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目 录
1.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材分析……………………………………………………… 3
2.第一章 活动1 认识信息……………………………………………………………… 4
3.第一章 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第一课时) ………………………………………… 8
4.第一章 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第二课时)………………………………………… 11
5.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教材分析 ………………………………………………… 13
6.第二章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第一课时)………………………………………14
7.第二章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课时)………………………………………17
8.第二章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第三课时)………………………………………20
9.第二章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第四课时)………………………………………23
10.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一课时)…………………………………… 26
11.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二课时)…………………………………… 29
12.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三课时)…………………………………… 32
13.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四课时)…………………………………… 35
14.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五课时)…………………………………… 38
15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六课时)…………………………………… 41
16.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七课时)…………………………………… 45
17.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八课时)…………………………………… 48
18.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九课时)…………………………………… 51
19.第二章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第十课时)…………………………………… 54
20.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初步 教材分析………………………………………………… 57
21.第三章 活动1 进制与编码(一课时)……………………………………………… 58
22.第三章 活动2 计算机硬件组成(第一课时)…………………………………………62
23.第三章 活动2 计算机硬件组成(第二课时)……………………………………… 65
24.第三章 活动3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一课时)……………………………………… 68
25.第三章 活动3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二课时)……………………………………… 71
26.第一章 复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74
27.第二章 复习 信息获取与集成 (第二课时))…………………………………… 78
28.第三章 复习 计算机系统初步 (第三课时)……………………………………… 82
单元课题: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共两个活动。其中活动1. 认识信息。主要是什么是信息?信息媒体分为哪几类?信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简介、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信息道德与规范。本章作为本教科书第一单元,也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单元。教材内容相对其他单元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作为教材的开篇,本单元概念性较强,实践性较弱。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概念,列举出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初步的认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简介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3.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趋势; 4.了解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理解信息道德与安全规范的要求。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
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本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关系;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
五、本单元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讲授,利用微机室的设备让学生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信息的主要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了解信息道德与安全规范知识。
六、本单元教学可是的安排:
活动1. 认识信息 1课时 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活动1 认识信息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活动1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概念、信息媒体的分类及信息的主要特征。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完整而准确的接触过“信息”的概念,这些知识在中学第一次出现,同时又给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这对学生在七年级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关注个性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设计思路
导入: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媒体的分类;然后引 导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3.结束: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交流进行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教室软件。 学生准备:准比笔记本,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认识信息的内容。探索“信息”的 有关概念;初步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相关概念;了解信息媒体的概念;学会区别信息与信息媒体;理解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身边各种信息的过程,感受日常生活中信息的丰富性,在体验过程中,学会归纳信息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存在的价值,学会规范使用信息,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课时重点
信息的一般特征。
课时难点
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分类;了解信息和信息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2.从标志图片中,你又获得了 哪些信息? 通过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想学的兴趣。 学生积极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实 例。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想学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一种定义:信息是事物 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的含义也在变化目前社会较普遍的认识是: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是通过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来表达和传递的内容。 2.信息媒体的分类: 信息媒体分为:感觉、表示、表现、存储、传输等五类媒体。 信息媒体:人们将承载信息内容的文字、图形、图象、声音、视频和动画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信息的媒体。 感觉媒体: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就能感觉到的媒体。 表示媒体: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
表现媒体:是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 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感觉媒体和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传输媒体:是指用于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3.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与客观性: 依耐性: 共享性: 时效性: 真伪性: 学生先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理解信息的概念。 学生自学信息的分类,理解信息的不同分类。 学生自学,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信息的分类,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信息分类的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可传递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价值性 5.网络上的信息被大家下载和利用,此事例不能说明信息具有( ) A、价值性 B、正确性 C、可传递性 D、共享性 6.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能够不需要载体独立存在 B、信息是可以进行处理的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事件永久状态 。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个个的事例,了解了信息,知道了信息的特征,深刻领会到了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学习真伪信息,我们知道要合理使用信息,杜绝无聊、虚假、垃圾信息的传播蔓延,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7页思考与练习 1——4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活动1 认识信息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媒体的分类 信息的主要特征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感受信息技术为人类历程带来的影响。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简介;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作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了解了信息的概念、了解了信息媒体的概念、理解了信息的主要特征。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信息、信息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简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应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设计思路
