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
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史料学习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能分析中西方货币兴盛、衰微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中国币制改革与西方货币体系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认识到货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与途径,总结近现代以来中西方货币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国应增强人民币的稳定性,提高其在国际货币基金与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最初:海贝
商开始:(铜)铸币
宋元:纸币
明朝:铜钱、纸币并行
明清: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自主学习】:根据上面图示,阅读教材P86-87第一目梳理中国古代货币
演进的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1)中国古代最初的货币-海贝(自然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的史实依据?
海贝
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贝已经具有货币的职能。
财
贩
购
货
贷
贪
赊
贡
贼
贾
贺
赠
贿
贝用作货币,在汉字的结构中找到佐证。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铜贝
(人工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铜铸币产生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货币需求量大。
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铜铸布币
(阅读教材本课导言-《诗经●氓》
(3)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多元货币)。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古代中国有一种农具,名字叫“镈”,其实就是现今铲子的原型。
《史记》——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没有官位和俸禄)
币制不统一的弊端?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②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2.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半两
圆形方孔钱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基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3.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五铢
背景:
演变:
影响:
4.唐代:通宝钱制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西汉“五铢”铜钱
唐 开元通宝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货币制度混乱,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
汉代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
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5.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背景: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发行: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北宋 纸币“交子”
6.元朝:单一流通货币 钞(宝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元 宝钞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7.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背景:
演变: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影响:
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1)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2)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不断发展过程中,白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主流货币。白银货币化反映了中国和世界市场的接轨开始,也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出现了新变化。
秦半两
汉五铢
唐开元通宝
淸顺治通宝
宋淳化元宝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教材【历史纵横】,理解铜钱上的文字。
秦朝至隋朝: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两”、“铢”。
唐朝至宋初:都以“通宝”、“元宝”、"宝"命名。
北宋以后: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年号”通宝)
知识拓展
晚清、民国: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
1948年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区:人民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自主学习】:根据上面图示,阅读教材P87-88页,梳理中国近代货币演
进的历程。
(1)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4)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袁大头
重点突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时间: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
背景:
内容:
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1933年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
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评价:
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1.人民币的发行(自主学习P88页,完成下表)
背景
产生
发展
影响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币的作用
材料1: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亚洲国家货币不断贬值、进口减少的情况下,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朱榕基宣布了“一个确保”。他说,我们必须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对中国而言,有利于维持外贸环境的稳定增长,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流通中的信誉。对亚洲,对稳定当时的经济起到一定作用,避免了货币新一轮竞争性贬值。
材料2: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自由使用的货币。……成功纳入SDR的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里程碑。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人民币的作用。
(1)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北宋 交子
海贝
二里头遗址
秦 半两
唐 开元通宝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新中国 人民币
铜铸币
汉 五铢钱
图示: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思考: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货币的演进规律有哪些?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国家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的重要表现,也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货币制度需求变化的反应,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表现。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时空定位 建构知识体系
(一)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体制
材料: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 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形成的原因、影响及特点?
原因:(1)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英国黑奴贸易
工业革命
(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材料: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原因:(1)经济大危机中,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和关税战,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崩溃;(2)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
特点: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英国的凯恩斯主张由债务国和债权国共同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承担责任。
美国的怀特主张“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三)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材料: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国汇率的责任;(2)西欧、日本等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表现:美元贬值,恢复浮动汇率制;21世纪以后,美元仍占重要地位,欧元、英镑、日元、法郎、人民币影响力上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徽标
金本位制
确立 崩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转嫁危机,实行关税战,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知识梳理总结
1870-1914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国
际
经
济
实
力
影响
格
局
本课小结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半两
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五铢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民国:币制改革
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宝钞
演变规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3)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4)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国际经济实力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格局
成功,也许就因为多坚持了一天而已!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