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3 08: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与“淹没”的“没”读音相同的是( )
A.没有 B.没空 C.埋没
2.“劝告”的近义词是( )
A.劝说 B.告诉 C.告知
3.《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出自( )
A.《春秋》 B.《战国策·楚策四》 C.《论语》
4.下列成语中,( )和“万众一心”的意思相近。
A.战无不胜 B.多多益善 C.众志成城
5.“存有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的那个人是( )中的主人公。
A.坐井观天 B.守株待兔 C.揠苗助长
6.朗读下面的句子时应该( )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A.急速地读,语气急切 B.缓慢地读,语气低沉
C.读得稍微慢一点儿,语气亲切平和 D.快速跳跃地读,语气欢快
7.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告 应刻 B.麦子 神晴 C.上课 发现 D.图画 一坐山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词语。
wánɡ yánɡ bǔ láo jīn pí lì jìn quàn ɡào diū shī
( ) ( ) ( ) ( )
9.比一比,再组词
钻( )丢( ) 麦( )悔( )
站( )去( ) 海( )表( )
该( )伯( ) 浅( )课( )
刻( )泊( ) 线( )棵( )
10.填合适的词语。
( )地说  ( )地观察  ( )地画
( )的笑声 ( )的神情 ( )的禾苗
1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力尽 自( )自( ) 揠( )助( )
( )颜( )色 眉( )眼( ) 亡( )补( )
12.先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再根据课文叙述的顺序,给下列句子加上序号。
( )小河____了去路,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他很为难。
( )妈妈告诉小马,遇事要多____。
( )小马____地过了河。
( )小马回家问妈妈。
( )小马____帮妈妈把____驮到____去。
1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冠必正,____,____,俱紧切。
(2)____,____,不如人,当自砺。
(3)____,若饮食,____,勿生戚。
三、语言表达
1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能帮助事物发展,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都可以做
B.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2)“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用了。 B.羊已经丢了,要赶紧修羊圈。
(3)《亡羊补牢》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4)王小明的作业写错了几个字,李一萌叫他订正,他却说:“已经错了,还订正,有用吗?”请你用本课学到的道理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 )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这一自然段共有____句话,写了_____和_____的对话。
17.用“——”画出表示小马动作的词语。
18.用“既……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
快乐阅读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口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他:“村子里有井。”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xián)到井里,可是衔了很久,还不见水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9.全文共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写乌鸦用原来的办法喝水。
20.猴子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中“这种办法”指的是_______。
21.乌鸦用原来的法喝水为什么不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用衔石子的办法喝井里的水是不行的。
B.猴子乐于助人。
C.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
五、书面表达
23.看图写话
小动物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说了些什么?最后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读音。
本题中“淹没”读音是yān mò,其中“没”读音相同的是C项,“埋没”读音是mái mò;A项:“没有”读音是méi yǒu;B项:“没空”读音是méi kòng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近义词的辨析。
劝告:用道理说服人,使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
劝说:意思是用言语打动。
告诉:向人说出或表明。
告知:指告诉某人或某个组织使其知道某件事情。
通过词语的意思知道“劝告”和“劝说”是一对近义词。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与识记。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C
【详解】略
5.B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识记。
A.坐井观天: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B.守株待兔: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兔子撞死在树桩;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C.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存有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的那个人是“守株待兔”中的主人公。故选B。
6.C
【解析】略
7.C
【详解】这道题考查本课的会写字。A项中,“应刻”应为“应该”;B项中,“神晴”应为“神情”;D项中,“坐”应该是“座”。C项全部正确。
8. 亡羊补牢 筋疲力尽 劝告 丢失
【解析】略
9. 钻石 丢失 麦苗 后悔 站台 出去 大海 表达 应该 伯父 深浅 上课 刻苦 停泊 直线 一棵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钻可组词:钻研、钻进、钻头等。
丢可组词:丢掉、丢失、丢脸等。
麦可组词:麦苗、麦子、麦芽等。
悔可组词:后悔、悔恨、悔改等。
站可组词:站在、车站、站长等。
去可组词:来去、去年、去掉等。
海可组词:海洋、海水、上海等。
表可组词:表达、表示、手表等。
该可组词:应该、该校、该用等。
伯可组词:伯父、大伯、伯乐等。
浅可组词:浅水、浅色、深浅等。
课可组词:课堂、课程、课题等。
刻可组词:刻苦、刻意、刻画等。
泊可组词:停泊、泊船、泊头等。
线可组词:直线、线条、曲线等。
棵可组词:一棵、几棵等。
10. 自言自语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嘻嘻 严肃 绿油油
【解析】略
11. 筋 疲 言 语 苗 长 和 悦 开 笑 羊 牢
【解析】略
12. 2 挡住 4 动脑筋 5 小心 3 1 愿意 麦子 磨坊
【解析】略
13. 钮必结 袜与履 唯德学 唯才艺 若衣服 不如人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
(1)“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出自《弟子规》,意思是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2)“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出自《弟子规》,意思是任何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 觉哪里不如他人的地方,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3)“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出自《弟子规》,意思是如果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担心、自卑。
14. B A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王小明,你虽然写错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你认真改正,以后不会错就可以了。但是你不改,可能以后还是会犯相同的错误的。
【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揠苗助长的人因为急于求成,不顾禾苗生长的规律,一味地把禾苗往高里拔,最后禾苗都枯死了。所以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2)这道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是养羊人说的,他觉得羊已经丢了,没有必要修羊圈,这样做已经没有用了。所以答案选A。
(3)这道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课文可以知道,《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的养羊人虽然丢了两次羊,但后来还是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修补好了羊圈,羊没有再丢过。所以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4)这道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迁移运用。《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我们平时作业中的错误也是一样,只有及时改正,才能避免再犯。答题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劝王小明。
15.抬起 浅 深 16. 4 小马 松鼠 17.跑到 抬起 下了 蹚到 18.妹妹既会唱歌,也会跳舞。
【解析】15.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
认真阅读课文《小马过河》,根据原文句子“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 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即可。
16.本题考查了对完整句的辨析及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句子和句子中间有比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感叹号。所以这一自然段共有4句话。从文中的“松鼠又大叫起来、小马说”可知,写了松鼠和小马的对话。
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动词就是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的词。阅读语段可知,表示小马动作的词语有:跑到、 抬起、 下了、 蹚到。
18.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造句能力。
“既……也……”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时注意。
示例:她多才多艺,既会跳舞,也会唱歌。
19. 4 2 20.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 21.因为水井太深,石子太小,水上不来 22.C
【解析】19.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和内容的理解。
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空了两格,故本短文共有4自然段,结合“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很久,还不见水上来。”可知,第2自然段中写的乌鸦还是用原来的方法喝水。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很久,还不见水上来。”可知,“这种办法”是指:把小石子衔到井里,使水上升。
2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可知,因为井里水太深了,所以乌鸦用衔石子的方法不行。
22.本题考查短文主旨的理解。
结合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可知,乌鸦一开始用衔石子的办法喝水,但没有喝到,它没有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原来的经验处理新问题,当然行不通。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故选:C。
23.小熊去上学,一条小河挡着了他的去路,于是它找来了一条长板凳放在小河中间代替桥,可是还是不敢过桥,河里的小鱼、空中的小鸟都鼓励它不要害怕,小熊鼓足勇气过了桥,它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的鼓励。”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并组织语言说话。结合图画内容,看看小动物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说了些什么?最后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