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4 09: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断裂O-H键
B.甲烷、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氯化氢反应
C.苯和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D.苯和甲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信息的传递关系密切,信息传递的载体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下列信息传递的载体的主要成分属于纤维素的是
A.古代的竹简 B.90年代寻呼机外壳 C.手机芯片 D.光导纤维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淀粉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含的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B.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钠溶液,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C.可用饱和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皂化反应实验完全后,在反应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甘油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邻二甲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溴水层褪色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色褪去
D.苯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六六(分子式为)
6.下列有关甲烷和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甲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D.乙烯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7.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H2CO3) B.尿素[CO(NH2)2]
C.甲醇(CH3OH) D.葡萄糖(C6H12O6)
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尼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稻草秸秆和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可以用它来制造纸张
C.将大桥钢制构件用导线与石墨相连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
D.刘禹锡浪淘沙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过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水解反应
B.已知(X) (Y),X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可用FeCl3溶液鉴别
C.3—甲基—3—乙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有6种
D.相同条件下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
10.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获得的颜色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无色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银白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
⑤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含酚酞指示剂的盐酸,终点时溶液无色→粉红色
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⑥
1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CH3—CH2OH B.CH2OH—CHOH—CH2OH
C.CH3CH=CH2 D.CH2OH—CHOH—CHO
12.所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比例模型既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B.电子式H既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C.丙烯的最简式可表示为CH2
D.结构简式(CH3)2CHCH3既可以表示正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
1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包装用的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B.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软脂酸与油酸互为同系物
D.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
1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如图为《天工开物》所记载造纸中的部分工艺,后期使用明矾[KAl(SO4)2·12H2O]填塞纸张中的小孔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斩竹漂塘:斩取嫩竹放入池塘浸泡 煮徨足火:将浸泡后的竹料一起与石灰浸泡蒸煮 荡料入帘:竹料在水中荡料,竹浆成薄层附于竹上,余水沿竹帘边流下 覆帘压纸:抄纸后的竹帘倒铺在压板上、移开竹帘,重复多层后、重物挤压
A.该工艺中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煮徨足火”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C.“荡料入帘”应用了“萃取”的原理
D.使用明矾作用是提高纸张的抗腐蚀性
二、填空题
15.【活动探究】观察课本P112页“活动探究”有关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小组合作得出有关实验现象的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思考总结蛋白质具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总结】蛋白质的性质
(1)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____。
(2)盐析:加入某些盐的浓溶液,会使蛋白质的____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____,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3)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某些有机化合物以及酸、碱、重金属盐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失去____。
(4)显色反应: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____。
(5)灼烧有____气味。
16.在光照的条件下,将1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1)若已知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生成的混合物经水洗后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中,能证明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非平面正方形结构的________。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CH4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17.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
A.配制银氨溶液:在一定量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
B.检验RX中的卤素原子,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C.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将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D.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
E.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F.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18.(1)下列3种不同粒子H、H、H,表示______种元素,_______种核素,H、H、H互称为_________。
