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3-22 16:49: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学设计
课题 《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单元 2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段仅用时三分钟左右,节奏不急不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贵妃当时的心情。从板式上讲,这一唱段属于“一眼板”,相当于四二拍,中速,流畅明朗。衬字轻柔,表现出了女性的柔美。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亮而有韧性,显得十分灵活。《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京剧《空城计》。诸葛亮端坐于城楼,见司马懿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进兵。于是顺水推舟,主动说城内无兵,欢迎他进城。司马懿疑心更重,主动退兵。唱词刻画了诸葛亮至诚坚贞与聪明机智,令听者肃然起敬。这段唱腔采用西皮二六板式,速度适中,体现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彩。这段唱词与该剧中的另一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成为《空城计》的核心唱段和代表唱段,后人闻之,无不对这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崇敬不已。
学习目标 1、在两段唱腔的对比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剧中的唱腔魅力,以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2、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3、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艺术表现: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创意实践: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文化理解:通过聆听京剧唱段,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 欣赏京剧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 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京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1790年乾隆皇帝过80大寿时,一位官员为了给皇帝祝寿,从安徽请来了当地非常有名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从此“四大徽班”留在北京,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把徽调和汉调相结合,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国粹——京剧。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听老师对京剧的起源进行介绍。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海岛冰轮初转腾》 1、作品介绍:《贵妃醉酒》是由梅兰芳改编的一出旦角戏。剧情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第二天,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但是唐玄宗车驾迟迟未到。太监来报竟说皇帝已去江妃宫中,杨贵妃闻讯,懊恼不已。纵有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便开始自饮自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个唱段节奏不缓不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贵妃的抑郁的心情。2、演唱者介绍: 梅兰芳(1894 — 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3、作品欣赏:教师欣赏唱段视频并讲解——剧名《贵妃醉酒》、剧中人物叫杨贵妃、旦角。4、复听作品:教师播放选段音频并讲解——作品速度是中速,节奏不急不缓、流畅明朗;用音特点是小嗓:用假嗓发出的声音。5、教师播放伴奏音频和学生一起试着唱一唱,指导螺旋音(喊嗓)的唱法。梅派唱腔表演特点:唱腔雍容大气、平和中正,表演典雅大方7、教师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并介绍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学生听老师对作品进行介绍,并识记相关知识。学生看梅兰芳照片,了解他的艺术成就。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剧名是什么?剧中人物叫什么?属哪个行当?学生欣赏选段音频并回答:速度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演唱者的嗓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京剧的演唱方式唱一唱这个唱段。你能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梅派唱腔、表演的特点吗?学生看屏幕上的图片认识“四大名旦”识记他们的表演特点、艺术风格。 1、对作品的剧情有个初步的了解。积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相关知识。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次欣赏,加深印象并感受作品的速度、节奏和演唱特点。活跃课堂,感受京剧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你梅派唱腔、表演的特点。积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空城计》 1、作品介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主要讲述了诸葛亮端坐于城楼,见司马懿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进兵。于是顺水推舟,主动说城内无兵,欢迎他进城。司马懿疑心更重,主动退兵的故事。唱词刻画了诸葛亮的临危不惧与聪明机智。这段唱腔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速度适中,体现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2、演唱者介绍:马连良 1901-1966, 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代表剧目有《空城计》等。3、唱段欣赏:教师播放唱段视频并讲解——演唱者的嗓音特点是:大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属于“生”行当。4、复听作品:教师播放作品音频并讲解——唱腔:流利、舒畅,深沉中显潇洒、粗犷又不失细腻音色:高亢嘹亮表演:潇洒、大方教师伴奏,指导学生模仿唱腔唱一唱并提示:“正”念“zhen" “城”念“chen”“景”念“jin” “听”念“tin” 学生听老师对作品进行介绍,了解唱段内容和表现的历史背景。知道唱腔特点和表现的人物形象。学生听老师对演唱者介绍,了解演唱者的派别和代表作品。学生欣赏作品视频并回答:演唱者的嗓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诸葛亮”属于哪个行当? 学生欣赏唱段音频并回答:演唱者的唱腔、音色、表演有什么特点?学生跟随老师模仿演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一句,注意咬字准确。 1、对作品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2、积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相关知识。初次欣赏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分辨行当和嗓音特点。再次欣赏,加深印象,感受唱腔音乐和表演特点。5、让学生体验这个唱段“生”的唱腔,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填好表格,区别旦行和生行的不同。 填表,对比旦行与生行的不同。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