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简介;接 下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最后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 3.结束:先进行课堂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课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读课文,预习认识信息技术的课文内容;探索信息技 术的有关概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信息处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方法,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重点
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简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难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媒体分为哪几类? 3.信息有哪些特征? 4.什么又是信息技术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个问题吧!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而知新,从而为学习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
新知探究 1.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获取、 加工、存储、管理、发布、交流等的处理技术。 获取信息:获取外界信息是 依靠人的五个感觉器官“眼、耳、鼻、口、身”来直接感受到的。 加工信息:信息需要进行加工 处理并加以利用。 储存信息:利用存储媒体来存储信息,是对信息在时间上传递,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未来提供可靠的历史实物依据。 交流信息: 信息的传递是靠传递承载信息的存储媒体和表示媒体来实现的。 2.现代信息技术: 感测技术是关于从自然界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识别的技术。 控制技术是可以使事物按照人的要求沿着指定方向发展,帮助人们完成各项工作的技术。 通讯技术是帮助人传递信息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主要用来解决信息加工、处理等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 医学应用: 使用CT扫描、核磁共振、内窥镜、心脑电图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医学诊断准确性。 农业应用: 学生先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理解信息技术简介。 学生自学现代信息技术,理解四种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含义。 学生自学,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了解可能发生的台风、洪水、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军事应用: 21世纪是信息科学的世纪,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国都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应用: 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建设绿色、安全、文明的“数字校园”。
实践操作 学生动手完成课本12页动手实践。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个个的事例,了解了信息技术,知道了现代信息的含义,深刻领会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15页思考与练习 1——2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简介 3.现代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理解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了解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防范。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受信息技术为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重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道德与安全防范。
课时难点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威胁信息安全的常见因素。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的技术? 3.信息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认识信息技术。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回顾旧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新知探究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更有好的交互方式。 2.更强大的信息网络。 3.更多样的信息处理终端。 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未来信息技术的特点。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未来信息技术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二、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1.电子垃圾。 2.威胁个人隐私。 冲击社会传统。 信息道德与安全防范 信息道德是指从事信息活动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在信息化浪潮中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信息道德与安全防范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15页你知道吗? 学生思考并完成练习题。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未来的信息技术将呈现哪些特点?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了那些负面影响? 4.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小结,总结知识要点。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15页思考与练习第3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活动2 认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信息道德与安全防范
课后反思
单元课题: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共两个活动。其中活动1.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主要内容是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活动2.信息的集成与发布。主要内容是通过电子小报的形式集成与发布信息;通过电子刊物的形式集成与发布信息。通过学习,总结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并在体验中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信息加工处理技术,提高用电子小报和电子刊物这两种方式集成与发布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掌握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2.了解信息集成与发布的主要方式; 3.掌握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的制作流程。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
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本单元教学难点:
在获取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鉴别和选择,对各类信息进行适当的编辑加工;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的制作、集成与发布。
五、本单元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掌握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的方法。对于信息的获取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及核心。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的网络软件,让学生从信息需求——来源确定——获取方法——鉴别评价——整理保存。这样一条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要素。
六、本单元教学可是的安排: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4课时 活动2.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10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图像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1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通过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的形式集成与发布信息。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获取与加工图像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为存放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做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了信息的主要特征;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本节课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差,没有学好前面的基础知识,给学习本课带来了困难。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获取图像;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用snagit截取图像、用《暴风影音》软件截取影片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编辑加工图像;最后引导学生学习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改变图像大小、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按任意角度旋转图像。 3.结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常见视频及截图软件、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读课文,预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与加工图像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途径获取与加工图像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在获取信息后,将它们分类保管在不同的文件夹中;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回顾搜索引擎的分类与功能,学会下载、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课时重点
