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2 22: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0分)
1.北京延庆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有( )
A.龙庆峡 B.八达岭长城
C.康西草原 D.百里山水画廊
2.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关于遂宁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暖温带 B.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主要是水稻土 D.地形是盆地为主
4.揭阳市的气候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我国南方地区比较丰富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水能 C.煤、石油 D.石油、天然气
6.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居民屋顶坡度大墙体薄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
C.水运是常用的交通方式 D.以面食为主食
7.关于孝感市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孝感交通位置优越,适合发展物流产业
B.孝感市梅雨常发生在6月
C.孝感市的盐、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D.“孝文化”是我市旅游资源重要内涵
8.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的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B.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一般高于0 ℃
D.北方民居比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大
9.仔细阅读以下四句话,属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人们常说:“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
下图为“某古城骑楼景观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1.骑楼建筑反映了当地(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地势起伏不平 D.洪涝、台风频繁
12.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 )
A.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其余拆除 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
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 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
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面13-14小题。
13.下列关于南方地区地形、地势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有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
B.西部有内蒙古高原和东南丘陵
C.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很大,多山地和丘陵
D.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14.图中A、B两城市位于( )沿岸
A.黄河 B.珠江 C.长江 D.黑龙江
美丽乡村,美在生态,富在产业。图是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甲、乙、丙、丁中最该退耕还林还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该地果园里适宜栽种( )
A.甘蔗 B.波萝 C.柑橘 D.苹果
下图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读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这种民居形式在下列哪个地区最常见(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南丘陵 D.东北平原
18.这种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地广人稀,耕地充足 B.地形崎岖,海拔较高
C.气候湿热,水源丰富 D.气候冷湿,光照不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回答下列19-21问题。
19.材料中“淮南”“淮北”中的“淮”泛指哪条地理分界线?( )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秦岭-淮河线
20.从地理学的角度,“水土异也”主要指( )
A.地理位置不同 B.地形不同
C.气候不同 D.河流水文特征不同
21.与“橘”及“枳”生活环境正确配对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是( )
A.“橘”——河流有封冻现象
B.“枳”——水田
C.“橘”——1月平均气温小于0℃
D.“枳”——种植苹果、杮、枣等经济林木
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22-23小题。
22.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四川盆地
23.这一年该地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A.梅雨 B.旱灾 C.涝灾 D.寒潮
二、解答题
24.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图是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两幅景观图片
(1)图A中的景观属于_______地区,B图的景观属于______地区。 。
(2)A图所在区域的植被属于__________ 。
(3)B图所在地区域的河流流量__________ 。
(4)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__________
25.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③____④____。
(2)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分界线。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中,甲是____(山脉名称)。
(3)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②地区耕地以____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④地区物产富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
(4)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____地区的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____地区的冬季景观。
参考答案:
1.B
【详解】延庆自然环境幽静,气候凉爽舒适,山清水秀,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延庆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八达岭长城。故选B。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3.B
【详解】遂宁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遂宁市地处亚洲季风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故AD错误,遂宁市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故C错。
4.B
【详解】揭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由于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故选:B。
5.B
【详解】试题分析:煤、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和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草原、草场资源.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也不均衡,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5.9%,远不如北方
6.D
【详解】北方降水较少,民居屋脊坡度小,冬冷夏热,墙体厚实可增加热阻,起到保温效果,A错误;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小麦、玉米是主要作物,B错误;陆运是常用的交通方式,C错误;居民以面食为主,D正确。故选D。
7.C
【详解】试题分析:孝感市有多条高速公路经过,还有铁路等陆地交通,离长江近,交通位置优越,适合发展物流产业;孝感市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常常发生在6月份;孝感市有丰富的盐类资源,石油和煤炭资源少;“孝文化”是孝感市旅游资源的重要内涵,故选
C.
8.D
【详解】南方地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一般高于0 ℃;南方民居比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大;故答案选D。
9.C
【详解】试题分析:A项是唐朝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诗里的意思描述的是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南方水资源丰富,A项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象;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B项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区草原的景象;C项北国风光,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景象,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因此出现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D项昆仑山是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的分界山。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项。
10.“骑楼”是分布在广东省的特色民居,是位于南方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B正确;北方的传统民居是平顶房屋,排除A;青藏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碉房、帐房两大类,排除C;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以内蒙古为例是蒙古包,排除D;故选B。
11.“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主要目的是为行人遮阳避雨,因为岭南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A正确;故选A。
12.“骑楼”是一种传统聚落,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值得保护,要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C正确;全部拆除,封闭长廊和只保留牌坊街“骑楼”都是不正确的,不利于保护古城骑楼,排除ABD,故选C。
13.读图可知,南方地区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故AB不正确;南方地区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故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
14.读图可知,图中A是是重庆,B是南京,两城市都位于长江沿岸。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上海是长江流域地区最大的城市。故根据题意选C。
15.读图可知,乙耕地所在地坡度陡,最容易水土流失,而甲、丙、丁三地坡度平缓,水土流失不严重。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还草的是乙。故选B。
16.由题目可知,该地区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某地示意图,果园里适合种植的是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甘蔗和菠萝是热带作物,柑橘是亚热带水果,都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7.读图可知,该地民居具有墙体高,窗户大,屋顶坡度大的特点,说明该地降水多;小桥流水,说明该地地势低平,所以根据气候和地形可判断该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选B。
18.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气候湿热,水源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19.阅读材料可知,“淮南”“淮北”气候差异明显,“淮”泛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该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文中的“水土异也”确切地说指的是气候即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与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无关。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橘”生长在南方地区,这里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封冻现象,AC错误; “枳”生长在北方地区,这里耕地类型为旱地,种植苹果、杮、枣等温带经济林木,B错误,D正确。故选D。
22.图示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左右,年降水量大于400mm,应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故选择答案C。
23.由小题1可知,该地区是华北地区,降水一般集中在7、8月份。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年降水集中在10-11月份,说明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过长,北方7、8月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减少,造成南涝北旱,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故选择答案B。
24.
【详解】读图可知,(1)从图A中看出,该区域房屋是斜顶房,便于雨水下泄,因此该区域是我国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从B图中看出,是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2)A图所在区域的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B图所在地区域的河流流量小.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造成二者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25.
【详解】(1)依据位置,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分别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2)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分别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二者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则图中甲是秦岭。
(3)图中②地区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属半湿润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图中④地区为南方地区,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足800毫米,属湿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最主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体现了当地降水稀少、沙漠广布的景象,应为西北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当地冬季河流、大地冻结、大雪纷飞的景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多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