另一方面又是营私好手。她不但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就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都要让她总理一切。她虽懂治家,却也败坏着这个大家族。她会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会勾结官府包办官司。
30.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圆形性格这一概念,然后从两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的识记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9.所谓圆形性格,就是性格复杂。如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其“美”其“才”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凤姐之“才”首先就表现为“好刚口”的口才。她出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短短几句话,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果然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她的“才”还体现在“治家”上,最典型的就是“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她对宁国府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期推诿;需用过当,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的五大弊病,条分缕析,深中腠理。她一眼看出了宁府纷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在办理事务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把混乱不堪的宁国府“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但同时她的“恶”也十分可怕,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办的头件大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如果说贾瑞的死也是由于贾瑞自身的无赖品行招致的恶果,王熙凤的手段有几分“自卫”维护其二奶奶的管家主子尊严,那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逼得一对有情人自尽,就是她金钱、权力欲望的膨胀(第十五、十六回),而“闻秘事”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用剑杀人”(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则真是十恶不赦。再如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她的乡气和见识不广,因而就带有几分可笑的意味。如第三回,写她初见自鸣钟情景: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但另一方面,作者又着力地描写了刘姥姥本质是忠厚善良的,具有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刘姥姥灵魂中的“劳动人民正直的、耿介的高贵品质”,集中表现在她机智勇敢地营救巧姐的行为上。
30.“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本题要求写出除王熙凤外其他的三个女性,从中选择三位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下列对《红楼梦》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顽石无材补天是整部小说的起点,木石前盟是宝黛爱情的前世,太虚幻境中的词、曲暗示着整部小说的结局。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妙玉的判词。
③“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和“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两处提到的“公子”指的都是贾宝玉。
④林家祖上曾经世袭列侯,林如海本人中了前科探花,并娶了贾敏为妻,可以说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兼书香之族。
⑤因宝玉抓周时抓了脂粉钗环,七八岁时发表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言论,冷子兴、贾雨村等人笑其为酒色之徒。
⑥刘姥姥一进贾府,为读者提供了观察贾府的新视角,也同时设下一条伏线,连接着贾府势败、子孙流落的悲剧结局。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应为惜春的判词;
④“林家祖上曾经世袭列侯”错误,林如海祖上是书宦之家;“可以说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兼书香之族”错误,林黛玉出生时林家已经没落,已沾不到祖上之光;
⑤“冷子兴、贾雨村等人笑其为酒色之徒”错误,原文“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可知是贾政说宝玉为“酒色之徒”;
正确的有①③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2.(2022高一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红楼梦》曲词对应的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聪明累》)——王熙凤
B.“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好事终》)——秦可卿
C.“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乐中悲》)——史湘云
D.“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虚花悟》)——贾元春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D指贾惜春。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3.(2022高三上·宝山月考)下面人物描写中选出最切合薛宝钗形象的一项( )
A.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B.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D.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写出了人物的端庄娴雅美丽富态,符合薛宝钗的形象。B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强调了人物的神采风度,符合贾探春的形象。C项,“鬓若刀裁,眉如墨画”具有男性特征,本句符合贾宝玉的形象特点。D项,“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写出了人物的温柔可亲、沉默寡言,符合贾迎春的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的人物分析。名著是新高考改革后的必考题型,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其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对人物加以分析。
4.(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是( )
A.王熙凤 B.李纨 C.薛宝钗 D.晴雯
【答案】D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D.金陵十二钗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晴雯不在其列。晴雯是在十二钗又副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5.(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 请判断这是《红楼梦》中给( )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
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A.元春 B.探春 C.林黛玉 D.薛宝钗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B.探春精明能干,有远大志向,最后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6.(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 在第 32 回中,有人劝宝玉关心一点仕途经济,宝玉异常反感,以致下逐客令。这个人是( )
