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丛书·语文》
新变化
《2023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丛书·语文》发布后,万唯中考研究院第一时间对比分析,相比2022年,考试性质、学业质量标准、考试内容范围、试卷结构与考试时间、题型示例和参考试卷等方面均有变化。主要变化体现在:
①卷面总分值由120分变为100分,具体如下:
“积累与运用”(原“语文知识积累”)总分值由20分变为16分;
“阅读”由38分变为32分,文言文阅读的分值由12分变为10分(第4小题由4分变为2分);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的分值由9分变为7分(第1、2小题均由3分变为2分);记叙文阅读的分值由13分变为11分(第1、3小题均由3分变为2分);
“写作”由50分变为40分。
②卷面总题量由26题变为25题。
③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
(温馨提示:文末扫码可下载本文电子版)
具体变化分析如下(对比变化内容红色字凸显):
目 录
2023年 2022年
第一部分 学业水平考试解读 一、考试性质 二、学业质量标准 三、考试内容范围 四、试卷结构与考试时间 五、题型示例 六、参考试卷 第二部分 测试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二、综合性学习 三、阅读 四、写作 第三部分 测试练习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二、综合性学习 三、阅读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第一部分 学业水平考试解读 一、考试性质 二、学业质量标准 三、考试能力要求(删除) 四、考试内容要求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六、题型示例 七、参考试卷 第二部分 测试练习 一、语文知识积累 二、综合性学习 三、阅读 四、作文 第三部分 测试练习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 二、综合性学习 三、阅读
第一部分 学业水平考试解读
一、考试性质
2023年 2022年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语文学习要求的程度。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评价初中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对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做整体考查。试题命制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以及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试题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和任务,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七至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教育部统编版)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是评价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层级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同时还是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整体考查。考试应注重联系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的内容,尤其注重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业质量标准
内容替换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37“学业质量内涵”及P42、43“学业质量描述”的表述。
考试内容范围
将2022年的“三、考试能力要求” “四、考试内容要求”和“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命题依据”和“考查内容”合并为“考试内容范围”,分为“(一)考试内容范围”“(二)考试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命制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至9年级),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
考试内容范围
包括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学习与探究、名著阅读、书法临写与鉴赏)、阅读(古代诗文、现代文)和写作。
1. 积累与运用
(1)准确认读和书写常用的3500个汉字,初步理解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等的特点。
(2)正确理解常用汉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在具体语境中领会字词(成语、熟语)的准确含义,能够根据表达和语境需要挑选恰当的词语。
(3)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含义,会使用标点符号。
(4)识记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5)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进行背诵默写。
2. 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针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场合和交际主题,语言得体、文明礼貌地进行完整交流,尊重理解别人的表达,适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准确,没有语病。
(2)学习与探究:对生活、阅读和学习活动中与某一主题相关联的语言材料、图表、图片、数据或新闻报道、非连续性文本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分析和研究探讨,得出自己的探究结果,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3)名著阅读: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以及教育部组织编写初中语文教科书当中推荐的名著,确定名著阅读考查的范围。要求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对名著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重要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一定的认知,获得阅读的心得、感悟和美感体验。
(4)书法临写与鉴赏:书写汉字做到规范、工整、美观;初步赏析名家书法的基本艺术特征。
3.阅读
(1)古代诗歌:领会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现,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等艺术表现方式;区分不同的诗歌类型;联系诗歌的整体内容,初步体味诗歌的情景、意象、意境的特点,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
(2)文言文:整体认知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情感特点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以及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作用;为浅易的文言句子断句,将浅易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针对文章的内容,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3)实用类文本:阅读浅易的人物传记、新闻报道、调查报告、说明性文字等文章。整体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辨析文章的行文特点,理解文段之间的关系,针对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做出简要评价。
(4)议论文: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整体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思路,区分观点与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基本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以及文段之间的关联,针对文章的观点发表看法,表明态度。
(5)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等文学类文本。整体分析或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叙述角度、情节、人物形象、叙事方式等文学作品的特质。理解常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赏析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标题。结合实际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情感价值观做简要评价。
