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考题预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考题预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2 17: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考点预测02
近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护所在开展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一未知乔木树种。经中科院专家鉴定,该植物为舟翅桐属大花舟翅桐,系我国首次发现有该属植物分布。“大花舟翅桐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们推测在西双版纳也有分布,此次发现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谭运洪介绍,大花舟翅桐是锦葵科舟翅桐属植物,花色为橘黄色渐变橘红色,植株高达35米至45米。
出题角度: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云南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生态退化是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表现为对自然或人为干扰的较低抗性、较弱的缓冲能力以及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逐渐演变为另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低水平状态的过程,即为退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退化的表现有( )
①森林破坏②大气污染③酸雨④物种灭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影响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快速增长②工业与城市化活动③区域地质地貌④气候和水文的异常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游行时。来自34个省级行政区的34辆国庆彩车,成为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它们流光溢彩绚丽无比,在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同时,彰显了各自的锦绣河山、文化风俗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图信息可判断,图中彩车象征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
A.吉林市 B.哈尔滨市 C.长春市 D.沈阳市
4.该省区被誉为“中华粮仓”,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灌溉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河谷农业
5.生活在该省区的鄂伦春族以林间游猎为生,他们的特色民居是( )
A. B.
C. D.
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下图中彩车象征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粤 B.闽 C.滇 D.鄂
7.位于该省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是( )
A.西双版纳 B.九寨沟 C.桂林 D.黄山
8.下列对该省地理环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地质灾害频发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下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三大生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区都有准确的边界 B.生态区是按照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
C.生态区都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 D.生态区的内部特征绝对一致
10.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世界高原特有生物的集中分布区,其生物多样性的成因有( )
A.地貌地形复杂多样 B.气候高寒缺氧 C.冰川冻土广布 D.全球气候变暖
11.关于图中北方防沙带建设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地表秸草覆盖②大力进行植树造林
③禁止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④加强风沙源生态修复和退化林带修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和亚洲中部的高原或山地,一般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高原鼠兔是生态系统的“指示灯”,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鼠兔的大量出现,可能提示人们高原地区( )
A.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B.气候呈现出多样性
C.其他物种向外迁移 D.景观呈现出多样性
13.鼠兔对高原生态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
①疏松土壤 ②增加土壤含水量 ③留存积雪 ④为植物提供养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保护国际”两个非政府国际组织联合发布调查报告称,由于滥伐森林、破坏栖息地、非法贸易、捕杀食用等原因,全球634种灵长类动物或亚种中,有近半数面临灭绝危险,其中有69种灭绝的风险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材料可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污染 B.气候变化
C.人为因素 D.优胜劣汰
1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捕杀藏羚羊
C.热带雨林的砍伐 D.围湖造田
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某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作物因此而减产
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表与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丰富,常年郁郁葱葱;区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资料二所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1991~2007年,区内橡胶园面积增加了960hm2。
材料二 纳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天然橡胶的生长条件
要素 条件
温度 20-30℃,5℃以下即受冻害
降水 年降水量1150-2500mm
风力 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惧强风
土壤 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砂壤土
水分 不宜在低湿的地方种植,排水良好
(1)依据流域示意图,简述纳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纳板河流域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该地区大力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橡胶种植引起争议,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高寒草句是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草地的46.7%,是我国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面临着严峻退化问题,其中16.5%的草地退化为“黑土滩”,植被和土壤均呈现出不同的退化趋势。
材料二:图1显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句生物量的变化。图2显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粒径分布百分比。
(1)指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生物量和土壤颗粒的影响
(2)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严重退化的原因。
(3)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1年5月,原来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群一路北上,开启了“北漂”之旅,亚洲象“离家出走”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持续关注。直到2021年8月,云南北移亚洲象群才平安回归原栖息地。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孕期长600天左右,食草动物,食量惊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生活范围和人类活动范围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人象矛盾日益突出。40年来,亚洲象栖息地出现明显变化(见下图),且种群数量稀少。
(1)分析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亚洲象“离家出走”提出保护亚洲象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生态退化的表现主要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①④正确;而大气污染,酸雨属于环境污染,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影响生态退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区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的异常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如人口快速增长、工业与城市化活动、农业活动、政治与战争、文化与旅游等。其中人为因素一般是影响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区域地质地貌和气候和水文的异常变化不是主要因素,所起作用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B 4.C 5.B 6.C 7.A 8.A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冰雪造型反映出黑龙江的冰雕艺术,粮仓反映出北大仓,丹顶鹤反映出扎龙湿地,图中彩车象征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其行政中心是哈尔滨市,故选B,ACD错误。
4.黑龙江省被誉为“中华粮仓”,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总产量和商品调出量都连续多年位于全国第一,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所以选择C选项,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南方地区,A错误;灌溉农业分布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农业活动需要水源灌溉,B错误;河谷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区,D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
5.生活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以林间游猎为生,他们一年四季奔波在茫茫林海中,因此特色民居是图所示“斜仁柱”,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方便在森林中居住与迁徙,B选项正确;A选项为蒙古包;C选项为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D选项为地坑院,所以选择B选项。
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孔雀、大象现在多分布在云南地区,右图中彩车象征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简称是滇。故选C。
7.著名旅游景点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九寨沟、桂林和黄山分别位于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安徽。故选A,BCD选项错误。