A.宝钗 B.湘云 C.探春 D.贾雨村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B项,见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史湘云劝宝玉关心一点仕途经济,宝玉异常反感,以致下令逐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7.(2022高二上·德阳开学考)下列对《红楼梦》中有关情节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受薛姨妈所托送宫花,顺路先给了“三春”和凤姐,最后送给黛玉,却不料黛玉话中带刺,言“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宴,湘云说唱小旦 的戏子有点像黛玉,黛玉认为“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 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些都是黛玉敏感自尊性格的体现。
B.《红楼梦》在叙写豪门奢华的生活时,往往突起波澜,引发我们的思考。第七回中“焦大醉骂”正是曹公于平淡处起波澜的笔法,从而撕开了贾府“败絮其内”的真相,不仅使读者看到了贾府的穷奢极欲,而且使读者理解了贾府崩溃败亡的必然结局,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C.第十一回中凤姐探望了秦可卿后,赶往园中听戏。猛然间贾瑞从假山石后出来,意图调戏凤姐,而凤姐虚与委蛇,心中却早已定好应对之策,进而引出下回的“相思局”和“风月鉴”, 体现出凤姐狠辣的性格特点。
D.第八回,宝玉从梨香院回到自己的住处,得知他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嬷嬷拿去给孙子吃了,后又得知早起沏的枫露茶被李嬷嬷喝了,大为生气,打算把这个乳母撵出去,体现出富家公子的任性使气、忘恩负义,只对身边的丫鬟关怀备至,却对乳母毫无感恩之心。
【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体现出富家公子的任性使气、忘恩负义,只对身边的丫鬟关怀备至,却对乳母毫无感恩之心”错误。此处情节中李嬷嬷屡次乱动别人的东西,宝玉感到生气并打算将她赶出去情有可原,此处不能体现出宝玉忘恩负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8.(2022高一上·阜宁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B项,“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错误,“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选项把二者弄反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红楼梦》设题,然后浏览选项,再与文本进行比对。
9.(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神话故事开端,讲述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也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看似繁荣却暗藏危机的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
B.小说主要以贾府为舞台,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古典文言小说。
C.《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史》《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自勉,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因此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D.《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版本有80回和120回两大系统,其中120回版本的后40回是高鹗所续,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和名著阅读能力。
A.“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错误,《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小说;
B.“古典文言小说”错误,《红楼梦》非文言小说,应是白话小说;
C.“又名……《情史》”错误,《情史》不是《红楼梦》的别名,红楼梦又名还有《情僧录》和《金玉缘》。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和名著阅读能力。解读名著,要关注时代、作家、情节、形象、主题等。本题涉及到了对名著中名句掌握情况的考查;还涉及到了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10.(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最后的一项是( )
A.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B.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D.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A.“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小说第四回,贾雨村得贾府举荐补授金陵应天府后接到第一案,薛蟠与冯渊争买英莲,冯渊被打死。贾雨村依从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是为“葫芦案”。薛家举家进京,入住梨香院。由此,宝黛钗齐聚贾府,正文故事画卷式徐徐展开。
B.“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是小说第十七回,内容涉及秦钟殡葬,宝玉痛悼;贾政畅游大观园,宝玉虚拟匾题联。
C.“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是小说第七十四回,小说的中间部分,王夫人知道了绣春囊的事情后,受到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从中煽动,对于绣春囊一事采用搜检大观园的形式进行查抄。“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说的是,惜春经历查抄这件事后,公开宣布和宁国府断绝关系。
D.“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小说第三回,林如海助贾雨村复职,林黛玉别父进贾府;由远至近,主要人物陆续登场(着重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宝黛初会,一见如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1.(2022高三上·武清月考)《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 ,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 ,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
【答案】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作菊花诗时,“林潇湘魁夺菊花诗”,黛玉一人以《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包揽了前三名,连宝钗也大加赞赏。另外,在《红楼梦》里,黛玉是写诗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三首、《咏白海棠》、《菊花诗》三首(《咏菊》《问菊》《菊梦》等20多首诗。可见,《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林黛玉。
《红楼梦》第56回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充分展示了自己杰出的管理才华。探春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开源”,她将大观园里的田地、池塘、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对承包者收取租金;二是“节流”,她开始节约园中丫环小姐的各类开销,对各种开销进行重新分类以避免重复支取。探春管理大观园时,把方方面面的矛盾处理好,又能兴利除弊、把大观园管理得井井有条。可见,《红楼梦》中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探春。
“毒设相思局”写王熙凤狠毒,“协理宁国府”展示凤姐的泼辣,“弄权铁槛寺”写王熙凤的贪婪舞弊。可见,《红楼梦》中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
故答案为: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2.(2022高一下·六盘水期末)请依据《红楼梦》,在下列语句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1)《红楼梦》以四大家族贾、 、王、薛的兴衰贯穿整部小说,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2)《红楼梦》中 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大观园中,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 ”;薛宝钗居住的地方叫“蘅芜苑”。
