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23 17:30: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 共60分)
1.(2021五上·南沙期末)“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
D.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2021五上·南沙期末)以下是光源的是(  )。
A.波光粼粼的水面 B.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
C.大楼玻璃中刺眼的光 D.月亮
3.(2021五上·南沙期末)在开凿隧道时,工人常常使用激光指引挖掘机前行,保证隧道平直,利用的原理是(  )
A.光有穿透性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被遮挡会形成阴影
4.(2021五上·南沙期末)雾天出行时,我们依然能看到人行横道旁的红绿灯,这是因为光(  )。
A.能在雾中传播 B.能穿过一切物体
C.不能穿过雾 D.不沿直线传播
5.(2021五上·南沙期末)以下情况主要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雨后天晴出现彩虹 B.排队时向前对齐
C.背着太阳喷水出现彩虹 D.在太阳下吹泡泡出现彩色光带
6.(2021五上·南沙期末)可以使白光通过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这种镜是(  )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潜望镜 D.哈哈镜
7.(2021五上·南沙期末)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将红、绿、蓝三种颜色分别均匀地涂在扇形里,快速转动圆盘,可以看到(  )。
A.青色 B.黄色 C.紫色 D.白色
8.(2021五上·南沙期末)南沙区的地形大多比较宽广平坦,所以南沙区的主要地形应为(  )。
A.高原 B.盆地 C.山地 D.平原
9.(2021五上·南沙期末)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的哪个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都有可能
10.(2021五上·南沙期末)大理岩产于中国云南大理,它是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那么大理岩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以上都不是
11.(2021五上·南沙期末)以下不属于地壳运动造成影响的一项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岩层弯曲变形 D.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12.(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选项中,不能导致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的是(  )。
A.海水冲刷 B.风化作用 C.大地震 D.乱扔垃圾
13.(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的是(  )。
A.敦煌雅丹地貌 B.戈壁
C.岩石风化 D.绿洲
14.(2021五上·南沙期末)降雨的过程中,最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  )。
A.大石块 B.大树 C.黏土和细沙 D.小草
15.(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自然条件中,土地的样貌最不容易发生改变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C.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D.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16.(2021五上·南沙期末)如图,按顺序写出计时工具的名称(  )
A.日晷、水钟、电子手表、机械摆钟
B.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电子手表
C.日晷、水钟、机械摆钟、电子手表
D.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电子手表
17.(2021五上·南沙期末)某小组正在进行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嘴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
B.在香燃烧到标记点时记录时间
C.找无风的环境进行实验
D.在香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18.(2021五上·南沙期末)往塑料杯中加入500毫升水,在杯底开小孔,前3分钟流出了250毫升的水,那么,500毫升水全部流出可能需要(  )。
A.4分钟 B.5分钟 C.6分钟 D.7分钟
19.(2021五上·南沙期末)小明制作的水钟的刻度上疏下密,原因是:(  )
A.漏水孔的大小 B.水位的高低
C.容器的大小 D.容器的形状
20.(2021五上·南沙期末)在观察自制摆的活动中,小科观察到了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 。
A.摆的幅度越来越大
B.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次数是不同的
C.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可能会不同
D.摆动后的摆会一直摆下去,不会停止摆动
21.(2021五上·南沙期末)小科同学制作了甲、乙两个摆钟。其中甲摆钟的摆绳长度为20厘米,乙摆钟的摆绳长度为10厘米,两个摆钟的摆动快慢关系是(  )。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甲和乙一样快 D.无法比较
22.(2021五上·南沙期末)现在有一个1分钟摆动50次的摆,若要使这个摆摆动速度变快,我们可以对摆进行下列哪种操作?(  )
A.将摆锤变重 B.将摆绳长度变短
C.将摆绳长度变长 D.将摆锤变轻
23.(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计时器中,计时精度最精准的是(  )。
A.日晷 B.摆钟 C.水钟 D.原子钟
24.(2021五上·南沙期末)方芳同学是五年级1班的女生,她的体重指数的数值是17.8,根据下表,她的体重属于(  ) 。
学生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体重指数(BMI)(千克/米2) 肥胖: >24.2 肥胖: >23.0
超重: 21.5~24. 1 超重: 20.6~22.9
正常: 14.4~21.4 正常: 13.8~20.5
低体重:≤14.3 低体重: <13.7
A.肥胖 B.正常 C.超重 D.低体重
