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密折制、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的兴起、摊丁入亩的出现等基本史实,即康雍乾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盛世之象”;第二目意在说明清朝在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疆域巩固和开拓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产生的推进民族融合的历史性意义;最后一目意在表现看似强大的王朝所受到的内忧外患正孕育着史无前例的统治危机。 学情分析:对于清朝历史,很多同学非常熟悉,但是,其来源主要是清宫剧,因此受到影视剧影响很大。在初中,学生也学习了相关内容,对基本史实知道的较多,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仍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学科素养 目标 1、知道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识记密折制、军机处、文字狱的基本史实。 2、梳理台湾设府、管辖西藏、巩固西北边疆的大致过程。 3、根据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清朝后期由盛转衰的历史迹象,分析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疆域的奠定,清朝在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疆域巩固和开拓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产生的推进民族融合的历史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重点:康乾盛世的表现;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2、难点:军机处的特点;正确评价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修改
导入新课:繁花似锦,盛世如梦 视频:圆明园复原视频 讲授新课: 第一目 盛世君主的乾纲独断 历史解释:康乾盛世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 ——徐扬《姑苏繁华图》题跋 这是帝国时代最恢弘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历康、雍、乾三朝,持续100多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人口、财力和事功等各个方面都超迈汉唐规模,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经济总量占据世界首位……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及北京、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和广州…… ——《周武:论康乾盛世》 思考1:材料体现了清朝帝王怎样的生活特点? 材料1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观,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帝御门听政起居注 材料2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表现:奏折制度 思考2:奏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迅速、机密、直接 影响: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记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他在位五千多天,金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三十多件。雍正帝的做法 ( ) A 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C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D 是勤政爱民的表现 表现:军机处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梁章钜《书垣纪略》卷二十二、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材料三: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思考3:(1)依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军机处的职责和本质又是什么? 目的:处理西北军务 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本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产物 表现:文字狱 思考4:如何评价文字狱?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第二目 大清王朝的开疆扩土 自主探究:清朝前中期是如何巩固和开拓疆土的?(分组探究? 东南: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东北: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内蒙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新疆、外蒙古分别设立伊犁将军 西南: 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改土归流 中央:清朝在中央专门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家国情怀:清朝疆域 繁华过后,危机四伏 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占据了香港岛。 1858年,俄罗斯逼迫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占据了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又逼迫清朝签订了《北京条约》占据乌苏里江4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西北40多万平方公里。 1895年,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第三目 天朝上国的危机暗涌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材料三 材料三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思考5:分析清朝统治面临哪些内部危机? 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频发. 思考6: 材料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 ——《清高宗实录》 材料2: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材料3: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制,而是在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清帝国)只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们打倒在地。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1998年) (1)材料反应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态度,为此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天朝上国的态度;闭关锁国的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方位对比十七、八世纪的中西方。 政治:(中)封建专制;(西)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中)小农经济;(西)工业文明 思想:(中)文字狱;(西)启蒙运动 对外:(中)闭关锁国;(西)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清王朝的“盛”和“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课后思考:清朝清中期到底是社会的鼎盛还是危机的暗涌?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一目 盛世君主的乾纲独断 第二目 大清王朝的开疆扩土 第三目 天朝上国的危机暗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