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16: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时期 史实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A.新疆 B.南海 C.台湾 D.西藏
2.《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
3.下列史实与下图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些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立台湾府
C.实行金瓶掣签 D.设立伊犁将军
4.()下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实现这一壮举的少数民族领袖是(  )
A.噶尔丹 B.渥巴锡 C.大、小和卓 D.五世达赖
5.()下面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
●设立台湾府
●平定噶尔丹叛乱
●设置驻藏大臣
●设置伊犁将军
A.民族自治 B.对外贸易 C.边疆治理 D.文化交流
6.()电视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可以推荐的是(  )
①派郑和下西洋
②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④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17世纪末,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是(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8.(2021·雅安)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1中①处应为(  )
表1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9.(2021·自贡)以下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
元朝 清朝
1247年凉州会晤,议定吐蕃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明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 ,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A.加强了对西北有效治理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0.(2021·临沂)碑文所反映的史实(  )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发生于清朝统治者入主北京之前
C.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压迫而发生
D.有效地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11.(2021·聊城)“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A.努尔哈赤 B.噶尔丹 C.五世达赖 D.渥巴锡
12.(2021·百色)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进行了有效管辖,到清朝时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1·云南)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5000 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士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图4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14.(2021·重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伊犁 B.南海诸岛
(2)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清政府分别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省级行政机构名称。
(3)根据地图,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中图表中的史实,可知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继位不久,就派人前去流求,先后有三次,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炀帝曾经派人三次赴流求,元朝时,1281年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夷洲”流求”琉球是今天的台湾,故 C 项正确;
新疆在古代属于西域地区,排除 A 项;
南海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
西藏地区在古代有吐蕃政权,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康熙”“雅克萨、尼布楚”可知与雅克萨之战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俄国侵人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因此该事件指的是抗击沙俄国的侵略。选项 B 符合题意;
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 A ;
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排除 C ;
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是康熙时期平定边疆叛乱的斗争,排除 D 。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3.【答案】C
【解析】【分析】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实与如图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些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是实行金瓶掣签。乾隆帝时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规范了灵童转世程序,“金瓶掣签”制度稳定了西藏的政局,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B符合题意;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大汗,康熙年间发动叛乱,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平叛,A不符合题意;
大、小和卓回部贵族,乾隆时期发动叛乱,后被平定,C不符合题意;
五世达赖藏传佛教首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关键信息“乾隆时期”“少数民族”“回归祖国”掌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5.【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是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以及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设置驻藏大臣是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材料的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C符合题意;
民族自治不符合材料边疆管理的特点,排除A;
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显然不符合材料的边疆管理特点。排除B和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清朝对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管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考查的比较多,重在归纳分析材料。
6.【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①派郑和远赴西洋发生在明成祖时期,②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发生在乾隆帝时期,③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发生在乾隆帝时期,④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发生在康熙帝时期。与乾隆皇帝有关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乾隆皇帝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乾隆皇帝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即可作答。同时要掌握郑和下西洋和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C符合题意;
噶尔丹叛乱属于国家内部问题,A不符合题意;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7世纪中期,B不符合题意;
大、小和卓叛乱属于国家内部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克萨之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雅克萨之战的背景、时间、经过、性质、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题需要明确什么是外来侵略和什么是国家内部叛乱。
8.【答案】B
【解析】【分析】 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新疆地区。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 符合题意;
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我国古代对新疆管理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9.【答案】B
【解析】【分析】 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元朝时期,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清朝时期,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以上措施都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选项 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10.【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碑文反映的是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重回祖国怀抱的事迹,它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彩篇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发生于清朝统治者入主北京之前 ,不符合史实;
C. 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压迫而发生 ,不符合史实;
D. 有效地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事件,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11.【答案】D
【解析】【分析】1770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各部近17万人离开伏尔加河流域东返祖国。他们多次粉碎俄军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险,克服了无数困难,余下7万人,终于在1771年8月进入新疆境内,回到了祖国。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召见渥巴锡等众首领,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为“英雄汗”并妥善安置了其部众。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是我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大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壮举。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土尔扈特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西北边疆管辖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2.【答案】C
【解析】【分析】A.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B.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参与西藏地方事务管理,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13.【答案】(1)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特点:原始部落不断交融而形成。
(2)民族:藏族。友好关系:“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3)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和史实即可。示例:康熙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清朝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等等。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一“距今5000 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士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皇帝和炎帝。在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后,形成了华夏民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华夏民族是原始部落不断交融而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2) 根据所学知识,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根据材料二“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可知,唐蕃之间的关系友好,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疆域辽阔,为了巩固统一,顺治帝时期:册封西藏政教首领达赖;康熙帝时期:消灭郑氏集团,设立台湾府;册封西藏政教首领班禅;举行雅克萨反击战,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多伦会盟收服外蒙古;派兵入藏驱逐准噶尔部势力;雍正帝时期:派遣驻藏大臣;平定罗卜臧丹增叛乱;乾隆帝:派兵入疆,消灭准噶尔部,设立伊犁将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故答案为:
(1)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特点:原始部落不断交融而形成。
(2)民族:藏族。友好关系:“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3)示例:康熙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清朝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等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和史实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民族交往与融合、炎帝黄帝、清朝巩固统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要理解并识记炎帝和黄帝、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清朝统一的措施相关的知识,并且要明白,国家的统一需要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要和睦友好相处。
14.【答案】(1)上框:A:下框:B。
(2)驻藏大臣;福建省。
(3)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疆域辽阔,是一个统--的多民族国家。
【解析】【分析】 (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部,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故 A 填入上框, B 填入下框。
(2)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分别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省级行政机构名称是驻藏大臣、福建省。
(3)根据地图,我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