获取图像、编辑加工图像。
课时难点
从不同的信息中选择需要的信息,编辑加工图像。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及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信息的获取方法也不相同。我们要选择的信息不同,获取的方法也就不同。那么对信息加工的方法会怎样呢?你有好的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这个问题吧! 学生听老师的谈话,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获取与加工图像 一、获取图像 1.划分小组,选择主题。 2.使用网络下载。 3.使用数字拍照设备拍摄。 4.交流讨论:选择哪幅图表现秋天更合适? 5.用扫描仪扫描。 6.屏幕截取。 用Snaglt截取图像。 (1).执行菜单命令。 (2).设置截取快捷键。 (3).选择窗口截取方式。 二、编辑加工图像 1.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改变图像大小。 (1)启动《光影魔术手》软件。 (2).打开图像文件。 (3).设置尺寸的数值。 2.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按任意角度旋转图像。 (1).单击图像——自由旋转,设置旋转的方式或角度。 (2).观察旋转后的效果。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分组合作完成获取图像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编辑加工图像的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编辑加工图像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践操作 1.用Snaglt截取图像。 2.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改变图像的大小、角度。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用软件进行操作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哪些获取图像的方法? 你会编辑加工图像吗? 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用《暴风影音》截取几张影片画面; 编辑加工图像。 学生操作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方法的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图像 1.获取图像 2.编辑加工图像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文字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1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通过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的形式集成与发布信息。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获取与加工文字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为存放文字文件做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了信息的主要特征;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了解了获取与加工图像的方法。为本节课学习获取与加工文字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差,没有学好前面的基础知识,给本节课学习带来了困难。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获取文字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编辑加工文字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掌握获取与加工文字的方法。 3.结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常见的文字图片及截图、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读课文,预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课本第26——29 页的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掌握获取文字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文字信息的常用格式;学会编辑加工文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实践活动与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探索和归纳,学会获取与加工文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探究,与同学交流获取文字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信息技术能力。
课时重点
获取与加工文字。
课时难点
编辑加工不同格式的文字。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获取图像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怎样用《暴风影音》软件截取影片画面? 3.怎样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改变图像的大小? 4.图像文件常用的格式有哪几种?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新知探究 获取与加工文字 1.获取文字: (1).网络下载。 保存整个网页的步骤: ① 、 ②。 .从数字图像中识别。把印刷资料拍摄成照片并识别其中的文字。 .语音输入。在《写字板》中通过语言录入文字的步骤: ①在“控制面板”中打开“语音识别”命令,按提示操作,增加听写模式的输入法。 ②打开《写字板》,对着扬声器朗读,所读的内容会出现在文档中。 .手写板输入。 学生自学获取信息的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自学语音输入获取信息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使用语音输入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使用语音输入文字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2.编辑加工文字 (1).对文字素材的编辑 加工操作的主要内容。 (2).常用的几种文档式:.TXT, .RTF, .DOC, .WPS, .PDF。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加工文字的方法。 通过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 使用不同的文档格式编辑一段文字; 在《WPS》中为文档添加脚注,标明出处。 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 通过学生实践,巩固学生对所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文字输入有哪些方法? 3.常用的文字文档有哪几种格式? 4.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先回顾,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小结,总结出知识要点。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整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36页思考与练习 1——2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方法的理解。
板书设计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文字 网络下载 从数字图像中识别 语音输入 编辑加工文字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声音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1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通过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的形式集成与发布信息。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获取与加工声音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为存放声音文件做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了信息的主要特征;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了解了获取与加工图像的方法;了解了获取与加工文字的方法。为本节课学习获取与加工声音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少数学生基础差,没有学好前面的基础知识,给本节课学习带来了困难。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获取与加工声音的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获取声音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编辑加工声音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声音文件格式转换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掌握获取与加工声音的方法。 3.结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常见的声音文件、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读课文,预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课本第29——31 页的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掌握获取文字信息的一般方法;了解声音信息的常用格式;学会编辑加工声音。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与归纳,学会获取与加工声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重点
获取与加工声音。
课时难点
编辑加工不同格式的声音。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及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获取文字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怎样保存整个网页? 3.常用的文字文档的格式有哪些?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中的“获取与加工声音”。 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新知探究 获取与加工声音 获取声音: 获取声音的方法主要有: 录制声音、抓取CD音轨、从网络中下载、复制光盘中的声音。 磁带也是一种常见的保存声音的介质,可以使用音频软件把磁带中的声音保存到计算机中。 编辑加工声音 常用加工声音素材的软件:Audacity、豪杰超级解霸、酷狗音乐、格式化工厂等。 Audacity。 豪杰超级解霸。 酷狗音乐。 学生自学获取声音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获取声音的方法。 学生自学磁带,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磁带是一种常见的介质。 学生先自学,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编辑声音的方法。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加工声音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格式化工厂。 3.声音文件格式转换。 (1).教师示范转换方法; (2).学生练习转换声音文件格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加工声音的方法。 通过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 找一段声音素材,练习编辑加工声音。 2.利用豪杰超级解霸进行声音文件格式转换。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声音素材加工。 