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炫(xuán)耀 尘垢(hòu) 胆怯(què)
B.曝着(bào) 赤脚(chì) 涉及(shè)
C.阴霾(mái) 晕皱(yùn) 携手(xié)
D.绽放(dìng) 花瓣(bèn) 凉爽(shuǎ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风雨”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六一”游园活动定于下星期一举行,风雨无阻。
B.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这场风雨来势凶猛,把大地洗刷得干干净净。
D.今天是否来风雨,有些动物能提前感知到。
3.某小组选择了《在天晴了的时候》进行朗诵展示,朗诵时应选用( )的语气、语调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A.缓慢沉重 B.舒缓愉悦 C.急促紧张 D.惊喜激动
4.妹妹买了新衣服,穿上新衣服的她迫不及待地跑到邻居家( )
A.夸耀 B.显耀 C.炫耀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一云的脚迹一它也在闲游。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6.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节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jí zhōnɡ jiāo chā jiào liàn zhǐ huī zhěnɡ qí jié pāi mò shuǐ pínɡ
( )( ) ( ) ( )( ) ( ) ( )
8.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巨大( ) 清楚( ) 粗暴( )
9.比一比,组词语。
膝( ) 绣( ) 涂( ) 晖( ) 挤( )
漆( ) 诱( ) 途( ) 挥( ) 济( )
10.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 )
(2)抬头看。 ( )
(3)形容极不稳固,就要倒下或坠落。 ( )
(4)形容非常安静。 (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泥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描绘了_____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雨后漫步小径的独特感受。
(2)《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心绪。
A.快乐、兴奋 B.自在悠闲、宁静平和 C.烦闷 D.犹豫、伤感
12.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1)这一节诗运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雪花”写出白桦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中一个“_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白桦主干上有一层白的细皮;一个“______”字把白桦拟人化了,表明对白桦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____________。
(3)读了这节诗,我脑海中浮现出____________的画面。
(4)这节诗中描写的白桦的特点象征着( )
A.纯洁与刚直 B.清廉与勇敢
三、语言表达
13.仿写句子。
(1)例: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凤蝶儿)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14.给文中□里加上标点。
15.“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 )
A.孩子们很听话。
B.孩子们很无奈。
C.孩子们受到大人的关心。
D.孩子们喜欢关在屋子里。
16.你怎样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什么时候需要慰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8.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19.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20.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21.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23.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题目:记一次诗歌朗诵会
要求:把这次诗歌朗诵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过程写清楚,重点描写朗诵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做到条理消楚,详略得当,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炫(xuán)耀——xuàn,尘垢(hòu)——gòu,胆怯(què)——qiè。
B.曝着(bào)——pù。
D.绽放(dìng)——zhàn,花瓣(bèn)——bàn。
故答案选C。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多义词。
B.“风雨”指生活中的困难、委屈、挫折等。
ACD中“风雨”都是指自然界的刮风和下雨。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理解。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雨过天晴时小径上美丽的景物,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朗读时要用舒缓愉悦的语气进行朗读。
根据选项可知选择B。
4.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A.夸耀:意思是指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
B.显耀:指炫耀;以声誉、势力等著称。
C.炫耀:(动)①照耀。②夸耀显示。
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妹妹买了新衣服,穿上新衣服的她迫不及待地跑到邻居家去显示夸耀。
故本题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读句子可知,云也在闲游,赋予云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读句子可知,小白菊抬起了头,赋予了小白菊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读句子可知,三个短句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读句子可知,小草在炫耀,赋予了小草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因此选择C。
6.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把“挂满枝头的雪”比作“花穗、流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态上特写白桦枝头的美。
故选A。
7.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墨水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集、叉、教、练、整、墨、瓶”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微小 模糊 柔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反义词的识记,需要不断地积累。
巨大:指尺寸、体积或容积的极其大的,谓庞大之物。故反义词为:微小、渺小、细小等。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故反义词为:模糊、恍惚、混沌等。
粗暴:鲁莽,暴躁。故反义词为:柔和、温柔、优雅等。
9. 膝盖 绣花 涂色 日晖 挤压 油漆 诱人 中途 指挥 救济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膝组词:膝盖、卑躬屈膝、护膝等。
绣组词:刺绣、绣花、锦绣前程等。
涂组词:涂抹、肝脑涂地等。
晖组词:晖光、斜晖、春晖等。
挤组词:拥挤、挤进、挤眉弄眼等。
漆组词:漆黑、漆匠、如胶似漆等。
诱组词:循循善诱、诱拐、诱饵等。
途组词:半途而废、穷途末路、旅途等。
挥组词:指挥、挥霍、挥动、挥发等。
济组词:人才济济、救济、济济一堂等。
10. 密密麻麻 仰望 摇摇欲坠 静寂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1)密密麻麻:又多又密的样子。
(2)仰望:抬头看。
(3)摇摇欲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倒下或坠落。