(2)写出第2周期VA族元素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
(3)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9.乙醇(CH3CH2OH)既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工业上可用乙烯制备乙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 = CH2+H2OCH3CH2OH,该反应属于__反应(填“加成”或“取代”)。
(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乙醇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
(3)为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学生向试管中加入3mL乙醇,将下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插入乙醇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乙醇具有__性。
(4)萃取是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某学生拟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Br2,判断该方法是否可行: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
20.Ⅰ: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
Ⅱ:A、B、C、D为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电子式________。
(2)若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D为强酸,写出由弱酸H2S和CuSO4溶液制取D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若A是化合物,C是红棕色气体,D为强酸,已知A在转化为B反应中34克A完全反应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液态水同时放出45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若A有特殊香味的化合物,将上述转化中的H2O改为A,D为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则由C与A反应生成D的条件为______。
21.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反应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用编号填空,下同),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
①在镍催化作用下,苯与氢气反应
②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③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苯的硝化反应
22.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由大豆加工出来的食品很多,深受人们喜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凝胶 B.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2)点豆腐所采用的凝聚剂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石膏 B.硫酸钡 C.氢氧化钠 D.硫酸
(3)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氨基酸 B.蛋白质 C.多肽 D.糖类
(4)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酯类。该液态酯类的水解产物是丙三醇(俗称________)和________,其分子结构中________(填“有”或“无”)碳碳双键,丙三醇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3.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合成出了有机化合物,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开创了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新时代。
(1)人类利用无机物首次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
A.蛋白质 B.尿素 C.甲烷 D.醋酸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有机化合物都是从动植物体中提取出来的
B.天然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有机化学方法合成出来
C.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的性质完全不同
D.通过人工方法可以合成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正确;
B、苯乙烯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正确;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正确;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主要发生侧链上的取代反应,生成C6H5-CH2Cl,错误;
答案选D。
2.A
【详解】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乙酸与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在反应过程中均断开O-H键,故A正确;
B.甲烷不能与HCl发生反应,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即CH2=CH2+HCl CH3CH2Cl,故B错误;
C.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该分子中有一个甲基,甲基中的四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错误;
D.苯和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中苯环对甲基影响使得甲基易被氧化,甲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答案为A。
3.A
【详解】A.竹简是用竹子做成,其主要成分属于纤维素,A符合题意;
B.寻呼机外壳是由塑料做成的,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不符合题意;
C.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水解后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应水解后加碱至碱性,故A错误;
B.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蛋白质的性质不变,故B错误;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与碳酸钠混合的现象为:无现象、生成气体、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皂化反应实验完全后,在反应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降低高级脂肪酸盐的溶解度,析出高级脂肪酸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详解】A.邻二甲苯与溴水混合发生萃取,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属于取代反应,故B符合题意;
C.乙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生成酸,溶液的紫色褪去,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苯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六六(分子式为),属于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KMnO4溶液)不反应,A错误;
B.甲烷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
C.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C正确;
D.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接近,即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故答案选C。
7.A
【详解】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的总称,但有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一般归为无机物范畴,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化物等,题目中四个选项都含有碳元素,而A是碳酸,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类似,所以它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A。
