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单元整体认知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经济)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思想)
两课之间的联系: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第二个创世纪”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核心问题
工业革命的含义、背景、进程。
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
重难点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的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 它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的整体
深入发展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概念解读
时空观念
目 录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 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个口罩厂需要什么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原材料
截止到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最近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了技改、财税、金融、收储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有些已经落实,有些正在落实。请相关企业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开足马力生产。
政府政策
口罩紧缺
(需求、市场)
资金、技术
劳动力
先天不足
经济衰落
君主专制
四分五裂
封建统治
尚未独立
英国综合胜出
为何不是我?
一、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纵横
圈地运动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资本
原料
制度
劳动力
技术
市场
一、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之所以连续不断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个人财产权和知识产权。13世纪欧洲产生了商法,商法中已经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英国的专利记录始于1617年,立法在1624年。瓦特研究改进蒸汽机,用了2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仅在1790年以后的11年里,他获得专利税7.6万英镑。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的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卢海生主编《16—19世纪世界文献选编》
专利保护制度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一、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一、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前提:
2、资本: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3、原料:
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
4、劳动力:
海外殖民扩张,国内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原料。
5、技术:
6、市场: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熟练工人的经验积累;
英国生产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广阔国内外市场,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动力
条件
可能性
必要性
一、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例题(2012.安徽高考)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详解】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题(2018全国高考)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详解】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
—— 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①开始:棉纺织业的机械化,1765年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1、发端于英国
1733 飞梭
1765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当时英国伦敦的一则商业信息:
“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手工工场的生产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1、发端于英国:
原因 成就
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近代工厂的开端)
③动力技术的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④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加快了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冲击了旧的社会关系)
富尔顿 汽船
史蒂芬孙 火车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
——钱乘旦《英国通史》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完成与拓展
①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②拓展: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沿岸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二、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年代 内 容 国别 发 明 人 发明人身份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 哈格里夫斯(开始) 纺织工人
1769 水力纺纱机 英 阿克莱特 理发师
1779 骡 机 英 克隆普顿 纺纱工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 卡特莱特 理发匠
1782 改良蒸汽机 英 瓦特(主要标志) 修理工
1.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其他国家;
2.侧重于轻工业(棉纺织业)领域;
3.来源于工匠的经验积累,科学和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4.动力来源是蒸汽机;
5.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制。
知识拓展
1851年世界博览会(第一届;英国“世界工厂” ;伦敦:世界贸易中心)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里用钢铁和玻璃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汇集了世界各国最顶尖的工业技术、名优特产和奇珍异宝,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和参观者。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亲自主持了万国博览会开幕式,她自豪地宣称,“人类能想出的一切发明”都在这里了。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来自世界25个国家商界、政界代表汇聚在水晶宫的穹顶之下,共同参与这次盛会。这次世界博览会开创了今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C
D
贫富差距
工人斗争
社会立法
缓解矛盾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条件
①政治保障: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基础:第一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技术基础: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的速度加快。
④资本积累:各国的殖民扩张。
⑤市场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1831年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
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
发明了电动机
1876年贝尔
发明电话
内燃机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石油开采
石油冶炼
化学工业
2、表现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动力和交通
石化工业的发展
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
新通信手段的发明
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化学工业兴起,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部门焕发新的活力。
2、表现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等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3、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年份 成就 发明、改良者 国别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英国
1769年 珍妮纺纱机 阿克莱特 英国
1779年 骡机 克隆普顿 英国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英国
1785年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瓦特 英国
1807年 汽船 富尔顿 美国
1814年 蒸汽机车(火车) 史蒂芬孙 英国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 美国
电灯 爱迪生 美国
电话 贝尔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克·尼 意大利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3、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范围
经济结构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
技术来源
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
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成分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中小企业占多数,生产组织规模小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
熟练工人的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家的发明发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二个创世纪”
—— 工业革命的影响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一)积极影响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互换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中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经济
(1)生产力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①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②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③农业变革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一)积极影响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2)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重大变革。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竞争和技术垄断更加激烈,同时科学化的管理与科技创新日益受到重视。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
含义:竞争中,大企业间为生产和市场以获得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时间:19世纪晚期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社会财富集中。
方式:兼并或联合。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经济 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 大垄断资本家为获取更多利润,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控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政权。
对外关系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积极影响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2、社会
(1)社会结构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工业无产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各国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迅速崛起
工业资产阶级
例: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1836—1848年
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铁路改变了时间和空间概念,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只是近在咫尺……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英国通史》
(一)积极影响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2、社会
(2)社会生活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
②现代工厂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一)积极影响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3、世界
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地联系日益频繁。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
(二)消极影响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环境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三、“第二个创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消极影响
2、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3、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加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民族解放运动诞生。
拓展: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变化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手段 主要阶段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商业资本 抢掠欺诈、殖民扩张 (资本的原始积累)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7~18世纪中期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资本 暴力掠夺、奴隶贸易 (商业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军事侵略(工业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垄断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个创世纪”:
工业革命的影响
含义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的背景
从“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前提、资本、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积极影响
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
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消极影响
社会:社会结构、社会生活
世界
社会问题、东方从属于西方、社会矛盾
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