8.云南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A正确。“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分别描述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与贵州省的地理环境特点,B、C、D错误。故选A。
9.B 10.A 11.A
【解析】9.生态区属于自然区域,其边界是模糊的,A错误;生态区是按照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B正确;生态区是根据多个指标划分的,C错误;生态区是按照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不是绝对一致,D错误。故选B。
10.青藏高原地貌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多样,局部小气候类型多,环境多变,动植物种类多样而独特,A正确。气候高寒缺氧、冰川冻土广布不利于生物生存,不利于生物多样性,B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多、生物特有无关,D错误。故选A。
11.北方防沙带建设主攻方向是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加强防沙治沙,增加林草植被。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强化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设;加强风沙源生态修复和退化林带修复,禁止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实施保护性造林,增加地表秸草覆盖,减少造林地风蚀,成片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保证合理生态用水,积极发展节水林业和沙产业。①③④正确,北方防沙带幅员辽阔,要因地适宜采取防沙措施,而不是各地都要大力进行植树造林,降水少地区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②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A 13.B
【解析】12.鼠兔的大量出现是因为生态环境的到了改善,适合鼠兔生存,才会出现,A正确;气候并不会因为鼠兔的出现而产生变化,B错误;鼠兔的出现跟其他物种向外迁移并没有直接联系,C错误;景观的变化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故选A。
13.鼠兔挖洞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在翻耕泥土的同时,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得水分能加快下渗,增加土壤的含水量,①②正确,积雪的留存与温度高低有关,③错误;鼠兔的粪便可以为植物提供有机肥(养分), 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C 15.A 16.B
【解析】14.从材料可以看到,由于乱伐森林、破坏栖息地、非法贸易、捕杀食用等原因,大量生物面临灭绝危险,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这些行为均为人为因素导致, C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
15.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影响了生物正常的繁衍生息,同时滥捕滥杀的行为造成大量生物面临灭绝,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干扰,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A正确。捕杀藏羚羊会造成藏羚羊数量大量减少,面临灭绝;雨林的砍伐造成栖息地破坏,会造成雨林中生物多样性下降;围湖造田会使得湖泊内部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BCD错误。故选A。
16.寒潮属于自然灾害,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不符合题意;目前臭氧层出现空洞是由于人类排放大量的氟氯氢、氟氯昂化合物,并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B选项符合题意;我国水旱灾害是由于我国属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的,属原生环境问题,C不符合题意;蝗虫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属于原生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1)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水丰富,河流多;山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山谷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
(2)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季雨林,植物种类繁多;区内高差大,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多;丰富的食物和多样的自然环境使动物种类繁多;交通不便及建立保护区,受破坏与干扰小,生物保存好。
(3)应该:地处热带,常年高温,降水多;山谷地区风小,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土壤肥沃;山坡排水条件好,适宜橡胶生长。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橡胶生产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就业机会。不应该:大力发展橡胶会使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丧失,会使当地收入减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难度一般。
(1)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因素。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图中可以看出,纳板河流域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水丰富,河流多;西双版纳州属热带季风气候山谷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主峰海拔2304米,山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2)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从自然方面看,山麓水热条件好,垂直高差显著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从人为方面看,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受人类影响小。纳板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物种繁多;该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区内山地海拔高、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物种丰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物种保护较好。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应从当地适合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橡胶种植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不赞成主要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应该:从自然条件看:由材料三可以分析出橡胶的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不耐寒,抗风力差;喜土层很厚,肥沃的酸性砂壤土;排涝。纳板河流域地区地处热带,常年高温,降水多;山谷地区风小,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土壤肥沃;山坡排水条件好,适宜橡胶生长。从市场角度看:“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说明橡胶市场需求量大。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当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橡胶生产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就业机会。不应该: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会破坏当地天然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损,过度种植导致区域土壤肥力降低,大量种植使用农药化肥,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原有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旅游资源的丧失,会使当地收入减少。
18.(1)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随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呈显著下降趋势,地上生物量随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呈缓慢下降趋势;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黏粒、粉粒含量逐渐降低,砂粒含量则逐渐增加,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呈现粗质化趋势。
(2)气候变化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土壤沙漠化,影响草地植被生长;过度放牧与草地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导致优良牧草数量减少,地上生物量减少,加剧土壤退化和沙化;地上生物量减少使得通过生物循环进入地下的养分减少,导致高寒草甸进一步退化。
(3)加强对退化草地的保护治理,建立人工草地;合理放牧;科学施肥补种。
【解析】该大题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材料设置试题,下设三个小问,涉及草原退化的表现、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结合问题,依据图1可以得出随着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草甸地上生物量在缓慢下降,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依据图2可以得出。随着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黏粒、粉粒含量逐渐降低,沙粒含量逐渐增加,草甸土壤砂质化趋势逐渐加重。
(2)草原退化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材料,本题中草甸退化的原因主要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甸水分蒸发加剧,进而影响草甸植被生长,加剧土壤沙化,地下生物量的减少影响土壤养分,进一步导致草甸的退化;再结合人类放牧等活动引起的草甸退化。
(3)草甸退化的治理,可以建立保护区,加强对退化草地的保护治理、合理放牧、对草甸进行播种施肥,建立人工草地等角度进行分析。
19.(1)亚洲象孕期长,繁殖率低;亚洲象体型大,食物消耗量大;人类对亚洲象栖息地的破坏及气候变化,导致亚洲象群生存空间缩小;非法盗猎等现象严重。
(2)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呼吁人类关心、关注亚洲象及其生存环境等,促进人象和谐;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防止盗猎等。
【解析】本题以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群栖息地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了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亚洲象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保护亚洲象的措施等三个小题,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再加上亚洲象“孕期长600天左右”,繁殖率低,“食草动物,食量惊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2)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禁止捕杀,防止盗猎;保护和修复天然林,改善亚洲象栖息地的连通性,才能让大象重新“安居”,清除入侵植物,并引种亚洲象天然采食物种,将退化的林地修复为更适宜亚洲象利用的栖息地,扩大适宜栖息地面积,从根本上缓解亚洲象“离家出走”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动物,关注亚洲象及其生存环境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