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3 08:4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发展的历程,厘清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时空观念
二、通过对生产工具变化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以生产工具为基础会产生特定的劳作方式
三、通过分析生产工具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生产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四、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了解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识科技创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感悟家国情怀,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二、教学难点: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演变
材质 出现与发展阶段 特点
石 器 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为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为磨制石器 石器质地坚硬,更为耐用 制作工序为选料、打击、磨光和钻孔
青 铜 器 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出现小件青铜器;夏商西周为青铜时代 青铜铸造为鼎及其它器皿(权力象征) 但由于青铜在当时是珍贵资源 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 器 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赫梯人掌握治铁技术,后传入西亚、北非和欧洲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推广;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随着熔炉进步,扩大了铁器生产规模
2、耕作方式的演变
(1)刀耕阶段: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早期(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锄耕阶段: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耒耜、木帮、蚌铲等翻土农具)
(3)犁耕阶段: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犁耕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推广,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东汉二牛抬杠变成一牛挽犁
3、灌溉工具的演变
(1)原始社会未期,人类用陶器汲水灌溉;后在古埃及和中国学会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2)东汉末年翻车;唐朝立井水车(北)和高转筒车(南);宋朝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
4、畜牧业工具的演变: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1、纺织工具的演变
(1)古代中国
①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兽皮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③汉朝出现纺车纺纱(提花机)
④元朝黄道婆发明新式织布机,此后纺织机普及农耕家庭
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制陶工具的演变
(1)人们最初用手工泥条盘筑方式来制造陶器(陶器圆度并不理想)
(2)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还能控制坯件薄厚
(3)南朝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防止烧制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4)唐宋时期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防止烧制中器物粘连)
3、冶金工具的演变(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器具) 土炉 熔化金属原料
锤 打击金属原料
锉 磨平金属原料
铸造 (大型器具) 坩埚 熔化金属原料
范 定型金属原料
补充知识·冶金鼓风:西汉由人力皮囊鼓风变为畜力鼓风、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小农经济
(1)时期: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农业家庭式劳作在各文明中很普遍
(2)原因: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使集体劳作形式逐渐瓦解
(3)代表
①中国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流行
②古希腊古罗马在氏族部落解体后,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4)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
(5)意义
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精耕细作)
②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男耕女、自给自足)
③增加了国家税收(家庭为单位、户数增多)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代表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时期,战争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西欧大量农奴和自由农民在领主庄园中服劳役并缴纳租税
③中国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田庄经济(坞堡)
(2)特点:自给自足、集体劳作、拥有私人武装
(3)意义:战乱时期起到了保护生产作用;但整体生产力较低;易造成地方割据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民营和官营作坊劳作
(1)代表:我国古代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模式为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和官营手工业占主导,但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父子相继、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当堂练习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 )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B )
A. 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B. 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
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 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
3、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 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4、《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B )
A.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 井田制趋于瓦解
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 土地兼并严重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 曲辕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B.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C. 宋朝的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
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
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