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0 09:14:1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中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为(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禀赋(bǐnɡ) 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C.应届(yìnɡ) 颠踬(zhì) 珍馐(xiǔ)
D.迂讷(nè) 膝盖(qī) 桅杆(wéi)
2.下列句子中的“安”,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坐而食
B.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边之长策也
C.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老者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沛公安在
3.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年我逃难至此,要不是你,我差点儿就没命了,以后但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是 ,也在所不辞。
②他们两个人在战场上可是一起 的好兄弟,哪里会为了这么点儿小事就闹意气呢?你尽管放心吧。
③在驱逐外侮、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既有 的英雄豪杰,也有贪生怕死的懦夫小人,我们鄙视后者,而敬仰前者。
A.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B.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C.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D.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出生人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异,擢刑部主事 擢:提拔
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 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 薄:轻视
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 诣:到,造访
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怡当的一句是(  )
A.这篇小说以细腻而真切的笔触描述了一个青年妇女为改变山村贫穷面貌而艰苦创业 的感人故事,其中个性飞扬、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B.于涛是山西中宇篮球队的元老级人物,经验丰富,老气横秋,连续几个赛季,不论主客场,他都能拿到20分左右,可以说是中宇的功臣。
C.岁月如行云流水一般悄悄地流逝,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成了他头脑中永远的记忆。
D.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屡获中学生优秀作文奖的小李在报社如鱼得水,他的一篇题为《汗水换淡水》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7.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8.下列加线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万事劳其形
A.徐孺下陈蕃之榻 B.川泽纡其骇瞩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屈贾谊于长沙
9.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南朝宋鲍照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白的诗句。
B.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认为与自己做官时曾年俸千钟相比,眼下自己已经年过七旬才更加难得。
B.词人已看淡生前荣华与身后之名,故对自己以前四处奔走钻营的行为感到不满。
C.词人以“沽酒”“题诗”“对棋”等细节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
D.词人在幽谷和静院的生活太惬意了,竟致忘了归家,不由得感叹自己的痴迷。
11.这首词貌似达观实则激愤,这种激愤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指石砚,语出韩愈《毛颖传》。③霜兔:指毛笔,尤指兔毫笔。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C.颈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13.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远游①
杜 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期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市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弊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到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战乱的忧虑。
C.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后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离国无家可归的现状。
D.诗歌综合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双关、用典等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16.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17.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19.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是指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B.“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诗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
C.“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美景与战地生活紧密关联,着重描写战斗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
D.诗歌中包含各种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细细品味,分明道出了边塞之状,这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三、综合运用
21.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这副对联的妙处。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22.请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
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预约、限流等方式,不仅能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而且能提升观赏体验,让长城内外的无限风光更好地丰盈每个人的心灵。另外,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长城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增加了被破坏、被损毁的可能性。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为长城“减负”“纾压”,也是对长城必要而及时的保护。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鲍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曾影响过众多的诗人。永明体的代表人物谢脁、沈约,唐代的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从中吸取过营养。同样,鲍照的创作风格,也直接   间接地影响了李白。   ,两人   生活于不同的时代,   在乐府诗创作的领域里有着许多惊人的共同之处。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因为“号”是自己起的,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宗法、礼仪的限制,所以   。陆游,愤世嫉俗,自号“放翁”,以抒发对权贵礼法的蔑视;陶渊明,质性自然,自号“五柳先生”,   ;郑思肖,忧国忧民,宋亡后自号“所南”,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耿耿忠心。品味着这些言简意赅、意蕴无穷的“号”,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千年,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习惯性误读字
