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快速阅读课文回忆课文件了哪三件事?
2.学生对照表格,回忆三件事的内容。
3.把这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二、精读课文、体会立志。
学习任务一:品耳闻之事,悟中华不振之状。
1. 出示学习任务
请同学默读第11到14自然段,看看伯父和周恩来都说些了什么?然后用 “__” 画出来。
2.师生合作交流。
(1)周恩来明白伯父说的话吗,不明白什么?体会“疑惑不解”。
(2)让生结合“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有事、免得”体会“中华不振”。
(3)朗读指导,读出周恩来的疑惑不解,伯父说“中华不振”的沮丧、无奈。分角色有感情地读句子。
学习任务二:品目睹之事,悟中华不振之状。
课件出示: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1.思考: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怎样的?
(1)指导朗读
(2)扣住“大不相同”,课件出示:当时老百姓困苦生活境遇图和外国租界的繁华图做对比。体会“中华不振”。
(3)小结:是的,孩子们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就生活在这水深火热之中。而洋人在我的国土上却过着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日子,生活的境遇大不相同。有着明显的对比,可见中华不振。
2.合作交流学习第16自然段。
出示学习任务: 请同学自由读第16自然段,看看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发生的这件事读后有什么疑问想要提出来的吗?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1)学生抓住主要人物提出自己的疑问。
(2)看到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谈感受,体会“中华不振”。
(3)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一段话。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小结:同学们伯父的话和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一幕幕都让周恩来深深的感受到中华不振啊。周恩来思索了很久不但想到了伯父的话,和外国租界令人痛心的的一幕幕,他还想到了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振兴中华。才能让我们中国人民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才能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
学习任务三:修身课上,体会立志。
1.师生合作重演修身课上那一幕。
2.思考:关于“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其他同学是怎么回答的?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周恩来的回答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是的,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自己和为自己的家族而读书,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周恩来是想着国家的,为国读书。是啊,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就心系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啊。课文把少年周恩来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对比,突出了少年周恩来的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的理想。
三、拓展延伸,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1.课件出示: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周恩来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了解诗意,体会周恩来振兴中华的决心。
四、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1.观看《中华的崛起历程》视频,学生谈感受。
2.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同学们你们又为什么而读书呢?
3.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是有着伟大抱负的孩子,相信你们能在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沿着伟人的足迹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老师把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4.出示《中国少年说》的选段,配乐《红旗颂》学生诵读。
五、课后作业
写一写你读书的目的与理由。
我的理想是 。因为
(列举事例)我希望 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