4.写作
能写一般记叙文、散文和简单议论文,根据写作的要求,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确定作文的立意;选择恰当的文体进行写作,明确语言表达与文体的对应关系。做到语言简明、表意清楚,无语病、无歧义、无错别字。
写记叙文,主旨明确,叙事清楚,重点突出,思想感情健康向上,具有时代精神风貌。写散文,主旨集中,叙述角度有变化,抒情真挚自然,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写议论文,观点明确,态度鲜明,材料有说服力,论述清晰,层次清楚。
(二)考试能力要求
2023年 2022年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和概括、赏析评价、表达运用五种能力。 1.识记:辨识和记忆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正确、规范、端正书写常用汉字,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认读汉字的读音。 2.理解:领会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句子、句群、段落、篇章和文本标题的含意;理解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常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式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各自特征和功能。 3.分析和概括: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等对文本的整体内容、关键句子、核心段落以及主旨作出合乎情理的解析和归纳,以体现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4.赏析评价:联系文学作品的体裁、表达方式和具体内容,对文学作品中的核心词语、关键句子、人物形象、环境、情节、意象、意境等构成文学作品的关键要素作基本的欣赏和解析,准确认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情感价值,获得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 5.表达运用:根据表达的情境和具体要求,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主题明确的口语交际、对话、演讲、辩论等言语活动。根据写作的具体要求,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以下五个能力层级。 A.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比如汉语字音、字形、字义、错别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修辞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名篇名句等,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能够领会汉语的字词、句子、段落、篇章、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在具体语境或不同文体中的含义与作用,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能够梳理、解析文本或语言材料的主旨、语言表达顺序、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等文本的内在结构关系,达到对文本要点等的把握;能够从词语、句子、段落等的组合关系中整合出文本或语言材料的主旨或中心意思,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能够对文学类文本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等艺术表现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有所发展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功能进行对话交流、写作、发表演说、讨论、探究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有所发展的能力层级。
四、试卷结构与考试时间
2023年 2022年
试卷分为四个板块,卷面分值为100分。 1.积累与运用(16分) 2.综合性学习(12分) 3.阅读(32分) 4.写作(40分) (三)考试时间:150分钟。(四)易中难比值:7:2:1 试卷分为四个板块,卷面满分为120分。 1.语文知识积累(20分) 2.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12分) 3.阅读(38分) 4.作文(50分) (三)考试时间:150分钟。(四)易中难比值:7:2:1
五、题型示例
和2022年相比,基本无变化,个别题目的词句、标点略微修改。具体如:
1.“积累与运用”中4(3)题A、B两项词语位置有变化。2.“名著阅读”中4题答案示例中所给答案的书名号变成双引号。
3.“(三)书写与鉴赏”改为“(三)书法临写与鉴赏”。
六、参考试卷
2022云南省卷真题与2022参考试卷相比,题型已经有所调整,如新考“语段综合”,与2023参考试卷题型更加符合。故此处只比较2023参考试卷与2022云南省卷真题,具体变化如下:
板块 2023参考试卷 2022云南省卷真题 变化分析
总题量及总分值 25道题100分 26道题120分 总题量减少1道,总分值减少20分
积累与运用 一、积累与运用 (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6 题,每题 2 分,第7 题8分,共 20分) ①题量减少1道:删文学文化常识题; ②分值减少4分:删文学文化常识题2分,默写由8分减至6分; ③设问方式调整:病句设问同2014~2019年云南省卷真题设问;默写由6道必做题变为2道选做题(4题选2题)+2道必做题
综合性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 未变
阅读 古诗词曲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4分) 未变
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分值减少2分:第4小题(文意理解)由4分变为2分
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7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9分) 分值减少2分:第1、2小题均由3分变为2分
记叙文阅读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3分) 分值减少2分:第1、3小题均由3分变为2分
写作 四、写作(40分) 25.(40分)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四、作文(50分)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①分值减少10分:由50分变为40分; ②题干表述调整:“作文”变为“写作”
细目表
由2022年的“双向细目表”变为2023年的“多向细目表”,增加预测难度、题型等维度的分析,删去合计分数。“多向细目表”内容如下:
第二部分 测试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名称由“语文知识积累”变为“积累与运用”。“(九)名篇名句背诵默写”题量减少一道,删去了第2.(15)小题,其余均未变。
二、综合性学习
(一)口语交际 情境的表述有微调。
(二)学习与探究 名称由“语文综合运用”变为“学习与探究”,其中两道题的题干表述有所变化。
(四)书法临写与鉴赏 名称由“书法欣赏与临写”变为“书法临写与鉴赏” 。
三、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总题量未变,4道题在题型及篇目上均有调整,具体如下:
题型上,单篇阅读全部变为两首比较阅读,其中2道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非课标)篇目与课外比较阅读、2道课标篇目与课外比较阅读。
篇目上,由《山坡羊·潼关怀古》《绝句二首(其二)》《春雪》换为《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言文阅读
总题量未变,有6道题在题型及篇目上均有调整,具体如下:
题型上,单篇阅读全部更换为两篇比较阅读,其中3道课标篇目与课外比较阅读,3道教材非课标篇目与课外比较阅读。
篇目上,由《桃花源记》《三峡》《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富贵不能淫》《伯牙善鼓琴》换为《陋室铭》《大道之行也》《陈涉世家》《出师表》《唐雎不辱使命》《岳阳楼记》。
(三)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的总题量、篇目均未发生变化,其中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的个别篇目内容表述有调整,议论文个别设问表述有调整。
四、写 作
1.标题由“作文”变为“写作”。
2.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中的“自选文体”均加了“诗歌除外”这一要求;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作文题目中的“自定文体”均加了“诗歌、戏剧除外”这一要求。
3.半命题作文的【题型示例】由“ 无价”变为“我和我的 ”,相应的【佳作赏析】由“绛心无价”变为“我和我的小兔子”。
为更好助力九年级师生复习备考,《试题研究》《面对面》“热点原创好题”二维码中持续推送热点原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