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2.对比学习,体会观察角度不同,收获也有所不同。
3.开启想象,说说诗中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比学习,体会观察角度不同,收获也有所不同。
2.开启想象,说说诗中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通词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暮江吟》,欣赏到了那令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暮色江景。一起背一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题西林壁》《雪梅》这两首诗。(点击出示)
2.谁来正确、有节奏地读一读?第一首,谁来读?指名读;点评:正确、有节奏。第二首?请你!点评:读出了七言绝句独有的节奏。
3.解诗题
(1)读诗先读诗题,通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题西林壁》你知道了什么?(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了这首诗。地点: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意思。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脚下。)
(2)我们知道了地点,知道了干什么,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了这首诗,所以我们可以在“题”这个字的后面稍作停顿,听老师这样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雪梅》一目了然,写的就是雪与梅两种事物。
二、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上节课,我们借助注释,读懂了《暮江吟》,这节课,我们也要借助注释,读懂诗意。读诗我们还要读懂诗意,借助注释,尝试着去理解这两首诗写了什么,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1.(点击出示)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懂这两首诗的意思。
2.(点击出示)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和同桌简洁地说说意思,有错的地方纠正一下。
3.(点击出示汇报要求)
第一首诗,哪位同桌来分享一下?生说;点评。
还有谁再来说说诗意?
(1)(点击出示)这里的“横看”是指怎么看?“横看”应该理解为?(从正面看)你看老师的五指山,横看,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看呢?(高耸如云的山峰)。
(2)谁再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提示:中间加上一个关联词,诗句意思说得更流畅了。之所以……是因为……(人们之所以看不清楚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处在这座山中。)
(点击出示)第二首诗《雪梅》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其他同学有补充吗?生说;(点击出示)这里的“争春”意思是?(争做报春使者)
(点击出示)“费评章”什么意思呀?(难以评议)难以评议什么呢?(难以评议雪与梅的高下)正因为难以评议雪与梅的高下,所以要放下笔。(点击出示)因此,这里的阁,同“搁”,读第一声。
(点击出示)这里的骚人,也很有意思。中国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这是古代史上最长的抒情诗,后来的诗人被美誉为“骚人”。这句诗,谁再来说说意思?提示:适当加上一个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指名说;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诗句。
4.(点击出示)诵读《题西林壁》《雪梅》
三、诵读古诗,再现画面
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美妙的江景、夜幕初垂时美丽的夜景,这两首诗分别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1.第一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1)(点击出示)从正面看,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到的庐山姿态各不相同。
(2)(点击出示)不同姿态的庐山图片。
(3)(点击出示)谁能带着对庐山姿态的解读,来读读这千姿百态的庐山呢?指名读;齐读
2.(点击出示)读了《雪梅》,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梅雪相争,谁都不愿服输。雪比梅花晶莹洁白,梅花比雪花芳香四溢。);你能读出雪与梅的各具千秋吗?指名读;我们一起来呈现雪与梅难分高下、各具千秋的画面吧。齐读。
四、精读古诗,感悟哲理
1.诗中不仅有画,有情,还有理呢!(板书:理)
2.(点击出示)我们再来看看这两首诗,你能从这两首诗中悟出怎样的理呢?《题西林壁》你悟出怎样的道理呢?生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生说;如果你想要看到庐山的真面目,要怎做么呢?指名说;(点击出示)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3.小结:是呀,有时我们处在事物当中没法了解事物真正的样子,也许跳出来,我们才能纵观全局,看到事物真正的样子。这就好比下棋时,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就是这样的道理。
4.(点击出示)《雪梅》你悟出怎样的道理呢?生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取长补短。)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首诗吧!
5.小结:而古往今来,描写梅花的古诗可不少,那么,为什么这首诗能流传千古呢?因为诗人往往将梅、雪并写,而像卢钺这样一分为二地看待梅雪的还真没有。这首诗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值得咏思。
五、对比学习,留意观察
1.(点击出示)我们来看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观察。
2.(点击出示)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观察大自然,从观察的角度,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首《暮江吟》,前两句描绘的是夕阳西下傍晚的景色,而后面是明月初上,夜晚的景象,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时间顺序在观察)《题西林壁》呢?齐读这首诗。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这首诗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而《雪梅》呢?齐读这首诗。诗人是把雪与梅进行?(对比着观察)。你们看,同样是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诗人的收获也不同呢!你们看,他们有的借景抒情,收获的是一种情怀;他们有的借景喻理,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道理。由此可见,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六、读写结合,迁移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正确、读节奏、读画面、读情、读理的方法学习了三首诗,这里向大家推荐卢钺的《雪梅》其二,借助注释,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自己能体会出怎样的情或悟出怎样的理。
七、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
2.背诵这三首诗。
板书设计
景 情
物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