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小说二:抓环境,赏语言,品技巧
中考真题回顾一、(2013·山东聊城)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题目。
香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出处:21教育名师】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从修辞角度看,第 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2.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
3.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的理解。
二、(2013·辽宁丹东)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21·cn·jy·com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
2.⑵、⑶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选文第⑾段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必备知识链接
1.小说中的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以及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2.小说中的人称使用。
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我”称;第二人称(你、你们),即“你”称;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即“他”称,文中直接以某人的名字进行叙事,也属于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常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文章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出现,使文章呈现出情感的跌宕起伏之美。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第三人称写法被称为“全知全能写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题型一: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例1:见中考真题二第1题。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这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极力渲染小小山村的雪景之美,不但交代了时令,也渲染了恬静气氛。联系下文来看,他外出打工两年,如今回家过年,想到妻子、女儿,自然内心愉快。下文还写到了他赠钱给小女孩看病的义举。因此,这里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www.21-cn-jy.com
【答案】景物描写: “风中夹杂着雪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
技巧总结: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概念内涵:环境描写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2)识记环境描写的6种作用:①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演变。②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③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所,渲染某种气氛。④契合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⑤隐射社会环境,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⑥深化文章主旨。
(3)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刻画、气氛渲染联系起来。
(4)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位置判断其作用。一般而言,位于文首的景物描写,常在于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而文尾的景物描写,更多的是为渲染气氛,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物的特定心理。
(4)联系文章的主旨理解。有时候,运用环境描写很难直接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只能通过描写带有暗示性的景物,暗示文章主旨。
考点二:赏析小说的语言
题型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2:见中考真题一第3题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含义。所给语句是尾段的
抒情句,这样句子往往揭示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
的情感。理解此句关键要扣住语句中的“坚守精神”,
“香伯”一生为“香饼”而活,他坚守手工与质量,
他技艺高超、追求完美,敬业乐业,作者不禁发出
感慨与赞颂。
【答案】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
敬重。
技巧总结: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
有:(1)语法分析。对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可抓主干,
明确陈述的对象;其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2)修辞分析。
对含有修辞格的句子,应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出发,如比喻
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
等。(3)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丰,
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重要句子的关
键。(4)区位分析。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
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
题区位,确定基本含义。
题型二:考查语句或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3:见中考真题一第1题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赏析。题目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赏析角度,即修辞角度。画线句分为前后两个分句,前后两句分别写“识货人”和“未尝过香饼的人”对待“两个小徒弟”的态度,用了对比修辞;而“鱼目”与“珍珠”又是喻体,用来比喻“两个小徒弟”所做的饼。这里运用修辞,是为了突出“两个小徒弟”做的饼质量一般,其实是从侧面突出香伯所做香饼质量很高。21教育网
【答案】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
例4:见中考真题二第3小题。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所给词语“凝固”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解答时,可以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形象地表
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
时的内心震惊。
答题技巧:小说阅读中用以设题的句子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多与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有关。分析句子或词语的作用,一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作答:这句话(词语)运用……描写,突出了人物(或景物)……特点,表达了……感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三: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题型一:体会小说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
例5:中考真题一第2小题。
【解析】此题考查反复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的运用。通读全文,不难看出内容相同的两个段落是第③段和第 段,这两段均描写了香饼的形貌,以及吃香饼的口感。同样内容的反复出现,无疑是突出香饼的独具魅力。
【答案】③ ;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
例6:小说在情节上多设伏笔与照应,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013年山东东营中考第24题,选文就爱你附文10)
【解析】本题考查伏笔与照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与作用。选文有多处伏笔和照应。如,伏笔:盲眼老人喊鸟名字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他的心为什么会踯躅不安,这会引起读者的疑问,设下了悬念。文章后面几段有了照应:“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退休老人说明放鸟原因,最后确认盲眼老头的儿子就是判错的阿捷。再如:伏笔:“泪眼朦胧中他发现,听了这话盲眼老头竟变得木木呆呆,慢慢用手去擦拭那双凹陷下去的眼睛淌出的泪水,但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照应在最后一段,他错判的竟是盲眼老人的儿子,所以盲眼老人淌出泪水,没有说一句话。
【答案】①伏笔:示例,盲眼老人喊鸟名字时,“他
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照应:
示例,退休老人说明放鸟原因及确认盲眼老头的儿子就是判错的阿捷。②作用: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有机
整体,并在设悬和解疑中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技巧总结:体会小说的构思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表现手法角度入手。看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
3.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答题模式:这篇小说运用了……方法或(修辞或者表现方法),表达了……内容,具有……效果。
题型二:选文或选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例2:见中考真题二第2题。
【解析】考查小说的叙述手法——插叙。插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对人物和事件的补充,对主要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⑵、⑶段插叙了他离开家外出打工这一事件,并交代他挣钱的不易,这是他与女儿素未谋面的原因,也正因为此他慷慨解囊为小女孩(其实是他的女儿)治病的行为才显得可贵。
【答案】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突出本文的主旨。
技巧总结: 技巧总结:
1.理清材料的先后顺序。仔细阅读文章,看看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安排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有无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这些地方就出现了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2.掌握各种记叙方法的好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按时间、空间或事物发展规律叙述的顺叙,文章层次清楚,明了;运用倒叙,文章会交代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有明显界限和必要的文字过渡,可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使文章错落有致;运用插叙,不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上下文会有衔接句,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事条理清楚。
题型三:文中运用了第几人称,起到什么作用?
