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文四:体会写作手法,开放拓展探究
中考真题回顾
一、(2013·云南曲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 ( http: / / www.21cnjy.com ),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21cnjy.com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选自《美文阅读》2013年5月,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2.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就文中小姑娘、南怀瑾两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或看法。
答
二、(2013·吉林省)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告别白鸽
陈忠实
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内容,说他养着一群鸽子。我禁不住问:"有白色的没有 纯白的 " 老舅当即明白了我的话意,不无遗憾地说:"有倒是有……只有一对。不过,白鸽马上就要下蛋了,差不多得两个月吧,到时候我把小白鸽给你捉来,就不怕它飞跑了。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周没过,舅舅又来了,而且捉来了一对白鸽。面对我的欣喜和惊讶之情,老舅说:"你一年到头闷在屋里看书呀写字呀,容易烦。我想到这一层就赶紧给你捉来了。"我看着老舅的那双洞达豁朗的眼睛,心不由怦然颤动起来。
我把那对白鸽接到手里时,发现老舅早已扎住了白鸽的几根羽毛,使它只能在房屋附近飞上飞下,而不会飞高飞远。老舅特别叮嘱说,一旦发现雌鸽产下蛋来,就立即解开它翅膀上被捆扎的羽毛,此时无须担心鸽子飞回老窝去,它离不开它的蛋。
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我总是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起始,两只白鸽大约听到玉米粒落地时特异的声响,挤在纸箱四方洞口探头探脑,像是在辨别我投撒食物的举动是真诚的爱意抑或是诱饵 我于是走开,以便它们可以放心进食。
终于出现奇迹。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痛。然而听着玉米粒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掉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我发现一只白鸽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潮溢开来。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
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我站在后院里,先是发现了两只破碎的蛋壳,随之就听到从纸箱里传下来的细嫩的新生命的啼叫声。那声音细弱而又嫩气,如同初生婴儿无意识的本能的啼叫,又是那样令人动心动情。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这一天,我再也按捺不住神秘的纸箱里小生命的诱惑,端来了木梯,自然是趁着两只白鸽外出采食的间隙。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我第一次看到了初生形态的鸽子,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切地期盼蜕变和成长。
说来挺怪的,我按自己每天三餐的时间给鸽子撒上三次玉米粒,然后坐在书桌前与我正在交葛着的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心里竟有一种尤为沉静的感觉,白鸽哺育幼鸽的动人的情景,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我对作品人物的气性的把握和描述着的文字之中。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我在往地上撒下一把玉米粒的时候,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灰脏有点邋遢。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看见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它们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是的,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刚刚绽开的荷花,含珠带露的梨花,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俏妹子……最美好最纯净最圣洁的比喻仍然不过是比喻,仍然不及幼鸽自身的本真之美。这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是的,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小自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我猛然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老白鸽呢 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惶惶不安。这当儿,舅父走进门来了。
"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
我大为惊讶。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这就是说,在它们来到我家产卵孵蛋哺育幼鸽的整整两个多月里,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或者说整个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行走在历史烟云之中的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我的白鸽的倩影,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进一股活风。
1.文中“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这句话为后文哪一处情节埋下伏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生命与生命相遇,常常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两月相处,四鸽齐飞,人生与鸟性的美好或许深深地感染着你。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版权所有:21教育】
1、必备知识链接写作手法。从广义上讲,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手法是作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使用特殊的语句的组织方式。它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具体到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等。 21教育网
1.对比。对比是在记叙中把两种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的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目的是使作者所要重点记叙的人或物形象更鲜明,特点更突出,使作者表达的感情也更强烈。常见的对比情况有两种:一是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二是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2.衬托。衬托主要是以一些次要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常见的衬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二是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3.铺垫。铺垫是在主要人物、事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潮出现之前,对其环境、情绪、气氛等进行详尽描写,在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之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运用铺垫写作的目的是想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伏笔、照应。伏笔与照应在写作中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前有伏笔就必然后有照应,否则文章是不完整的。伏笔,实际上是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其作用是为情节发展或形象刻画作铺垫;照应,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照应的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照应、与题目照应等。照应使用得好,可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细密,主题更鲜明。
5.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象征。象征是把抽象的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运用象征不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也能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或“托物寓意”。
7 .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夸张手法分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二、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四种: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一般来说,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来源:21cnj*y.co*m】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重难点突破
