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2 20:28:43

文档简介

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 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 中作为拉丁美洲象征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意味着尚未祛魅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所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 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 独》的影子,罗贝托 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 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与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颉《六十年后,拉美“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 “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 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 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 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 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 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 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 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 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 “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
高一语文共8页(第1页)
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 一 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 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 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 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 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与20世纪上半叶诗歌是拉美文学的主导不同,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 文学最有力的代表。
B.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 一度萧条静寂。
C. 学界一致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中对先驱者往往会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焦虑,担心自 己无法创新和突破。
D. 如果魔幻的文学写作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 会进人创作的困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拉美新小说不仅讲述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魔幻现实主义”成 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
B. 回首拉美文学,作家运用原创、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 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C. 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成就 了“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D. 既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如此,中国当代文 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3. 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 “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 阿莱霍 卡彭铁尔的《追击》采用了与音乐中交响曲的各个乐章相呼应的故事结构。
B. 略萨的《绿房子》如电影镜头般轮流展现不同时空中并行、最后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C.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遵循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单线结构模式,脉络清晰。
D. 卡夫雷拉 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从小说标题开始就抛出一系列的文字游戏。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成就之下,中国当代文学魔幻写作存在的必要性。(4分)
高一语文共8页(第2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片段一: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片段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片段三:
村景
希梅内斯
这是一个野外小村,
乌黑的瓦顶上空,
碧绿的田野之中,
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
蝙蝠正在四处飞舞,
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
高一语文共8页(第3页)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
——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
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
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
金盘似的圆月一轮,
高挂在远处的树顶,
抛洒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
6.下列对三个文学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片段一中,茹志鹃通过对乡村中秋节风俗习惯的描写,为后文小通讯员的出场做铺垫,也为小说结尾处小通讯员的英勇牺牲埋下伏笔。
B.片段二中,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体现了香雪的虚荣,也意味着对纯真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C.片段三中,“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突出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后,荷锄而归,心情依旧悠然欢畅。
D.片段三中,诗人沐浴在“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的“奇幻的荒凉村景”下,内心产生了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感伤之情。
7.下列对三个文学片段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合花》运用倒叙手法,将眼前的中秋之景与家乡的中秋之景联系起来,既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还有效地舒缓了紧张的气氛。
B.《哦,香雪》擅长细节描写,通过香雪“举”“拍”“打开”“放”“合”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的兴奋。
C.《村景》善于融情于景,以草虫、畜铃、蝙蝠、牛群、袅袅炊烟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象为意象,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
D.《百合花》巧用童谣、《哦,香雪》妙用比喻拟人、《村景》将现实与想象有机结合,使得三个文学片段都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8.简要赏析片段三的写景艺术。(4分)
9.月有很多种形态,如新月、残月、上弦月,而三个文本(片段)都选择了“满月”,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这种形态的月?联系全文说说你的想法。(6分)
高一语文共8页(第4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父,古时称呼祖父,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B. 沛公,刘邦的爵位,比“留侯”的“侯”爵位高一等。
C. 高帝,开国皇帝谥号“高皇帝”的简称,不同于“高祖”之称。
D. 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良轻财爱国。因父辈做过韩国相,所以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峣关下的秦军,消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刘邦对他高度评价,并想要重赏他。
C. 张良冷静果断。在秦军将领答应叛秦并打算与刘邦共袭咸阳时,张良冷静分析出其中的危险因素,并果断建议进攻秦军。
高一语文共8页(第5页)
D. 张良善于自全。他婉言谢绝刘邦给他的齐地三万户封赏,一方面是他淡泊名利,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自全之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4分)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14. 张良作为谋臣善于识人表现在哪些事情上?(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起句“山光”“马惊”可谓奇笔,诗人心中惊喜难禁,先睹为快之意呼之欲出。
B.颔联“长春苑”“不夜城”指代乾明寺,表现雪后繁华之景,给人芳菲三春的错觉。
C.颈联以一“弄”字置于“晴”上尤为活泼传神,与“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同工之妙。
