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1-期中分题型复习(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题1-期中分题型复习(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3 14: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题 1-期中分题型复习
一 、实验题
1.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材料: 某品种小麦种子,培养皿,脱脂棉,自动恒温箱, 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 6 只,编号为 A.B、C、D、E、F:将脱脂棉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 600 粒种子并随机分成 6 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 6 只培养皿内, 放到 6 个温度不同的自动 恒温箱内, 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 天后, 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 本次探究活动中, 科学小组提出的假设是 ;
(2)小组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 认为“25℃就是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你是否赞成他们的观点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组别 A B C D E F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发芽中(%) 48 74 82 94 86 75
(3)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 写出实
验步骤: 。 2.柴胡是常用中药材,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但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为了了解柴胡种子 萌发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温度条件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温度(℃) 种子数(粒) 萌发数(粒)
A 15 1000 286
B 20 1000 536
C 25 1000 373
D 30 1000 83
第 1 页(共 13 页)
实验二:探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浸泡 24 小时) 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实验一中选取种子的方式是 。
A.随机选取种子 B.挑选饱满完整的种子
(2) C 组中种子的萌发率是 %。
(3)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在温度为 ℃条件下,用浓度为 %的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 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
(4) 柴胡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与种皮有关, 种皮是细胞经过生长、分裂和 形成的保护组织。
3.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同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佥届污染液 500 毫升, 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 10、102、103、104 倍,获得 4 种不同浓度的重 金属溶液。
②取 4 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 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 200 粒,随机均分成 4 组, 分别均匀放入上述 4 只培养皿的纱 布上。
④将 4 只培养皿置于 25℃恒温培养箱内, 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
(1) 一段时间后, 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
(2)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反思与评价]
(3) 实验方案存在缺陷是 。
第 2 页(共 13 页)
4.下表为“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实验结果
1 2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5℃ 种子萌发
2 2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5℃ 种子不萌发
3 2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4℃ 种子不萌发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说明, _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 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步:取 1 号和 2 号培养皿, 底部垫上浸湿的滤纸, 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2 号放在黑暗的地方,并将它们置于 25℃的环境中。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5.某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 40 粒同样的大豆种子分成 4 等份, 在 4 个同样大小的广口瓶上分别贴上 1,2,3,4 的标签,在每个瓶底都放一薄层脱脂棉, 将 4
等份种子均匀放置在 4 个瓶内. 具体操作如下:
瓶号 1 2 3 4
处理方式 少量水润湿棉花,室温 不放水,棉花干燥, 室温 少量水润湿棉花, 0℃ 过量水浸没棉花和 种子, 室温
实验结果 萌发 9 粒 ① 不萌发 不萌发
(1) 请根据实验装置推测:实验结果①, 即 2 号瓶中的种子 。(选填字母)
A.萌发
B、不萌发
(2) 上述实验过程中, 1 号瓶与 2 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3) 若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应选择 1 号瓶和 号瓶来探究。
(4) 1 号瓶萌发的种子有 9 粒, 推测没有萌发的那粒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
A.种子没有生命力
B、种子不完整
(5)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 6.研究菜豆种子萌发时,小黎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菜
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第 3 页(共 13 页)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0℃ 20℃ 20℃ 20℃
棉花干湿状态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数日后种子发芽情况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1) 根据实验可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 。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较好的是 组。
(2) 要证明“黑暗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菜豆种子的胚是由 发育而来的,胚中的胚芽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叶。 7.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杨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五个大烧杯内分别垫上滤纸, 并各放入 20 粒相同的菜豆种子,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油层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空气), 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请回答:
(1) 图中 A.B 对照,目的是验证种子萌发需要 。
(2) 几天后,A.C、E 中的种子均未萌发,B 中有 1 粒没萌发,D 中有 2 粒没萌发。多数种子萌发的 B、 D 组对照,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菜豆种子的萌发 。
(3) 装置 B、E 能够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用来验证“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请回答能否并简述 理由: 。
8.在受精过程发现之前,科学家对生物胚胎发育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一:科学家对生物胚胎发育的过程曾产生了以下两种假说:
预成论:在卵细胞或精子中已经形成了个体的全部器官, 发育只是已有器官的增长。 渐成论:个体在形成之初是一团没有分化的物质, 之后逐渐形成各个器官。
材料二:公元前四世纪, 亚里士多德曾每天解剖一个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第 3 天, 看到有心脏的跳
第 4 页(共 13 页)
动,但没看到肺。第 10 天,看到了肺,且肺比心脏大。第 20 天, 小鸡准备出生了。
(1)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胚胎观察结果,推测其支持的假说是 。
(2) 科学探究是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合理的是 。(可多选)
A.科学探究必须设计对照实验组
B.每次科学实验都能得出正确的理论
C.有些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施调查来实现
D.被现代科学理论所淘汰的假说毫无科学价值
E.亚里士多德观察鸡胚胎发育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
9.2,4 ﹣ D 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探究 2,4 ﹣ D 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
作用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E 组
浓度(克/升) 清水 2.55×10 ﹣ 7 2.55×10 ﹣ 5 2.55×10 ﹣ 3 2.55 × 10 ﹣ 1
处理前胚轴的 平均长度(厘米) 3.27 3.16 3.40 3.20 3.21
5 天后胚轴的平均伸 长量(厘米) 0.69 1.36 1.71 0.95 0.41
(1) 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来自 。
(2) 该实验是通过测定 来比较 2,4 ﹣ D 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的生长作用。
(3) 根据 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2,4 ﹣ D 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 有抑制作用。
(4) 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10.花生又叫落花生。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的花长在叶腋, 一般为黄色蝶形,传粉后,花会凋谢,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 4 ﹣ 5 厘米处,在黑暗中, 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 所以人们又 称它为“落花生”。
根据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共 13 页)
(1) 花生果实的形成与光照条件 (填“有关”或“无关”)。 (2)“麻屋子、红账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花生,那么“麻屋子、红账子、白 胖子分别是由花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成的? 。
A.受精卵 B.子房壁 C.珠被 D.胚
(3) 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 这种香味是在人的 形成的。 11.大气污染可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SO2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 化学式 Na2S2O5 )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 SO2 气体.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的密闭容器、偏亚 硫酸钠、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 发的影响.