例3: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一直到结尾才点明“他”就是“皮尔洛”,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16题,选文见附文7)
【解析】此题考查记叙的人称。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时可以试着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比较表达效果。显然,使用第三人称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答案】示例:好处是使文章结构精巧,激发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饶有趣味地不断往后读、寻找答案。(意思接近即可) 技巧总结:运用三种人称叙述事件,各有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巩固练习
一、(2013·江苏扬州)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2·1·c·n·j·y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 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版权所有:21教育】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21*cnjy*com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 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21世纪教育网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贴别关注》2012年11期)
1.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2.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来什么作用?
4.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理解。(5分)
二、(2013·甘肃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麦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21cnjy.com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2-1-c-n-j-y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 ( http: / / www.21cnjy.com )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
★2.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3. 联系文章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
(2)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4.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5. 作者说:“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随堂演练
1、《冲进风暴逃生》
1.【解析】本题目的要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词语来分析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分析的时候,一要结合词语,另外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然后分析人物的精神状态。“咕哝”一词直接表现的是爸爸酒后说话不清楚,同时表明他当时的精神状态;然后“吼”字写出的情景是面对风暴时的状态,进而表现他的性格特点:不畏凶险,充满自信,斗志昂扬www-2-1-cnjy-com
【答案】“咕哝”写爸爸酒后口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清,表明他在人生不幸和生活的压力下精神萎靡不振;“吼”写出爸爸在生死关头使出全部力气面对风暴,表明他不畏惧凶险,充满自信,斗志昂扬。 21*cnjy*com
2.【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直接表现的气氛 ( http: / / www.21cnjy.com )、烘托人物形象、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推动情况发展等情况来回答。在回答的时候,不仅要答具体的方向,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答案】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小镇造成的破坏做铺垫。【来源:21cnj*y.co*m】
3.【解析】分析“莎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需要从文章中找到写莎拉的句子,然后分别进行分析。从文章来看,莎拉发现暴风雨的来临,然后做出了决定并告诉父亲。然后摇醒了父亲;后来莎拉和父亲一起来迎接风暴,并在一起面对风暴的时候给予了父亲一些慰藉和精神支柱。围绕这些事情来提炼出重点的词语即可。
【答案】莎拉警觉地发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莎拉坚持摇醒了她醉酒的父亲;莎拉一直和爸爸紧握双手面对风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
4.【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原文中的相关人物和相关事件来归纳。在主题上面,主要是从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即对情感的理解、中心的归纳和解读上来入手。
【答案】情节上:莎拉父亲在暴风雨来临时,不退反进,把船驶离码头,冲进风暴,保住船只,得以逃生。
主题上: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危险,要以勇敢无惧的姿态直面这一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新生。
3.(1)是说爸爸妈妈仍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从侧面反映了灾难的深重,也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担心。(2)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暖。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加点的文字鉴赏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回答问题时,先要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主题)与本句,写出该词具体刻画(描写)出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仍然的意思是爸爸妈妈来的很晚,我的担心,从侧面说明灾难的深。温度不是表面的温度,要结合“悲伤”“心”来理解——不再悲伤,热爱生活。
4.结合事例,围绕“热爱生活、坚强乐观、善良热心、疼爱孙女”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这道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在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的基础之上分析把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如:每天穿新旗袍——带给人们好心情——坚强乐观、热爱生活;每天忙于助人——善良热心;搭简易窝棚、灶台、做饭——疼爱孙女等。
5.示例:房屋没了,一些人没了,环境改变了,但活着的人依然坚强乐观,依然热爱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型。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变”“不变”,通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内容“变”——房屋没了,一些人没了,环境改变了;解答“不变”时就有一定难度了,可以抓住关键句子进行理解,如“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灾后重建开始了”等可见人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等精神品质不会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小说二:
抓环境,赏语言,品技巧
一、 (2013·山东聊城)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题目。
香 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中考真题回顾
中考真题回顾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中考真题回顾
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中考真题回顾
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从修辞角度看,第 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2. 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
3. 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的理解。
中考真题回顾
二、 (2013·辽宁丹东)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中考真题回顾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10 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中考真题回顾
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第①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
2. ②、③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3. 请赏析选文第 段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必备知识链接
