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小学学了五年的古诗,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课件出示,齐读。)师:诗人在登楼赏景时,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由古诗句引入新课,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观察的范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印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秋天到了,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猜一猜,小猴爬到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1)让学生先想象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地上的桃子都能看见吗?
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知道:在A处可以看到墙内的一棵树和地上的一部分桃子,而离墙近的桃子会看不到。
(2)教师追问:为什么会看不到呢?有没有办法确定小猴在4处时到底能看到哪些桃子?
学生自主学习,发表意见。
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将小猴得眼睛A点与墙上最高点连一条线,并延长至地面于A'处。
要让学生发现:在A点时,我们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眼睛观察点)。阻碍小猴子观察视线的墙的最高点是阻碍点(板书:阻碍点)。将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这条连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离墙最近的点。
问:连接观察点、墙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点的线是一条什么线?答:(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小猴观察的视线,视线是直的。
问:为什么要把视线画成虚线?
答:视线是看不见的,所以要画虚线。
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视线AA’把墙内分成看得见得部分和看不到得部分(即盲区),AA’右面的部分是小猴看得到的范围,A'左面的部分被墙挡住了小猴的视线,从而确定观察的范围。
(3)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独立确定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C’,确定观察的范围。(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确定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观察的范围?)
(4)合作交流:
①思考:观察点的变化,直接影响观察范围的变化。那么,怎样确定观察范围呢?
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范围(齐读一遍)。
②比一比:小猴爬到A,B,C三处时,在哪一处看到的桃子最多?
③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 ),盲区越( );
观察的位置越低,观察的范围就越( ),盲区越( )。
(5)联系古诗: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吗?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画图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年行驶到位道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1)学生先借助自己的经验思考所看到的建筑物B的变化。
(2)让学生思考后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将司机和建筑物A的上端分别看作点,过这两点画线,并延长到建筑物B,这样建筑物B上面的部分是司机在①的位置可以看到的。
(3)如何画出客年行驶到位道②时,司机的观察视线?
(4)思考:为什么下面那部分看不到?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是因为被建筑物A遮挡住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思考想象,理解观察点(远近)的变化影响观察范围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拓展交流。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坐在二楼的笑笑能看到楼下的淘气吗?
2.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
变式练习:
3.小猫捉老鼠:一天小花猫出来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有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学生在课本上操作)
图1 图2
4.判断: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观察的范围”。
2.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第4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此题)
八、板书设计
观察的范围
眼睛 → 观察点
障碍物 → 阻碍点
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