通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编辑加工声音的能力。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声音文件的格式有哪些? 3.如何编辑加工声音文件? 4.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小结,总结出知识要点。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36页思考与练习 第3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声音 获取声音 2.编辑加工声音 3.声音文件格式转换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视频、动画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1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获取与加工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通过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的形式集成与发布信息。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获取与加工视频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为存放视频文件做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了获取与加工图像的方法;了解了获取与加工文字的方法;了解了获取与加工声音的方法。为本节课学习获取与加工视频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少数学生基础差,没有学好前面的基础知识,给本节课学习带来了困难。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获取视频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获取动画素材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掌握获取与加工视频的方法。 3.结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常见格式的视频片段、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读课文,预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课本第31——36 页的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掌握获取视频、动画的一般方法;学会编辑加工视频、动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与归纳,学会获取加工视频、动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时重点
获取与加工视频、动画。
课时难点
用不同的软件加工视频、动画。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及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获取声音文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常见声音文件的格式有哪几种? 3.使用Audacity软件删除声音素材开头部分的空白片段的步骤有哪些?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中的“获取与加工视频、动画”。 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问题。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新知探究 获取与加工视频、动画 1.获取视频: (1).获取视频的途径: 截取影片片段;使用视频捕捉设备直接获取;抓取屏幕视频;网络下载视频。 截取影片片段:影片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中截取感兴趣的片段。 使用视频捕捉设备直接获取视频。 数字摄像机可以把影像、声音等录制并保存成数字化的视频文件,把它与计算机连接后,通过相应的软件就可以把影片文件保存到计算机中。 抓取屏幕视频。 网络下载视频。 学生自学获取视频的途径和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获取视频的方法。 学生自学获取影片片段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截取影片片段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其它获取视频、动画的方法。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截取影片片段的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获取其它视频、动画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获取动画素材。 获取动画素材的方法: 3.加工视频、动画。 介绍三种软件: GIF Animator COOL 3D Flash (1).教师示范视频、动画的加工方法; (2).学生练习加工视频、动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获取动画素材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加工视频、动画的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动画素材的能力。 通过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 1.用windows Medlia编码器完成录制视频的操作。 利用《傲游浏览器》获取动画素材。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视频、动画加工。 通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加工视频、动画的能力。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然后进行归纳、小结。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36页思考与练习 第4、5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1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获取与加工视频、动画 1.获取视频 2.获取动画素材 3.加工视频、动画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制作电子小报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活动1收集的信息,确定电子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设计版面布局,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电子小报作品。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认识电子小报;了解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确定主题;设计内容和版面。为制作电子小报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制作电子小报的基础知识,对制作电子小报已有了初步了解;在前面又学习了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方法。这为本节学习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作了准备,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小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电子小报;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 接下来引导学生确定主题;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内容和版面。 3.结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规划、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优秀电子小报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预习课本第37——39页课文内容,了解制作电子小报的 知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电子小报;了解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确定电子小报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电子小报的组成,根据实际,确定自己小组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子小报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对电子小报强烈的求知欲,培养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主动参与电子小报制作的态度。
课时重点
电子小报的组成与规划设计。
课时难点
确定电子小报的主题;对电子小报的内容和版面进行规划设计。
教学方法
讲解法、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优秀电子小报作品。 学生欣赏。 同学们,这些电子小报号吗?你喜欢吗?大家想不想学做电子小报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作电子小报”吧! 学生欣赏老师展示的电子小报,思考如何制作电子小报。 通过欣赏电子小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学习做准备。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小报 认识电子小报 标题栏(报头)。 主题内容栏。 二、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 (
设计内容和版面
) (
确定主题
) (
评价完善
) (
编辑小报
) (
获取素材
) 三、确定主题。 主题是电子小报的思想所在。 选择主题应注意: 1.要贴近生活; 2.要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最好是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内容; 3.主题要小而精,范围不宜过大。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并认识电子小报报头。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学习确定电子小报主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报头和导读内容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 通过学习,掌握确定电子小报主题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践操作 1.完成课本第39页实践思考。 2.确定本小组电子小报的主题。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了解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吗? 你会确定主题吗? 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制作电子小报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试着编写出本小组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操作完成作业。 通过编写流程,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一、制作电子小报 展示优秀电子小报 认识电子小报 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 确定主题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制作电子小报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内容和版面,搜集相关素材,制作电子小报。 过程与方法:利用前面学习的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法,搜集制作电子小报的素材,并把素材运用于自己的电子小报,制作电子小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课时重点
搜集制作电子小报的素材。
课时难点
搜集加工声音素材、视频素材及制作报头。
教学方法