8.C
【详解】A.尼龙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秸秆和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可以用它来制造纸张,故B正确;
C.将大桥钢制构件用导线与石墨相连,在潮湿环境下可以形成原电池,钢为负极,可以加快防腐,故C错误;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只有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所以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B
【详解】A. 含有苯环、羧基、羟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 X与Y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Y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X不能,可用FeCl3溶液鉴别,B正确;
C.3—甲基—3—乙基戊烷有3种类型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3种,C错误;
D.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大多数的有机物,乙酸乙酯能与乙醇混溶,但在水中溶解度很小,D错误。
答案选B。
10.B
【详解】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无色,故①正确;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故②正确;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生成大量银单质微粒→黑色,故③错误;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生成铜单质→红色,故④错误;
⑤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含酚酞指示剂的盐酸,终点时溶液无色→粉红色,故⑤正确;
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焜类物质→粉红色,故⑥正确;
故答案为:B。
11.D
【详解】A.CH3—CH2OH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均没有连接四个不同基团,没有手性碳原子,A选项错误;
B.CH2OH—CHOH—CH2OH分子没有连接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没有手性碳原子,B选项错误;
C.CH3CH=CH2分子中第二个碳原子是不饱和的碳原子,且其他碳原子均没有连接四个不同基团,没有手性碳原子,C选项错误;
D.CH2OH—CHOH—CHO分子中中间的碳原子连接了—OH、H、—CHO、—CH2OH四个不同的基团,是手性碳原子,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判断手性碳原子的方法,手性碳原子的判断要注意:①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②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要不同。
12.C
【详解】A、比例模型的需要符合原子大小的比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小,而四氯化碳分子中氯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大,所以这两种分子不能用同一个比例模型来表示,A错误;
B、H可以表示羟基,而氢氧根的电子式为:,B错误;
C、将有机物的分子式化为最简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的最简关系式,就是最简式;丙烯的分子式为C3H6,则其最简式为CH2,C正确;
D、结构简式(CH3)2CHCH3仅表示异丁烷,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3.D
【详解】A.聚氯乙烯由C、H、Cl三种元素组成,含有Cl元素,不属于烃,A不正确;
B.虽然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但二者的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正确;
C.软脂酸为饱和一元羧酸,油酸为不饱和一元羧酸,二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不正确;
D.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中,相当于CH3CH2CH2CH2CH3的烃中有1个H原子被-OH取代的醇有3种,(CH3)2CHCH2CH3的烃中有1个H原子被-OH取代的醇有4种,(CH3)3CCH3的烃中有1个H原子被-OH取代的醇有1种,共有8种,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A.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正确;
B.“煮徨足火”过程中,竹料和石灰在一起蒸煮后,原料中的杂质会在碱液中通过蒸煮被除去,故涉及了化学变化,B错误;
C.“荡料入帘”实现了固液分离,故和“过滤”的原理相同,C错误;
D.使用明矾是为了提高纸张的抗水性,D错误;
答案选A。
15.(1)氨基酸
(2) 溶解度 溶解
(3)生理活性
(4)黄色
(5)特殊
【解析】略
16. 22.4 (1-a-b-c)L (1+a+2b+3c)mol B
【详解】试题分析:(1)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生成的混合物经水洗后所得气体是一氯甲烷,根据元素守恒计算体积;(2)烷烃分子中几个氢原子被代替就消耗几个氯分子;(3)如果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而CH2Cl2有两种结构: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而实际上,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根据碳元素守恒,1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生成一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a-b-c)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1-a-b-c)L;(2)烷烃分子中几个氢原子被代替就消耗几个氯分子,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a-b-c)mol、amol、bmol、cmol,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a-b-c)mol×1+ amol×2+bmol×3+cmol×4=(1+a+2b+3c)mol;(3)如果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而CH2Cl2有两种结构: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而实际上,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因此只有正四面体结构才符合,故B正确。
点睛: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难溶于水的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是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17.AD
【详解】A①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故A正确;
B水解后加酸至酸性,再检验卤素离子,则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将溶液冷却后先加硝酸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故B错误;
C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醇易挥发,乙烯、乙醇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检验,应除去乙醇,再检验乙烯,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测的是液体的温度,所以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以控制反应液的温度,故D正确;
E乙烷中乙烯的含量未知,不能确定通入氢气的量,易引入杂质,且反应在实验室难以完成,故E错误;
F 实验后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内的银镜,硝酸可以氧化银,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银单质不溶于氨水,故F错误;
答案选AD。
18. 1 3 同位素 nCH2 =CH2 加聚反应
【分析】根据核素、元素、同位素的概念回答;第2周期VA族元素是氮,写出氮气得电子式;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得聚乙烯,据此分析。
【详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在所给的微粒中含有1种元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原子称为核素,所以共有3种原子,共有3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所以H、H、H互称为同位素;