考点1:体会写作技巧。
题型一:分析写作手法。
例1:见中考真题二第1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伏笔这一写作手法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通常情况,前文设置伏笔,后文必有照应。就本题而言,由前文老舅这句话,很自然地联系到下文那一对老白鸽又飞回舅舅家去的情节,两者是相互照应的。
【答案】指后文的小白鸽飞上蓝天后,那一对老白鸽又飞回舅舅家去了。
技巧总结:
如何分析写作手法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见“必备知识一”。(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手法。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手法。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题型二: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例2:见中考真题一第1题。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划线句出现在选文第②段末尾,段落末尾的句子通常是该段的总结句,有时也起到引出下一段内容的作用。www-2-1-cnjy-com
【答案】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3: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2013年湖北鄂州中考第24题,选文见附文6)
【解析】题考到结尾段的作用,我们可以分别从“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的角度考虑。
【答案】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③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技巧总结: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位置考虑:
⑴首段(句)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⑵结尾段(句)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⑶中间段(句)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考点2:拓展开放探究题。
题型一:结合生活实际、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例1:见中考真题一第2题
【解析】这是一道畅谈看法的开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简要的评述即可。此题答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小姑娘、南怀瑾的行为进行评价,二是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答案】示例:(1)赞同小姑娘的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她天真、透明,无饰无邪。作为当代中学生,展示优点、美丽、自信,张扬为何不可。或不赞同小姑娘的做法,她太张扬,尤其是邀宠的行为强人所难。
(2)赞同南怀瑾的做法,他特别看重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庄严感”,沉静内敛,不张扬、不夸饰。或不赞同南怀瑾的做法,做人应坦诚,不能过于谦虚,说出实情,也许更能激发年轻人读书求知的欲望。
(开放性试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作简要评述即可。)
技巧总结: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题型二:链接材料,探究发现
例2:王浩棋同学读到本文第④段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茵场上的达·芬奇”时,既感新奇巧妙,又有些许困惑:不同领域的两个人,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 于是查找了达·芬奇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完成探究。21·cn·jy·com
材料一: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美的代表,意大利把他作为文化的象征。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品中的珍品。
材料二:达·芬奇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他多才多艺,在绘画、雕塑、发明、音乐和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
材料三:达·芬奇说,兴趣——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
(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17题,选文见附文7)
【解析】题目给了三则有关达·芬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我们可以把选文看作第四则材料。前三则材料分别讲到了达·芬奇的国籍、成就、人生目标、兴趣爱好,这与文中的皮尔洛有诸多相同之处。
【答案】示例:(1)他们都是意大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豪,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2)他们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3)他们都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投身各自所选择的领域。(答出他们的两处共同点即可)
技巧总结:
解答材料链接题三步走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为:(1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知材料,把握个性。有时链接的材不只一则,这就要求考生,要逐则阅读,抓住关键性语句,获得每则材料个性信息。(2)综合分析,提炼共性。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比较文本与所给的材料,抽取出共同的信息。(3)组织语言,准确表述。在语言表述时,一时要有针对性,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一是要有全面性,即所得答案与每个材料都有关联,不偏颇。
题型三:向名著名句、句式仿写、广告语拟写、短信拟写等方面迁移。
例3:在我们的人生历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一定会遇上许多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字数在10字左右)
(2013年湖北黄冈中考第34题,选文见附文3)
【解析】我们解答时一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扣“感恩亲人,感恩社会”这一主题,来拟写一条广告语。既然是广告语,要注意文采,尽量使用修辞,来增强其生动性。字数一般控制在10字左右。
【答案】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②常怀感恩之心,善做点滴之事。③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
技巧总结:读清题目要求,调动语文积累,在做题时,既要紧扣文意,又要显露自己的个性,力求让标语、广告词等简明生动。
巩固练习
一、(2013内蒙古包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2·1·c·n·j·y
②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炤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
④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
⑤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呆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
⑥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的复试。
⑦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
⑧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
⑨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在那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⑩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 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
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
(选自2013年6期《读者》作者:徐小平 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
★2.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请揣摩并分析第⑤段划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4.文章⑥-⑩段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王次这个人物,请任选一种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5.简要分析文章第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认识?
