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简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思维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探究实践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态度责任
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
教师准备: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的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引入(预设5分钟)
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
验证观点: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
2.追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二、探索实验(预设18分钟)
1.同学们列举的物体是否容易或者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预设:电路检测器)
2.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呢?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得小灯泡发光,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每个物体检测至少2次。在检测前,电路检测器要进行自检。当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是导体。)
3.同学们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实验篮里面有很多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请大家自己来动手试一试。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取身边的的若干种物体(教师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己选取一部分。)
出示要求:
(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
(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
(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交流(预设12分钟)
1.我们的检测已经结束,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请同学汇报结束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若对于同一种物体的检测,小组检测结果出现不同,可进行重复检测。对预测和实测结果不同的情况,说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检测后,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结:根据检测,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预设:金属材料容易让灯泡发光,非金属材料则不容易让灯泡发光。)
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和绝缘体)
3.解释应用。
出示一些简单电器,如电池盒、开关、灯座、插头、插座、螺丝刀等发给小组,每组一种,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哪些部分使用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
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你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
我们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用电安全。
【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
【作业设计】
1.绝缘体是一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C )。
A.回形针 B.钥匙 C.橡胶手套
2. 下列做法属于安全用电的是( A )。
A. 保护导线外面包裹塑料
B. 用湿布清洁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
C. 拔插头时触碰导体部分
3. 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合理的顺序是( B )。
①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
②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③重复检测一次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教学反思】
从课堂上的反馈情况看,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学生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而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部分用铜来做,有些部分用塑料来做?教材通过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0种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并强调重复几次)的实验,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科学第二单元
电路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2.6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思维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探究实践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态度责任
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新知导入
我们在学习第二节点亮小灯泡的时候讲到,点亮小灯泡需要的小灯泡、电池和导线,其中使用导线的时候特意说明要去掉两端的胶皮,这是为什么呢?
聚 焦
新知导入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用以下三种方法连接检测头,观察小灯泡会不会亮
(1)两个塑料皮接在一起
(2)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3)把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
不亮
不亮
亮
新知导入
铜丝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
塑料皮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
新知导入
像铜丝一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
像塑料一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物体的导电性。
新知导入
在简单电路中,导体与绝缘体是组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周围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
—
新知讲解
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
探 索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借助___________检测物品的导电性,
电路检测器
小灯泡亮了
电流通过
容易导电
小灯泡不亮
电流未通过
不容易导电
怎样判断呢?
新知讲解
【研究计划】——以回形针为例
自检
预测
检测
记录
新知讲解
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检测2次!
自检
新知讲解
以小组为单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可自取身边的的一些物体检测
材料 长尾夹 铅笔 橡皮 尺子 课本 杯子
预测
第一次
第二次
新知讲解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新知讲解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物体
名称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3
亮
不亮
亮
不亮
不亮
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夹子
橡皮
课本
铅笔芯
尺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记录单
新知讲解
1、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
使灯泡亮的物体(导体):
回形针、钥匙、导线、铁钉、金属纽扣、小刀、铝片、铜丝等
使灯泡不亮的物体(绝缘体):
橡皮、铅笔木、粉笔、 塑料尺、干树枝、纸板 、气球、玻璃管等
我们发现:金属通常为导体;木头、塑料、玻璃等非金属通常为绝缘体
研 讨
铅笔芯(石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导体
新知讲解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绝缘体可能变成导体。
干木条--湿木条
干布--湿布
纯净的水(蒸馏水)--加入杂质变成普通的水
【安全提示】
我们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用电安全。
新知讲解
2. 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导体
金属回形针、钥匙、导线的芯、铅笔芯、铁钉、金属纽扣
绝缘体
橡皮、导线的外皮、
木质铅笔外面的木头、粉笔、塑料尺、干树枝
新知讲解
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新知讲解
3. 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电池盒、灯座和开关三者的底座是绝缘材料,作用是避免电流从底座中直接流过导致短路。
开关的按键和插头的橡胶部分也是绝缘材料,主要作用是保护人体以防触电。
电池盒、灯座和开关三者的金属片以及插头的金属插脚是导体材料,作用是让电流流通,构成回路。
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或人体接触的地方,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同时防止漏电,减少电能浪费。
新知讲解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者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接触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
1、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接触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2、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器上。
3、不要再同一插座上介入太多电器,避免造成电路超负荷运转。
4、用完电器时,要先关闭开关再拔电源插头。拔插头时要握住绝缘体部分,不要用力拉拽导线。
5、户外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更不要触碰电线杆的电线或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6、雷雨天气,不要躲在孤零零的大树下,空旷的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安全用电
新知讲解
人是导体吗?
新知讲解
水是导体吗
?
新知讲解
规范用电警示语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
1、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导体容易导电。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不容易不导电。
2、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为了防止漏电,减少电源电能的浪费,同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检测时要检测两次。
4、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者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接触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三、连线题
作业布置
发现在家和学校里,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材料呢?
与同学交流分享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1、背熟并默写本课知识点
2、完成本课基础训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