【解析】【分析】A“歧”应读qí,“塞”应读sè;B无误;C“应”应读yīnɡ,“馐”应读xiū;D膝盖的膝,应读“xī”。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副词,怎么;形容词,安适。B项,形容词,安稳;动词,安定。C项,动词,安抚,抚慰;动词,奉养。D项,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3.【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4.【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感知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赴汤蹈火,有决心的意思;出生入死,侧重的是过程;舍生忘死,体现的是不怕危险。所以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成语或熟语题首先要准确掌握成语或熟语的意义,弄清题目所提供的语境特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成语要加以小心。并且要熟悉成语的设误类型,如“对象不合”“褒贬失当”“功能误用”“轻重失当”“望文生义”“敬谦错用”“不合习惯”等。还要关注两用成语,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不三不四等。
5.【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应为“靠近”义。与“日薄西山”中的薄意义相同。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6.【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A呼之欲出:形容人物画像逼真或描写生动,好像一叫就会走出来。B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或没有朝气,含贬义。C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唱歌等。“舞文弄墨”属贬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成语或熟语题首先要准确掌握成语或熟语的意义,弄清题目所提供的语境特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成语要加以小心。并且要熟悉成语的设误类型,如“对象不合”“褒贬失当”“功能误用”“轻重失当”“望文生义”“敬谦错用”“不合习惯”等。还要关注两用成语,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不三不四等。
7.【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例句中,诸:兼词,“之于”,B.兼词“之于”;A.“各路”,C.“之乎”,D.“各位”。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8.【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例句,劳,使……受劳苦,形容词作动词。A项下,使……下,使动用法。B项 骇,使……吃惊,使动用法。C项,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D项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屈。所以A.B.D都是使动用法,C是意动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9.【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南朝宋鲍照的诗句错,是晚唐李商隐的诗句。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答案】10.C
11.①“幸有”“何妨”等词暗示隐居生活并非词人本心所愿。②“不归真个痴”写闲居之乐远胜官场,正话反说,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深深失望。③因此,此词表面达观,实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表达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0.C项,“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错误,分析不当,“幸有”的意思是“庆幸的是有”的意思,由词人的生话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是“闲居生活的安逸”。
故答案为: C。
11.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朝廷不用他,因此词人认为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因为追求荣华声名而劳而不知休息,内心躁急不安,实在不值得。
1、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 “幸有”“何妨”等词暗示隐居生活并非词人本心所愿。 实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激愤。
2、词人的生活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但是是“幸有旗亭沽酒”,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正话反说,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深深失望。
3、可见他的晚年的隐居并不感到庆“幸”。结句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含蓄言志。“不归真个痴”,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抓住“梦”字回答,晚年的词人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愤懑(或顿悟)。
【答案】12.D
13.①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黄斌老画竹如同“酒浇胸次”,这也是作者自道。②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美。③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电所惊。诗人借所画之竹表达了自己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的情操的追求。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问,需在诗歌中找到意象,再结合自己的想象,概括出诗歌描写的图景。第二问,需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12.本题考查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项,“写竹根旁的石头栩栩如生,真担心有人以点睛之笔让它们直飞云天”句意理解有误。最后两句“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的意思是,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青竹屈蟠,也担心形状完全会飞去。黄斌老除画了横竹之外,还画了几块石头,让竹子盘根于其上,这样处理,是考虑到竹子像龙一样有灵气,如果没有几块石头让这些竹根蟠曲起来,它们会像张僧繇画的龙一样,有朝一日把眼点了,就会乘雷霆破壁飞去,诗句主体对象为“竹子”,所以选项说“石头栩栩如生”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诗开头第一句就写出“酒浇胸次不能平”,这是借三国魏阮籍的故事说明黄斌老画竹是有所谓而作,是在“酒浇胸次不能平”的心情下画的,同时又是诗人以此自道。当时政局为权贵搅乱,黄庭坚和黄斌老二人都很不满。这句诗既表达了斌老、黄庭坚自己的郁愤不满的心情。“吐出苍竹岁峥嵘”的“吐”字下得极好,说明这幅横竹画创作动机非凡,是把“胸次不能平”的心中块垒呕心沥血地吐出来,所以才画得如此头角峥嵘,不同凡响。它在凛冽的岁暮也是高昂挺拔的;它像卧龙一样硬朗,在风雷之下硬着腰身,不为它所惊,不为它所屈。这正象征了他们两人都能顶受住当时的政治旋风,忠于自己的理想。第四句“公与此君俱忘形”,是解释上句“卧龙偃蹇雷不惊”的,竹之所以能不为风雷所惊,是因为斌老画竹时把自己的品格、精神全都灌注渗透在他所画的竹上,与竹融化为一。人有高尚的品格,才画得出高尚的画,这和作诗一样,因此这句诗也是双关,既歌颂了斌老艺术胸襟的阔大,也透露出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思想和他的人品,竹不为雷霆所惊,正如他们处变不惊。下面两句是叙斌老作画的情景,石松即石砚,在明朗的窗下,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优雅的横竹图,除画了横竹之外,还画了几块石头,让竹子盘根于其上,像这样处理,是考虑到竹子像龙一样夭矫、灵气,如果没有几块石头,把这些像龙一样夭矫的竹子蟠曲起来,它会像张僧繇画的龙一样,有朝一日把眼点了,就会乘雷霆破壁飞去。这样便歌颂了斌老画技的高超。
【答案】14.A
15.①动静结合。诗的开篇写山水,眼前江面阔大起来,岸边高大的房屋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了云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是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②虚实结合。颔联“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的忧虑。③化用典故。诗人借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漂泊(羁旅)之苦。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14.A项,“由高到低”错。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故答案为:A。