资料查询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预习课本40——45页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你小组确定的主题? 2.展示你小组编写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 3.我们需要围绕主题搜集那些方面的素材?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制作电子小报。 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小报 一、设计内容和版面: 1..制作计划; 2..确定选文; 3.设计版面; 4.画出小报的版面图。 5.版面布局设计原则。 学生自学设计内容和版面,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设计内容和版面的排版。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设计排版技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二、搜集文字素材 (1).小组讨论搜集内容。 (2).上网搜集文字素材。 (3).把搜集的素材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 三、搜集图片素材 1.教师演示教给学生下载保存图片的方法。 2.学生练习下载保存图片。 四、搜集声音素材 1.教师讲解、演示教给学生下载保存声音文件的方法。 2.学生练习下载保存声音文件。 五、搜集视频素材 1.教师演示教给学生下载保存视频的方法。 2.学生进行下载保存视频的练习。 六、制作电子小报报头 1.设计制作报头文字。 2.设计制作主题内容栏。 学生自学搜集文字素材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搜集文字素材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搜集图片素材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搜集声音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搜集视频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操作 1.继续整理、加工搜集的各种素材; 2.完善电子小报报头的制作。 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学生实践,整理制作电子小报的素材。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搜集了那些素材? 3.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先回顾学习内容,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回顾,归纳、小结。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整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75页思考与练习 1——2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及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制作电子小报 设计内容和版面 搜集文字素材 搜集图片素材 搜集声音素材 搜集视频素材 制作电子小报报头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制作电子小报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的内容,搜集相关的素材,制作电子小报。 过程与方法:利用小学学过的制作电子小报的方法,编排电子小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制作电子小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重点
编辑小报中的文字,设计版面,制作电子小报。
课时难点
利用搜集的素材,合理编排,设计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搜集的素材,预习课本45——50页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在上节课搜集了哪些关于制作电子小报的素材? 2.如何制作报头? 3.电子小报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制作电子小报。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小报 一、制作电子小报首页: 1..制作报头; (1)确定报头位置; (2)设计报头艺术字; (3)设计艺术字的形状、字体颜色、艺术效果。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电子小报首页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通过制作电子小报首页,培养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的技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2.设置整页页面草图; 3.制作导读栏: (1)设想电子小报的全部内容; (2)根据首页版面的大小,确定首页版面的内容; (3)确定导读栏的位置; (4)制作导读栏。 4.首页中插入文章: 按首页的设想,插入相应的文章。 首页中插入图片: 在首页中插入适合主题的图片,以美化版面。 完成首页制作。 二、小组合作,交流电子小报的制作: (1).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小报首页; (2).小组交流,找出电子小报首页的优缺点; (3).师生分析、评价制作的电子小报首页。 三、修改、完善电子小报首页内容: 1.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小报进行修改。 2.发挥想象,完善小报首页。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电子小报首页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电子小报的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小报进行修改。 通过制作电子小报首页,培养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的技能。 通过交流,交换制作电子小报的意见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错误的能力。
实践操作 继续编辑、完善自己的电子小报。 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学生实践,整理制作电子小报的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你学会了电子小报的编排与设计吗?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先回顾学习内容,然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回顾,归纳、小结。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整理。
作业设计 制作自己的电子小报。 学生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小报的制作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制作电子小报 制作电子小报首页 合作,交流电子小报的制作 修改、完善电子小报首页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制作电子小报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的内容,搜集的相关素材,继续制作编排电子小报。 过程与方法:利用前面学习的经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继续制作电子小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的技能。
课时重点
编辑小报中的文字、插入图片,设计版面,制作电子小报。
课时难点
利用搜集的素材,合理布局、恰当搭配,合理编排,编辑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搜集的素材、已制作的电子小报,预习课本第50——54页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如何插入艺术字? 2.如何插如图片? 3.如何合理编排板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制作电子小报。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小报 一、制作电子小报的第二个版面: 1.根据导读栏确定第二版面编排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版面,画出版面草图;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电子小报第二页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通过制作电子小报第二页内容,培养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的技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3.学生编排自己电子小报第二版面文字内容; 4.插入第二版面图片。5.完成第二版面制作。 二、小组合作,交流电子小报的制作: (1).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小报的第二个版面; (2).小组交流,找出电子小报第二版面的优缺点; (3).师生分析、评价制作的电子小报第二版面。 三、修改、完善电子小报第二版面的内容: 1.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小报进行修改。 2.发挥想象,完善小报第二版面的设计。 四、制作电子小报的第三个版面: 方法同上。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电子小报第二页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电子小报的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小报进行修改。 学生独立制作第三个版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制作电子小报第二页,培养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的技能。 通过交流,交换制作电子小报的意见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错误的能力。 通过学生制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 编辑、完善自己电子小报的第二、三版面。 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学生实践,整理制作电子小报的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和方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归纳、小结。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内容和方法。
作业设计 继续编辑、修改、完善自己的电子小报。 学生完成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小报的制作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制作电子小报 制作电子小报第二页版面 合作,交流电子小报的制作 修改、完善电子小报第二页版面 制作电子小报的第三个版面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制作电子小报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时安排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对电子小报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电子小报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细心观察的能力。
课时重点
从作品布局、作品内容两个方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课时难点
发现电子小报中的问题;及时恰当地修改。
教学方法