1. 小说中的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以及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必备知识链接
2. 小说中的人称使用。
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即“我”称;第二人称(你、你们),即“你”称;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即“他”称,文中直接以某人的名字进行叙事,也属于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常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文章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出现,使文章呈现出情感的跌宕起伏之美。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第三人称写法被称为“全知全能写法”。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题型一: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例1】 见中考真题二第1题。
技巧总结:
景物描写:_“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主人公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概念内涵: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2)识记环境描写的6种作用:①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演变。②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③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所,渲染某种气氛。④契合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⑤隐射社会环境,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⑥深化文章主旨。
重难点突破
(3)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刻画、气氛渲染联系起来。
(4)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根据位置判断其作用。一般而言,位于文首的景物描写,常在于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而文尾的景物描写,更多的是为渲染气氛,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物的特定心理。
(5)联系文章的主旨理解。有时候,运用环境描写很难直接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只能通过描写带有暗示性的景物,暗示文章主旨。
重难点突破
考点二 赏析小说的语言
题型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2】 见中考真题一第3题
技巧总结:
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语法分析。对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可抓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其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2)修辞分析。对含有修辞格的句子,应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等。(3)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丰,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重要句子的关键。(4)区位分析。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义。
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考查语句或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3】 见中考真题一第1题。
【例4】 见中考真题二第3小题。
技巧总结:
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
“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的内心震惊。
小说阅读中用以设题的句子或词语,多与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有关。分析句子或词语的作用,一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作答:这句话(词语)运用……描写,突出了人物(或景物)……特点,表达了……感情。
重难点突破
考点三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题型一:体会小说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
【例5】 中考真题一第2小题。
【例6】 小说在情节上多设伏笔与照应,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013年山东东营中考第24题,选文见附文10)
技巧总结:
③ ;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
体会小说的构思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表现手法角度入手。看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
3. 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答题模式:这篇小说运用了……方法(或修辞或者表现方法),表达了……内容,具有……效果。
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选文或选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例7】 见中考真题二第2题。
技巧总结:
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突出本文的主旨。
1. 理清材料的先后顺序。仔细阅读文章,看看材料安排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有无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这些地方就出现了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2. 掌握各种记叙方法的好处。运用按时间、空间或事物发展规律叙述的顺叙,文章层次清楚,明了;运用倒叙,文章会交代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有明显界限和必要的文字过渡,可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使文章错落有致;运用插叙,不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上下文会有衔接句,文章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事条理清楚。
重难点突破
题型三:文中运用了第几人称?起到什么作用?
【例8】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一直到结尾才点明“他”就是“皮尔洛”,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16题,选文见附文7)
技巧总结:
示例:好处是使文章结构精巧,激发读者饶有趣味地不断往后读、寻找答案。(意思接近即可)
运用三种人称叙述事件,各有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巩固练习
一、 (2013·江苏扬州)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特别关注》2012年11期)
1.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了什么作用?
3. 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的理解。
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小镇造成的破坏做铺垫。
莎拉警觉地发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莎拉坚持摇醒了她醉酒的父亲;莎拉一直和爸爸紧握双手面对风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
情节上:莎拉父亲在暴风雨来临时,不退反进,把船驶离码头,冲进风暴,保住船只,得以逃生。
主题上: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危险,要以勇敢无惧的姿态直面这一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新生。
二、 (2013·甘肃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麦 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芳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
2.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3. 联系文章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
(2)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站立”指:地震中没有倒下的大衣橱;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乐观的精神。
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久。
是说爸爸妈妈仍然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从侧面反映了灾难的深重,也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担心。
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