【答案】(1)史
(2)王熙凤
(3)潇湘馆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红楼梦》第四回中门子提到护官符,并拿出来让贾雨村看,内容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故可知,《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贾、史、王、薛。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主要是描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意思为费尽心机地算计显得十分聪明,到头来反倒算计下自个儿的性命。与人物相关的比较典型的情节有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等。故此处应填入“王熙凤”。
(3)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潇湘馆”;薛宝钗居住的地方叫“蘅芜苑”;李纨居住的地方叫“稻香村”;迎春住紫菱洲,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藕香榭。故此处应填入“潇湘馆”。
故答案为:⑴ 第1空、史
⑵ 第1空、王熙凤
⑶ 第1空、潇湘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阅读理解
(2022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它。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这里牵涉到作者本身难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件事情,在朋友在谈这个事情,转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喜欢谁,不喜欢谁,我们称之为主观。在文学里面有“全知观点”,就是有超越感,不成为小说里面任何一个角色。我们没有个别的爱恨,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就像镜子一样,镜子本身没有选择,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镜子完全呈现你的状态,是一个全然客观的状态。但是人很难做到像镜子,这种全知的超越感其实非常难把握。我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最像镜子的小说就是《红楼梦》。
林黛玉的哭泣、薛宝钗的周到、王熙凤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现而已,作者没有说他喜欢谁,不喜欢谁。 (摘编自蒋勋《蒋勋说〈红楼梦〉》)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三: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蒋勋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像镜子一样的小说,作者对其中的人物基本上是全然客观的呈现状态,这种“不写之写”为读者留下评判空间。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作家只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
C.《红楼梦》还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
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1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两个嬷嬷作其他描写。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16.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空白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7.《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原文省略号的“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
【答案】13.D
14.B
15.B
16.①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用笔灵活;②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③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意思答对即可)
17.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中“不写之写”手法,再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留白的好处,答题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3.A.“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说法错误,原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可见选项关系表述错误。B.“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
故答案为:D。
14.B.“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故答案为:B。
15.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故答案为:B。
16.文章第一段首先说到《红楼梦》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所以第一段是一个总说的段落。第二段首先说到“‘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然后解释“写”和“不写”的辩证关系。第三段说到应该如何理解“不写之写”,作者认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所以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
第四段以《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和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为例来解释“不写之写”。第五段联系《红楼梦》具体阐释“不写之写”的妙处。所以这一部分举《红楼梦》宝玉和莺儿的对话来分析“不写之写”的妙处。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17.林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如同一个疾雷,心里五味陈杂,迷迷痴痴,五内俱焚,黛玉哇地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林黛玉要死了,等着宝玉来看他。她多么想再看宝玉一眼,但是,黛玉等到最后,也没见宝玉的人影,黛玉用尽最后的力气茫然的对着黑暗,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就咽气了。宝玉的通灵宝玉是要有块金的来配的,宝钗恰好就有个赖头和尚给的金锁。宝黛的木石前盟在被世人看好的金玉良缘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为此忧心的黛玉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如世人所愿,贾宝玉和薛宝钗婚事一定,在众人的祝福下热热闹闹的操办婚事。而就在他们入洞房的那天夜晚,潇湘馆却是另一番景象,病入膏肓的林黛玉奄奄一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林黛玉既有哀怨,又有难舍,万念俱灰、伤心欲绝,也许临终想说的是“宝玉,你好狠的心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虽然相互爱着对方,但却走不到一起,无疑是最遗憾的事。而贾宝玉最终被安排和薛宝钗成亲,这点无疑是打击到了林黛玉。当林黛玉听到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也许也会想到宝玉也会因此而伤心难过,既想到自己,又想到宝玉,五味杂陈,融为一团,也许会说“宝玉,宝玉,你好苦命”。
18.(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从上面两则材料来看,林黛玉的性格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及原著的相关情节,简述其成因。
材料一: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材料二:
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答案】材料一描写黛玉初进贾府“留心、在意”的典型事迹。从黛玉不得不接了茶,仿照贾府众人漱口这件事可以看出黛玉“谨慎”的性格特点。
材料二通过语言描写“单送我一个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表现了林黛玉“多疑”、“敏感”的特点。
