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散文阅读一(课件+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散文阅读一(课件+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2 18:44: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章 散文阅读
考点解读
散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文体。综观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涉及到散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即要弄清文章的线索和顺序。3.品味文章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语言方面是一个大的考点,它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如: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意及表达效果、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意及表达效果、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等。4.分析技巧作用。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5.检测发展能力。这类考题比较开放,属开放性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再创造能力,常见题型有:仿写、续写、谈感受等。
根据近年来特别2013年各地对散文的考查,结合考纲要求和新课标精神,考生在备战2014年中考时应特别注意:
①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
②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
③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命题呈献形式仍是以主观题为主,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第一节: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中考真题回顾
一、(2013·天津)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21教育网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21*cnjy*com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www-2-1-cnjy-com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 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21世纪教育网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时间 (1) 今年由春到夏 今年暑假
经历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 (2)21世纪教育网 (3)
2.“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
二、(2013·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21cnjy.com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必备知识链接
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散文的分类。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议论散文放在后面讲)。
(1)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21*cnjy*com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重难点突破
考点1:理清行文脉络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阅读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才能准确把握住散文的中心。这一考点命题的角度有:
题型一:找出行文线索
例1: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2013年重庆中考A卷第16题,见后面附文一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的线索。本文的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从内容上看也是以“雪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但从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上看,又始终以“雪花带给人的温暖”为辅,所以本文存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答案: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作者雪天所见到的、雪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到温暖。
答题技巧:
快速定位散文线索四步法
第一步: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详见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知识)。第二步: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第三步: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的目的是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第四步: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题型二:根据线索,梳理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
例2:见中考真题一第1题。
解析:本题考查记叙要素,即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第(1)空让填写时间,文中对此有很明确的交代,不难找出。第(2)(3)两空让填写经历,这里的“经历”指的是黑槐树开花与否,依据时间,分别锁定第③段和第⑽段,从中分别能找到语句“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据此进行概括。
答案:(1)去年七月(2)沉默,投有开花 (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
例3:见中考真题二第1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抓住时间顺序进行内容梳理,我们发现刚刚懂事的认识在第二段,年龄稍大后的认识也在第二段作了交代。 上大学时的认识,可从“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得到——理解之深重。
答案: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
答题技巧:(1)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2)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2:把握文章大意。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意或主题也是散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之一。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题型一:概括信息要点
例4:见中考真题一第2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信息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一句出现文章第⑨段,从“所以”一词来看,说这句话的原因,应从第⑦段和第⑧段推断。分别概括⑦⑧两段的内容,可以得到答案。
答案: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了三年的牡丹受到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
答题技巧:
括信息要点的5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1)题目扩展法,对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题型二:提取相关信息
例5:见中考真题二第2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提炼能力。“相濡以沫”是互相关心的意思,体现的细节是女生对男生的关心,男生对瘦弱同学的关心。
  答案:女生平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
答题技巧:(1)根据语言标志获得相关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等,抓住了这些,有助于我们找到相关信息;(2)根据照应反复确认重要信息;(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得信息;
题型三:归纳文章主题
例6: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3年山东临沂第22题,见附文2)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散文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把握。在解答此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关注一下本文的标题——家乡的竹林,据此可以推断,本文表达的主题与乡情相关,主要的借助物是“竹林”。为了证实这一推测,我们给文章划分一下层次:第一层(①~③段):写故乡的毛竹笋;第二层(④~⑤段):写故乡的雷笋;第三层(⑥~⑩段):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全文以竹为线索,既写到了小时候、童年挖竹笋的情景,又写到了竹子对家乡人的贡献,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答案:对竹的赞美;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
答题技巧:(1)鸟瞰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提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巩固练习
一、(2013·湖北孝感)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www.21-cn-jy.com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2-1-c-n-j-y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2·1·c·n·j·y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 ( http: / / www.21cnjy.com )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
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
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 之情,又有 之情。
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
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6.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2、(2013·湖北荆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题目:
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来源:z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 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的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来&源:z︿zs%@te*p.com]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2013年2月20日《太原日报》[中%#国教*育︿出版网~]
★1.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

★2.“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
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
(1)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 。
(2) 。
(3) 。(3分)
3.“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
“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
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
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

性格:
4.请用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
5.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
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
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
21·cn·jy·com
答案:
巩固练习
一、《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比喻成会开花的树,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意蕴,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从构思来看,作者以“树”开头,中间多次写到“树”,结尾又点明“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可以说“树”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由槐花开得茂盛,到槐树被雷击倒下,再到槐树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而弟弟的变化是一条暗线,年少时弟弟健康快乐,受伤后丧失对生活的勇气,再到弟弟重新开始生活。明暗两线结合在文章标题新颖无比,其妙无比。
2.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 受伤的弟弟一蹶不振 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的生活
【解析】考生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文章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线索:一是树的变化,二是弟弟的变化,答题时特别注意紧扣这两条线索,运用的是主谓式的短句,因此需要高度的概括和凝练,而且需要结合相关的语段来归纳。另外,这里也可以是定点阅读,考生需要分清楚文章层次,带着问题找到文章的具体位置,结合上下文,再提炼概括。第一空就是对应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第二空对应第五自然段;第三空对应第十自然段,结合这些语段的关键信息,提炼出词语,就大功告成。
