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二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认识到生产力推动劳作方式的变革,劳作方式的变革又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借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第2课,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在各个文明中普遍存在,加之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的手工工场的发展,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生产技术等基础。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改变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工业革命初步体现了科技的进步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改变着人类社会,因此本课不仅与前一课的古代的劳作方式有关联,也为下一课讲解现代科技发展改变社会打下基础。本课分为二个子目,一是机器大生产与工业制度,主要介绍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并通过介绍工厂制度体现生产力发展对劳作方式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二是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从交通运输业,城市化,乡村发展,时间观念,初等教育等多个方面展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后介绍工业革命引发新问题及解决方式。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初中时对本课的基本史实较为熟悉,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也中也详细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基本掌握两次工业革命中具体的发明创造;2.经过第4课的学习,学生应对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一定感悟,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对工厂的了解,会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策略:因此我将重点解释工厂制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时通过回顾工业革命纺织业发明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工厂制度建立的过程,通过设置工业革命前后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为下一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工厂制度建立的背景(史料实证)2.通过回顾工业革命纺织业的发展,建立时间轴了解工厂制度建立的过程(时空观念)3.借助史料与图片等能够得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4.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了解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关系,知道国家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工厂制度建立的背景及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一为工业革命前一户生产亚麻的家庭手工作坊,另一张为工业革命后一家生产布料的纺织工厂。提问根据以下图片,分析工业革命前后劳作场所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通过工业革命前的生产方式引入本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联系第4课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对比图片,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形象了解工厂并尝试进行概念总结,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一、什么是工厂制度 为了解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首先介绍工业革命催生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工厂制度。概念结合教材《工业革命期间的房子工厂车间》图片总结工厂的含义,进一步介绍工厂制度的概念。2. 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纺织业发展历程介绍工厂制度建立过程重点讲解被称为“近代工厂之父”的阿克莱特,感受企业家在早期工厂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手工工厂与工厂不同。特点:细致的劳动分工,协同合作,大规模集中生产使用机器,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比: 阅读教材,了解概念,回顾所学知识,了解工厂建立过程分析和解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工厂制度的特点回顾上节课并结合本课教材内容总结手工工厂与工厂的不同点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仔细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培养时空观念。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二、为什么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变化? 1.工厂制度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2:至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初,英国纺纱技术还很原始,……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一七六四年,兰开夏郡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是人类历史上手工生产工具向机器生产工具发展的开端,由此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当伯明翰等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纺织厂仍为是否采用新技术而犹豫不决时,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已经迅速将一系列新技术运用于生产。一七八二年詹姆斯 瓦特发明蒸汽机,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一八三○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九十九家,产量占据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近百分之五十。 -----《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政府政策、法律的推动;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生产工具的改进,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力的提高(根本)2.工厂制度的影响 结合教材与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工厂制度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什么影响?(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总结) 阅读教材以曼彻斯特的迅速发展为例分析工厂制度发展的原因阅读教材所给材料,分析工厂制度的影响
经济: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促进早期管理人才出现,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获得巨额利润。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补充参考资料: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历程结合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后工厂生产模式化、标准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3.工厂制度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阅读材料,并结合工业革命中三位重要企业家代表的成就,理解工厂制度下的标准化生产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总结工厂制度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劳作方式变革的关系。 把握关键信息,学会阅读、分析、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总结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的关系,出示示意图,介绍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情况,揭示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4.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识别出相关历史事件,进而总结西方工业文明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社会的影响。消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 通过辨识历史图片,得出历史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变化? 分别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材料,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生活: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外界联系加强;思想文化: 竞争意识、时间、纪律观念增强;初等教育普及,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自由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问题与改善: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工人工作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健康与犯罪……改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各国颁布法律解决相关问题。课堂探究出示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材料,请同学们探究中国制造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分析和解读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制造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辩证的看待历史现象,培养对历史的思辨能力
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对于生产方式的影响(以工厂制度为例)工业革命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 理解生产方式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梳理本课脉络 梳理本课脉络,同时为第6课打下基础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