分析黛玉性格的成因,有其个人成长的客观因素,她父母双亡,命运悲苦,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和遭受冷落的孤独感。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一,林黛玉在贾府,陪同贾母吃饭,饭后,仆人便送来了茶,黛玉觉得与原来家中的情况不同,正在疑惑,见仆人捧来了钵盂,才知第一次的是漱口茶,第二次的才是喝的茶。“不合家中之式”也“少不得一一改过来”,接了茶;见捧过漱盂,“照样”漱口。此乃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典型表现,表明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
材料二,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黛玉的性格:“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两句话明确表明林黛玉对周瑞家的不满,她觉得自己受了轻视,而且摆明了直接说出来,由此可见黛玉多疑、敏感、刻薄的一面。
分析林黛玉这些性格的成因,一方面,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黛玉性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客观上,父母双亡对黛玉性格的影响,她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多愁善感;更有家道中落对黛玉性格的影响,它寄身在贾府,永远觉得自己是被冷落的,她长期寄人篱下,形成小心谨慎、敏感多疑的性格。觉得生命本身就是孤独的,这是由性格决定的宿命,同时也感受到林黛玉内心寄人篱下的伤感。
故答案为:材料一描写黛玉初进贾府“留心、在意”的典型事迹。从黛玉不得不接了茶,仿照贾府众人漱口这件事可以看出黛玉“谨慎”的性格特点。
材料二通过语言描写“单送我一个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表现了林黛玉“多疑”、“敏感”的特点。
分析黛玉性格的成因,有其个人成长的客观因素,她父母双亡,命运悲苦,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和遭受冷落的孤独感。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19.(2022高三上·朝阳期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有如下故事情节:
①元妃省亲 ②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林黛玉进贾府 ④抄检大观园
(1)下列对以上故事情节发生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2)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上述情节中的一个,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B
(2)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都进行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1)林黛玉进贾府是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贾元春回娘家省亲是在第十八回,时间是元宵佳节那天晚上;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三十九回;抄检大观园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拣大观园”,为了追查绣春囊,王夫人听信了王善保家的谗言,发动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④。
(2)《林黛玉进贾府》,写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出场作者即用“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如秋波”等句描写,可见宝玉的俊美,俊美之中又带有富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感。宝黛初见之时,宝玉问黛玉“可也有字没有”,黛玉言无后便送字于她,足见宝玉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厌恶,体现了宝玉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和崇高追求。宝玉因家里姐妹们都无玉而“摔玉”,表现了宝玉追求平等,是封建贵族中的叛逆者。“玉”也是天命的象征,“摔玉”也暗指宝玉不为天命所困,毅然反抗,对封建礼教的鄙弃,对天命的违抗与质疑。贾母是林黛玉的外婆,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凤姐,宝玉的奶奶,王夫人跟邢夫人的婆婆,也是这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作者对这些人物都进行了描写,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故答案为:⑴B
⑵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都进行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022高二上·浙江月考)名著导读
20.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助兴。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格命运。请根据人物性格与命运,写出掣出该花签的人。
掣的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21.在本回中,黛玉的签画的是“芙蓉”,签语为“风露清愁”,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语出欧阳修《明妃曲》“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请根据原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
【答案】20.宝钗;香菱
21.①此笺名芙蓉,暗喻黛玉性情高洁。②签语为风露清愁,形容黛玉性情及容貌。
③解诗又说红颜薄命。“芙蓉花”在秋天开放,同时暗示黛玉的命运:红颜薄命,生不逢时,与东风无缘④同时暗含劝告:无须埋怨,无须惆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写出三点给满分)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经典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①为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取之于唐末罗隐的《牡丹花》,“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依作者的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她于花色上“艳冠群芳”,也表现在她具有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质上。具体到宝钗身上,“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住的蘅芜苑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而且“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需吃“冷香丸”等等描写,表面上看似冰冷“无情”。但宝钗却照顾过湘云,体贴过黛玉,帮衬过岫烟,提点过探春,她看似冷淡的表象下却潜藏着脉脉温情。
②为香菱:在元宵节前后,香菱被拐走,这不是巧合,注定香菱悲惨的一生。“连理枝头花正开”指的是“并蒂花”,“并蒂花”本是夫妻花,但花签往往是反话。香菱给薛蟠做妾,薛蟠待她却毫无情意。香菱本名甄英莲。“菱”就是菱花,通“凌”,被欺凌的意思;“莲”就是莲花,通“怜”,甄英莲就是“真应怜”。预示香菱会遭人凌虐结局悲惨可怜。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经典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
芙蓉既是荷花,也指一种木芙蓉。黛玉自己的诗句中有“质本洁来还洁去”,想必这里的芙蓉用来指代荷花更为恰当,暗喻黛玉性情高洁。
风露清愁,实际是风清露(眼泪)愁。喻林黛玉像风一样傲然,像风一样自由,随心而生,随心而动。又如露一般有淡淡的伤感和忧愁。林黛玉为了与贾宝玉的姻缘感情愁肠百结,不得疏解,岂非正是“风露清愁”,更是当初绛珠仙子“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的表现。
《红楼梦》结局是黛玉病死,宝玉出家。芙蓉花在秋天开放,同时暗示黛玉的命运:红颜薄命,生不逢时,与东风无缘,被秋风吹落。这说明宝黛姻缘未成,黛玉在某个秋天去世。表达了作者对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其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此签语出欧阳修《明妃曲》,用了王昭君的典故,因为汉朝与匈奴和亲,她不得已远嫁匈奴为王妃,最终埋骨异乡。这实际上是写宝黛有缘无分,含恨错过。“莫怨”暗含劝告:无须埋怨,无须惆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三、综合运用
