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五)17《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童话,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本课学习中,先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然后结合课后第三题,读一读,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确理解词义,最后让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上这些动词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理解。结合插图,根据图文对应、结构反复的特点,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课后第二题,进一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这项能力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瓜"。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积累又-…又-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搪、掺、抱、
追、蹦”这些词。2.图文对照,用复现句式读懂故事内容,讲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四、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注意力容易分散,维持时间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较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时,我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做结合法,将抽象的词义华为具体可感的动作;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我故事的主要内容;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对汉字的学习能力;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阅读故事后的感受和想法,从故事中获得启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激趣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的动词用法,让我们一起乘坐动词用法直通车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步骤二、动词漫游
1.摘桃识字
大家看啊,小猴子正摘桃子呢,让我们准确读出这些动词的读音,帮助小猴子摘下这美味的大桃子吧!
2.动词详解
(1)我们先走进动词掰,掰强调的主要是用手把东西分开或者折断。把一件东西分成两半,就是掰,你在生活中都掰过哪些东西呢?掰断小棍,掰手腕,看啊,小猴子在掰玉米。像这样两手一分就是掰。
(2)动词“扛”,右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左边是工具的工,用手把工具扛在肩上,用肩膀的力量承担物体。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谁扛过什么东西?我们见过爸爸扛米,工人扛铁锹。我们可以把铅笔扛在肩上吗?当然不能,扛的一般是比较重,或者比较长的东西,铅笔很细,轻轻一拿就拿起来了,苞米对小猴子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得扛在肩上,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掰”和“扛”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同学们可以做一做这些动作,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哦!
(3)“扔”,比较好理解,用手臂的力气使东西远离自己。扔字,左边是提手旁,表示手,可以想象为用双手把一根树枝扔了,这个字念扔,扔球的扔扔掉的扔。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扔掉垃圾,扔纸团、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哦。
(4)摘意思是采取,拿下。“摘”主要强调的是植物的某一部分从枝干上分离。摘棉花的摘,摘花的摘,采摘摘取和摘下,美丽的花不要摘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摘苹果,摘菜,小朋友挣在摘树上的梨。课文中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因为不想要玉米,所以小猴子把玉米从手中丢掉,采摘了美味的桃子。
(5)捧的意思是两手托着。“捧”,手掌心是朝上的,而且不用靠与身体形成合力来维持动作。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捧花,捧着等,他捧起了金杯。
(6)抱左面是提手旁,右面是包,“抱”的意思是用手臂围住,这个动作靠的就是双手和身体的合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拥抱、抱住等。宝宝觉得被妈妈抱着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7)追意思是赶,紧跟着。追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甲骨文的追上面是个人,脚趾朝向后面,意思是紧跟人的后面追赶,金文的追,又加上表示道路和行走的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追赶的意义,以后字形逐渐演化,追是会意字,用在人的后面表示追赶,如追击,追踪,你追我赶。看啊,小猴子扔掉西瓜正在追赶可爱的小兔子呢!
步骤三、动词归类
这就是本次动词直通车旅行我们认识的七个动词好朋友,这些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大家根据偏旁可以分分类吗?“掰、扛、扔、摘、捧、抱”和手有关,是手部动作,“追”和脚有关,是脚步动作。
步骤四、拓展创编
同学们还能把这些动词好朋友聚在一起创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同学创编的小故事吧。
星期天,小丽正( 捧)着书读。突然抬头看到几个小男孩把路边的杏树枝(掰 )断了。小丽赶紧(追)过去告诉他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小男孩们( 扔)下树枝飞快地跑走了。忽然看到爸爸( 扛)着锄头回来了。小丽顺手( 摘)了一个杏递给爸爸,爸爸高兴(抱 )起了小丽。
步骤五、总结提升
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动词展示出了小猴子的不同动作,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扛着玉米走;接着摘桃子就扔掉玉米;然后捧着桃子看到了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又看到了兔子,于是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能空着手回家了,课文通过准确地运用动词,描写了一只三心二意一无所获的小猴子,告诉我们做事要目标明确,始终如一。
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动词编成儿歌一边做动作一边拍手朗读出来吧。我们在拍手儿歌快乐地朗读表演中结束了本次动词直通车的旅行,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探索更多的知识吧,小朋友们再见!
七、说板书设计
17 小猴子下山
走到哪里 玉米地里 掰 扛 走
看到什么 又大又多
做了什么
八、说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年级小学生的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抱出一个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学生表现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至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 “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演示法理解辩、扛、扔、摘、摔、抱、蹦”动词的意思。
3.看懂图意,读通课文,能复述课文。
4.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四、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坐不住、好动、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是三心二意。本课内容的安排正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因而,教学本课时,在熟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时,我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做结合法,将抽象的词义华为具体可感的动作;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我故事的主要内容;阅读交流法,在学生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对汉字的学习能力;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文插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阅读故事后的感受和想法,从故事中获得启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揭题
1.小猴子都到过哪些地方?
2.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步骤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读目标。
步骤三、自主、合作、展示、点拨
(一)动作演示,学习词语
学习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2.圈出“又( )又( )”,并想一想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回答表示动作的词语,其他小组补充。
(2)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回答“又( )又( )”形式的词语,其他小组补充。
4.评价点拨(预设):
(1)掰、扛、扔、摘、捧、抱。
(2)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宽又远、又白又胖。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学习活动(二)
1.最后小猴子怎样了?
2.为什么会这样?
3.我们能不能向小猴子学习?为什么?
(方法:先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回答小猴子的结果,其他小组补充。
(2)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回答原因,其他小组补充。
(3)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他小组补充。
4.评价点拨(预设):
(1)空着手回家去。
(2)目标不明确
(3)不能,做目标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步骤四、当堂训练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大又红
( ) ( ) ( )
2.想一想,说一说: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来会怎么样?
步骤·
五、总结延伸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因为目标不明确,最后一无所获的事情,我们应该在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不能放小猴子这样的错误。
七、说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掰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扔 两手空空
→摘西瓜→扔西瓜→追小兔 三心二意
八、说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在讲解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了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词,然后学生带着生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接着我逐段讲解,在讲解之前先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结构的词语,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积累。学完课文,对课文内容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自由发言,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小猫钓鱼》,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