15.1、动静结合。“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
2、虚实结合。“尘沙连越巂,风雨暗荆蛮”,此联中“沙尘”“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暗指战争、动荡不安的局势。“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
3、运用典故。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
【答案】16.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17.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越是美得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的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应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旨。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反衬的手法,然后在诗歌中找到运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最后再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16.本诗是南朝杰出诗人鲍照创作的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的第三首。鲍照出身寒门,但依旧忧国忧民,想要报效国家,但由于家境贫寒,所以在仕途上饱受压抑。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作者用“ 璇闺玉”“文窗绣户 ”等写了一个豪门贵族的女子,后写女子“ 开帏对景弄禽爵 ”写出了女子 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最后写“ 宁作野中之双凫 ”写出女子依旧想要追求自由,相信爱情。
17.前四句是描写景物,借“ 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 ”等,写出了 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 。女子虽衣着华丽,但手中只是把玩着香草, 反衬出她的凄清孤苦之深 。最后写“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点明主旨,她宁愿像水鸭双栖草野,不愿如别鹤高翔云间,以“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突出“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答案】18.两首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思想感情,鲍照虽感愤不平但无可奈何,李白则以乐观自信的高唱结尾。
19.李诗语气上的力度与强度远甚于鲍诗,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概,俊逸之气,而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知识点】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这是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需要在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再将两人的语言风格进行概括和比较。
18.首先两首诗歌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的抑郁不得志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但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而鲍诗中“人生亦有命”“酌酒以自宽”“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诗人在忍气吞气,无可奈何、愤激,所以表现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19.结合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可知,李诗在诗中多用短句,语气上的力度与强度远甚于鲍诗 。结合李诗中“黄河”“太行”等意象和鲍诗“酒”“水”“木”等意象可知, 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概,俊逸之气,而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20.【答案】C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C项,这四句把边塞景象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而不是指美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1.【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山比作千秋画卷,把流水比作万年古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景之优美与水声之动听。②暗含对比,将“青山”与“千秋画”、“流水”与“万古琴”并提,分别形成对照,强调了青山胜过(或:不逊)画卷、流水胜过(或:不逊)古琴,突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对联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幅著名的山水对联,意思是:虽然青山从来没有上过墨,但它们是一幅保存了数千年的美丽画卷;蓝水虽无弦,但从古至今,它演奏着优美的琴声。对联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郁郁青山,宛如千古不变的画卷;弯弯碧水,恰似万年永恒的琴声。同时又暗含对比:青山是“千秋”画,流水是“万古”琴,画和琴声远不如青山绿水美。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山比作千秋画卷,把流水比作万年古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景之优美与水声之动听。②暗含对比,将“青山”与“千秋画”、“流水”与“万古琴”并提,分别形成对照,强调了青山胜过(或:不逊)画卷、流水胜过(或:不逊)古琴,突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对联艺术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积累常见的艺术手法类型及作用;作答时要读懂对联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时积累进行分析鉴赏。
22.【答案】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首句“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是介绍新闻内容,后面是具体解释实施的原因和好处,故可提炼: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
故答案为: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可采用分层提炼法,做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根据文段的内容把语段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提炼每层的信息,提炼信息时可采用去除枝叶的办法,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然后总体概括,压缩成句,概括时要按题目要求,字数要求,压缩后的语句要句意明确,语意连贯,不要以偏概全。
23.【答案】或;因此(因而、所以);虽然;却(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虚词辨析;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第一处表示的是选择关系,故填“或”;第二处表结果,故填“因此”;第三处和第四处分别是让步和转折,故填“虽然”、“却”。
故答案为:或;因此(因而、所以);虽然;却(但)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作答这类填写关联词的试题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关联词,再通读文段,看是否通顺。
24.【答案】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抒彩);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体会古人的人生况味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处,根据后文陆游、陶渊明等人用“号”表达某种志趣和情感可知,应填“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抒彩)”;第二处,根据前文写陆游抒发的情感和后文郑思肖抒发的情感,可知应该填写陶渊明抒发的情感,根据对陶渊明的理解,可推测他抒发的是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喜爱之情,所以应填“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第三处,在文段中的功能是总结句,应对上文古人的人生况味做一总结,故应填“体会古人的人生况味”。
