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21: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八单元 · 第27课
一个粗瓷大碗
同学们,这些英雄你们认识吗?
刘胡兰
杨靖宇
张自忠
导入新课
赵一曼简介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2009年9月10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7 一个粗瓷大碗
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陈列 赵一曼 抗联
chén
màn
lián
gāng
缸子 高粱 一顿 侦察
liáng
dùn
我会认
zhēn
字词学习
还 (hái) 还有 (huán) 还钱
多音字
盛 (shèng) 盛开 (chéng) 盛饭
1.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 hái huán )到哪里去!”
2.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 shèng chéng )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字词学习
试着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整体感知
学习第1自然段
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感人
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精读探究
送碗
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
还碗
这个碗有什么故事呢?
粗瓷大碗也不是很值钱的东西,会有故事吗?
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精读探究
学习第2-4自然段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没碗时间极其久远。
通讯员“送碗”的急切心情。
精读探究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严守纪律,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
面对通讯员送来的大碗,赵一曼是什么态度呢?
精读探究
句子末尾是感叹号,注意读出赵一曼坚定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两个省略号,注意读出通讯员委屈的语气。
精读探究
学习第5-8自然段
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来一大碗高粱米饭?当时抗日联军的生活怎么样?
精读探究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通讯员对赵一曼的爱戴。
本段的侧面描写,通过描写通讯员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体现了赵一曼一直都是生活艰苦,关心战士。
精读探究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面对诱人的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是怎么做的呢?
生活艰苦
精读探究
艰苦的抗联生活
精读探究
1933年,日军强制推行归屯并户,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下制造“集团部落”和“无人区”,试图把东北抗联饿死、困死。1939年,日军为了“围剿”和“讨伐”东北抗日联军,加大了对抗联的封锁,部队在山林里没有粮食,没有食盐,没有衣服,抗联战士时刻面临着冻死、饿死和战死的威胁。
资料分享
精读探究
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赵一曼是政委,她和士兵一样吗?
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日子非常艰苦”。
精读探究
赵一曼看到这碗米饭想到了什么?
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她关心战士,心中只有他人的品质。
精读探究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面对通讯员的爱戴,赵一曼又是怎么做的呢?
动作描写,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盛”一“倒”,“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与“半碗野菜粥”,生动地表现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精读探究
学习第9-11自然段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把碗送给别人了。
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
精读探究
根据下列提纲复述课文。
1.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碗。
2.赵一曼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
3.赵一曼的碗又丢了。
复述课文
课文用倒叙的方式,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在那样的艰苦生活中,还碗以及吃饭时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故事,赞美了她时时关心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总结全文
27 一个粗瓷大碗
感人的
故事
送碗 ----- 还碗
盛饭 ----- 倒饭
碗又丢了
关心战士
以身作则
内容图示
一、下列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博物馆 高梁 为难(nán)
B.病号灶 吭声 责备(bèi)
C.野菜粥 政委 丢碗(wǎn)
A
课堂作业
二、组词。
察( ) 粱( ) 讯( ) 陈( ) 灶( )
查( ) 梁( ) 迅( ) 阵( ) 扛( )
侦察
检查
高粱
木梁
通讯
迅速
陈列
一阵
灶台
扛着
课堂作业
三、理解课文内容,再填空。
(1)赵一曼经常丢碗是因为她 。
(2)赵一曼好几个月没沾粮食说明 。
(3)赵一曼把一碗的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说明她 。
把碗给了别人
生活太艰苦了
关心战士
课堂作业
四、暑假,你和爸爸来到东北参观抗联博物馆,面对赵一曼的塑像,你会说什么?
在奔腾不息的金沙江畔,在风景如画的宜宾县一曼公园内,面对赵一曼塑像,我想说:“赵一曼烈士,你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作业
1.复述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2.课下搜集、查找、阅读关于赵一曼的其他故事。
课后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