二、(2013·湖北黄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谁能让我忘记
侯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①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②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③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④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⑤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www.21-cn-jy.com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有删节)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画线句子②中“烟熏火燎”写出了父母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焦急难耐的心情。
B.文章画线句子③中“背着手”、“一挺一挺”等动作写出了父亲的自豪与得意。
C.文章画线句子①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文章画线句子④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D.文章画线句子⑤中“清醒过来”的意思是:不能光想着高兴,要为儿子筹措学费。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21·世纪*教育网
2.文中有两处描写父亲看我的眼神,请找出来,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①
②
3.母亲为我筹措学费抠鸡屁股一段,幽默调侃,请分析作者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这一举动的深刻内涵。
①
②
4.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 21*cnjy*com
★5.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会遇上许多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字数在1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纯真年代的纯真人情》
1.收到电报,夜赴上海。再收电报,惊后庆幸。揭出真相,歌颂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把握能力。细读全文,按照归纳段意法来梳理文章的情节,
①回家等待复试通知;②托次炤看榜;③我和次炤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相识的经过;④我和次炤都希望能被通知复试; ⑤接到电报,深夜赶赴上海;⑥再收电报,大吃一惊;⑦后怕之余,感到庆幸;⑧—— 揭开真相,歌颂与朋友的真情。最后按照题干所给提示,提炼概括回答即可。
2.不能。因为第④段通过写考试竞争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为下文写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考友看榜后立即电告“我”参加复试作铺垫,进而烘托出考友坦荡无私的宽阔胸怀。2-1-c-n-j-y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段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本段主要描述我的心理活动,真实地描述出“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而段中所提到的“竞争之惨烈”在下文有所体现,也就为下文故事的开展做铺垫,心理描写更让读者看出朋友之间的真情,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出处:21教育名师】
3.鸡鸭鱼蟹的腥臭味令人厌恶,而“我”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心里是美滋滋的,传达出作者在人生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的体会能力。重点是要抓住“美滋滋”一词,然后根据语言环境来分析,当时虽处在恶劣的环境中,可毕竟能去复试,未来将万般美好,心情该是多么的喜悦与兴奋啊。
4.示例:(1)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手法。家人推测迟到电报是考友发的,目的是借助时间来不及来消除“我”这个竞争对手,后面揭出真相,赞美了考友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2)首先写家人在深夜收到第二封电报,并推测是谁发出来的,设置了悬念,接着揭示了悬念,表达出“我”对王次炤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了王次炤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贵品格。(3)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王次炤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复试电报,和亲戚漫不经心,很晚才去看榜后才给“我”发来电报形成对比,突出了王次炤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1分)
【解析】本题是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通读全文可知前文的波折与误解与后文的感激与歌颂形成对比,而前文一再写到自己的担忧和自己王次炤的关系,与下文写“我”的成功起到了欲扬先抑作用,同时一再的让读者感受作者的真切感受,一步一步的将读者的兴趣吸引,这又是设置悬念的作用。
5.作者虽然不大相信世上存在因果报应关系,却坚信“好人有好报”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结合文章题目“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及最后一段里面的议论,可以得出“好人有好报”的观点。
二、《谁能让我忘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归待复试
托人看榜
推测居心
感叹险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散文四
体会写作手法
开放拓展探究
一、 (2013·云南曲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竟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中考真题回顾
中考真题回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中考真题回顾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选自《美文阅读》2013年5月,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 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就文中小姑娘、南怀瑾两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或看法。
中考真题回顾
二、 (2013·吉林省)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告别白鸽
陈忠实
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说他养着一群鸽子。我禁不住问:“有白色的没有?纯白的?” 老舅当即明白了我的话意,不无遗憾地说:“有倒是有……只有一对。不过,白鸽马上就要下蛋了,差不多得两个月吧,到时候我把小白鸽给你捉来,就不怕它飞跑了。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一周没过,舅舅又来了,而且捉来了一对白鸽。面对我的欣喜和惊讶之情,老舅说:“你一年到头闷在屋里看书呀写字呀,容易烦。我想到这一层就赶紧给你捉来了。”我看着老舅的那双洞达豁朗的眼睛,心不由怦然颤动起来。
我把那对白鸽接到手里时,发现老舅早已扎住了白鸽的几根羽毛,使它只能在房屋附近飞上飞下,而不会飞高飞远。老舅特别叮嘱说,一旦发现雌鸽产下蛋来,就立即解开它翅膀上被捆扎的羽毛,此时无须担心鸽子飞回老窝去,它离不开它的蛋。
中考真题回顾
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我总是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起始,两只白鸽大约听到玉米粒落地时特异的声响,挤在纸箱四方洞口探头探脑,像是在辨别我投撒食物的举动是真诚的爱意抑或是诱饵?我于是走开,以便它们可以放心进食。
终于出现奇迹。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痛。然而听着玉米粒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掉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我发现一只白鸽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潮溢开来。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
中考真题回顾
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我站在后院里,先是发现了两只破碎的蛋壳,随之就听到从纸箱里传下来的细嫩的新生命的啼叫声。那声音细弱而又嫩气,如同初生婴儿无意识的本能的啼叫,又是那样令人动心动情。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这一天,我再也按捺不住神秘的纸箱里小生命的诱惑,端来了木梯,自然是趁着两只白鸽外出采食的间隙。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我第一次看到了初生形态的鸽子,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切地期盼蜕变和成长。
说来挺怪的,我按自己每天三餐的时间给鸽子撒上三次玉米粒,然后坐在书桌前与我正在交葛着的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心里竟有一种尤为沉静的感觉,白鸽哺育幼鸽的动人的情景,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我对作品人物的气性的把握和描述着的文字之中。
中考真题回顾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我在往地上撒下一把玉米粒的时候,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灰脏有点邋遢。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看见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它们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是的,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刚刚绽开的荷花,含珠带露的梨花,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俏妹子……最美好最纯净最圣洁的比喻仍然不过是比喻,仍然不及幼鸽自身的本真之美。这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是的,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小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中考真题回顾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我猛然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老白鸽呢?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惶惶不安。这当儿,舅父走进门来了。
中考真题回顾
“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
我大为惊讶。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这就是说,在它们来到我家产卵孵蛋哺育幼鸽的整整两个多月里,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或者说整个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行走在历史烟云之中的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我的白鸽的倩影,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进一股活风。
中考真题回顾
1.文中“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这句话为后文哪一处情节埋下伏笔?