(1) 根据上述材料,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
(2) 如果已知种子在 0.01g 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 而你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 请推测实验失败的 原因, 可能是 .
(3) 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 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12.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A.B、C),并把它们置于阳光下,
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大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种子结构中的 。
(2) 进行 A.B 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 基于的假设是 。
(3) 比较装置 B 和C,是为了研究种子萌发需要 。
(4) 如果要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
第 6 页(共 13 页)
0.实验题 1-期中分题型复习答案解析
1.【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 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图中的变量是温度,是为了观察不同温度种子的 萌发情况, 而且在 25℃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因此
本次探究活动中,科学小组提出的假设可以是: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 25℃。
(2) 该实验的设计中,测试的不同温度之间差距较大, 不能更准确地测定促发芽温度, 因此需要进行 设计修改。在 20~30℃之间分别设置 5 组不同温度即 21℃、 23℃、 25℃、 27℃、 29℃,重新进行以上 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3) 该学习小组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其唯一变量是光照, 其他条件都应该适宜 种子萌发。设置为: ①取培养皿 2 只,编号为 A.B,将脱脂棉平铺在培养皿内。②挑选 200 粒种子并 随机分成两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两只培养皿内,一个遮光, 一个见光,放在 25℃的环境中, 每 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③6 天后, 统计 A.B 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
故答案为:(1) 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 25℃。
(2) 否; 该实验的设计中,测试的不同温度之间差距较大,不能更准确地测定促发芽温度, 因此需要 进行设计修改。在 20~30℃之间分别设置 5 组不同温度即 21℃、 23℃、 25℃、 27℃、 29℃,重新进行 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3) ①取培养皿 2 只,编号为 A.B,将脱脂棉平铺在培养皿内。②挑选 200 粒种子并随机分成两等份, 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两只培养皿内, 一个遮光,一个见光,放在 25℃的环境中,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 喷水。③6 天后,统计 A.B 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 2.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 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 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1)种子萌反应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从种子自身
第 7 页(共 13 页)
条件来看应采取的措施是挑选粒大而饱满的种子, 这样的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多, 有利于种子萌发。 (2) C 组种子的发芽率=373÷1000×100%=37.3%。
(3) 据表中数据可见: 在温度为 20℃条件下, 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据曲线图可见:用浓度为 5%的 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 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
(4) 细胞必须经过分裂、生长、分化后才能形成组织从而进一步形成器官、生物体。 故答案为:(1) B
(2) 37.3
(3) 20;5
(4) 分化
3. 【分析】(1) 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统计种子萌发的数量; (2) 根据“重金属的存在会对种子根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刺激效应,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对 污染物的影响尤为敏感“可知;
(3) 根据探究实验的方法可知。
【解答】(1)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需要一段时间后, 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数量进行比较;
(2)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 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
(3) 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是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 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 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
(1) 萌发数量;
(2) 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 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
(3) 没有设置对照组。
4. (1)水分和温度(2)各放 20 粒相同且饱满的玉米种子; 1 号放在有光照地方 5.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 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要形成对照实验必须是有唯一变量,1 号瓶满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把 1 号作为对照组,与其他 第 8 页(共 13 页)
三组相比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所以可以形成 3 组对照实验。
【解答】解:(1) 2 号瓶中的种子不放水, 棉花干燥,室温,不具备种子萌发需要的一定的水分, 因此 不萌发,选 B.
(2) 1 号瓶内洒少量的清水,种子萌发了,而 2 号瓶不洒水不萌发,二者有唯一变量﹣﹣水,因此 1 号瓶与 2 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水.