(2022高三上·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足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 。”“《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梭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 。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虹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板。”“《红楼梦》帮助你 。读一部《红褛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不尽的书。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3.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填空。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薛宝钗有一个 ,与贾宝玉的 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 ,贾宝玉前生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
【答案】22.《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经验的结晶;体验人生(意思对即可)
23.金锁;通灵宝玉;绛珠仙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2.第一空,结合前文“《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可知,这里应和“《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对应,可以填“《红楼梦》之后的历史”之类的内容。第二空,根据空后“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可知,这里是总述《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所以可以填“经验的结晶”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根据空后“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可得出读《红楼梦》是一种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可以填“体验人生”之类的内容。
还要注意表述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23.金玉良缘,“金玉”指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门当户对,后泛指美好的姻缘。木石前盟,《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而顽石则幻化为贾宝玉及其通灵宝玉。
(2022高二上·五莲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 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 ”。妙玉斟了一 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 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24.填入上文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杯为解渴,二杯可视为饮牛饮骡,三杯方是品鉴
B.一杯为品,二杯为饮牛饮骡,三杯为解渴之用
C.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D.一杯为解渴之需,二杯方能品鉴,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25.请写出妙玉所说的“这话明白”背后的潜台词。
【答案】24.C
25.①赞同。之前宝玉说他深知自己能够在栊翠庵吃茶是托钗黛之福,“这话明白”是说宝玉确有自知之明。
②嗔怪。妙玉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这是给予“特殊待遇”,但宝玉却视之为“俗器”。“这话明白”语含讥讽,是说宝玉不明白少女心,不解风情。
③失落。以清高孤傲著称的妙玉主动向宝玉显示好感,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积极回应。“这话明白”语含失落和酸涩。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读懂文本,再结合文本和人物形象分析其深层含义。
24.结合前文“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后文“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可知,品茶要细细地品味,不能一口喝干。如果一口喝干,一口吃了还没咂么出滋味来,就进肚了,白白糟蹋了好东西,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琢磨出滋味来。故放在开头的句子是“一杯为品”,排除AD;“解渴的蠢物”指茶水只是一种解渴的饮品,与白开水相比不过是多了些滋味罢了;“饮牛饮骡”指舌头还未来得及触碰到,便已经下肚,这些丰富的层次自然就被忽略了;由此可知,“饮牛饮骡”比“解渴的蠢物”更俗,更没有品出茶味,故先说“解渴的蠢物”,再说“饮牛饮骡”。故答案为:C。
25.根据原文“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可知,之前宝玉说他深知自己能够在栊翠庵吃茶是托钗黛之福,“这话明白”是说宝玉确有自知之明;根据原文“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可知,玉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这是给予“特殊待遇”,但宝玉却视之为“俗器”。“这话明白”语含讥讽,是说宝玉不明白少女心,不解风情;根据原文“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可知,以清高孤傲著称的妙玉主动向宝玉显示好感,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积极回应。“这话明白”语含失落和酸涩。
(2022高二上·舒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26.《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典型的圆形人物。请写出她的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举例加以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27.“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五个女性形象: 、 、 、 、 。
【答案】26.王熙凤。一方面是治家能手,另一方面又是营私好手。她不但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就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都要让她总理一切。她虽懂治家,却也败坏着这个大家族。她会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会勾结官府包办官司。
27.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妙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并且要严格按照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26.首先要理解圆形性格这一概念,然后从两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所谓圆形性格,就是性格复杂。
如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其“美”其“才”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凤姐之“才”首先就表现为“好刚口”的口才。她出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短短几句话,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果然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她的“才”还体现在“治家”上,最典型的就是“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她对宁国府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期推诿;需用过当,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的五大弊病,条分缕析,深中腠理。她一眼看出了宁府纷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在办理事务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把混乱不堪的宁国府“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但同时她的“恶”也十分可怕,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办的头件大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如果说贾瑞的死也是由于贾瑞自身的无赖品行招致的恶果,王熙凤的手段有几分“自卫”维护其二奶奶的管家主子尊严,那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逼得一对有情人自尽,就是她金钱、权力欲望的膨胀(第十五、十六回),而“闻秘事”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用剑杀人”(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则真是十恶不赦。