3.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盛开时候的美丽。“团团簇簇”写出了槐花开得繁茂,“像迎风舞动的风铃”写出槐花的动态美,充满灵性,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之情;“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弟弟少年时候的快乐生活。②“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这里体现了我盼望弟弟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心情;“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体现了我不知道回故乡是否会给弟弟带来好影响的不安的心情。
4.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感动)之情 对自己因为伤痛而一蹶不振的羞愧之情 受槐树的启迪而幡然醒悟之情【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蕴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情感的思考和体验。这必须回到具体的语境,这里弟弟回到家乡看到重获新生的槐树,对他的心灵触动很大,表现在动作上,有几个动作:捏,嚼;心理
活动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流泪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泪是他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需要推敲弟弟的这个时候的心理活动。槐树悲惨的过去,生机勃勃的现在;自己幸福健康的过去,一蹶不振的现在;由树及己,弟弟的心里一定翻江倒海,泪水就是这样流出来的。综合这些来回答这个问题,就不会很难了。【来源:21cnj*y.co*m】
5.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解析】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其实回答好这两个问答案就浮出水面:在自然界暴力面前
槐树强在哪里,智在哪里;身处逆境的人们应该怎样向树学习,学习什么。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人怎样做生活的强者和智者。
6.围绕“花,人,树”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坚强面对,就一定会抵达幸福的彼岸。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悟,感悟类题目,主要是围绕中心,谈自己的感受和启示,只要抓住题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就行。这个试题命题者为了降低难度,特意提到教材上经典文章,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紧扣文章的主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的是对生活的重新认识,也就是对生活对人生有更高层次的感悟。【版权所有:21教育】
2、《诚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
散文一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考点解说
 散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一类文体。综观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涉及散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即要弄清文章的线索和顺序。3.品味文章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语言方面是一个大的考点,它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如: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意及表达效果、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意及表达效果、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等。4.分析技巧作用。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5.检测发展能力。这类考题比较开放,属开放性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再创造能力,常见题型有:仿写、续写、谈感受等。
考点解说
 根据近年来特别2013年各地对散文的考查,结合考纲要求和新课标精神,考生在备战2014年中考时应特别注意:
①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
②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
③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命题呈现形式仍是以主观题为主,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一、 (2013·天津)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作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曰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阴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中考真题回顾
中考真题回顾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中考真题回顾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树头顶有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1)__
(2)__
(3)__
2. “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 (1) 今年由春到夏 今年暑假
经历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 (2) (3)
二、 (2013·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中考真题回顾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淋,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生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考真题回顾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中考真题回顾
1. 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
2. 第十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中考真题回顾
必备知识链接
1. 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 散文的分类。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议论散文放在后面讲)。
(1)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必备知识链接
3.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4. 散文的线索。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 理清行文脉络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阅读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才能准确把握住散文的中心。这一考点命题的角度有:
题型一:找出行文线索。
【例1】 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2013年重庆中考A卷第16题,见后面附文1)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到的、雪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到温暖。
重难点突破
答题技巧:快速定位散文线索四步法
第一步: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详见必备知识)。第二步: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第三步: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的目的是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第四步: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根据线索,梳理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
【例2】 见中考真题一第1题。
【例3】 见中考真题二第1题。
技巧总结:
(1)去年七月__(2)沉默,没有开花__(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
挂在嘴上__掂出分量__倍感深重
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2)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重难点突破
考点二 把握文章大意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意或主题也是散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之一。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重难点突破
题型一:概括信息要点。
【例4】 见中考真题一第2题。
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了三年的牡丹受到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
技巧总结:概括信息要点的5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1)题目扩展法,对题目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提取相关信息。
【例5】 见中考真题二第2题。
女生平时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
技巧总结:(1)根据语言标志获得相关信息: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等,抓住了这些,有助于我们找到相关信息;(2)根据照应反复确认重要信息;(3)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4)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或获得信息;
重难点突破
题型三:归纳文章主题
【例6】 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3年山东临沂第22题,见附文2)
对竹的赞美;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
技巧总结:(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提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巩固练习
一、 (2013·湖北孝感)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阴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著。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馨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 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受伤的弟弟一蹶不振→
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的生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比喻成会开花的树,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意蕴,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
3. 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下划线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感动)之情,又有对自己因为伤痛而一蹶不振的羞愧(或受槐树的启迪而幡然醒悟)之情。
4. 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5. 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围绕“花,人,树”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坚强面对,就一定会抵达幸福的彼岸。
二、 (2013·湖北荆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题目:________
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地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像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地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2013年2月20日《太原日报》
1.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
2. “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
1)
2)
3)
一位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购买车票,其行为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
小女孩在5路车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一下车票。
“我”在小女孩无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钱。
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
3. “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
性格:
4.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
既为获得帮助而充满感激,又为受到施舍而倍感尴尬。
诚实、守信,不愿意无端受到施舍。
诚信
5. 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
在小女孩无钱乘车时,你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可见你是一个极具爱心的好人,也足以证明你并非存心想逃那一元钱的车票。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深刻反思和自责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能根据文意分析“我”的性格特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