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公元前332年,在切断了波斯陆军和海上舰队的联系后,某国大军调转矛头,长驱直入,攻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了流传至今的亚历山大城。此处“攻下埃及”的国家指( )
A.西罗马帝国 B.马其顿王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孔雀帝国
2、下图为字母文字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这一演变过程反映出( )
A.古代文明的一致性 B.世界文明的交融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区域文明的复杂性
3、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之间存在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主要得益于( )
A.罗马帝国的征服 B.中国商品的优势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两国官方的支持
4、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以下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内海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5、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以下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内海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摩奴法典》是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其中对四种种姓有如下描述:“当时,人类始祖为了繁衍人类,他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一切物类中,人在智慧动物中最高,婆罗门在人类中最高。”由此可见,古代印度( )
A.婆罗门地位最高 B.已经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C.种姓间等级明显 D.种姓制度缘于宗教权威
7、古罗马平民们曾为得胜的军团提供人力,所以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让步的有利地位。当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时,他们就采取罢工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方式,即一起撤出城市,直到全部要求得到满足为止。这反映了古罗马( )
A.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激化 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滥用受到限制
8、雅典规定,凡年满20岁以上的雅典籍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机会担任行政官员、议事会议员和法庭审判官,都有监督政府的权力。这说明,雅典( )
A.城邦政权掌握在广大公民手中 B.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
C.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 D.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典型特色
9、古代文明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大帝国的兴起。下图所示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0、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11、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
A.希腊半岛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12、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14、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15、古罗马时代公寓墙上的广告写到:“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据此,可以得出罗马( )
①契约应用很广泛
②出租广告较为规范
③可能存在奴隶制
④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1)材料一中图一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表示哪些人会被排除在公民大会之外?结合材料一图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2)材料二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埃及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结束了近3000年的“法老埃及”统治时代,故B项正确;公元前332年,罗马是共和国,帝国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332年就已经灭亡,故C项错误;孔雀帝国在公元前332年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
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连接汉朝和罗马帝国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交往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故C项正确;ABD项并非是两国交往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了它的内海,故B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征服地中海西面的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没有征服地中海北面的西欧,故排除A、C、D。故选:B。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了它的内海,故B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征服地中海西面的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没有征服地中海北面的西欧,故排除A、C、D。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文化。提取材料信息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四种种姓地位不同,从婆罗门教在人类中最高中可得知等级森严,C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未体现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种姓制度等级森严,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宗教有利于维系种姓制度森严的等级,但不能表明种姓制度缘于宗教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的政治。由材料信息可知,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古罗马平民往往会通过罢工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方式与贵族展开斗争,表明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B项正确;古罗马未确立民主制度,排除A项;材料能够反映平民与贵族存在矛盾,但未能体现矛盾的日益激化,排除C项;材料也不能得出贵族滥用权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城邦政权掌握在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中,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雅典公民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根据材料“凡年满20岁以上的雅典籍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机会担任行政官员、议事会议员和法庭审判官,都有监督政府的权力”可知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小国寡民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C。
9、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从马其顿出发,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符合图片信息,A项正确;波斯帝国疆域范围并未包括希腊和印度河流域,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疆域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东岸、北非和两河流域,不包括波斯地区,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疆域不包括欧洲部分,这里属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早期文明出现的标志是文字与城市,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私有制、农业,且这些也不是其显著标志,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颁布的《汉漠拉比法典》,“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这些都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选:C。
12、答案:D
解析:三幅图片分别出土于世界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因而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项错误;罗塞塔石碑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故B项错误;《汉漠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两河流域的文物,故C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进而出现阶级、文字、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D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说法错误,均排除。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发展了农业,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在种植业欠发达的情况下,依赖商贸活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等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C项正确;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与“(古希腊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等不符,排除A项;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与“(古埃及人)发展了农业”“制定了太阳历”等不符,排除B项;世界文明的“一体”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出租广告只涉及房屋出租,不能认为契约应用很广泛,排除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出租广告涉及时间、地点和承租人等信息,说明古罗马的出租广告较为规范,②正确;由材料“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说明古罗马可能存在奴隶制,③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涉及房屋的材质和结构,排除④。故选:B。
16、答案:(1)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实质: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2)奴隶主阶级。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图一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表示这些人会被排除在公民大会之外。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极少数,由此可以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2)从材料二中的“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的规定并结合雅典的社会性质可以得出,它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7、答案:(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
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名称: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
相似点: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
(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解析:(1)图片中的2应该是指两河流域,图片中的4是指古希腊文明。不同的地方在于两河流域建立的是君主制度,而古希腊建立的是民主制度。
(2)图片中的3应该是指埃及文明,图片中的6应该是指印加文明。相同的地方在于二者都建立了强大的王权,都实现了中央集权。
(3)从材料可以看出人类历史上的古代文明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的不同的地方,不同文明之间有过交流,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