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2 22: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0分)
1.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主要是( )
A.民族习惯不同 B.自然条件不同 C.语言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2.影响南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湖 D.资源
3.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影响 C.夏季风的影响 D.海陆位置
4.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来看,大余属于(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5.河北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地区( )
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
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7.关于秦淮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月0℃等温线 B.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C.800mm等年降水量线 D.半干旱和半湿润的分界线
8.下列诗句中,描写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不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项是(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10-12问题。
10.图中a大致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
11.丙、丁两区域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湿热和冷混 B.湿热和干旱
C.冷湿和高寒 D.湿热和高寒
12.乙区域分布着我国两大牧区,分别是
A.内蒙古牧区和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C.新疆牧区和西藏牧区 D.新疆牧区和青海牧区
近年来有不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其中许多内容蕴含着地理知识。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13-15小题。
13.《绿水青山看中国》展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节目中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位于(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4.《舌尖上的中国》记录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不同饮食习惯。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刀削面 B.②地区——手抓肉 C.③地区——桂花酒 D.④地区——酥油茶
15.《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以“春”为关键词,其中描述②地区景观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16-17问题。
16.区域①和区域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17.下列叙述与区域③无关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众多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图中秦岭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地位于中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
B.甲地和乙地的河流多为外流河
C.乙地年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
D.乙地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意通风和散热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20-22小题。
20.下列对秦岭一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21.正常年份A地的年降水量可能是( )
A.200mm B.680mm C.880mm D.1000mm
22.B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是( )
A.无结冰期 B.流量小 C.冬季为汛期 D.结冰
读下图,完成下列23-24各题。
23.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年降水量的是
A.1000mm B.200mm C.680mm D.880mm
24.正常年份下,B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水流量小
C.无结冰期 D.河流汛期晚,持续时间短
二、解答题
25.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面积10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将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中部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二梯队。
(1)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同时兼具“南方”、“北方”特色,大致以A________(河流)为界,南、北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显著。
(2)山西因居B________山脉以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C省古称豫州,因此其简称是________;D山脉是________。
(3)中部地区常住人口约3680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________(大、小),劳动力充足。
(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适合发展航运的有利自然条件。
(5)中部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中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如太原、武汉、马鞍山等都分布在此,试分析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原因。
26.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并用图中字母填写:
(1)三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雨期最长的是_____,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_________。
(2)三个城市中,河流无结冰期的是______,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有_____和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造成我国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不同 区域的温度、降水以及光照条件不同,作物种类不同,人 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同。例如: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以牧业为主,人们喜吃牛羊肉,喝奶茶。我国北方冬季寒冷 干燥,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人们喜食面食。我国南方气 温高、降水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人们爱吃米饭。故选B。
2.B
【详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两大区域在气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划分的依据是气候,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B。
3.C
【详解】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因此确定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程度,C符合题意。
4.A
【详解】大余位于江西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南方地区。故选:A。
5.D
【详解】北方地区是指位于秦岭、淮河以北,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其中河北省位于北方地区,D正确。故选D。
6.D
【详解】甲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牧区多见蒙古包,故A错误。乙是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故B错误。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故C错误。丁是青藏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故D正确。故选D。
7.D
【详解】秦淮-淮河线是一月0℃等温线;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800mm等年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故答案选D。
8.C
【详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都是描写的西北地区的景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主要描写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故选择答案C。
9.C
【详解】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东北地区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属于北方地区的一部分,C符合题意。故选C。
10.图中a是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长城为界,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故选C。
11.由图可知,丙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这里以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最突出的特征是湿热,丁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最突出的特征是高寒,故选D。
12.乙区域是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包括我国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故选B。
13.读图,①是青藏地区,②是西北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是指泰山,泰山位于我国的③北方地区,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4.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刀削面是③北方地区的特色食品,故A错误。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手抓肉是②西北地区的特色食品,故B正确。桂花酒是④南方地区的特色食品,故C错误。酥油茶是①青藏地区的特色食品,故D错误。故选B。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描述②西北地区的景观,其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是指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小。故A意符合题意。BCD描述的是④南方地区的景色,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读图可知:区域①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区域②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故选A。
17.读图可知: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是对西北地区的描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故选D。
1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从图中可知,秦岭东侧的是淮河,故B正确。
19.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故A描述错误。
20.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A正确;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B错误;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正确;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21.读图,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因为这里是半湿润区,正常降水量是400—800毫米,正常年份A地的年降水量可能是680mm。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B地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河流水文特征是无结冰期,A正确,D错误;流量大,正常年份降水量大于800mm,B错误;夏季为汛期,C错误。故选A。
2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线,图中A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最有可能是680毫米,故选C。
24.由图可知,图中B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汛期长,年降水量大,流量小,含沙量少,无结冰期,故选C。
25.
【详解】(1)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依据图示信息,中部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同时兼具南方、北方特色,两地区大致以秦岭--A淮河为界,南、北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显著。
(2)读图中省区位置可知,山西省因居B太行山脉以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C省河南省,古称豫州,因此简称豫;D山脉是巫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是中国地形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读图结合材料可知,人口密度表示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中部地区常住人口约36800万人,面积是102.8万平方千米,计算可知,平均人口密度大,约为358人/平方干米,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被誉为“黄金水道”。从自然因素考虑主要是因为长江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全年气温大于0℃,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大,冬季无结冰期,通航能力强。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钢铁工业的因素主要有资源(铁矿)、能源、交通、市场等因素。太原煤炭资源丰富。武汉钢铁工业基地所需要的铁矿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大治、黄石等地方,煤炭主要来源于河南的平顶山、鹤壁等。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内,临江近海,交通十分便利,资源丰富,附近的宁芜铁矿是我国主要铁矿产地之一,距淮南、淮北煤炭产地不远。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分布在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丰富。
26.
【详解】(1)A地区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降水稀少.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C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C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C)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B)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