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三)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处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
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
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
《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
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这种既包括诗歌、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
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
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专对、
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公子赋《河
水》,公赋《六月》”。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
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藏否人物、扬挖风
雅,还是识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彩显了《左传》对“诗笔”的运用。
“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如鲁昭
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歌谣
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左传》中另有讴、歌、
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
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
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其方
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也就是说,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
沟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左传》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特质,它将比
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和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
合理运用修锌是古典诗歌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对偶”的修辞手法。中国古典文学作
品中,骈文和律诗最讲究对偶。同样,在《左传》的叙事中,对偶之法也运用得相当广泛
在“史笔”之余,《左传》对事件、人物、情节上以“诗笔”所作的历史叙述,弥补了“史笔
缺少的心灵叙事,加强了“史笔”的批判力量,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在叙事功能上
“诗笔”的运用既调整了叙事节奏,延伸了叙述时间,又丰富了叙事内容、增强了叙事的诗感。
值得注意的是,“诗笔”并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的情感抒发,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成部
分,《左传》的“诗笔”或出现在叙事之中,或在事件结尾进行评价,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
美学效果,在显现深刻政治主题时又可以勾勒出诗意的世俗生活,同时,这种文学上的“笔”,
深度挖掘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看似诗意连绵,却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摘编自徐佳超《左传〉的“诗笔“》)
材料二: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
《左传》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从宏大
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
学的历史进步。童庆炳说:“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
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
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
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
笔”,由细琐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从而组成巨细映村、大小对比的叙事单元,表
达一种小事件推动大历史的历史观念。
“闲笔”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从
结构上说,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闲笔”
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