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16:2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2021年1月,我国天通一号03星顺利升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2.(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西方人嘲讽说;“在原子弹的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用实际行动回击这一嘲讽,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B.王大珩 C.袁隆平 D.屠呦呦
3.(2022八下·期末)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一辈子离不开稻田,并为之奋斗一生。“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体现袁隆平(  )
A.爱国爱民、守护粮仓的精神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C.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
4.(2022八下·期末)下图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成功步人航天时代 B.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
C.尖端科技领先美苏 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5.(2022八下·期末)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奋斗一生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6.202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4 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这表明我国(  )
A.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7.成就彪炳史册,下列科技成就中,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8.日本官员承认,进人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9.(2021·盐城)近来我国科技喜讯不断: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成功登陆水星;5月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10.(2021·桂林)2021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以火神命名,“寓意点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位中国神话中的火神是(  )
A.祝融 B.尧 C.舜 D.禹
11.(2021·安徽)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吐过“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12.(2021·铜仁)他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下列属于他的成就是(  )
A.研制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参与研制原子弹
D.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1·遂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三: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下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下分别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道路?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5)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14.(2021·定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核能利用,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意可知,该班展板的内容涉及卫星发射、载人飞船和北斗导航系统,都和太空领域有关,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大国外交,不符合题意;
D.军队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王大珩 ,不符合题意;
C.袁隆平,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一辈子离不开稻田,并为之奋斗一生‘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他奋斗一生守护“大国粮仓”。
A项爱国爱民、守护粮仓的精神是题干体现的袁隆平的精神,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袁隆平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信息“1966年”“《爆炸声中除旧》”可知,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第一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这次试验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在快速地向前发展。
A项成功步入航天时代是指人造卫星的上天,不符合题意;
B项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是题干漫画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C项尖端科技领先美苏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是在1978年以后,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幅历史漫画为切入点,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A项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
B项袁隆平是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奋斗一生的“杂交水稻之父”,符合题意;
C项钱学森是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不符合题意;
D项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袁隆平的科学贡献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袁隆平的科学贡献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分析】据题干可知,“202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4 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反映了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断提高。这表明我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断提高,这表明我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7.【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因此它们出现的顺序应该是 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识记进行排序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重要的事情和时间。
8.【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核试验成功,让国外认识到中国力量的强大,他们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这就是说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不符合题意;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不符合题意;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C
【解析】【分析】 材料中的“祝融号”成功登陆水星,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都属于航天领域的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10.【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象征永远、继续,“融”象征光明,“祝融”寓意点燃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其命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故选A项;
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
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
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拥有核武器是英国媒体认为应该赶快让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原因,说明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试爆成功。两弹的研制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A:研制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排除;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符合题意;
C:参与研制原子弹(邓稼先),排除;
D:创作长篇小说《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13.【答案】(1)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等艰难险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战争时期,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引发了严重困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图2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图3是屠呦呦,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谈认识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 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 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 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时间,再结合对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的识记回答,注意灵活运用;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识记出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相关知识,这就是基础知识,关键是识记出人物;
(5)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1)公元1﹣1500年间处于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落后于西方。闭关锁国政策、文字狱、重农抑商等。
(2)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
(3)新中国的成立;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材料,分析材料一数据可知,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的状况为在公元1--1500年间处于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落后于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文字狱、重农抑商等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落后于西方的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的表格,概括可知,“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
(3)依据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新中国的成立;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原因、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