D.尾联回扣标题,诗人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愿宿于此,以待赏明日之景。
16.元丰四年(1081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雪盈尺”情形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以辽阔的江水为背景,衬托自己豪迈的形象的句子是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 。
(3)《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 , 。”唱着歌回去。
(4)《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高一语文共8页(第6页)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 的“世外桃源”。从此,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藏在每个人心里。
,陶渊明笔下的神韵在酉阳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古城的 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在这次的旅行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胜景,还见识到了许多令人惊叹无比的景色与历史遗迹,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 。
桃花源,一处坐落在人间的神仙秘境,让我如此着述,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心驰神往 时过境迁 古色古香 神妙莫测
B. 神摇意夺 白云苍狗 原汁原味 神妙莫测
C. 神摇意夺 时过境迁 原汁原味 鬼斧神工
D. 心驰神往 白云苍狗 古色古香 鬼斧神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B.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C.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锥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着迷。
D. 让我着迷的不仅它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③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④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20.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高一语文共8页(第7页)
21. 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填上恰当的诗句,符合原文意境的一项是( )(3分)
A.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D.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22.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6分)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经济短缺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0年,时光带走了许多,也带来了许多。作为新时代的你们,可曾了解过那些沧桑巨变的细节、那些改天换地的故事:从泥泞的土路到平整的柏油路,从吃不饱到减肥茶,从笔墨书信到智能手机,从遥望天空到载人航天。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请以“见证与愿望”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共8页(第8页)语文试题答案
1.(3分)【答案】D
【解析】A项,“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选项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B项,“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C项,“学界一致认为……”张冠李戴。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 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故选D项。
2.(3分)【答案】A
【解析】A项,“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见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故选A项。
3.(3分)【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故选C项。
4.(4分)【答案】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4分)【答案】①“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每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文学作品。中国当代需要文学魔幻写作。②中国文学魔幻写作拥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③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进行当代文学魔幻写作,能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C 7.A
①视听嗅结合,诗人先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典型的村庄景色,再描摹听觉上的意象,还写到香气,生动细致地突出了村景静谧奇异的特点。②比喻,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声有色,突出了明月的圆润。③借景抒情,整首诗描绘美好静谧奇异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油然而生一种羡慕、赞美和向往之情。
9.①片段一的满月虽然美好但不利于进攻,与本次战争的猛烈与艰难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我”对战争的厌恶,也为后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做铺垫。
②片段二通过富有诗意的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铺垫。③片段三的满月酷似金盘,暖色调的色彩更突出了诗人对江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埋下伏笔”错,中秋节有关的内容表现的是安宁幸福美好,与后文战斗的残酷、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反差;第一段中“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关于皎洁月亮的描写才是伏笔。
B.“虚荣”“对纯真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错,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也没有表现出对乡村文化的失落。
D.“内心产生了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感伤之情”错,写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好的村景,令人心生羡慕,赞叹不已,并非“感伤”,而是愉悦、惬意。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倒叙”错,家乡的中秋之景应是“插叙”。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写景艺术的能力。
首先找到写景的句子,然后分析出艺术技巧,要全面精准。
结合“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蝙蝠正在四处飞舞”“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等处分析,作者使用了视觉描写的方法,“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诗人先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典型的村庄景色。结合“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农夫哼的歌,孩童的喧闹声,牛群的哞哞声,属于听觉等内容分析,作者使用了听觉描写。结合“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分析,运用了嗅觉描写。综上所述,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了多种足以代表着乡村的动物,蝙蝠、草虫和牛群,同时也描画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耕耘劳作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嘴里还把歌儿哼”,体现了农夫心情的舒畅,还映照着孩童的喧闹。
结合“金盘似的圆月一轮”分析,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金盘”喻体为“圆月”,连接词为“似”,属于明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圆月之圆满,色泽之金黄璀璨;与听觉中的感受“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相结合,可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突出了村中人民生活幸福安宁、和谐美好。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分析,从视觉的角度,比喻的修辞描绘了高挂在远处的树顶的抛洒出清澈的光芒的金盘似的圆月,表现美好静谧奇异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让读者从不同的感官欣赏如此景象,借景抒情,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静谧奇异和恬然,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赞扬洒脱怡然的生活状态。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
①片段一的满月“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虽然美好但不利于进攻,与本次战争的猛烈与艰难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我”对战争的厌恶,“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也为后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做铺垫。交代了总攻的时间,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营造了战争前宁静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场景,反衬了战争的激烈残酷。