2. 生命与生命相遇,常常会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两月相处,四鸽齐飞,人性与鸟性的美好或许深深地感染着你。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必备知识链接
一、 写作手法
从广义上讲,写作手法是作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使用特殊的语句的组织方式。它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具体到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夸张等。
1. 对比。对比是在记叙中把两种对应的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目的是使作者所要重点记叙的人或物形象更鲜明,特点更突出,使作者表达的感情也更强烈。常见的对比情况有两种:一是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二是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2. 衬托。衬托主要是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常见的衬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二是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3. 铺垫。铺垫是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其环境、情绪、气氛等进行详尽描写,在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之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运用铺垫写作的目的是想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必备知识链接
4. 伏笔、照应。伏笔与照应在写作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前有伏笔就必然后有照应,否则文章是不完整的。伏笔,实际上是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其作用是为情节发展或形象刻画作铺垫;照应,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照应的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照应、与题目照应等。照应使用得好,可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细密,主题更鲜明。
5. 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 象征。象征是把抽象的思想或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运用象征不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也能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或“托物寓意”。
7. 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夸张手法分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必备知识链接
二、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 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一般来说,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需倒叙。
3.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 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 体会写作技巧
题型一:分析写作手法。
【例1】 见中考真题二第1题
技巧总结:如何分析写作手法?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见“必备知识一”。(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手法。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手法。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
题型二: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例2】 见中考真题一第1题。
指后文的小白鸽飞上蓝天后,那一对老白鸽又飞回舅舅家去了。
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难点突破
【例3】 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2013年湖北鄂州中考第24题,选文见附文6)
技巧总结: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位置考虑:
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③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1)首段(句)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结尾段(句)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3)中间段(句)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重难点突破
考点二 拓展开放探究题
题型一:结合生活实际、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例4】 见中考真题一第2题
技巧总结:
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链接材料,探究发现。
【例5】 王浩棋同学读到“绿茵场上的达·芬奇”时,既感新奇巧妙,又有些许困惑:不同领域的两个人,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于是查找了达·芬奇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完成探究。
材料一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意大利把他作为文化的象征。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品中的珍品。
材料二 达·芬奇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他多才多艺,在绘画、雕塑、发明、音乐和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
材料三 达·芬奇说,兴趣——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
(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17题,选文见附文7)
重难点突破
技巧总结:解答材料链接题三步走: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为:(1)感知材料,把握个性。有时链接的材料不只一则,这就要求考生,要逐则阅读,抓住关键性语句,获得每则材料个性信息。(2)综合分析,提炼共性。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比较文本与所给的材料,抽取出共同的信息。(3)组织语言,准确表述。在语言表述时,一是要有针对性,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二是要有全面性,即所得答案与每个材料都有关联,不偏颇。
示例: (1)他们都是意大利人的自豪,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2)他们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3)他们都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投身各自所选择的领域。
(答出他们的两处共同点即可)
重难点突破
题型三:向名著名句、句式仿写、广告语拟写、短信拟写等方面迁移。
【例6】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定会遇上许多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字数在10字左右)
(2013年湖北黄冈中考第34题,选文见附文3)
技巧总结:
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②常怀感恩之心,善做点滴之事。
③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
读清题目要求,调动语文积累,在做题时,既要紧扣文意,又要显露自己的个性,力求让标语、广告词等简明生动。
巩固练习
(2013内蒙古包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
②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炤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
④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
⑤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呆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
⑥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的复试。
⑦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
巩固练习
⑧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
⑨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在那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⑩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炤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
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
(选自2013年6期《读者》作者:徐小平 有删改)
巩固练习
1. 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
归待复―→收到电报,夜赴上海―→( )
再收电报,惊后庆幸―→推测居心―→( )
揭出真相,歌颂真情
2. 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 请揣摩并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不能。因为第④段通过写考试竞争激烈,为下文写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考友看榜后立即电告“我”参加复试作铺垫,进而烘托出考友坦荡无私的宽阔胸怀。
鸡鸭鱼蟹的腥臭味令人厌恶,而“我”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心里是美滋滋的,传达出作者在人生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