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3-期中分题型复习
一 、填空题
1.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
(1) 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2)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 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 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
射后照亮路面。
(1) 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 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 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沿 传播。
第 1 页(共 16 页)
3.小易到南唐欣赏夜景,有一束魅力蓝光射向水面,如同所示, 请运用“光的反射”知识回答以下问
题:
(1) 这束光的反射角是 度;
(2) 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 明 ;
(3) 岸上的亭台楼阁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4) 若小易身高 1.8m,站在离水面高 0.5m 的位置,它在水中的像高是 m。
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
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5.如图所示,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AB 左侧是 (选填
“玻璃”或“空气”)。
6.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 2 页(共 16 页)
(1) 小科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 发生 反射;在凸透镜前放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选 填“左”或“右”)移动。
(2) 当光屏成清晰像时,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 将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 镜,观察到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
(3) 小科测焦距 f 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 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 离为 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 L f(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
7.小丽看到的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当她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 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小丽上学前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 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 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
(1) 烧杯内充以烟雾, 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 (填“镜 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 通过的路径。
(2) 在烧杯底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透镜,观察到如图乙和丙所示的现象,其中能说明该透镜 为凸透镜的是图 。(填“乙”或“丙”)
10.如图是一种噪声监测设备,设备上指示的数字为 90.6dB,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城市某些街道“禁止鸣笛”是在 减弱噪声的(选填“声
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第 3 页(共 16 页)
11. “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 如图甲所示, 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 上, 看清 近处物体时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2) 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 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 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12.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 1 号地砖上时, 通过 2 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 2 号地 砖上时,通过 3 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大小 ,位置 (均
填“相同”、“不同”)
13.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 音的 不同;但对于声音主要是由哪个物体发出的有所疑惑,于是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 片和薄木板, 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听到的声音 主要是由 (选填“梳齿“或“硬卡片”) 发出的。而人的听觉是在 形成的。
第 4 页(共 16 页)
14.根据镜面成像原理,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甲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
蛋”,这是光的 现象, 所成的像是一个 (填“虚”或“实”)像。
(2) 小明看到的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小明的身高是 1.60 m,则镜中的 像的身高为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 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 大”“变 小”或“不变”)。
(3) 太阳灶是利用 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如图乙为马路的急转弯 处或岔路口处设置的一种镜子, 它属于 (填“凸面”或
“凹面”)镜, 可以看到更 范围内的物像。
15.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 v 和物距u 的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 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当物距为 30 cm 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用 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cm 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5 cm
处移到距凸透镜 40 cm 处的过程中, 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晨跑时常能见到阳光透过浓密树林的美丽景象。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 形的光斑,这是由 于 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某棵绿色的树,这是由于光在树木表面发生了
第 5 页(共 16 页)
反射。透过绿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色的。
17.
(1) 在古城挖掘过程中,工作人员巧妙地引用太阳光水平照入挖掘隧道, 解决了挖掘时的采光问题,
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并补全光路。
(2) 在图乙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18.小天用下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 图 1 中反射角是 度;
(2) 图 1 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靠拢”) 法线;
(3) 如图 2 所示, 将纸板 NOF 向后折, 在纸板 NOF 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发射 光束, 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9.如图所示, 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 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AE⊥CG, ∠4
= ∠5,且大于∠1。则 为折射光线, 空气在界面的 侧。(填“上”“下”“左”或 “右”侧)。
第 6 页(共 16 页)
20.如图:
(1) 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可用 图(填“甲”或“乙”)解释。 (2)一只鸟从空中俯冲到水面捕鱼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它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这是光的 现象。
第 7 页(共 16 页)
0.填空题 3-期中分题型复习答案解析
一 、填空题
1. (1) B
(2) 丙; 凹透镜
【解析】根据近视与远视的原理解题,近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需要通 过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 需要通过凸透镜进行矫正, 据图可知, 乙是远视、丙是近视。
【解答】解:(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具有自动调 节功能;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2)如图所示, 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故答案为:(1) B;(2) 丙、凹透镜。
2. (1) 漫反射
(2) 直线
【解析】1、反射有两种形式, 当光照射到光滑的面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当光照射到粗糙的表面上时 会发生漫反射;
2、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直射的光被挡住后,在物体的后面由于照不到光而显示出阴影。
【解答】(1)由题意可知,反射板表面是粗糙的, 所以光将发生漫反射现象;
(2)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所以填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1) 漫反射 (2) 直线
3. (1) 60
(2) 光路是可逆的
(3)虚
(4) 1.8
【解析】(1)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的大小;(2)光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解答】(1) 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30° ,则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 等于 60°;
第 8 页(共 16 页)
(2) 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3)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小易在水中的像高等于小易的身高 1.8m。
故答案为:(1) 60;(2) 光路是可逆的;(3) 虚;(4) 1.8。
4.折射; 乙
【解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太阳光穿越大气层时沿曲线传播,而人沿直线反向望回去,因此看到太阳的虚像在地平线的上方。
【解答】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 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折射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乙的位置。
故答案为: 折射;乙
5.OG;玻璃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EOC=90°-60°=30° ,则∠EOC=∠FOC。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 二者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那么 CD 为法线,AB 为分界面, 而 OG 为折射光线。
此时折射角为45°,而入射角∠EOC=30°,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 此时光从 玻璃射入空气, 即 AB 左侧为玻璃,右侧为空气。
6. (1) 漫; 右
(2) 变暗
(3) 小于
【解析】(1)物体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近视眼镜为 凹透镜,分析放入这个眼镜后光线会聚了还是发散了;如果会聚了,那么成像靠前;如果发散了,那 么成像靠后,据此移动光屏即可。
(2) 凸透镜的镜面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明亮;
(3) 根据光的折射完成作图,然后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因为光屏的表面比较粗糙, 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在凸透镜前放上近视眼镜后, 光线比原来发散了, 那么成像比原来靠后了, 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第 9 页(共 16 页)
(2) 凸透镜的焦距不变,物距也不变,因此成像的性质不变。凸透镜的镜面变小后,会聚的光线变少, 因此所成的像变暗了。
(3) 如下图所示:
当两次都出现相同大小的光斑时,则 L7.反射; 不变
【解析】【解答】解:
(1) 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形成的,所以是光的反射原理;
(2)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小丽向平面镜走近时,由于她的大小不变,所以她在平面镜 中像的大小不变.
