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师说》
疏通文意——积累知识
整体把握论辩思路
导入
01
02
03
目录
体会韩愈散文的特色
0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05
指导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
指导理解“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温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
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教学目标
文言知识
领会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理解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教学目标
思辨类文体
韩愈所处的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于是社会上形成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胆识,可敬可佩。
导入一
1.韩愈与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以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载道。
导入二
2.唐宋八大散文家。
导入二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导入三
疏通文意 积累知识
1.指导初步读通课文——字音字义。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六艺经传 从师 读书 不能
传道 从容 聃
蟠 苌弘 近谀
贻 冉 潘
无长无少 须臾 怡
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辨析古今义
指出下列标红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______ 今:______
句读之不知 古:______ 今:______
小学而大遗 古:______ 今:______
2.读熟课文并深度理解课文——一词多义
(1)“师”一词在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何不同?
实词 一词多义 举例
师
作动词
作“老师”讲
作“专门技艺人”讲
作“学习、效法”讲
作“以……为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作名词
作“从师”讲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之”在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有哪些呢?
辨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学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吾欲之南海
虚词 一词多义 举例
之
代词
助词
动词
人称代词
指标代词
相当于“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标志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到……去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虚词 一词多义 举例
其
代词
语气副词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作定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爱其子(他的)
表猜测
表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3.再深入地理解课文——意动用法
(2)探讨:什么是意动用法?
认为我美
典例
吾 妻 之 美 我 者,私 我 也。
宾语
美丽我
现代汉语成语中也保留着不少的意动用法,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安居乐业”中的“安”和“乐”,“不远千里”中的“远”,“幸灾乐祸”中的“幸”和“乐”,“羞与为伍”中的“羞”,“是古非今”中的“是”和“非”。
(3)翻译下面句子,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意动用法。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③吾从而师之(《师说》)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整体把握论辩思路
1.梳理文章脉络,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下面问题。
(1)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2)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3)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文章论辩思路
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对比论述:其子—其身
士大夫之族—百工之人
得出结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结构参考图
师说
提出论点
分析论点
交代缘起
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对比论证
正面说理、举例
激励后辈
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纵向
横向
(正)古之贤人
(反)今之众人
(正)巫医乐师百工
(反)士大夫之族
抨击
“耻师
时弊
宣扬
“从师”
道理
2.思考迁移:作者的行文思路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学会了哪些论证方法?
体会韩愈散文的特色
1.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串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1)整句散句结合
第2段一连用了两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韩愈散文的特色。
总结:
雄健明快
汪洋恣意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1.联系实际,对照反思。
读了韩愈的《师说》,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2.延伸拓展,发表见解。
(1)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
(2)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3)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你是否同意他的这种说法?
请大家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参考观点
(1)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发展靠经济,经济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老师,我们是靠老师传授知识的,所以我们要尊重老师。
(2)学生应当理解老师,老师也要多关注学生。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课堂上,老师是长辈,我们要尊重;课下,老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3)“程门立雪”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更应被提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则是引路人,是通向美好未来道路的拓荒者,老师为了我们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
(4)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被看作父母一般,但古代的尊师重道建立在儒家思想的规矩框架之上,使得当时的师生关系变得僵硬而缺乏生气,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现代人和谐相处的原则。现在,我们的师生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老师应是我们知识的启蒙者、心灵的领路人。
(5)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关系,老师要了解学生,学生要理解老师。老师不要惩罚学生,而应用自己的真心感化学生,让老师这个热烘烘的太阳融化学生心里的冰山。
(6)我不太同意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老师不能只给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起一个引路人的作用。老师能教给我们一个原理,却无法代替我们思维。我们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消化,这样知识才能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收获。只有不依赖老师又不脱离老师,不迷信老师又不抵触老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
(7)我也不同意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老师在传授我们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我们怎么思考,怎么做人,否则,一味地灌输知识,像古人那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死读书,读死书,只会留下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可悲结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