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30 22: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
A. 国有企业 B. 农村地区 C. 政府机关 D.乡村学校
2. 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 )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四川绵阳地区
C.江苏江阴华西村 D. 天津大邱庄
3. 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 )
A. 按劳分配 B.市场经济体制 C. 大锅饭 D.分田到户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C.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D.发展乡镇企业
5. 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是在哪一年以后 ( )
A.1980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5年
6.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公私合营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私营企业改革 D.外资企业改革
7.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B.改革经营模式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扩大企业自主权
8.凤阳花鼓词唱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的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的改革是始于( )
A. 政企分开 B. 联产承包 C.推行公司制 D.引进外资、技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量 5.02亿公斤
1981年产量 6.70亿公斤
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
(1)材料一反映了凤阳县什么情况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指出产生的主要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顺口溜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
是自己的。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
(1)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运动?这一制度又是在哪一年后已不复存在?


(2)材料一反映了农村什么生产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大包干主要形式是什么?最早在何地实行?

(4)大包干顺口溜反映农民什么样的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研究题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
则国家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
问题,不断地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
‘历史任务’。”
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公布了 ,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
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分析对比: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
1.B 2.A 3.C 4.A 5.C 6.B 7.D 8.B
9.(1)贫穷落后(2) 凤阳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
10.(1)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1984年。(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公社吃大饭,分配搞平均主义,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4)高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的积极性。21教育网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2) 社会主义改造。(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7)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