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18: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管把答题卡上X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樱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木试卷上无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何在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的处理,对人、对物
的细微刻画都是高超的。他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包含着个性,我们只能以这种认识读这部作品,
才能理解《红楼梦》。曹雪芹写贾宝玉对人生的看法,在后半部写晴雯的死,先写怡红院中的一棵海棠树
枯萎了。贾宝玉说:植物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它也有情、有理、有感应、有交流,晴雯死前海棠树先
枯萎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把文学艺术作品看成一个活物,有生命、有灵性、有血、有肉、有脉,
凡生命有的,他(它)都有,而且还包括性情。我们欣赏《红楼梦》,体会它的魅力,就要把它看成是鲜
活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其生命的精华。西方文艺理论要求一件作品(小说)形象要鲜明、性格要
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戴什么首饰等等。大家看《红楼梦》
中有多少这样的描写?林黛玉穿什么衣服,老太太长什么模样,穿戴如何等等。《红楼梦》为什么不写这
个,笔墨用在什么地方。大家看《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一上场就是二句话,很简单。他的笔墨
用在刻画人物的个性上,而不是外貌、衣着上,专抓人的“精气神”。
《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全书贯穿着一种“伏线”。比如说一上来有一个《好了歌》,《好了歌》
甄士隐做了注解。每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边说“晒室空益,当年笏满床”,床,古代的一种坐具,这句话
意思是说,这个大窗货之家,他们家做官的下了朝来,笏板都摆满了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意
思是当年那个繁华,现在一看,一堆荒草,一根衰柳,这就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后面每一句,“金满
箱,银满箱,展跟乞丐人皆汤: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矣又成霜。”这每一句一个埋伏,伏在那
儿,指的是后面的一个人。那么也就是说,他写的这里,他的心血精神一直贯穿到那边,后半部分,这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一个大手法,是他的个性,这个个性是他运用了我们传统的手法伏笔,伏笔贯穿全书:是他个人特有的
创道,所以叫个性,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还体现在创新上,以往的小说大多千人一一面,曹雪芹的书与别人不一样。曹
雪芹在《红楼梦》中是如何写人的呢?荣国府那么多人,他们的相貌、衣着如何?贾宝玉、林黛玉个性
如何?千头万绪,如1何写起。而《红楼梦》一书中,据有人统计各种角色最少有400-500个:最多600-700
个。我认为曹雪芹创造的角色不会低于500-600人,莎翁的370个角色分布在37个剩作中,而曹雪芹的
500-600人是融入一本书中,其创作难度要大得多。
曹雪芹写《红楼梦》借鉴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的艺术主张,写形为了
传神,只用儿句话就把13岁的贾宝玉给烘托出来了。写怡红院用粉墙低护、垂柳滴翠八个字,达到了最
好的境界。写大观园、牡丹、古树、柳湖,宝玉联想杜牧的诗,把时间、空间和人的生老病死的变化都
包含进去了,把境与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总之,曹雪芹的《红楼梦》艺术成就达到了时代的高峰,他有着哲学家的思想、科学家的精确、历
史家的洞察、诗人般的境界。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艺术的个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写晴雯的死,先写怡红院中的一棵海棠树枯萎了,表现了作者的天人感应观。
B。曹雪芹所以没有对林黛玉、薛宝钗进行农着描写,他认为这些描写不能体现“精神气”。
C.《红楼梦》最大的艺术个性就是设置“伏线”,如开头部分的《好了歌》,每-句都是伏线。
D.《红楼梦》书创造的角色有500余人,在-本作品中塑造了这么多人物,而且手法各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何在”的总论题,然后作了概括性的回答。
B.文章从人物塑造、“伏线”设置、创新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红楼梦》艺术的个性。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莎翁与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法上的不同。
D.文章是一篇演讲稿,口语化较强,但层次清晰,分析深刻,仍不失论述类文章的严密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体现在作者对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的处理和对人、对物的细微刻画上。
B.《红楼梦》中虽然有对贵妇人王熙风的衣着、首饰的描写,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
C.
《好了歌》是《红楼梦》全书总的伏笔之处,为贾府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
D.周汝昌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受到了“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书画艺术理论的影响。
高一语文试题(第2而.壮1而1个一(海立1炉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