演示示范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已制作的电子小报作品,预习课本54——59页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如何将文字和图片进行组合? 2.如何编辑加工花边? 3.怎样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制作电子小报。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小报 一、从作品布局中检查存在的问题: 1.教师示范从作品布局中检查的方法; 2.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己检查制作的电子小报布局是否合理。 培养学生电子小报布局的合理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3.小组讨论交流布局的完整性。 二、从作品内容检查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讲解从内容中发现问题的方法; 2.学生自己去寻找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三、评价完善: 1.提出检查作品内容的几点要求: (1).检查各篇文章中的数据是否与电子小报各栏目的主题一致,以确保小报的主题明确、突出; (2).对摘录文章中的数据做验算,以免与事实不相符; (3).检查文章中的语句、文字和标点符号,以确保文章的正确性与可读性; (4).对文章的标题做必要的修饰,以吸引人的注意; (5).引用他人作品时,是否注明作者及出处。 2.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交换作品进行检查; (2).发现同伴中存在的问题; (3).交流发现的意见或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自己检查电子小报内容是否合理。 小组合作,发现同伴电子小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出。 培养学生电子小报制作内容的正确性。 通过交流,交换制作电子小报的意见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错误的能力。 通过学生制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 根据同伴的建议,对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 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修改,完善自己的电子小报。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找到自己作品中多少问题? 同伴给你找出多少问题? 你是否及时进行了修改、完善? 你还有哪些困惑?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归纳、小结,借鉴同伴的建议。 通过小结,帮助整理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58——59交流讨论1——5题。 学生完成作业。 巩固小报的制作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制作电子小报 从作品布局中检查存在的问题 从作品内容检查存在的问题 评价完善电子小报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 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制作电子刊物的信息,确定电子刊物的主题及内容,设计版面布局,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电子刊物作品。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了解电子刊物和规范设计电子刊物。为制作电子刊物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制作电子小报,对wps软件有了一些了解;有了一定的制作电子小报的经验,掌握了在电子小报中插入文字、图片、艺术字等的方法。学会了给小报设计、排班的方法。对进一步学习制作电子刊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设计思路
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刊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电子刊物;接着引导学生设计电子刊物的结构;接下来引 导学生设计布局;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画出版面布局图。 3.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优秀电子刊物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预习课本第59——61页课文内容,了解制作电子刊物的 知识。
课时安排
第六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电子刊物;了解制作电子刊物的基本流程;确定电子刊物的主题;规划和设计电子刊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电子刊物的组成,确定电子刊物的主题,并规划设计出版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子刊物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对电子刊物强烈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制作电子刊物的良好习惯。
课时重点
认识电子刊物,规划设计电子刊物。
课时难点
确定电子刊物的主题;对电子刊物的内容和版面进行规划设计。
教学方法
讲解法、展示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及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优秀电子刊物作品。 2.学生欣赏电子刊物;观察并发现电子刊物的组成和特点。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电子小报。大家欣赏了电子刊物,大家想不想学做电子刊物呢?小报与刊物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电子刊物的组成和特点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作电子刊物”。 学生欣赏老师展示的电子刊物,思考如何制作电子刊物。 通过欣赏电子刊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学习做准备。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刊物 认识电子刊物 电子刊物的组成。 制作电子刊物的操作流程。 (
准备素材
) (
规划设计
) (
制作封面
) (
设置页面
) (
制作目录
) (
制作正文页页
) (
设置翻页效果
) (
导出作品
) (
设置超链接
) (
完善目录
) (
制作封底
) 规划设计电子刊物 1.确定主题; 首先要确定电子刊物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才能带来好的刊物。 设计结构; (
篇目
1:生命生命
篇目
2:花的勇气
……
篇目
11:再别康桥
) (
封底
) (
目录
) (
封面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并认识电子小报报头。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学习确定电子小报主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报头和导读内容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电子小报的基本流程。 通过学习,掌握确定电子小报主题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3.设计布局 (
刊物名称
) (
副标题
) (
编制和日期
) 封面 (
篇名列表
) (
目录
) (
刊物详细信息
) 目录 (
文章题目
) (
文章正文
(图文混排)
) 正文页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设计布局。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布局能力。
实践操作 完成设计结构和画出设计结构布局图。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学会画布局图的方法。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会设计电子刊物的结构吗? 3.你能画出设计布局图吗? 4.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制作电子刊物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61页实践探究。 学生完成实践探究。 通过画结构图和布局图,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小报 展示优秀电子刊物 认识电子刊物 规划设计电子刊物 (1)确定主题 (2)设计结构 (3)设计布局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编辑电子刊物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搜集制作电子刊物的素材,编辑电子刊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搜集了电子小报的素材,会确定电子小报的主题;而且学会了制作电子小报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搜集素材、确定主题和编辑电子刊物的难度不大,容易完成。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文字资料;接下来引导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然 后引导学生搜集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制作刊物封面;最后引导学生制作目录页。 3.结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整理资料,制作封面和目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预习课本第62——66页课文内容,了解制作电子刊物- 设置模板、制作封面等知识。
课时安排
第七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搜集素材,制作编辑电子刊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前面搜集素材的方法,围绕自己确定的主题搜集素材,创建不同的文件夹,将搜集的素材整理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制作电子刊物的封面和目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子刊物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子刊物强烈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制作电子刊物的良好习惯。
课时重点
搜集制作电子刊物的素材,制作电子刊物的封面和目录页。
课时难点
搜集加工声音素材、视频素材及整理素材。
教学方法
讲解法、资料查询法、合作探究法及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电子刊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制作电子刊物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3.我们需要围绕自己的主题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制作电子刊物”。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刊物 搜集文字资料 小组成员围绕文字资料进行具体分工。 围绕本组的主题,根据自己的任务,上网搜集文字资料,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搜集图片资料 1.小组成员围绕图片资料进行具体分工。 2.围绕本组的主题,根据自己的任务,上网搜集图片资料,下载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搜集声音资料 1.打开:“酷狗音乐”; 2.下载与主题有关的音乐。 四、搜集视频资料。 1.打开:“优酷视频”; 2.在“搜索栏输入相应的视频名称”。 3.搜素并下载视频,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五、制作电子刊物的封面 如图: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电子刊物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搜集的图片资料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声音资料,将搜集的声音资料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视频资料,将搜集的视频资料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电子刊物封面。 通过学习,学会搜集文字,并搜集相关资料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通过学习,学会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的方法,并搜集相关资料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通过学习,学会收集声音文件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收集加工视频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电子刊物封面的制作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1.插入背景图片; 插入刊物标题名称(艺术字); 输入刊物各大块主题名称; 总期期号等; 超链接按钮。 六、制作电子刊物的目录页 1. 在目录页前,制作一页刊首语; 2.目录页 顶端为目录;中、下端为具体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电子刊物封面。 学生制作刊首语; 学生制作目录页。 通过学习,学会电子刊物封面的制作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制作电子刊物的能力。
