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说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3 10: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2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课前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根据本课内容安排,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方面阐释我的教学理念、说明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首先是说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的基本规范和统一要求,是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历史教学评价的标尺。
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作了如下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二、说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起着总结单元知识点、深化单元内容的作用。
本课具体包含三个子目: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第三、说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初中时期的学习思考模式,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分析、探究等学习方法。这就有利于对学习内容展开充分探讨,掌握关键知识点。
但是高二学生经历文理分科并不久,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参与度不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上也有所欠缺,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可能会比较吃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四、说教学目标:本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2.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3.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
4.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科技发展对人类食物历史的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历史解释)
5.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民以食为天”和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第五、说教学重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具体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
现代食物生产、储备方面进步的表现
难 点:
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六、说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注重情境创设、史料解读、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史料分析法、比较法、表格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七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第七、说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现代食物生产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两者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什么现象?引出本课。——通过展示鲜活的图片,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情景,设置的问题又增加了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进入新课讲授内容:
第一节:进入本课第一个小节内容: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首先利用PPT展示两种插秧方式的图片带领学生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不同得出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农业机械化。之后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给学生介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原因及其历程——让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有系统的认识。
紧接着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多方面分析农业机械化的条件表现和意义——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紧接着放映袁隆平的图片,讲述其相关事迹——加深学生对杂交育种技术的了解。
之后使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论题为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之后带领学生浏览教材中其他行业现代化生产的表现,PPT放映相关图片——图文结合可加深学的印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第二节:进入本课第二个小节内容: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通过俗语“地主家都快没余粮了”为切入点, 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出食物储备技术的重要性并根据教材对食物储备的传统技术的表现以及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的表现和意义结合图片进行梳理——俗语过渡能引发学生共鸣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本小节知识,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节:进入本课第三个小节内容: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提问同学们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措施如何?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系统的认识
紧接着师生共同探析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措施——拓宽知识范围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之后播放近年来国内出现过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关注身边出现过的食品安全问题,并讨论思考如何解决——联系生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加深理解和印象
最后带领学生根据世界面临的贫困和饥饿问题以及未来世界食物生产的挑战与应对来总结消除饥饿和加强食品安全的历史意义——深化本课重难点内容促进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所讲解的三节内容,给学生构建一定的结构框架最后布置课后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第八、板书设计
我将使用提纲式板书为主的综合式板书。正板书以提纲的形式将内容脉络展现出来,辅以副板书进行补充,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把握更全面。
以上就是我课前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