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3 16: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标要求: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并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材及配套课件,认识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识记一战期间著名战役概况,提高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一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课标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课标难点: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
知识信息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背景
(1)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问题创设: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西方大部分国家进入了帝国主
义阶段,那什么是帝国主义,有何突出特征?
五个特征:①垄断组织的出现;②银行业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③商品输出为主被资本输出取代;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国家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领土瓜分完毕。
史料探究
问题创设:列宁很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认为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
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解读: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
史料实证
(2)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形成四对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表现
英德矛盾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矛盾 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德俄矛盾 贸易摩擦,关系不断恶化
奥匈帝国与俄国矛盾 争夺巴尔干半岛,使其成为欧洲“火药桶”
材料: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这一时期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也要给自己
一块光明之地、
一块阳光下的地
盘。”---德国外
交国务大臣皮洛夫
解读: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矛盾尖锐,英德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史料实证
材料: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国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
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
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解读: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争斗,加剧国际局势动荡。
史料实证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峙,国际关系紧张;
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
霸权。②概况:协约国---英法俄;
同盟国-德意奥匈帝国;③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
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史料实证
巴尔干半岛
---战争火药桶
普林
西普
被捕
《沸点》
1912年10月2日
萨拉热窝事件
(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①时间:1914年6月28日。②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巴尔干半岛是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势力中心
巴尔干半岛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不断。
史料实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导 火 索:“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原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争斗;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思想因素:崇尚战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
技术因素:工业文明成果被应用于战争;
知识小结
2.一战爆发
混乱的一周: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总动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按照“施里芬计划”,德军侵入比利时。8月4日:在要求德军从比利时撤军的最后通牒到期之后,英国对德国宣战。
3.一战进程
解读:
一战始于1914年7月结束于1918年11月,一直持续了五个年头,主要的战线集中在三条:西线、南线、东线。注意西线战场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他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之为绞肉机,持续时间最长(10个月),索姆河战役消耗最大(四个月死亡30万人),1918年美国参战,德国战败,一战结束。
一战形势图
西线
东线
南线
决定性战场
第一阶段:1914年;西线;
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解读:
马恩河战役德国战败,大战变为持久战,实质上变成战争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协约国一方在国土面积、资源等方面远胜同盟国,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材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撤职。
史料实证
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
①1915年:东线;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
②1916年 :西线;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使用毒气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
①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②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③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一战华工:
中方参战原因:
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封建王朝,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同,重树国家形象和地位。
②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梁士诒提出“以工代军”战略,派遣约14万劳工赴欧洲战场。
4.一战结束
福煦车厢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布列斯特:
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为促成外部边界稳定,同德奥等国签订。该和约是新兴的苏维埃政权为摆脱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加速一战结束。
5.一战影响
一战人口伤亡数据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
注:一战中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所有战争中死亡总
人数的两倍。
史料实证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来巨大的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惨痛的后果;
材料: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也极其巨大,它使欧洲人第一次深深怀疑西方文明的基本走向,并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精神危机。这次大战的极其残酷性也使欧洲形成了更为广泛而普遍的厌战、反战和恐战的社会潮流。---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②一战的残酷使社会上掀起了
一股反战思潮;
材料: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③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美日实力增强,欧洲的衰落,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史料实证
材料: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由此诞生。俄国十月革命
为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④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⑤一战推动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兴起发展;
史料实证
知识信息二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来巨大的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惨痛的后果,逐渐走向没落和毁灭,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面对满目疮痍的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知识延伸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时间:1919.1.18-1919.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代表:27个参会国。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巴黎会和三巨头)
成果:签订以对德《凡尔赛条约》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形成一战后调整欧非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
(1)凡-华体系的形成;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
时间:1921.11.12-1922.2.6
地点:美国华盛顿
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共9个参会国。
议题:调整亚太地区列强关系、限制海军军备、解决中国山东问题
成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形成一战后调远东太平洋关系的华盛顿体系。
方面 内容
对战败国制裁 割地赔款、裁减军备、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政治格局 波兰复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独立
海军军备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问题 中国收回主权,但日本享有特权;确认了列强对华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国际联盟 “全体一致”“委任统治”
(2)凡-华体系的内容;
2.国际联盟
宗旨:
国联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评价: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材料:第22条……(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委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国际联盟盟约》
史料实证
材料:我们前往巴黎不光是为了清算战争,而是要在欧洲建立新秩序,我们要的不仅是和平而是永久的和平,这是我们此行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哈罗德 尼科尔森
材料:惩罚性的《凡尔赛和约》,在一战之末与德国修好了和平,却是二战的最大隐患。伍德罗·威尔逊,希望把这个世界弄成一个保存民主的安全之所,但事与愿违。20年后,一场更可怕的冲突轰然爆发。---《另类美国史》
①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建立战后新秩序,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②有一定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原则,出现了一系列欧洲新兴民族国家;外交公开。③这种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来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安排的方式,相对于此前帝国主义的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④局限性:内部仍存在大量矛盾,使这一体系并不稳定。
知识总结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