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划线的字、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幽字共十画,第八画是竖)
B.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C.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突然明白)
D.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把关系不大的事情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就交代法国国立图书馆是一所华美的房子,让人喜爱。
B.“我”在武昌上中学时最愉快的记忆是在“公书林”阅读书籍的时光。
C.清华的图书馆是“我”的大恩师,因为在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家国一体。
D.在英国,“我”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认识到人类力量的伟大。
3.下列关于作者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
B.作者少年时代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5年进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在清华大学毕业。
C.作者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49年回国,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D.作者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现代诗歌有深入研究,著有《英国诗文选译集》《苏格兰诗选》《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等。
4.下列冒号的使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北京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A.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娜·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B.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
C.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
D.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
5.下列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两项是( )( )
A.“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优雅。
B.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C.电影被称为“第九艺术”。
D.股市有它的行话,股票上涨称为“牛市”,下跌又称为“熊市”。
答案解析
1.A。幽字不是十画,是九画,第八画不是竖,是竖折。
2.C。“知道了什么是家国一体”过度解读。
3.B。作者在清华大学毕业,错,应该是在西南联合大学毕业。
4.B。两者都有总说和解读的作用。
5.B C。B、C两项都是特定的称谓。A项是强调。D项是特殊含义。
4 / 4《上图书馆》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 ):文艺复兴式的( )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 )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 ),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 )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 ),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
2.解说画线句子的含意。
3.“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限在12个字以内。
4.“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
5.这篇文章结尾说“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你认为“奇趣”体现在哪儿?请分条概括。
二、课内阅读
1.下列对《上图书馆》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B.“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C.清华大学图书馆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那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2.下列对《上图书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一句与前面写心情的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是为了论证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光辉的殿堂,表达对图书馆的礼赞。
3.《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都描述了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请分别分析两个作者当时的心情与感受。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神气 红色 足球场 闪着光 铜制 光
2.真实的世界是与图书馆的阅读世界相对的,随着“七七事变”的发生,中国陷入了更为深重的苦难,作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和情感的世界一片灿烂时,现实却更加“暗淡”,清华要南迁了,所以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没有国家的安全,也就没有学子上图书馆的自由和健康成长。
3.答案:环境幽暗,内心凄苦。
4.答案:一是,由具象到抽象,英国博物馆的华美建筑、高大圆顶,让作者由这个具体的景象生发了联想。二是,博物馆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充盈,这更容易让作者想到给欧洲带来精神变革的文艺复兴。三是,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的优秀代表,他的《哈姆雷特》中所反映出的人文精神的觉醒,正与作者此时的心情相通。四是,“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这既可以指人类自身意识的觉醒,也可以借指此文中人类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图书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使主题更深刻。
5.答案:①少年时,阅读满足了“我”的好奇心。②上清华后,使“我”在知识和情感上进入新世界。③在英国留学时,让“我”认识到图书馆是人类创造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高贵的理性”,是“伟大的力量”。
二、课内阅读
1.答案:B。
解析:“老师们教的并不多”说法错误。
2.答案:B。
解析:这是一种时间顺序。
3.答案:①黑塞在祖父的藏书室里找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面对数以千计的卷帙,“孜孜不倦地搜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表达了作者对感兴趣的内容的好奇与热爱。
②王佐良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带给作者极多的影响,给了作者极多的教益,“是我的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这样写,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准确定位,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进一步概括分析。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这一经历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的第6段,其中有关心情和感受的词句有“感兴趣”“孜孜不倦地搜寻”等。同样地,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这一经历在《上图书馆》中的第6段,该段中表示心情和感受的词句有“是我的一大恩师”“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4 / 4《上图书馆》名师教学评价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
B.米洛斯的维纳斯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C.他善于察言观色,羡慕而又忌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在这些人面前,他总是自惭形秽。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组委会选举49岁的铁凝为中国作协主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我们现在选择的改革路径和取向,必须取决于哪一条路可以让经济比较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否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D.《史记》就是这样遵循“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原则,对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深得史家赞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6题。
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娜·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有血亲关系的,这且不表。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唯一讲授图书馆学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优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3.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4.简要概括“公书林”的特点。
5.“公书林”给“我”带来了哪些乐趣?
6.本课中作者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中“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教学策略:本环节采用练习教学法,指导学生对字音、字形、词义、语句的连贯、成语的使用等加以练习,反馈课内阅读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可以锻炼学生观察记忆、领会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答案提示
1.答案:C
2.答案:D
3.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为了引出自己上图书馆的愉快回忆)。
4.①中英文藏书丰富,且全部开放;②房子宽敞,舒服,环境幽雅;③馆内幽静整洁。
5.①翻阅英文小说,连封面、目录和插图也使“我”高兴;②由《宝岛》对斯蒂文生其他小说产生好奇,那个下午消磨得很愉快;③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
6.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