实践操作 整理资料,加工素材,制作封面和目录页。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学会制作封面和目录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谈谈你的体会。 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制作电子刊物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65页实践探究。 学生完成实践探究。 通过探究,巩固封面设计的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搜集文字资料 搜集图片资料 收集声音资料 搜集视频资料 制作电子刊物封面 制作电子刊物的目录页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编辑电子刊物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制作编排电子刊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确定了自己电子刊物的主题;规划设计了刊物的布局图;围绕自己确定的主题搜集了相关的资料素材并对素材进行了加工;制作了电子刊物的封面和目录页。为编辑制作电子刊物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设计页面模板;接着引导学生制作封面;接下来引导学生制作目录页;然后引导学生编排文章页;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搜集整理的素材资料;预习课本第67——68页课文内容, 学习制作电子刊物-编排文章页等知识。
课时安排
第八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制作编排电子刊物。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进行电子刊物页面内容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细心操作能力和合理布局的审美能力。
课时重点
制作编排电子刊物。
课时难点
合理布局,设置页面模板,编排电子刊物。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及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你确定的电子刊物的主题是什么? 你搜集了哪些关于制作电子刊物的素材? 电子刊物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制作电子刊物”。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刊物 设置页面模板 1.设置纸张的大小(A4)。 2.纸张方向(横向)。 3.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 右2cm) 修改封面 小组交流讨论,指出封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封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三、修改目录页 1.小组讨论,找出目录中不符合主题的内容; 2.进行修补,修改为符合主题内容的目录。 四、编排文章页 1.进行第一页页面布局; 2.根据目录内容编辑第一页文字内容。 3.插入符合主题的图片。 4.进行适当修改,使版面更美观。 如图: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进行版面设计; 围绕电子刊物的主题,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封面修改。 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目录修改。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章页编排。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设计模板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修改封面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会修改目录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编排文章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五、制作电子刊物第二页内容。 1.设计第二页板面; 2.编辑第二页文字内容; 3.插入与主题有关的图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电子刊物第二页页面内容。 通过学习,学会编排文章页,制作电子刊物。
实践操作 制作电子刊物的封面、目录页和编排文章页。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学会制作文章页。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对哪项内容最感兴趣? 3.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编排电子刊物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68页实践探究。 学生完成实践探究。 通过探究,巩固编排文章页的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设置页面模板 制作封面 制作目录 编排文章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编辑电子刊物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二章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制作编排电子刊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围绕自己电子刊物的主题搜集了素材资料;制作了电子刊物的封面和目录页;编辑制作了电子刊物的部分内容;本节课继续制作编排电子刊物,难度不大。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继续运用页面模板编排电子刊物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设置页面的翻页效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电子刊物。 3.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已制作的电子刊物;预习课本第68——72页课文内容, 学习制作电子刊物-制作封底等知识。
课时安排
第九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制作编排电子刊物;给电子刊物设置翻页效果。 过程与方法: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进行电子刊物页面内容的制作和设置翻页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操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
课时重点
编排电子刊物的内容。
课时难点
合理布局,设置页面模板,编排电子刊物,设置翻页效果。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怎样为刊物设置页面模板? 2.怎样在页面中插入文本框? 3.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怎样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制作电子刊物”。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刊物 一、编排文章页 1.进行第三页页面布局; 2.根据目录内容编辑第三页文字内容。 3.插入符合主题的图片。 4.进行适当修改,使版面更美观。 如图: 5.继续编排其他文章页,方法同上。 二、制作封底 1.进行封底页面布局; 2.设计封底文字内容; 3.插入封底图片; 4.编辑封底主办、主编、定价等信息; 5.插入条形码。 三、添加页码和完善目录 1.给每一页插入页码;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第三页版面编排; 围绕电子刊物的主题,结合制作实际,制作封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添加页码和完善目录的操作。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编排电子刊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电子刊物的封底。 通过学习,学会添加页码和修改完善目录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2.修改完善目录。 四、设置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1.设置目录到对应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2.设置封面到目录的超链接; 3.设置刊首语和目录的超链接; 4.设置文章页到封底的超链接。 五、设置页面的翻页效果 1.制作翻页按钮; 2.设置页面翻页效果。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设置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设置页面的翻页效果。 通过学习,学会设置页面之间的超链接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设置页面的翻页能力。
实践操作 运用本节所学方法、编排、设置自己的电子刊物。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完善自己的电子刊物。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谈谈你的体会。 3.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编排电子刊物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编辑修改自己的电子刊物。 学生完成实践探究。 通过学习,巩固制作电子刊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编辑电子刊物 编排文章 制作封底 添加页码和完善目录 设置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设置页面翻页效果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刊物 —编辑电子刊物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 信息获取与集成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电子刊物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制作编排有声的电子刊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围绕自己电子刊物的主题搜集了素材资料;制作了电子刊物的版面和内容。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编排有声的电子刊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学生认真学习,才能完成。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诵;接着引导学生给页面插入声音;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演示文稿的不同放映方式;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有声的电子刊物。 3.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已制作的电子刊物;预习课本第73——76页课文内容, 学习制作电子刊物-制作封底等知识。
课时安排
