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有哪些?
吸热反应: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
大部分分解反应如:碳酸钙受热分解、
C单质的反应如:CO2+C 2CO
碱与NH4Cl的反应
放热反应: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
大部分化合反应、缓慢氧化反应等。
1molH20.5molO2
1molH2O
能量
反应过程
断键吸热E1
结论:
E1放热反应
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成键放热
E2
2molH、1molO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2.能量变化的本质
放热反应
2H2+O2==2H2O
△E=4EH-O-(2EH-H+EO=O)
放出的热量=成键释放的能量—断键吸收的能量
CH4+2O2=CO2+2H2O
△E=(2EC=O+4EH-O)—(4EC-H+2EO=O)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应用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原电池
核心素养:通过“ 初识氢氧燃料电池”“ 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等活动,认识到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建立关于原电池构成的认识模型,发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内容要求:
1.以燃料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
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原电池构成的四要素。
3.会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离子、电子及电流的方向
4.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及总方程式
5.会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6.会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原电池
学习目标
同学提问 :
1.氧化反应场所,还原反应场所
2.分不清内外2个电路
3.内外2个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内外2个电路是怎样连起来的?
电子:方向规定负电荷移动方向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或解释
锌片上有气泡
Zn+2H+ = Zn2++H2↑
铜片上无气泡
铜与硫酸不反应
铜片上有气泡
稀硫酸
锌片
稀硫酸
铜片
稀硫酸
锌片
铜片
电流表发生偏转
?
⑴、定义: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⑴强者先行
e-
(2)Zn+2H+ = Zn2++H2↑
e-
负极:升失氧
正极:降得还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正极(Cu):
2H++2e - = H2 ↑
稀硫酸
锌片
H+
Zn2+
e-
SO42-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Zn>H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Zn2+Zn2+
e-
e-
e-
e-
H+
SO42-
电子移动方向: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稀硫酸
锌片
铜片
2、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
2H++2e- =H2↑
(还原反应)
e-
H+
SO42-
Zn2+
e-
阴离子
阳离子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
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2、铁和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以下反应可否设计成原电池?
否
是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装置
① ② ③
能否构成原电池
构成原电池条件
(电极材料)
实验探究二:
能
(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能
不能
思考:
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可以是哪类物质?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导电)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导电)
实验探究三:
(溶液)
实验装置
(1) (2) (3)
能否构成原电池
构成原电池条件
能
Fe
能
不能
思考:
反应实质?
电极必须插入 电解质溶液 中
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质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四:
(是否闭合)
实验装置
(1) (2)
能否构成原电池
构成原电池条件
不能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能
思考:
两电极直接接触算闭合回路吗?
是
3、原电池构成条件:
(1)首先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金属或一种非金属导体)
(3)电解质溶液
(4)闭合回路
Zn
Cu
Zn
Cu
A
B
C
D
E
F
√
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
√
G
√
水果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正极(石墨): 2H++2e - = H2 ↑
正极(铜片): Cu2+ + 2e - = Cu
试着写出下列原电池的两极上的电极反应:
总反应:Zn+2H+ = Zn2++H2↑
总反应:Zn+Cu2+ = Zn2++Cu
2.请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Cl2= Cu + FeCl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并写出正负极反应。
Fe
CuCl2 溶液
负极(铁片): Fe -2e - = Fe2+
正极(碳棒): Cu2+ + 2e- = Cu
利用Cu+2FeCl3===2FeCl2+CuCl2设计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u):Cu - 2e- →Cu2+(氧化反应)
正极(C):2Fe3++2e-→2Fe2+(还原反应)
1、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Y>X>Z D.Y>Z>X
C.Y>X>Z
练一练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金属性 负极>正极
电流:正极 负极
2H2+O2=2H2O
化合价升高,失去4e-,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e-
电极、反应场所
阳离子
阴离子
注意:
e-不下水
化合价降低,得到4e-,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H2-4e-=4H+
O2+4e- =2H2O。
H2-2e-=2H+
或
负极:
正极:
+4H+
CH4
CH4+2O2=2H2O+CO2
负极:
正极:
CH4 =CO2
+2H2O
-8e-
+8H+
(1)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首先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金属或一种非金属导体)
(3)电解质溶液(离子导体)
(4)闭合回路(电子导体)
1、原电池原理: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氧化反应
原电池
电解质溶液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还原反应
阴离子
阳离子
负极
正极
导线
电解质溶液
负极反应物
失电子氧化反应
正极反应物
得电子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
传导电子
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
Zn-2e-=Zn2+
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2H++2e-=H2↑
2、现有A、B、C、D四种金属,把A、
B分别浸入稀H2SO4中,产生气泡都
很慢;把C、D分别浸入稀H2SO4中,
产生气泡都很快;把A、B用导线连
接时,A上有气泡析出;把C浸入D的
硝酸盐溶液中,C的表面有D析出。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为 。
C>D>B>A
(3)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例: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盐酸)反应制H2,常用粗锌,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的溶液(或稀盐酸)形成原电池,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1、三个反应
负极:
还原剂-ne-=氧化产物
正极:
氧化剂+ne-=还原产物
2H2-4e-===4H+
O2+4e-+4H+===2H2O。
电池反应(总反应):
2H2+O2===2H2O
2.三个方向
电子:负 正
外电路:
内电路:
阳离子 正极
阴离子 负极
电流方向
电子不下水
外:正 负
内:负 正
没有条件
O2-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变价数
Fe为负极,Ag为正极,硫酸铜溶液为离子导体构成原电池
正负极反应物各是什么?-----
氧化还原反应?
正极反应物---氧化剂(降价)
负极反应物---还原剂(升价)
模型
分析:
溶液中铜离子在银电极上得电子,生成的铜附着在银电极上,使右侧电极增重
答案
Zn?
Cu2+
Fe+Cu2+=Fe2++Cu
Fe
活泼性:Zn>Fe
所以:Zn失电子为负极反应物
Zn
Zn2+
Fe电极增重
稀硫酸,现象?
Fe溶解Ag电极上有气泡
写出电极反应式、总方程式
负极:Fe-2e-=Fe2+
正极:Cu2++2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