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3分)下列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B.台风掀开屋顶的瓦——屋内外空气的流速不同,压强不同
C.软包装饮料吸管一端做成尖形——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D.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3分)2013年5月31日,龙卷风袭击美国中南部,三名“追风者”命丧追风旅.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吸”起卷入空中,如图所示.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主要原因是( )
A.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B.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小
C.龙卷风中心区域的气压远小于外部的气压
D.龙卷风产生了强大的静电,将物体吸上天空
3.(3分)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已知水的密度kg/m3,酒精的密度kg/m3,则两点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
4.(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若在三个容器中装入质量相等的水,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5.(3分)如图甲,开口饮料瓶的侧壁上钻有两个小孔M和N,里面装有一些水,M、N的高度差为h1.图乙是一个“自制气压计”(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装有水的瓶子口,下管口没入水中,通过上管口向瓶内吹些气,水沿管上升到P点),P点与瓶内水面 Q高度差为h2(两图中水的密度均为ρ).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N处水流比M处水流喷出速度大,N孔内侧比M孔内侧的压强大ρgh1
B.用瓶盖封严图甲的瓶口,过一会儿,发现M处先停止喷水
C.带着“自制气压计”登山,会发现h2增大
D.带着“自制气压计”登山,当登上山顶时发现h2变成了h3,则山顶处的大气压值为ρgh3
6.(3分)如图所示,从a管向细管b的上方用力吹气,则( )
A.水不动
B.水将沿细管b上升
C.细管b内水面下降
D.大量气泡从细管下端喷出
7.(3分)一台水压机大活塞的半径是小活塞半径的2倍,如果在小活塞上加500牛顿的压力,则大活塞能顶起物体的重量为( )
A.1000N B.2000N C.250N D.125N
8.(3分)如图,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拉着他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9.(3分)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定
10.(3分)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5分)
11.(2分)我们用吸管吸杯中的饮料是利用了_______的作用,随着杯中饮料的下降,杯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将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2.(3分)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______(填“利用”或“不利用”)大气压强。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Pa。(, )
13.(2分)“六一”前夕,某质监部门对儿童玩具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个别玩具结构不合牢固,断裂后尖锐的边缘容易剌伤孩子,这是因为当人体碰上玩具尖锐的边缘时,减小了受力面积,它对人体的压强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有些仿真枪发射出的硬塑子弹,能在1m内打穿三层牛皮纸,这说明射出的硬塑子弹具有较大的______能,因此,这种仿真枪存在安全隐患。
14.(4分)如图14,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一个_______,当壶中水深 12cm 时,A 点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Pa;若壶中装满水,用手指将壶盖上的小孔堵住,则壶中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倒出来。(g=10N/kg)
图14 图15
15.(4分)如图15所示,用拇指和食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和,受到的压强分别为和,则______, ______(两空选填“>”<”或“=”);若,笔尖的面积为,则______Pa。
16.(3分)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首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为1.01×105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用到的水银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表示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银_____ ;若玻璃管顶端不慎被打破,管内水银将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7.(3分)小红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小红紧握伞柄,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向上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向下的压强;为了不使雨伞被大风吹走,小红需要额外施加一个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力,以平衡风力产生的这种效果。
18.(4分)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圆柱体甲、乙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为5×103kg/m3,甲、乙的高度均为0.1 m,甲的质量为5kg,乙的质量为20kg,则甲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______ Pa;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此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丙、丁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物体丙对地面的压强为 ______ Pa(g取10Nkg)。
三、作图题(共4分)
19.(2分)在图19中画出挂在竖直墙上小球所受的重G和小球对墙壁的压力F示意图。
图19 图20
20.(2分)如图20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杯子所受支持力F支和杯子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的示意图。
四、计算题(共17分)
21.(8分)四轮货车自重80000N,车内装800kg的货物,每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求:
(1)车内货物的重力为多少N;
(2)载重货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
(3)若货车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可达到1.2×106Pa,否则地面将会被压坏,则货车内最多还可以装多少kg的货物。
22.(9分)“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4m,最短的木板长为0.1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600cm2(忽略圆桶外壁的厚度)。
(1)若空桶的质量为3kg,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多少?
(3)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多少?
五、实验题
23.(9分)小雨同学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组装好的压强计上的U形管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端的液面_________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法(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3)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4)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雨将金属盒先后浸入乙、丙的两杯液体中,她发现乙杯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乙杯中盛的是密度较大的盐水,小雨的结论是_________的(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
(5)在乙杯中,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中橡皮膜的朝向,发现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6)小雨在此基础上又做了拓展实验。如图丁所示,她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底端橡皮膜向下微微凸起,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然后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高度为,用小雨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水的密度开表示)。
24.(7分)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 _____ 相同时, _____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_____ 和 _____ 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_____ 。
(5)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害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图中的 _____ 。
25.(8分)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他的实验步骤是: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______ .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______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5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2)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______ .
(3)根据所测数据可求出大气压为 ______ Pa.
(4)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______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小红发现上述四个原因中肯定有一个原因会造成所测大气压值偏大,经过小组讨论后认为只要增加一个步骤并适当处理数据就可以减小此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步骤是 ______ .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D 6.B 7.B 8.B 9.B 10.A
11. 大气压 变小 12. 利用 1.3×104 13. 增大 动 14. 连通器 1200 不能 15. = < 16. 托里拆利 质量为13.6×103千克 下降 17. 大于 大于 向下 18.
19. 20.
21.(1)8000N;(2);(3)800kg
22.(1)500Pa;(2)1.0×103Pa;(3)60N
23. 不属于 高度差 转换 B 不可靠 见解析 相等
24. 海绵的凹陷程度 接触面积 压力 甲 丙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D
25. 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刚拉动 刻度尺 1.5×105 B 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