再如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她的乡气和见识不广,因而就带有几分可笑的意味。如第三回,写她初见自鸣钟情景: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但另一方面,作者又着力地描写了刘姥姥本质是忠厚善良的,具有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刘姥姥灵魂中的“劳动人民正直的、耿介的高贵品质”,集中表现在她机智勇敢地营救巧姐的行为上。
27.“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本题要求写出除王熙凤外其他的五位女性,从中选择五位即可。
28.(2022高一上·遵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第七章“男女有别”中提到了两种婚恋模式,“阿波罗式”和“浮士德式”,具体内容如下:
“阿波罗式”强调“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浮士德式”则是“感情的象征,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是不断地克服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请同学们借助以上两种婚恋模式分析《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答案】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婚恋模式是“阿波罗式”。“金玉良缘”属于“阿波罗式”,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和宝玉闹别扭,以“纪律”维护自己的感情;“木石前盟”属于“浮士德式”,黛玉和宝玉闹别扭,与宝玉沟通内心,他们的感情是热烈的。由此可见,乡土社会扼制男女感情,以纪律维系群体的稳定。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分析观点、概念的能力。
先看金玉良缘,宝钗处事圆滑,时时压制自己的感情,即使宝玉出家,也哭的不失威严,这就是理性战胜感性。宝钗对宝玉也有感情,但是他们的感情是克制的,没有激动性,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而宝钗则会生育、持家,可见其爱情符合“阿波罗式”强调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特点。
而木石前盟,黛玉经常跟宝玉闹别扭,会剪香囊,会因为宝钗而吃醋、闹脾气,他们的爱情是激动的,符合“浮士德式”“感情的象征,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是不断地克服阻碍”的特点。分析可知,而乡土社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注重社会的稳定,这样的社会怕感情会影响纪律,就好像有些公司内部不允许谈恋爱一样,乡土社会靠纪律维持稳定。 乡土社会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七岁不同席。”这是乡土社会的要求,也是扼制男女间发生感情的利器,有接触才会有感情,不允许接触,产生感情的几率就会降低。社会秩序防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故答案为: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婚恋模式是“阿波罗式”。“金玉良缘”属于“阿波罗式”,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和宝玉闹别扭,以“纪律”维护自己的感情;“木石前盟”属于“浮士德式”,黛玉和宝玉闹别扭,与宝玉沟通内心,他们的感情是热烈的。由此可见,乡土社会扼制男女感情,以纪律维系群体的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分析名著观点、概念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022高三上·辽宁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29.请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刘姥姥中任选一个,写出她的圆形人物性格特征,请写出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分别举例加以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30.“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 。
【答案】29.王熙凤。一方面是治家能手,另一方面又是营私好手。她不但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就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都要让她总理一切。她虽懂治家,却也败坏着这个大家族。她会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会勾结官府包办官司。
30.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圆形性格这一概念,然后从两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的识记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9.所谓圆形性格,就是性格复杂。如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其“美”其“才”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凤姐之“才”首先就表现为“好刚口”的口才。她出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短短几句话,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果然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她的“才”还体现在“治家”上,最典型的就是“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她对宁国府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期推诿;需用过当,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的五大弊病,条分缕析,深中腠理。她一眼看出了宁府纷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在办理事务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把混乱不堪的宁国府“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但同时她的“恶”也十分可怕,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办的头件大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如果说贾瑞的死也是由于贾瑞自身的无赖品行招致的恶果,王熙凤的手段有几分“自卫”维护其二奶奶的管家主子尊严,那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逼得一对有情人自尽,就是她金钱、权力欲望的膨胀(第十五、十六回),而“闻秘事”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用剑杀人”(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则真是十恶不赦。再如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她的乡气和见识不广,因而就带有几分可笑的意味。如第三回,写她初见自鸣钟情景: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但另一方面,作者又着力地描写了刘姥姥本质是忠厚善良的,具有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刘姥姥灵魂中的“劳动人民正直的、耿介的高贵品质”,集中表现在她机智勇敢地营救巧姐的行为上。
30.“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本题要求写出除王熙凤外其他的三个女性,从中选择三位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