②片段一“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小说描写了台儿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月明风柔。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台儿沟这地方宁静、庄严、诗化的自然美,借以讴歌山区人们美好的人性如月般纯洁,读来让人悄然动容。作者以自然美来烘托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通过富有诗意的满月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铺垫。
③片段三的满月酷似金盘,暖色调的色彩更突出了诗人对江村景色的喜爱之情。结尾四句中“奇幻”的意思是奇异变幻;“清凉”的意思是清静幽凉。“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视觉、触觉相结合,写光芒沐浴着村景,小村都被月光笼罩着;在结构上总结野外小村傍晚时分迷人的景致,高挂在远处的树顶金盘似的圆月,景致异变幻多端,给人特别清静幽凉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容易用利益去动摇(他的)心志。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
(2) 你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14. ①判断峣下军秦将是屠户之子,易于被利诱。②判断项王对汉王有疑虑、猜疑之心。③判断黥布、彭越、韩信为可用之人。④韩信要求自立为齐王时汉王发怒,判断汉王对臣下有忌惮之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与上会留”,状语后置句,“留”是地点状语,其前省略“于”,句意完整,“此天以臣授陛下”,是判断句,“此”指代“与上会留”,故应在“此”前断开,排除BD;
“臣计”作“用”的宾语,所以“计”后断句;“臣”为“愿封留足矣”的主语,故在“臣”前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爵位”错,刘邦在沛县出生,又在沛县做过亭长,公是表示对他的尊称。沛公不是刘邦的爵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因父辈做过韩国相,所以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错误,原文“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由此可知,因为他祖父、父亲做过韩国五代相国,所以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其将屠者子”,判断句;“贾竖”,商人;“易动以利”,状语后置;“壁”,军营。
(2)“因”趁机,“若属”你们,“且”将,“为所”被动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可知,判断峣下军秦将是屠户之子,易于被利诱。
结合“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可知,判断项王对汉王有疑虑、猜疑之心。
结合“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可知,判断黥布、彭越、韩信为可用之人。
结合“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可知,韩信要求自立为齐王时汉王发怒,判断汉王对臣下有忌惮之心。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仆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依礼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祖父、父亲做过韩国五代相国。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用两万士兵去袭击峣关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容易用利益去动摇(他的)心志。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周围的山上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要接受提议,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沛公于是率兵袭击秦军,并大败秦军,于是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
汉王元年正月,沛公派人(向项王)请求得到汉中的封地。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乘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显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项王因此没有了向西忧虑汉王之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地区作为封赏,(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嫌隙;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可以马上任用。而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送关东之地,就捐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攻破了。”最终击败楚军的,正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作战,经常作为出谋划策的大臣,时常跟从在汉王身边。汉王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汉王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情愿受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去世,八年以后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5.B(“繁华之景”有误,表现了彻夜通明之景。)
16.(6分)
(1)“门外山光马亦惊”,用马儿的惊异来描写雪后漫山皆雪,呈现出一片银色的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
(2)“风花”即雪花,“不夜城”指代乾明寺,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相辉映,彻夜通明,正面突出雪之大。
(3)“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侧
面烘托雪之大。
(共6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17(1).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浴乎沂,风乎舞雩。(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答案】18. A 19. 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神摇意夺: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再根据语境“留下了一个令世人……的‘世外桃源’”。因此应填“心驰神往”。第二处,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本处有时间推移境况变化之意,故应该用“时过境迁”。第三处,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根据语境“酉州古城的……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此处是说酉州古城的特点,故应选“古色古香”。第四处,神妙莫测:形容奇妙到极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根据“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的语境,应选“神秘莫测”。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搭配不当,应改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形”;二是“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句式杂糅,“让我着迷的(不仅)是……”“为……而迷恋”,应该是“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这样就排除了ACD三项。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答案】20 B 21. 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一句运用了比喻,将“细的白雨”比喻为“粉”。
A.“一枝红杏出墙来”将红杏拟人化,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家动荡,个人飘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红”指代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无情”“护花”同时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中用“绿”和“红”指代叶和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江南日暮”可知,这里主要体现傍晚时分的情形,故符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内容。
第二空,从文中“雪月梅”“酒姑娘”可知,填入诗句与梅、酒有关,故②中应填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第三空,根据“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可知,③中应填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四空,根据“村童来报告村景”可知,④中应填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还可以按照时间和“欲雪”“微雪”“大雪”“雪停”的先后顺序来排序。
故选D。
22.
【答案】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解析】此题考查选用、变换、仿写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具体分析,应把文中划线句子的逻辑顺序按照四季顺序排列,结构上是排比句,在修辞上有对偶和排比,句式上是整句。另外,文段的主语是“人们”,所以应用“错过了……”的句式。最后,答案可整合为: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24.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