第 10 页(共 16 页)
故答案为: 反射;不变. (1) 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 8.变大 ;不变 【解析】【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丽远离平面镜时, 小丽的像也远离平面镜, 所以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人远离镜时, 镜中的像视觉上变小了, 但真实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变大;不变.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 不论物与镜的距离多远, 都相同;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靠近镜, 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 像也远离镜. 9. (1) 漫反射 (2)乙 【解析】(1)光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反射时, 入射光线是平行的, 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 就是光的漫反射。 (2)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 【解答】(1)烧杯内充以烟雾, 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2) 根据图乙可知, 进入烧杯后的光柱变细了,即光线会聚了,因此放入的透镜为凸透镜。丙中的光 柱变粗了, 即光线发散了,因此放入的透镜为凹透镜。 10.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 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据图所示的设备上指示的数字为 90.6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 故其测的 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响度;声源处。
11. (1) 视网膜; 小于
(2) 凹透镜
第 11 页(共 16 页)
【解析】1、正常人的眼镜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由于晶状体和眼球前后径的调节, 物体都能成像在视 网膜上,所以能看到清晰的像;
2、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而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而变模糊。一般可 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1) 由分析可知, 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 要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要变凸,焦距要变小,所以填小于;
(2) 根据近视的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知,手术 也是为了达到这种配戴凹透镜的效果,所以通过削去一部分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的形状, 达到矫正 近视的目的。
故答案为:(1) 视网膜; 小于 (2)凹透镜
12.相同; 相同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灯泡的位置保持不变,作为平面镜的地面所在的那个平面不变,根据“平面 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 灯泡的像的位置相同,且大小相同。 13.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 结合发声的音色可判断具体的发声体;
(4) 人的听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解答】解: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所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那么听 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 不同, 据此判断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硬卡片发出的。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所以人的听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故答案为: 振动;音调; 硬卡片;大脑。
14. (1) 反射;虚
(2) 反射;1.60;不变
第 12 页(共 16 页)
(3) 凹面;会聚; 凸面;大
【解析】(1)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 改变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 这就是光的反射。而物体 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为虚像。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
(3)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例如卫星天线,太阳灶等。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因此成缩小的 虚像, 可以看到更大的范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从远处看, 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所成 的像是一个虚像。
(2)小明看到的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明的身高是 1.60 m,根据“物像等大” 的规律可知,镜中的像的身高为 1.60m。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他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 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如图乙为马路的急转弯处或岔路口 处设置的一种镜子, 它属于凸面镜, 可以看到更大范围内的物像。
15.10;照相机;10;变小
【解析】(1)当 u=v=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 将物距与焦距比较,确定成像特点和应用即可;
(3)(4) 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物距 u=v=2f=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2) 当物距为 30cm 时, 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为照相机;
(3)当 u(4)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5 cm 处移到距凸透镜 40 cm 处的过程中,物距不断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 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像将变小。
16.圆;光的直线传播; 漫; 黑
【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可以成像, 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漫反射的反射光线 射向四面八方, 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第 13 页(共 16 页)
(3)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1)地面上的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因此光斑是圆形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某棵绿色的树,这是由于光在树木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太阳光透过绿色玻璃只能得到绿光, 而红花只能反射红光,因此射到上面的绿光被吸收,那么看
到的花是黑色的。
17. (1) 解: 如图所示:
(2) 解: 如图所示:
【解析】(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法线为镜面的垂线,还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据 此分析解答。
(2) 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解答】(1) ①首先画出水平向左的反射光线,然后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这就 是法线;
②通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这就是镜面的位置, 如下图所示:
(2) ①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变;
②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如下图所示:
第 14 页(共 16 页)
18. (1) 44
(2) 偏离
(3) 不能
【解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反射角增大, 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
(3)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将右边的纸板弯折, 肯定看不到反射光线。 【解答】 (1)图 1 中,入射角是 4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 反射角是 44°;
(2)图 1 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 即反射光束偏离法线;
(3)如图 2 所示, 将纸板 NOF 向后折, 在纸板 NOF 上不能看到发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顾答案为:(1) 44;(2) 偏离;(3) 不能
19.HF;下
【解析】(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剩余的那条就折射光线。
(2) 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而确定空气的位置。
【解答】(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因为∠4= ∠5,所以 BH 和 HD 应该为入射和反射光 线,那么剩余的 HF 应该就是折射光线;
(2) 因为∠4>∠1,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光线从空气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则下面应该是空气。 20. (1) 乙
(2) 不变;折射
【解析】(1)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不过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集中在一定的范围 内,因此比较明亮; 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比较分散,因此光线比较暗, 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 观察物体。
(2)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 且成的是虚像。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
第 15 页(共 16 页)
折射。
【解答】(1)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可用漫反射的知识解释,故选乙;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一只鸟从空中俯冲到水面捕鱼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不 变。它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这是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经过水射入空气形成的,因此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