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液体的压强 课后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液体的压强 课后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22 21: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 液体的压强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地漏存水杯
B. 形管压强计
C. 排水管的形“反水弯”
D. 水壶
2. 活塞和活塞将水密封于连通器内,其横截面积分别为和,如图所示,开始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往上放一个重为的砝码,则要保持整个系统仍然平衡,需要在上放的砝码重为( )
A. B. C. D.
3. 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 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 D. 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4. 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如果物体的密度,高度,则物体对地面压强
B. 乙图:茶壶是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C. 丙图:当试管倾斜时水未溢出,水在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大小不变
D. 丁图:如果液体的密度,深度,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5. 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内凹,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B. 第二次橡皮膜处压强更大
C. 水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 D. 如果没有橡皮膜,水也就不会产生压强
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粗细相同的试管内装有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当管竖直放置,甲管稍稍倾斜时,两管中液面等高,则试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是( )
A. 甲试管中小
B. 乙试管中小
C. 两试管中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 如图所示,容器装有水,其底部、、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如图所示,设水对底部的压强为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将瓶子从正放如图甲变为倒放如图乙,则和的变化情况是( )
A. 变小,变小
B. 变小,变大
C. 变大,变小
D. 变大,变大
9. 年月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米。从下潜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再到奋斗者号,我国不断刷新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每次下潜深度的增加,都需要更加耐压的载人球舱,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 为什么在不同深度要不同的耐压载人球舱? B. 海水的压强与海水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C.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D.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
二、填空题
10. 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高度之比为:,容器内部底面积之比为:,都满水,则此时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强之比为______,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
11. 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后,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密度最大的是______中的液体;三容器中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12. 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在做标记时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原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总保持在______。
13. 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有一杯盐水和一杯纯净水已知小刚和小红想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小红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和她发现,于是认为甲杯中盛的是盐水。小刚指出小红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小红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于是她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比较压强计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和当时,比较______,则______的一定是盐水。
14.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下降高度变化关系的图象,则物体的体积是 ,物体的密度是 ,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 。
15. 如图所示是下水管道中的“自动开关”。卫生间里的粪便通过下水管道排到化粪池去,我们就不会闻到它们的臭味,是因为下水管道中的“自动开关”是一段形管,它实质上是一个 ,再举一例此物理知识的另一应用: 。
三、实验探究题
16. 下图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装置
本实验根据形管中两管液面的__________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比较图甲和图_____,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下图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______选填“上凹”或“下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四、计算题
17. 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和密度均匀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中盛有体积为的水,受到的重力为,的底面积为。
求中水的质量。
求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上截去一定的厚度,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中水的深度之比:为:,且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求的密度。
18. 如图所示,一装水的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空水桶重力是,木桶的底面积是,桶内水的重力是,水的深度是。水的密度是,试求:
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
【解答】
A、根据地漏的结构图可知,存水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因此地漏的结构就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可防止异味从下水管中冒上来,故A不符合题意;
B、形管压强计底部连通,但是其左侧上端不开口,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排水管的形“反水弯”两侧都与大气连通,并且底部相连通,属于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
D、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
【解答】
在上放一重为的砝码时,活塞对水的压力为,压强为,根据帕斯卡原理,这个压强可以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所以活塞处的压强也是,所以需要在活塞处施加的压力即需要在上放的砝码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解析】解:、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方向没变,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A错误;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方向没变,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B错误;
C、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保持了深度和液体密度没变,故C正确;
D、将探头放在食盐水中的同样深度处,只是液体的密度变大,方向没变,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D错误。
故选:。
4.【答案】
【解析】解:、甲图中为规则、均匀的物体,因为,且,,所以,物体对地面压强,故A错误;
B、由乙图可知,茶壶壶身的上端和壶嘴的上端都是开口的,底部是连通的,是连通器的应用,故B正确;
C、当试管倾斜时水未溢出,水的高度减小,水在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减小,故C错误;
D、丁图中液体的密度,深度,
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
5.【答案】
【解答】
A、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但橡皮膜所处水的深度不同,第二次比第一次的深度大,凹陷的更多,说明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第二次橡皮膜受的水向上的压强大于第一次橡皮膜受的水向下的压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橡皮膜,水也会产生压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试管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因甲、乙试管中液体质量相同,所以由可知,甲试管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试管中液体的密度;
又因为两试管中液面等高,即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可知,甲试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小,乙试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7.【答案】
【解析】解:由图知:容器底部、、三处水的深度相同,水的密度确定,由公式知:此三点受到水的压强相同.
故选C.
8.【答案】
【解析】解:由于瓶内水不满,而瓶子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时水的深度变大,由公式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
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和里面水的总重力,无论瓶口朝上还是朝下,它们的重力不变,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但倒过来后受力面积变小,所以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即将瓶子从正放如图甲变为倒放如图乙,则变大,变大。
故选:。
9.【答案】
【解析】解:根据可知,在一定深度时,我们把海水的密度看做基本不变,当潜水器在海水下越深时,深度越大,受到海水对它的压强就越大,所需载人球舱的受压能力就要越强,所以潜水器在不同的深度下潜时需要不同的耐压载人球舱,其实质是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造成的,在各选项的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故选:。
10.【答案】: :
【解析】解:甲乙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后水的深度相同,
由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
由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

故答案为::;:。
11.【答案】丙;;
【解析】解:
因为液体深度、容器底面积相同,
所以液体体积:

因为,三种液体质量相等,
所以,密度最大的是丙液体;
又因为,相同,
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故答案为:丙;;。
12.【答案】连通器;同一高度。
【解答】
一根灌有水的透明塑料软管形成了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当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时用到的物理知识是连通器原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故答案为:连通器;同一高度。
13.【答案】金属盒浸没的深度 深度小
【解析】解: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当时,此时两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比较压强计金属盒的深度,则深度小的一定是盐水。
故答案为:金属盒浸没的深度;深度小。
14.【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知,,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
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
由得物体的体积:

由知物体的质量为:

则物体的密度为:

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由可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故答案为:;;。
15.【答案】连通器 茶壶
【解析】解:下水管中的弯曲的部分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有两个作用:
形管总是会有水的,这样可以隔绝下水道往上反的臭味;
残留的垃圾留在那个拐弯处,更方便清理将拐弯处拆下即可。
茶壶、液位计等都是应用的连通器。
故答案为:连通器;茶壶。
16.【答案】
【解答】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工具是型压强计,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要想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图乙中的液体密度与图甲相同,液体的深度与图甲不同,故应选择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数据比较;
在乙、丙两次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但是金属盒的方向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将简易的压强计浸入水中,由于橡皮膜朝下,所以橡皮膜受到向上的压强,橡皮膜将向上凹;
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橡皮膜向上凹得越多,里面空气的体积越小,里面空气的压强越大,支撑的液柱越高,故细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
故答案为:高度差;乙;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上凹;上升。
17.【答案】解:水的体积:,
根据可得水的质量: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因为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所以,

答:中水的质量为。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的密度为。
18.【答案】解: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水桶对桌面的压强:。
答: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是;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