第十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编排有声的电子刊物;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进行编辑有声的电子刊物,学习有声电子刊物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制作电子刊物的能力。
课时重点
编排有声的电子刊物的内容。
课时难点
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读,掌握演示文稿不同的放映方式。
教学方法
示范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如何制作封底? 2.如何设置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3.如何设置页面的翻页效果?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制作电子刊物”。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进行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制作电子刊物 一、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诵 1.教师示范添加语音朗诵的方法。 (1)在《WPS演示》窗口中显示文章《蒲河天华山龙潭瀑布》所在的页面; (2)单击“插入”工具栏中的声音图标,从录制的声音文件中插入声音文件; (3)把出现的小喇叭图形移动页面中合适的位置; (4)播放当前页面,然后单击小喇叭图形,就能听到《蒲河天华山龙潭瀑布》的配音朗诵。 2.学生动手练习将配音插入自己的电子刊物中。 二、给电子刊物的页面添加声音 学生动手操作给自己的电子刊物插入符合内容的配音。 三、演示文稿的三种放映方式 1.演讲者放映(有人看管); 2.观众自行浏览(观众参与); 3.在展台放映(无人看管)。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诵的方法。 围绕电子刊物中文章的内容,给刊物的页面添加声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演示文稿的三种放映方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诵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会给电子刊物添加声音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演示文稿的三种放映方式。
实践操作 完成课本74页的交流讨论。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制作电子刊物的技巧。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会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诵吗? 3.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编排有声电子刊物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75页思考与练习。 学生完成思考与练习。 通过学习,巩固制作有声电子刊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活动2 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二、制作电子小报 —编辑电子刊物 给文章添加语言朗读 给电子刊物的页面添加声音 演示文稿的三种放映方式
课后反思
单元课题:第三章计算机系统初步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共三个活动。其中活动1.进制与编码。主要内容是学习进制与编码的有关知识,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的转换方法,认识编码与进制间的关系。活动2.计算机硬件组成。主要内容是阅读书中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内容,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与功能,学习使用软件测试硬件的相关数据。活动3.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内容是了解软件对人们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帮助。掌握安装、卸载软件等知识,认识开源软件,了解开源软件的基本特征、特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了解进制的规律;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的转换方法;了解ASCII编码、汉字编码。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分的知识,认识智能终端。 3.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分类、功能与特点。 4.了解开源运动及“开源软件”的发展,认识到开源软件对社会的作用。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进制与编码的原理;掌握数制的转换方法;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常见智能终端的功能;理解开源文化的相关概念。
四、本单元教学难点:
认识到智能终端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使用软件测试硬件的相关数据;了解开源软件的基本特征、特点。
五、本单元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向学生讲授、演示,向学生介绍二进制、信息编码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概念,以及开源文化与智能终端的发展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安装、卸载软件等知识。
六、本单元教学可是的安排:
活动1.进制与编码 ………………………………………………… 1课时 活动2.计算机硬件组成 …………………………………………… 2课时 活动3.计算机软件 …………………………………………………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活动1 进制与编码 (一课时)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初步 活动1 进制与编码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进制与编码的有关知识;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了解ASCII编码、汉字编码的原理。
学情分析
有关二进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了解过。基础好的学生能进行简单换算,但大多数学生不会。所以本节课学生学习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难度较大。需要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方法。
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进制与编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进制;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进制转换;然后引导学生学习ASCII与汉字编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读课文,预习课文第80——85页的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多种进制及进制规则;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的转换方法;了解ASCII编码、汉字编码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进制与编码的有关知识;理解转换方法,认识编码与进制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进制概念、进制转换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进制与编码的兴趣和爱好。
课时重点
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的转换方法;理解ASCII编码、汉字编码的原理。
课时难点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理解汉字库与汉字编码,正确区分GB和GBK字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及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已经习惯使用十进制的数了。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二进制?二进制和我们平常学习中的十进制有啥关系?在计算机内部承载信息的感觉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都使用的是什么进制的编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进制与编码”这个问题吧! 学生听老师的谈话,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一、进制 1.进制是人们规定的一种进位方法,也称进位制。最常用的就是十进制。 2.十进制有10个数码。十进制的加法运算法则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3.二进制有两个码,即“0”和“1”,而没有数码“2”。二进制的加法运算法则是“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4.十六进制有16个数码,即“0”“1”“2”“3”“4”“5”“6”“7”“8”“9”“A”“B”“C”“D”“E”“F”,而没有数码“G”十六进制的运算法则是“逢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 以此类推,R进制就有R个数码,R进制的运算法则是“逢R进一,借一当R”。 5.尝试总结归纳符合 进制的条件。 二、进制转换 1二进数制转换为十进数制。 二进数制转换为十进数制的方法是:将每个二进制数位的值写成2的各次降幂的形式,然后求和。 采用上述方法转换下面的二进制数。①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进制。 学生尝试总结各种进制的条件。 学生学习进制转换。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②③ ④ 使用《计算器》软件验证进制转换。 2.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是:将每个十进制数值采用“除二取余,倒向排列”。 例如: 将下列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6, 13, 51, 132, 249。 ASCII与汉字编码 1.ASCII。 2.汉字库与汉字编码。 学生练习二进数制转换为十进数制。 学生练习十进数制转换为二进数制。 理解ASCII与汉字编码。 培养学生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能力。 培养学生将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
实践操作 1完成课本第85页你知道吗? 2.课本第85页思考与练习。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巩固进制转换的操作方法。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能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把二进制的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吗? 3.你了解ASCII编码、汉字编码吗? 4.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85页思考与练习4、5题。 学生操作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1 进制与编码 进制 2.进制转换 3.ASCII与汉字编码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2 计算机硬件组成 (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唐志康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初步 活动2 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教学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理解智能终端的概念,了解智能终端的特点。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信息技术的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