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下表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这反映了 ( )
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B.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D.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2.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 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4.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电报、电话,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西方引领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B.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动力
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 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
5.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6.二战后,英、法、美、日等国新建大量远离主城区的卫星城,卫星城中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居住环境好于主城区,吸引大量市民居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卫星城环境优美且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政府政策促进卫星城发展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7.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这体现了英国( )
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
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9.下表所示为1900~1990年美国100个最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动情况(单位:个、万人、%)。这一时期美国( )
1900年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个数 人数 比重 个数 人数 比重 个数 人数 比重 个数 人数 比重
700万以上 0 0 0 1 789.2 18.1 1 789.5 15.8 1 732.3 14.1
300万~700万 1 343.7 19.3 1 362.1 8.2 1 336.7 6.7 1 348.5 6.7
100万~300万 2 299.2 16.8 3 589.2 13.4 4 750.9 15.0 6 914.5 17.6
50万~100万 3 164.5 9.2 13 918.7 21.1 20 1298.9 26.0 15 1011.8 19.6
30万~50万 5 172.4 9.7 18 688.7 15.8 22 831.1 16.6 28 1107.3 21.4
10万~30万 27 440.9 24.7 64 1024.2 23.4 52 990.6 19.9 49 1060.9 20.5
10万以下 62 363.4 20.4 — — — — — — — — —
A.城市等级序列以中小城市为主体 B.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发展
C.城市化发展呈现逆城市化的趋势 D.经济发展加剧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差距
10.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苏联学者统计,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调动能力 B.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苏联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11.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 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12.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倒逼政府职能部门( )
A.反思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 B.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以行政手段改善居住环境 D.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13.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14.1801—1850年,英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作,造成住房短缺,影响社会稳定。政府于1885年颁布《工人阶级住房法》,之后议会又陆续通过了多部关于住房标准的法案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干预房地产经济 B.加快建设法制国家
C.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D.阶级对立日渐加剧
15.下表为 1801— 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 。这表明( )
城市 每 10 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 棉纺织中心 ) 27. 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 27. 65%
利物浦( 外贸港口中心 ) 25. 99%
利兹( 工业中心 ) 25. 78%
伯明翰( 制造业中心 ) 20. 04%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16.19世纪60年代上海租界人口增加20万一度达到70余万,而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更是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助力 B.民族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C.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通商口岸加快城市化进程
17.住房制度如一面镜子,能折射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民生建设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 年以后,由于民国成立,广州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工商业发展较快。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墙,拓展马路,随之海外华侨投资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1928 年,成立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区委员会,由市政厅划定各区地段,由市民出资兴建住宅,有的由市政当局筹建后,出售或出租。1929 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对华侨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不少海外华侨来广州投资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民和劳工的居住问题。
-------摘编自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回溯》
材料二 1979 年10 月 15 日,中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广州“东湖新村”获得政府批准并开始动工;1980年1月8日,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1985年4月,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向南油集团 85 户“人才房”发放中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987年12月1日,轰动全国的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会在深圳会堂响起“惊天一锤”;2016年7月24 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要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广州、深圳、南京等 11 个城市陆续开展住房租赁试点。
------摘编自陈杰 郭晓欣《中国城镇住房制度 70年变迁: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从哪些角度分析影响广州房地产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 1978年后广东房地产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其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 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 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 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 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 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的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 恢复阶段(1979~1984年) 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 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四国在当时的城市化水平,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其它三国,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可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工业文明对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排除A项;1851年只有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排除C项;城乡人口占比情况不能说明“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干预城市发展、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是源于城市化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即“城市病”的出现,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工业化导致了疫病流行,疫病流行无法遏制工业化,排除A项;干预城市发展并不等于全面干预经济,也不等于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由材料“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可知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多种城市类型,排除A项;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与材料“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城市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和“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主导和受西方影响相结合,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洋务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设都是政府主导建设,并非民族经济的发展为动力,排除B项;题干中以铁路和电信实业举例,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并非主要特点,排除C项;题干中,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并非体现基础设施建筑主要在大中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可知,巴西首都和中国雄安新区的建设受到全球关注,说明人们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备受关注,C项正确;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信息,排除A项;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经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远距离移动更加便利,因此大量人口迁移到卫星城,B项正确;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A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C项;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多,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对公园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而公园有利于净化环境,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体现了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B项正确;材料无关阶级矛盾,而且“难以调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卫生改革的成就,排除C项;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题干意思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是拉大城乡差距,排除A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排除B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和农村城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100个最大城市规模中,中小城市一直占据较大比重,A项正确;B项“中间阶层”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D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及所学可知,1917—1982年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工业化建设的重视以及较强的国家组织建设能力,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信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不符合史实,此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苏联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题干的意思是“为了解决垃圾问题效率低下而进行的尝试”,核心是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有利于城市管理专业化,C项正确;“分权制衡”是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活动中的原则,即行政、司法、立法地位平等,互相制约,材料中只体现了政府这一个行政机构,排除A项;垃圾处理属于城市管理领域,与“服务”无关,排除B项;D项以偏概全,只涉及“减少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导致英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各类城市居住问题,这需要英国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反思,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排除B项;“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巴黎地下管道系统的设立,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当时还是使用传统能源,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政府颁布相关法案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反映了英国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政府颁布相关法案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并不是干预房地产经济,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建设法制国家无关,排除B项;政府颁布相关法案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缓和了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 1801— 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均呈现大幅增加趋势,这些城市分别是棉纺织业中心、造船中心、外贸港口中心、工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A项正确;表格无法看出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表格没有涉及居民取得城市自治权的信息,排除C项;表格中的城市不仅仅是工业城市,且工业城市的兴起不能仅仅通过人口增长来衡量,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上海租界人口增加20万一度达到70余万,……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更是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上海租界人口迅速增加;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人口数量都在大量增加;说明国内政局变动和民族危机加剧是上海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和1945年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与上海人口激增不存在因果关系,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已经陷入绝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上海就成为了通商口岸,材料并非强调上海的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因素:政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政府政策;投资主体等。
(2)趋势: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市场与保障并重。
意义:缓解城市住房压力;改善社会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详解】(1)角度:根据材料“1911年以后,由于民国成立,广州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工商业发展较快。”可知,政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墙,拓展马路,随之海外华侨投资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1929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对华侨实行优惠政策”可知,政府政策;根据材料“1928年,成立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区委员会,由市政厅划定各区地段,由市民出资兴建住宅,有的由市政当局筹建后,出售或出租。”可知,投资主体等。
(2)趋势:根据材料“1980年1月8日,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发放中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会”可知,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根据材料“2016年7月24 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要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广州、深圳、南京等 11 个城市陆续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可知,市场与保障并重。
意义:多角度思考问题,从改革开放后的房地产改革对于改善民生、利于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等角度去做答。
18.示例:
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述:纵观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极大地受到时局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伴随着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逐渐展开的工业化建设,工人农民建设祖国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0~1957年城市化进程加快;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开展,大炼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的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适当地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因此,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剧烈波动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同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很多知识青年逐步返回城市,因此,1979~1984年是城市化的恢复阶段。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受到时局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形成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机制,共同促进城乡的繁荣稳定。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详解】示例:
论题:据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可拟论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述:据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极大地受到时局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据材料“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伴随着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逐渐展开的工业化建设,工人农民建设祖国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0~1957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据材料“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开展,大炼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的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适当地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因此,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剧烈波动阶段;据材料“恢复阶段(1979~198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同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很多知识青年逐步返回城市,因此,1979~1984年是城市化的恢复阶段;据材料“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受到时局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形成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机制,共同促进城乡的繁荣稳定。(“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