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5 12:46:50

文档简介

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下列有关气候变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B. 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的排放量
C. 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 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
2.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毋覆巢, 毋杀孩虫、胎夭飞鸟, 毋麝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 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 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提高出生率
B. 《汜胜之书》“又种薤(非)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 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
C.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 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大田》中“去其螟螣, 及其蟊贼, 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 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3. 山东省对万福河湿地公园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退耕还湿,改善水质,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 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油葵带、荷花带等湿地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地修复中, 应选择具有不同生态位的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
B. 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油葵带、荷花带, 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 主要利用群落演替理论
D. 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该设计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体现行为信息在种群层次上的作用
B. 狼通过兔子散发的气味跟踪、捕食兔子,体现化学信息在群落层次上的作用
C. 莴苣种子萌发需要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号,体现物理信息在个体层次上的作用
D.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层次,而且是单向地、不对等地传递
5.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 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D. 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6. 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 )
A. 捕食 分解者 B. 寄生 消费者 C. 寄生 分解者 D. 竞争 分解者
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越多,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8. 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通过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 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9. 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养殖方式。如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贝类和海带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B. IMTA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 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D. 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10.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拥有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活化石的聚集地和古老、珍稀、特有物种的避难所,有植物约3183种,真菌、地衣约927种,药用植物超过1800种,脊椎动物约483种。稀有白化动物如白蛇、白熊等是动物资源的亮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随机布置的多个红外相机统计白熊的个体数量
B. 泥炭藓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严格禁止开发和利用森林公园中的各种资源
D. 此森林公园中由于生物种类多、生物间的关系复杂,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高
11. 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洋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鸟类求偶时会进行复杂的炫耀行为有利于繁殖,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 在农田中适当增加生物种类,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12. 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13.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1)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1中,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时,需要拨开表层的土壤
B. 实验2中,实验组的土壤在灭菌处理时尽可能保持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变
C. 实验1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湿、趋暗和避高温等特性
D. 实验2是一个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尽可能相同且适宜
14.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优良新品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
A. 去除亲本体细胞的细胞壁 B.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 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诱导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5.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灭绝生物的“复活”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刚死亡,下列“复活”野驴的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
A. 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 取出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 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 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16. 下面是有关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的流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终止
A. 焙烤可以杀死大麦种子的胚,并使淀粉酶变性失活
B. 发芽的过程中大麦会产生淀粉酶,将大麦中的淀粉分解
C. 发酵的过程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
D. 蒸煮可以杀死糖浆中的微生物,避免杂菌污染
17. 丙草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B. 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有利于丙草胺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C. 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1.7×109个
D. 除了用图中所示计数方法之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18. 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 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19. 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即可
C. 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
D. 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20.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C. 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植物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
21. 如图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培育试管动物的大致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的获能以及与卵母细胞受精都可在获能液中进行
B. 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性供体可以获得较多的卵母细胞
C. 胚胎移植越早越利于胚胎的后期发育
D. 体外受精过程中也会发生透明带反应
22. 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
B. 若①是花粉,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C. 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
D. 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
23. 如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
时间,以免损伤细胞
B. 培养液中可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
以避免杂菌污染
C. 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D. 培养至第6天时,新产生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24. 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可以和甲特异性结合
B. 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融合等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不能生长
D. 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25. 2022年3月,中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在解决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排斥等问题上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诱导形成全能干细胞的过程和癌变的过程一样均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全能干细胞可实现人体器官体外再生,该过程可能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并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均不相同
D. 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寿命很短,在红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并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
26.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B. 胚胎移植中的受体和供体需同期发情处理
C. 胚胎分割技术获得的个体基因型相同 D. 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27. “鉴别”与“筛选”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胎移植前,取内细胞团细胞做DNA分析,鉴别动物性别
B. 筛选硝化细菌时,培养基中不加碳源
C.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 用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筛选时,实验组接种微生物,对照组不接种微生物
28. 关于胚胎分割移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胚胎分割移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刚出生的动物体重偏轻、毛色和斑纹存在差异等
B. 分割胚胎一般用分割针或者分割刀进行分割
C. 不论选择桑椹胚还是囊胚进行分割,分割时的具体操作完全相同
D. 胚胎分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为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29. 下列有关“多莉”羊克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代孕的母羊一般不会对植入的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B. 重组卵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需定期用胰酶处理防止其贴壁生长
C. “多莉”羊的形成过程与试管动物的培育过程会用到相同的技术
D. “多莉”羊有不只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某些性状
30.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 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保持一定浓度的CO2,其目的是促进动物细胞呼吸
D. 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
31. (10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提出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资料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当前土壤退化问题逐渐突出。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塑造土壤结构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退田还湖这一措施是在___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为了保护东北豹,我国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这种措施属于______保护。
(4)蚯蚓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可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
(5)蚯蚓可通过分泌的信号分子提高植物抗逆性,机理如下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蚯蚓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了___________信息(填信息种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需要有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有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有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图示过程中,作为信息受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蚯蚓会间接影响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镉(Cd)是土壤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进入生物体内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可通过___________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2. (12分) 酵母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常用的生物。
(1)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中,要先充气后闭气,原因是______ (2分)。
(2)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时,水解秸秆所用的纤维素酶可来自微生物,分离产生该酶的微生物时,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 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 _____。
(3)虽然不同的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但是培养这些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四大营养成分,即_______、 、 _________和碳源。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___ ___。
(4)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接种微生物时,常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8分) 科学家研发出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高效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 、 。
(2) 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时,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只考虑两两融合),可能还有 、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 常用的诱导因素有 、 等。
(3) 要获得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至少经过 次筛选。
34. (10分) 体外受精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第一代试管婴儿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收集的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母体注射______________。从母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___(填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3)为了保证移植的胚胎正常发育,在移植前应对供体和受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各种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______________。
(5)若想获得更多具有相同遗传特性的胚胎,可进行 后再进行移植,则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 或囊胚,对囊胚分割时应注意将 均等分割。
(6)胚胎移植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
D A D D C B B A B C B D A C C
A B D B B C D D C B A B C B C
填空题:
31、(1)协同进化(生物进化、自然选择)
(2)生态系统;退耕还林还草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3)就地
(4)分解者 物质循环
(5)化学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
(6)食物链(营养级)
32、(12分)(1)先充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当酵母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后,需要闭气造成无氧环境,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
(2)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 (3) 水、无机盐、氮源; 高压蒸汽灭菌法
(4)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污染
33、(8分)(1)特异性强、灵数度高;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 B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 (答出两点)
(3)两次
35、(10分)(1)诱导精子获能 (2)一定的激素(促性腺激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中期) 
(3)同期发情 (4)血清  (5) 胚胎分割 桑葚胚 内细胞团
(6)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