(4)静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11.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雨过天晴 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1)《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6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溪流等景物,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勾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2)《在天晴了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儿童诗,诗人通过对小径雨后美丽景象的生动描写,引导人们到雨后的小径上走一走,去感受亲近自然的自由和欢乐。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宁静平和的心绪。
因此选择B。
12. 拟人 比喻 颜色洁白 涂 披 白桦的高洁 白桦在雪中挺立 A
【详解】(1)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这句话中本体是白桦,喻体是银霜。比喻词是仿佛,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披了一身雪花”“披”是人体发出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银霜”“雪花”都是白色的,故用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白桦通体洁白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理解及想象。
涂:是指使油漆、颜色、脂粉等着附在物体的表面。在这句话中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白桦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披”在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白桦把雪花盖在或搭在了肩上,形象而生动地表现白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从而突出了白桦树的高洁的品质。
(3)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和理解,在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画面;一棵白桦树,披着一身洁白的雪花在雪中站立着,屹立着。想象结合理解,语言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句子中的“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我们知道了白桦树的特点是通体洁白,而白色象征着纯洁、高雅、正直,所以白桦的特点象征着“纯洁与刚直”,故选答案A。
13.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详解】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
(1)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仿写时要注意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即可。
(2)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即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仿写时要注意比喻手法的使用。
14.,,,,,。 15.B 16.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到屋子里,不能够在风雨中尽情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17.当我考试不理想时,我怕妈妈批评我,这时候需要慰藉。
【解析】14.本题考查的是添加标点符号,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关系添加合适的标点符号即可。注意分析每句话之间的关系。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语段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孩子们很无奈。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语段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就是指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到屋子里,不能够在风雨中尽情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17.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即可,注意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符合文章的主旨。语言要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8.B 19.D 20.A 21.D 22.D 23.示例: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24.示例: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进行分析。
19.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句子“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进行作答。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全文,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中②至⑤段描写了四种读诗方法,分别是理解内容、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对照品味。
2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本句诗与秋天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2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比较分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作者在第⑤段中引用这两首古诗,主要是想介绍对照品味的读诗方法。
2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本题要了解油画与水墨画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分析。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进行作答。
25. 记一次诗歌朗诵会
在那一天下午,我们班级趁班队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诗歌朗诵会。
我们先前已经早早地就把小组分好了,现在我们把椅子、课桌什么的障碍物都移到前面去,好让我们成功地有一个宽敞而又舒适的位置可以用来练习朗诵《中华少年》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要排好自己的位置。我们共分成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四个小组。甲组、乙组、丁组三组都是十个人,而唯独我们丙组是十一个人。终于要开始练习了,虽然只是练习,但我的心中还是十分紧张。但读着读着,这种紧张感渐渐地被神圣感所取代,我仿佛看到了雄伟的长城,百折不回的长江,顶天立地的雄鹰,坚贞不屈地松树,让我暗自内心赞叹不已,感慨万千。虽然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读过多遍,但从没有读出过这样的感觉。即使自己也在读,但也依旧陶醉在这洪亮的朗诵声中。
我们这样读了一遍后,已经进入了状态,准备开始真正的诵读了。只见班主任李老师三步并做两步走上讲台,拿起手机,站上椅子,准备拍照。只听一声“开始”,我们便朗诵了起这首诗歌《中华少年》。虽然我们讲到的依旧是热烈的红棉、纯洁的白莲,但神圣感愈来愈强,当讲到烈士们为国捐躯的时候,我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就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到达了巅峰。当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又是一个高潮,令我们全身心投入。
这就是我们的诗歌朗诵会。虽然过去了好久,但那神圣的感情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阅读题干“记一次诗歌朗诵会”,需要把这次诗歌朗诵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过程写清楚,重点描写朗诵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做到条理消楚,详略得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朗诵会活动写下来。
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利用修辞点题。
中间:可以将诗歌朗诵会的举办过程写出来,是如何准备的,以及怎样开展的。重点描写参与时的人物活动,可以运用人物描写或者修辞,同时写写下面同学的反应。要详略得当。
结尾:写写这次活动的收获或者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