(3) 1 号瓶内洒少量的清水,有空气,种子萌发了,而 4 号瓶倒入过量的水使种子无空气不萌发,二 者有唯一变量﹣﹣空气. 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4)、(5)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 休眠期.种子没萌发有可能是温度不适宜,胚不完整.因此推测没有萌发的那粒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 能是种子没有生命力、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 故 AB 正确.
故答案为:
(1) B
(2)水
(3) 4
(4) AB
(5)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6.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 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探究这些条件时我们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实验应时变量应 唯一.此题属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题.题目中涉及温度外含有光照、水分.对照性的探究实验 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解答】解:(1)据此实验可知:甲、乙或乙、丁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根据实验可得 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一定量的水分.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因此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较好的是乙。
(2) 要证明“黑暗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所以作为对照的两组应有唯一变量﹣﹣光照,具备这一 条件的是乙组和丁组,其中乙组为对照组,丁组为实验组。
(3) 菜豆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中的胚芽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叶。
第 9 页(共 13 页)
故答案为:
(1) 水分;乙;
(2) 丁、乙;
(3) 受精卵。
7.【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 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 图中 ABC 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AB 形成一组, 变量是水分, 目的是为了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 水分; BC 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目的是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2) 题干中对照 BD 两组, D 组放在恒温箱中, 没有光照;B 没有放到恒温箱中, 有光照, 两组结果大 多数种子都萌发了,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3) 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对照 B、E 两组发现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光照都不同,因此不能形 成对照实验,不能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1) 适量的水分
(2) 不需要光照
(3) 不能、存在温度与光照两个变量 8.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 交流。
【解答】解:(1) 亚里士多德每天解剖一个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不同的天数看到鸡孵化的不同阶段, 渐成论:个体在形成之初是一团没有分化的物质,之后逐渐形成各个器官。所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胚 胎观察结果,推测亚里士多德支持的假说是渐成论。
(2) A.C 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调查法也是科学探究常 用的方法之一, 就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A 错误。 C 正确。
B、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发现问题后,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 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 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
第 10 页(共 13 页)
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 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B 错误。
D、一切科学事物都是人类对世界某一个阶段或者片段的认识,随着认识的深化, 很可能会对过去认为 是科学的事物进行修正甚至推翻,通过这种认识的深化,使人类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科 学的进步。所以被现代科学理论所淘汰的假说也是有一定得科学价值, D 错误。
E.亚里士多德每天解剖一个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就是在对比鸡孵化时各个阶段的不同, 所以亚里士 多德观察鸡胚胎发育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E 正确。
故答案为:(1) 渐成论。
(2) C、E。 9. 【分析】在设计该项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同时要 遵循对照性原则,此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 ﹣ D 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的影响”。实验 中设置 A 组用蒸馏水实验的对照组, 比较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的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解答】解:(1)大豆种子最主要的结构是胚,胚由胚轴,胚芽, 胚根,子叶组成,是种子的主要结 构,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 养物质来自于子叶。
(2) 根据表格信息: 需要在实验开始前测量胚轴的平均伸长量来比较 2,4﹣D 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 的生长作用。
(3) 根据 A 组和 B (或 C、D)组 5 天后胚轴的平均伸长量对比可以看出低浓度的 2,4 ﹣ D 能够促进生 长; 根据 A 组和E 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2,4 ﹣ D 超过一定浓度时, 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 有抑制作用。
(4) 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 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两侧有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的生理作用相同。因此,该实验结果得出的 结论是低浓度的 2,4 ﹣ D 促进胚轴生长, 高浓度的 2,4 ﹣ D 抑制胚轴生长。
故答案为:
(1) 子叶
(2) 胚轴的平均伸长量
(3) A.E
第 11 页(共 13 页)
(4) 低浓度的 2,4 ﹣ D 促进胚轴生长,高浓度的 2,4 ﹣ D 抑制胚轴生长
10. 【分析】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 各部分的发育情况为:
由上图内容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解:(1)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 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 子房的胚 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花生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 向地面,钻到地下 4 ﹣ 5 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黑暗是促使花生果实的形成,花生果 实的形成与光照条件有关。
(2) 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其中麻屋子是指果皮,由子房 壁发育而来,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 白胖子是指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3) 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 这种香味是在人的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的。 故答案为:(1) 有关;(2) BCA;(3)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11. 【分析】根据提供的物质、仪器等可以判断探究的问题;
如果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不符, 要认真、全面地分析,从而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解答】解:(1) 该题是为了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SO2 对小 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故填: SO2 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 已知种子在 0.01g 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 实际结果是种子没有萌发,可能是实验用的种子已 经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故填: 实验用的种子已经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3) 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能够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故填: 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被胚吸收. 12.【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 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 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 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第 12 页(共 13 页)
【解答】解:(1)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2) AB 两组实验, 变量是水分,因此进行 A.B 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 需要水分;
(3) C 组实验液面覆盖一层油层是为了阻止空气, 变量是空气,所以比较装置 B 和 C,是为了研究种 子萌发需要空气;
(4) 要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无光照, 其它条件与 AB 组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
(1) 子叶;
(2)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 充足的空气;
(4) 无光,其它条件与 AB 组相同。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