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于正在全力追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风险与问题。
本专题主要讨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的基本史实;理解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在结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大家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的相关材料,了解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及世界的影响。同时,就自己感兴趣的全球化进程中的某一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这一世界问题。
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前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中,除美国外,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的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实力大大削弱。1944年,战争的硝烟尚在弥漫,重建世界经济已成燃眉之急。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在这个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的多少是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的,而会员国的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在目前182个会员国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股金份额较多,因此对世界金融与贸易的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大减,国际经济萎缩,进而导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即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并建立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建议,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这三大支柱中拥有特殊地位。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一 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材料二 二战中,40%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英国不满美国的方案。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的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怀特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英国“凯恩斯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英国在国际金融货币问题上争夺的结果。
◆1995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它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起了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在诸多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准备,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从而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议会相继批准的“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欧盟自成立以来,已从1993年成立时的12国发展到2004年的25国,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欧洲联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开始进入流通领域。2005年5月,法国全民公决投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随后,荷兰的全民公决也投了否决票,英国则宣布搁置对《欧盟宪法条约》的全民公决。人们期盼已久的《欧盟宪法条约》生效受阻。尽管各成员国在欧盟的深化和扩大问题上有着诸多分歧和矛盾,但建立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欧洲依然是它们共同的目标。
■北美自由贸易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认识到,要在与西欧、日本的角逐中保持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就很有必要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和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首次正式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张,并开始就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展开协商谈判。1987年,美国与墨西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1988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两个协定实施后,美、加、墨三国间的贸易迅速发展。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3年,三国又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做了补充,就环保、劳动力就业等问题达成协议。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共包括19个主要条款,约两万条规定。根据规定,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资本、货物在三国间自由流通。该协定还就制成品、农产品、运输、环境、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问题做了详细规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无论是对美国、加拿大还是对墨西哥的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北美自由贸易区启动后,美洲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没有到此止步,按原来的设想,北美三国将把自由贸易协议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广,以便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访问韩国期间提出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积极响应。
同年,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共12个国家的27位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问世。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8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达21个。
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亚太经合组织的组成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会议发表了《经济展望声明》,声明中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截至200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举办了12次。
你认为经济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因有哪些?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6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法、德、意、荷、比、卢6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1965年6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三次扩大。
1987年,《单一欧洲法》生效。
1995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O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以上材料是关于欧洲走向联合的简史,阅读后请思考:
1.通过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它的繁荣成为各国和世界经济繁荣的象征。作为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代潮流,一个新的世界贸易规则为时势所需。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又称“乌拉圭回合”)启动。“乌拉圭回合”除传统议题外,还涉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三个新议题。1994年4月,“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及其达成的各项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截至200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48个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表明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这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自1948年5月21日起,中国正式成为关贸总协定原始缔约方;与此同时,中国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第一轮关税减让谈判。但是,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了关贸总协定,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一“退出”的合法性。1971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全体成员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将台湾代表驱逐了出去。这实际上为中国恢复其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关于恢复其创始缔约方地位的申请,从此拉开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谈判的序幕。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未能在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之前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5年11月,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为此,中国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各产业部门对自己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需要做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为了世界的发展■
随着生产国际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跨国公司正在跨越国界、洲界,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就连起步较晚的非洲也不甘落后,2002年成立的非洲联盟在非洲步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意义重大。但是,经济全球化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独立。但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它们不仅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而且通过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压低初级产品价格等手段,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其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规模动荡的危险。只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和饥饿,使其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世界和平与安全才有保障。2003年,“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暨中国企业高峰会”在中国珠海召开,会上发表了《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又称《珠海宣言》)。《宣言》倡导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并指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是人们共同的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已远非几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能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走出困境。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也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增进世界一体化的过程。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材料一 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分布如下: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其中,1969年前成立的有6个,1970—1979年成立的有6个,1980—1989年成立的有20个,1990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
——李琮等:《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国家类别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归纳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1.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2.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你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