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教案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教案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2 17: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标要求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以及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主要讲述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化农业。 本课教材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内容涵盖了现代化农业的方方面面,从食物的生产到储备再到食品安全,系统的对现代化农业进行了阐述。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深圳市高二学生,学生在在之前的两课中已经学习到了有关于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相关知识,对于本课涉及到的现代化农业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孩子们基本都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对于农村日新月异的农业机械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楚宏观的认知,因此对于教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目标1]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迁,感受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目标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将材料与自身实践相结合,设身处地的感受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迅猛之势。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步伐迈进很快,对于世界消除饥饿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教学难点 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资源准备 收集备课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秦汉时期的饥荒年表引出饥荒这一本课的底层概念,并通过秦汉时期每八年就有一次饥荒的史实。让学生们感受传统农业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小农之哀 (1)展示中外对于饥荒一词的定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什么到底什么是饥荒,饥荒有何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饥荒年代人民的悲惨生活 (2)展示电影《1942》的剧照以刘震云的《温故1942》中对于河南饥荒惨案的描绘。以及《大公报》及《解放日报》中对于1942事件的相关叙述。并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总结一下1942年河南发生饥荒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严重破坏。 (3)展示清朝雍正年间的《耕织图》以及《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中对于传统农业的论述。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总结出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导致了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十分巨大。 (4)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客服传统农业的种种缺点,并提供材料使学生意识到农业机械、农业化学和遗传育种三个方面的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并改变了传统农业时期饥荒经常发生的现状。 (5)展示农业用具的发展历程,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到阿拉巴尔特发明农用拖拉机,以及我国的第一台拖拉机的问世,使学生通过时空变化感受农用科技的进步。 (6)展示新时代农用机械领域的一些变化,从最开始的铁犁牛耕到人来使用各种机器,再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得出结论,农用机械的发展方式从人工化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7)展示德国化学家J·李比希研究农用化肥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农用化学在工业革命后的巨大发展。 (8)展示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图片与文字说明。并且紧紧结合实际时事,将海水稻的图片与新闻说明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了解遗传育种改变了现代的农业生产。 (9)引导学生回忆农业包含哪几个部分,并向学生叙述农业产业多样化的重要意义,并向学生介绍现代化的畜牧业以及现代化的渔业。 (10)引导学生总结现代化农业的特点,并引出现代化农业的具体概念。 政策之弊 (1)展示材料让学生知道饥荒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控制和预防的。并让学生讨论,加入回到1941年,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降低1942大饥荒带来的巨大灾难。 (2)汇集学生的答案,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设置粮仓中国古代贮藏粮食的方式,以及控制饥荒的手段之一,同时让学生知道粮仓只能在事后对饥荒进行控制。 (3)引导学生思考民间预防饥荒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从而引出古代社会保存食物的主要手段。并将古代储藏食物手段与现代贮藏手段想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现代化的食物储藏手段也是防止饥荒的重要手段。三、新的挑战 (1)通过二战后农业产值与人口数量的对比,引导学生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带来的的好坏影响。 (2)讲述美国以及德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并讲授我国吸取了各国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验,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最大程度的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3)紧结时事,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对于当下粮食问题的讲话,并明确在疫情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内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最后引用习近平主席最近对于“勤俭节约、光盘行动”的指示,升华主题,让学生意识到解决粮食问题需要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 本课首先需要理清一个大的历史概念——饥荒。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由于学生都出生在富强的新中国,很难理解饥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所以需要合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饥荒的悲惨时代。 学生对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两个概念并不理解,所以选择几则史料进行互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本部分通过图片史料及文字史料互相印证让学生在时空观念下感受科技的进步。 考虑到学生对于农用机械这一概念还是十分陌生的,所以这一部分使用了图片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机器的使用场景来进一步的引发学生思考。 袁隆平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伟人,以袁隆平为引来讲农业技术的突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现代化的畜牧业和渔业是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的部分,因此本部分主要通过图片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宏观的印象。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未来进一步的现代化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通过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引出现代化农业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情景化的场景设计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控制和预防饥荒发生的措施。 通过不同时代的史料相互印证,证明中国古代有着屯粮及设置粮仓的传统。 从预防的角度应该如何预防饥荒的发生呢 引导学生得出腌渍和风干两种保存食物的方式。以及现代化的实物储备方式,使学生感觉到中国目前在食物储备上的突出成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家国情怀。 使用唯物史观的学习方法,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现代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并思考该如何解决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用习主席最近发表的讲话进行结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珍惜粮食人人有责,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与责任。
课堂小结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梳理本课所学,落实关键知识,理清思维脉络,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