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程
标准
素养
聚焦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简述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和世界贸易的形成与发展,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知道茶和钟表分别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符号,简述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和中山装的特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
3.概述茶叶贸易、钟表贸易和文化产品贸易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500
2000
1900
一战
1950
新航路开辟
二战
苏联解体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近代以来的世界
【图说历史】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
思考: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有何特点?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丝绸之路),世界各地仍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时空观念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P55第一目,梳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有何认识。
15世纪以前
新航路与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20世纪以来
世界贸易局限在各州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洲际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贸易额大增
世界贸易一度受到极大挫折;
最终趋势:世界贸易突飞猛进;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认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1、形成过程
【温故知新】世界市场形成和和商业贸易的变化(提示:选必2第8课)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暴力掠夺、 原始资本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世界市场范围扩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表现
阶段 表现
洲际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5世纪末—18世纪)
新航路开辟
◎物种交换示意图
◎英国东印度公司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 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 澳门 白银(日本长崎)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 马尼拉 白银(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航线)
知识回顾:(纲要下第7课)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 选必第8课)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表现
阶段 表现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工业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原料)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③世界贸易额增长;
从经济上说,一国的贫富同天然物产多寡的关系极微,实际上完全取决于投入的人力多寡和技术的高低。例如,土地肥沃的印度贫穷,天然物产极少的荷兰却很富。所以,在制造产品国家和出产原料国家之間的贸易上,前者是用无形无限的人力,后者是用有形有限的物产,是力与物交易。——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870、191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后 ,世界贸易出现怎样的新特点?
①生产出现国际分工:工业制成品(欧美发达国家) 初级产品(其余国家地区)
②国际贸易呈现多中心的格局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表现
阶段 表现
世界贸易一度受到极大挫折; 最终趋势:世界贸易突飞猛进;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20世纪以来)
20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曲折发展;
90年代以来:
①贸易出口总值增长。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929-1933 美国 英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28.4% 8.4% 1/3
外贸缩减 70%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近300万 300万 3000万
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日本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上半期全球贸易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曲折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②冷战③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发展原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及各国谈判
大 事 年 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78年 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20世纪下半期促进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原因:
①从GATT到WTO;贸易关税谈判;
②中国改革开放;
③冷战的结束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
⑤跨国公司的发展
年份 海外的分支机构总产值 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 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
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年 4.77% 20.02% 30.30%
1990年 6.27% 23.56% 26.41%
1995年 5.99% 27.63% 14.86%
2000年 9.63% 47.70% 44.67%
2005年 9.03% 46.18% 32.31%
2910年 10.24% 39.98% 33.04%
【学思之窗】198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
——根据卢进勇、杨国亮、杨立强等编著《中外跨国公司发展史》编制
思考: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②经济实力强大; 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3、原因
15世纪以前
新航路与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20世纪以来
世界贸易局限在各州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洲际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贸易额大增
世界贸易一度受到极大挫折;
最终趋势:世界贸易突飞猛进;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归纳总结: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洲际贸易的扩大;
其他:③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资本的扩张性;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⑤科技革命;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⑦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⑧跨国公司的推动;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等。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两者的关系
生产者
消费者
商业贸易
文化交流
国际贸易
的全球化
国际文化
交流融合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二)概况
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字字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萧风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特征
传播 最初
16世纪以后
创新
历史悠久;蕴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英国: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 “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以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
以东南沿海为主要枢纽的“海上丝绸之路”
以武夷山为起点,通往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从中国西南地区出发向印度半岛延伸的“茶马古道”
茶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茶叶贸易通道
▲中俄万里茶道
▲《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油画 [法]雷诺阿
▲日本茶道
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18C以来饮茶之风在英国社会流行开来的原因
①茶叶本身拥有较高的饮用价值;
②茶叶适应工业化时代的需要
③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发展,茶叶流通种类数量增加
2、衣——服饰交流国际化
法国 17世纪末
18世纪
20世纪初
日本
中国
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中国的面料、款式和龙凤花草纹样等。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孔子”),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路易十四身穿中国服饰,坐着四人大轿出行
▲伊藤博文出席鹿鸣馆的舞会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孔子服”
四个口袋寓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五粒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历史资料】中山装
其造型特征: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思考:试结合材料说说民国中山装哪些地方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哪些地方借鉴了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家统一大业。
西方文化: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3、用——钟表文化
进口 16世纪中期
18世纪
国产
诞生于欧洲,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更钟)
▲更钟
更钟就是古代计时的工具,是清代造办处将西方科技与中国计时完美结合的产物。
◎利玛窦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明)
思考:18世纪工业革命与钟表的关系,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有何变化
①时间观念逐渐精准化;②逐渐适应工业文明。
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表现: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 《卧虎藏龙》第73届奥卡最佳外语片
◎郎朗获德国“联邦十字勋章”
◎ 《打,打个大西瓜》
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4、文化产业:20世纪以来的文化交流
区域 全球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曲折发展
突飞猛进
茶文化
服饰文化
钟表文化
其他文化产业
全球贸易网
文化交流
文化也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认识: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本课小结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1.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C.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
√
1
2
3
4
5
6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1
2
3
4
5
6
第一步 第二步
① 提出世界市场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形成的观点 寻找到亚当·斯密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② 提出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观点 寻找到当时工业革命掀起殖民扩张的资料作证据
A.① B.③④ C.③ D.②③
√
1
2
3
4
5
6
③ 查阅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论
④ 查阅到联合国的职能 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3.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1
2
3
4
5
6
4.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经济融合
D.部分国人的科学意识开始觉醒
√
1
2
3
4
5
6
5.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了18世纪200多件中外各式钟表,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这件藏品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②“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③西方完成工业革命 ④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1
2
3
4
5
6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