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劲疾)
B.而闻者彰(清楚)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少许,少量,少部分)
D.而绝江河(横渡)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用心一也
D.范增数目项王
3.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二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课内阅读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B.假舟楫者(借助) 声非加疾也(快)
C.而绝江河(横渡) 劝学(鼓励)
D.而致千里(导致)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2.下列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⑤/②/④⑦/⑥⑧
B.①3⑤/②④/⑥/⑦/⑧
C.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远达千里。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
6.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使读者容易接受。
B.本文把论点贯串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多变,使论辩生动有力。
C.本文叙议结合,先叙后议,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是记叙思想内容的深化。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富于变化。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须臾”为“片刻”的意思。
2.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两项为名词作状语;C项为数词活用作动词。
3.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中的“焉”均为兼词,是“于之,在这(那)里”的意思;D项中的“焉”是语气助词。
4.答案:C。
解析:原文“朽木不折”是说“舍”,“金石可镂”是说“不舍”,C项正好说反了。
5.(1)所以不积累一步两步,无从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积累涓涓细流,无从形成江海。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呀。
二、课内阅读
1.答案:C。
解析:A项,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B项,疾:劲疾。D项,致:到达。
2.答案:D。
解析:D项为名词作动词,游泳。A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3.答案:B。
解析:B项两个“者”都为语气词,引出原因。A项,介词,表示动作对象/介词,比。C项,代词,它/助词,衬音节。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词,不译。
4.答案:B。
解析:①③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⑦连词,表示并列关系。⑧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5.答案:B。
解析:“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应改为“并非善于奔走”。
6.答案:A。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7.答案:C。
解析:本文没有使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