故答案为:①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抒彩);②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③体会古人的人生况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中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为(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禀赋(bǐnɡ) 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C.应届(yìnɡ) 颠踬(zhì) 珍馐(xiǔ)
D.迂讷(nè) 膝盖(qī) 桅杆(wéi)
【答案】B
【知识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习惯性误读字
【解析】【分析】A“歧”应读qí,“塞”应读sè;B无误;C“应”应读yīnɡ,“馐”应读xiū;D膝盖的膝,应读“xī”。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下列句子中的“安”,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坐而食
B.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边之长策也
C.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老者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沛公安在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副词,怎么;形容词,安适。B项,形容词,安稳;动词,安定。C项,动词,安抚,抚慰;动词,奉养。D项,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3.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年我逃难至此,要不是你,我差点儿就没命了,以后但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是 ,也在所不辞。
②他们两个人在战场上可是一起 的好兄弟,哪里会为了这么点儿小事就闹意气呢?你尽管放心吧。
③在驱逐外侮、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既有 的英雄豪杰,也有贪生怕死的懦夫小人,我们鄙视后者,而敬仰前者。
A.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B.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C.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D.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出生人死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感知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赴汤蹈火,有决心的意思;出生入死,侧重的是过程;舍生忘死,体现的是不怕危险。所以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成语或熟语题首先要准确掌握成语或熟语的意义,弄清题目所提供的语境特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成语要加以小心。并且要熟悉成语的设误类型,如“对象不合”“褒贬失当”“功能误用”“轻重失当”“望文生义”“敬谦错用”“不合习惯”等。还要关注两用成语,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不三不四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异,擢刑部主事 擢:提拔
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 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 薄:轻视
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 诣:到,造访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应为“靠近”义。与“日薄西山”中的薄意义相同。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怡当的一句是(  )
A.这篇小说以细腻而真切的笔触描述了一个青年妇女为改变山村贫穷面貌而艰苦创业 的感人故事,其中个性飞扬、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B.于涛是山西中宇篮球队的元老级人物,经验丰富,老气横秋,连续几个赛季,不论主客场,他都能拿到20分左右,可以说是中宇的功臣。
C.岁月如行云流水一般悄悄地流逝,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成了他头脑中永远的记忆。
D.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屡获中学生优秀作文奖的小李在报社如鱼得水,他的一篇题为《汗水换淡水》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A呼之欲出:形容人物画像逼真或描写生动,好像一叫就会走出来。B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或没有朝气,含贬义。C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唱歌等。“舞文弄墨”属贬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成语或熟语题首先要准确掌握成语或熟语的意义,弄清题目所提供的语境特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成语要加以小心。并且要熟悉成语的设误类型,如“对象不合”“褒贬失当”“功能误用”“轻重失当”“望文生义”“敬谦错用”“不合习惯”等。还要关注两用成语,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不三不四等。
7.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例句中,诸:兼词,“之于”,B.兼词“之于”;A.“各路”,C.“之乎”,D.“各位”。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8.下列加线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万事劳其形
A.徐孺下陈蕃之榻 B.川泽纡其骇瞩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屈贾谊于长沙
【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例句,劳,使……受劳苦,形容词作动词。A项下,使……下,使动用法。B项 骇,使……吃惊,使动用法。C项,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D项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屈。所以A.B.D都是使动用法,C是意动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9.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南朝宋鲍照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白的诗句。
B.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拟行路难
【解析】【分析】南朝宋鲍照的诗句错,是晚唐李商隐的诗句。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认为与自己做官时曾年俸千钟相比,眼下自己已经年过七旬才更加难得。
B.词人已看淡生前荣华与身后之名,故对自己以前四处奔走钻营的行为感到不满。
C.词人以“沽酒”“题诗”“对棋”等细节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
D.词人在幽谷和静院的生活太惬意了,竟致忘了归家,不由得感叹自己的痴迷。
11.这首词貌似达观实则激愤,这种激愤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答案】10.C
11.①“幸有”“何妨”等词暗示隐居生活并非词人本心所愿。②“不归真个痴”写闲居之乐远胜官场,正话反说,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深深失望。③因此,此词表面达观,实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表达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0.C项,“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错误,分析不当,“幸有”的意思是“庆幸的是有”的意思,由词人的生话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是“闲居生活的安逸”。
故答案为: C。
11.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朝廷不用他,因此词人认为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因为追求荣华声名而劳而不知休息,内心躁急不安,实在不值得。
1、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 “幸有”“何妨”等词暗示隐居生活并非词人本心所愿。 实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激愤。