(2)第2周期VA族元素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
(3)乙烯为原料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制得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nCH2 =CH2 。
【点睛】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原子称为核素,描述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描述对象是核素,为易错点。
19. 加成 羟基 还原 否 乙醇与溴水互溶
【分析】(1)依据有机反应原理分析;
(2)依据官能团的结构分析;
(3)依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分析;
(4)依据萃取原理分析;
【详解】(1)CH2 =CH2+H2OCH3CH2OH,碳碳双键断裂变成碳碳单键,故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2)乙醇是由乙基和-OH原子团组成的有机物,属于醇类,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3)铜丝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即是乙醇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4)萃取要求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互不反应,所以不能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Br2,因为乙醇与水互溶,故答案为:否;乙醇与溴水互溶。
【点睛】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0. c 4 H2S+Cu2+= CuS↓+2H+ 4NH3(g)+5O2(g)4NO2(g)+6H2O(g)ΔH=-906kJ/mol 浓硫酸、加热
【分析】Ⅰ:根据苯的同系物符合:①只有一个苯环;②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③具有通式CnH2n-6(n≥6),根据等效氢原子有几种,其一氯代物有几种,据此进行判断;
Ⅱ:(1) 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应为Na2O2,故A为Na,B为Na2O,D为NaOH;
(2)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说明A是S,则B是SO2,C是SO3,D是硫酸;
(3)若C是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则D为HNO3,B为NO,化合物A为NH3;
(4)若A有特殊香味的化合物,将上述转化中的H2O改为A,D为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则A为乙醇,B为乙醛,C为乙酸,D为乙酸乙酯。
【详解】Ⅰ:a、b中无苯环,与苯的结构不相似,不是苯的同系物,c中含有一个苯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符合通式CnH2n-6(n≥6),故c属于苯的同系物,c的结构中含有4中氢原子,则它的一氯代物有4种;
Ⅱ:(1) 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应为Na2O2,故A为Na,B为Na2O,D为NaOH,则C的电子式为;
(2) 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说明A是S,则B是SO2,C是SO3,D是硫酸,硫酸化学式为H2SO4,弱酸H2S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和硫酸,则离子方程式H2S+Cu2+= CuS↓+2H+;
(3)若C是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则D为HNO3,B为NO,化合物A为NH3,已知NH3在转化为NO,反应中34gNH3为2mol,完全反应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液态水同时放出45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g)4NO2(g)+6H2O(g)ΔH=-906kJ/mol;
(4)若A有特殊香味的化合物,将上述转化中的H2O改为A,D为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则A为乙醇,B为乙醛,C为乙酸,D为乙酸乙酯,则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条件为浓硫酸、加热。
【点睛】有机物结构中有几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则一氯代物就有几种。
21.(1) CH2BrCH2Br 加成反应
(2) ④ ②③ ①
【详解】(1)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将乙烯通入溴水中,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该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
(2)①在镍催化作用下,苯与氢气反应,不饱和键变为饱和键,属于加成反应;
②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氧化反应;
③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两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锰离子,反应为氧化反应;
④苯的硝化反应是苯和浓硝酸的取代反应;
故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④,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②③,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
22. B A A 甘油 高级脂肪酸 有
【分析】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将大豆磨碎制成豆浆,加入盐类使蛋白质凝聚,就可制得豆腐,豆腐是由大豆蛋白凝聚而成,人体食用后,水解成氨基酸,再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或氧化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大豆中的脂肪主要是油酸甘油酯,水解可得到油酸和甘油,油酸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详解】(1)通过以上简析,我们所吃的豆腐主要由大豆蛋白凝聚而成,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B。答案为:B;
(2)点豆腐就是加入某种可溶性盐溶液,将豆浆蛋白质凝聚。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使蛋白质凝聚,氢氧化钠和硫酸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后水解,且它们对人体不利,综合以上分析,所采用的凝聚剂是A。答案为:A;
(3)我们食用的大豆,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转化为氨基酸,所以应选A。答案为:A;
(4)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酯类。该液态酯类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它的水解产物是丙三醇(俗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则油脂分子结构中也有碳碳双键,丙三醇的结构简式是。答案为:甘油;高级脂肪酸;有;。
【点睛】大豆的主要分是油脂和蛋白质,做豆腐时,蛋白质凝聚成为豆腐,那么油脂哪里去了?
原来,在豆浆煮沸过程中,一部分被自身含有的磷脂乳化或被解脂酶水解,与蛋白质凝固在一起;另一部分在做成豆浆后,聚集在上面的一层豆皮(称为油豆皮)里。
23.(1)C
(2)C
【详解】(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里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证明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C正确;
(2)A.最早的有机物是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的,所以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故A正确;
B.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机物,也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故B正确;
C.无机物和有机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无机物和有机物其性质区别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者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C错误;
D.人们通过有机合成可以获得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还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