2、词人的生活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但是是“幸有旗亭沽酒”,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正话反说,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深深失望。
3、可见他的晚年的隐居并不感到庆“幸”。结句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含蓄言志。“不归真个痴”,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抓住“梦”字回答,晚年的词人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愤懑(或顿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指石砚,语出韩愈《毛颖传》。③霜兔:指毛笔,尤指兔毫笔。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C.颈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13.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2.D
13.①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黄斌老画竹如同“酒浇胸次”,这也是作者自道。②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美。③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电所惊。诗人借所画之竹表达了自己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的情操的追求。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问,需在诗歌中找到意象,再结合自己的想象,概括出诗歌描写的图景。第二问,需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12.本题考查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项,“写竹根旁的石头栩栩如生,真担心有人以点睛之笔让它们直飞云天”句意理解有误。最后两句“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的意思是,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青竹屈蟠,也担心形状完全会飞去。黄斌老除画了横竹之外,还画了几块石头,让竹子盘根于其上,这样处理,是考虑到竹子像龙一样有灵气,如果没有几块石头让这些竹根蟠曲起来,它们会像张僧繇画的龙一样,有朝一日把眼点了,就会乘雷霆破壁飞去,诗句主体对象为“竹子”,所以选项说“石头栩栩如生”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诗开头第一句就写出“酒浇胸次不能平”,这是借三国魏阮籍的故事说明黄斌老画竹是有所谓而作,是在“酒浇胸次不能平”的心情下画的,同时又是诗人以此自道。当时政局为权贵搅乱,黄庭坚和黄斌老二人都很不满。这句诗既表达了斌老、黄庭坚自己的郁愤不满的心情。“吐出苍竹岁峥嵘”的“吐”字下得极好,说明这幅横竹画创作动机非凡,是把“胸次不能平”的心中块垒呕心沥血地吐出来,所以才画得如此头角峥嵘,不同凡响。它在凛冽的岁暮也是高昂挺拔的;它像卧龙一样硬朗,在风雷之下硬着腰身,不为它所惊,不为它所屈。这正象征了他们两人都能顶受住当时的政治旋风,忠于自己的理想。第四句“公与此君俱忘形”,是解释上句“卧龙偃蹇雷不惊”的,竹之所以能不为风雷所惊,是因为斌老画竹时把自己的品格、精神全都灌注渗透在他所画的竹上,与竹融化为一。人有高尚的品格,才画得出高尚的画,这和作诗一样,因此这句诗也是双关,既歌颂了斌老艺术胸襟的阔大,也透露出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思想和他的人品,竹不为雷霆所惊,正如他们处变不惊。下面两句是叙斌老作画的情景,石松即石砚,在明朗的窗下,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优雅的横竹图,除画了横竹之外,还画了几块石头,让竹子盘根于其上,像这样处理,是考虑到竹子像龙一样夭矫、灵气,如果没有几块石头,把这些像龙一样夭矫的竹子蟠曲起来,它会像张僧繇画的龙一样,有朝一日把眼点了,就会乘雷霆破壁飞去。这样便歌颂了斌老画技的高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远游①
杜 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期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市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弊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到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战乱的忧虑。
C.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后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离国无家可归的现状。
D.诗歌综合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双关、用典等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A
15.①动静结合。诗的开篇写山水,眼前江面阔大起来,岸边高大的房屋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了云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是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②虚实结合。颔联“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的忧虑。③化用典故。诗人借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漂泊(羁旅)之苦。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14.A项,“由高到低”错。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故答案为:A。
15.1、动静结合。“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
2、虚实结合。“尘沙连越巂,风雨暗荆蛮”,此联中“沙尘”“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暗指战争、动荡不安的局势。“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
3、运用典故。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16.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17.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6.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17.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越是美得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的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应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旨。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反衬的手法,然后在诗歌中找到运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最后再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16.本诗是南朝杰出诗人鲍照创作的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的第三首。鲍照出身寒门,但依旧忧国忧民,想要报效国家,但由于家境贫寒,所以在仕途上饱受压抑。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作者用“ 璇闺玉”“文窗绣户 ”等写了一个豪门贵族的女子,后写女子“ 开帏对景弄禽爵 ”写出了女子 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最后写“ 宁作野中之双凫 ”写出女子依旧想要追求自由,相信爱情。
17.前四句是描写景物,借“ 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 ”等,写出了 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 。女子虽衣着华丽,但手中只是把玩着香草, 反衬出她的凄清孤苦之深 。最后写“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点明主旨,她宁愿像水鸭双栖草野,不愿如别鹤高翔云间,以“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突出“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19.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案】18.两首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思想感情,鲍照虽感愤不平但无可奈何,李白则以乐观自信的高唱结尾。
19.李诗语气上的力度与强度远甚于鲍诗,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概,俊逸之气,而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知识点】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这是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需要在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再将两人的语言风格进行概括和比较。
18.首先两首诗歌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的抑郁不得志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但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而鲍诗中“人生亦有命”“酌酒以自宽”“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诗人在忍气吞气,无可奈何、愤激,所以表现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19.结合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可知,李诗在诗中多用短句,语气上的力度与强度远甚于鲍诗 。结合李诗中“黄河”“太行”等意象和鲍诗“酒”“水”“木”等意象可知, 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概,俊逸之气,而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是指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B.“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诗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
C.“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美景与战地生活紧密关联,着重描写战斗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
D.诗歌中包含各种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细细品味,分明道出了边塞之状,这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答案】C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C项,这四句把边塞景象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而不是指美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综合运用
21.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这副对联的妙处。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山比作千秋画卷,把流水比作万年古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景之优美与水声之动听。②暗含对比,将“青山”与“千秋画”、“流水”与“万古琴”并提,分别形成对照,强调了青山胜过(或:不逊)画卷、流水胜过(或:不逊)古琴,突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对联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幅著名的山水对联,意思是:虽然青山从来没有上过墨,但它们是一幅保存了数千年的美丽画卷;蓝水虽无弦,但从古至今,它演奏着优美的琴声。对联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郁郁青山,宛如千古不变的画卷;弯弯碧水,恰似万年永恒的琴声。同时又暗含对比:青山是“千秋”画,流水是“万古”琴,画和琴声远不如青山绿水美。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山比作千秋画卷,把流水比作万年古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景之优美与水声之动听。②暗含对比,将“青山”与“千秋画”、“流水”与“万古琴”并提,分别形成对照,强调了青山胜过(或:不逊)画卷、流水胜过(或:不逊)古琴,突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对联艺术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积累常见的艺术手法类型及作用;作答时要读懂对联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时积累进行分析鉴赏。
22.请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
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预约、限流等方式,不仅能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而且能提升观赏体验,让长城内外的无限风光更好地丰盈每个人的心灵。另外,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长城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增加了被破坏、被损毁的可能性。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为长城“减负”“纾压”,也是对长城必要而及时的保护。
【答案】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首句“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是介绍新闻内容,后面是具体解释实施的原因和好处,故可提炼: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
故答案为: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可采用分层提炼法,做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根据文段的内容把语段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提炼每层的信息,提炼信息时可采用去除枝叶的办法,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然后总体概括,压缩成句,概括时要按题目要求,字数要求,压缩后的语句要句意明确,语意连贯,不要以偏概全。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鲍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曾影响过众多的诗人。永明体的代表人物谢脁、沈约,唐代的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从中吸取过营养。同样,鲍照的创作风格,也直接   间接地影响了李白。   ,两人   生活于不同的时代,   在乐府诗创作的领域里有着许多惊人的共同之处。
【答案】或;因此(因而、所以);虽然;却(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虚词辨析;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第一处表示的是选择关系,故填“或”;第二处表结果,故填“因此”;第三处和第四处分别是让步和转折,故填“虽然”、“却”。
故答案为:或;因此(因而、所以);虽然;却(但)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作答这类填写关联词的试题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关联词,再通读文段,看是否通顺。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因为“号”是自己起的,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宗法、礼仪的限制,所以   。陆游,愤世嫉俗,自号“放翁”,以抒发对权贵礼法的蔑视;陶渊明,质性自然,自号“五柳先生”,   ;郑思肖,忧国忧民,宋亡后自号“所南”,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耿耿忠心。品味着这些言简意赅、意蕴无穷的“号”,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千年,   。
【答案】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抒彩);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体会古人的人生况味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处,根据后文陆游、陶渊明等人用“号”表达某种志趣和情感可知,应填“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抒彩)”;第二处,根据前文写陆游抒发的情感和后文郑思肖抒发的情感,可知应该填写陶渊明抒发的情感,根据对陶渊明的理解,可推测他抒发的是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喜爱之情,所以应填“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第三处,在文段中的功能是总结句,应对上文古人的人生况味做一总结,故应填“体会古人的人生况味”。
故答案为:①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抒彩);②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③体会古人的人生况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