25.(2021五上·南沙期末)小明同学从篮球场路过时,突然有一个篮球向他飞来,他快速伸出手接住了球。这是小明体内的什么器官在指挥他做出反应?(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6.(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健康没好处
B.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挤压出心脏
C.安静状态下,健康的人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300次
D.心脏次跳动之后,不会有短暂的休息
27.(2021五上·南沙期末)实验课上,小芳同学用筷子、橡皮筋和线绳制作出了运动模型(如图),其中哪个物品模拟的结构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
A.筷子 B.橡皮筋
C.线绳 D.筷子、橡皮筋和线绳
28.(2021五上·南沙期末)神经系统中,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且分布于全身的是(  )。
A.神经 B.大脑 C.脊髓 D.脑
29.(2021五上·南沙期末)考试前一天小明觉得压力大,下列哪种方法能帮助他减小压力? (  )
A.到公园适当运动 B.打游戏转移注意力
C.自己困在房间 D.熬夜晚睡
30.(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属于健康行为的是(  ) 。
A.吃饭挑食 B.为了减肥不吃饭
C.经常进行锻炼 D.吃完饭后马上睡觉
二、综合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31.(2021五上·南沙期末)(一)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下雨时,水流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奔腾的河水夹杂着岩屑和土粒对河岸进行磨削。这种将岩石、沙土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壤,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沉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
(1)根据材料,奔腾的河水夹杂着   和   对河岸造成磨削,   和   也参与了对河床和河岸的磨削。这种将岩石、沙土破坏和   的现象叫做   。
(2)河流注入海洋时,泥沙会   下来,形成三角洲。
(3)能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因素非常多,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河流改变地表特点较   (选填“快速”或“缓慢”)。
(4)下列地形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相似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B.敦煌的雅丹地貌
C.长白山天池 D.塔克拉玛干沙漠
32.(2021五上·南沙期末)(二)自行车的后轮挡板上通常装有尾灯。将尾灯从自行车的后轮挡板上拆下,可观察到它是由许多正方体的微棱镜构成。
如图1,自行车在夜间行驶,当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自行车尾灯上时,使其看上去特别显眼,就会引起司机的注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光照到自行车尾灯微棱镜时产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光在微棱镜里转了2次弯后,如图2所示,最终射出的光线和射入光线的方向相反。我们把微棱镜的这一特性称为“回光特性”。
(1)根据材料,自行车尾灯应用的科学原理是光的   和光的   。
(2)如图2,光线一共转了   次弯,最终射出的光线和射入光线的方向   ,这一特性称为   。
(3)(多选题)以下情况用到反射原理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人 B.水中出现树木的倒影
C.从汽车反光镜看到后面的车 D.太阳下大树的影子
33.(2021五上·南沙期末)(三)潜水艇的潜望镜被誉为潜水艇的“眼睛”,当潜水艇在水下时,潜水艇指挥员需要对外进行观察,通过潜望镜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水面上的情况。请用箭头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34.(2021五上·南沙期末)(四)某科学小组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制作了三个摆:
摆的名称 摆绳长度(单位:厘米) 摆锤重量(单位:克) 摆动次数
甲 15 50 25
乙 15 25 25
丙 30 50 50
(1)科学小组准备了三种做摆绳的材料,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最合适?(  )
A.细麻绳 B.弹簧 C.橡皮筋
(2)小科同学选择甲和乙进行对比实验,你认为他想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呢?(  )
A.摆锤重量 B.摆绳长度 C.摆锤形状
(3)小雅同学想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她选择了乙和丙进行对比实验,你认为合理吗?   (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4)通过甲和丙的对比,小组得出了“摆的快慢与   有关"的结论。
(5)每个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可能会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呢?   
(6)想让摆一分钟的摆动次数增加,他需要对 (填“摆绳长度”或者“摆锤重量”)进行调整。从以下表格可知,想让摆一分钟摆动60次,下面的哪种摆绳长度合适?(  )
实验次数 摆绳长度(单位:厘米) 摆动次数
1 28 54
2 26 57
3 24 61
A.26厘米 B.25厘米 C.24厘米
35.(2021五上·南沙期末)(五)小亮同学进行定点投篮训练。他在相同位置进行了多轮投篮练习,每轮投篮10次,将得分结果记录如下。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投篮得分记录表
轮数 1 2 3 4 5
得分 2 3 5 8 10
(1)定点投篮训练时,每次投球的位置应保持   (填“相同”或“不同”)。
(2)在投篮这个动作中,骨骼不能独立运动,需要   和   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的   系统。
(3)投篮时,信号从指挥中心传递到手的顺序是:神经中枢→   神经(选填“传入”或“传出”)→肌肉运动(投篮)。
(4)如果人的神经中枢受损,那么他就   (填“能”或“不能”)完成投篮活动。
(5)为保护神经系统,我们可以怎么做?请你写出两点:
①   。
②   。
(6)通过反复练习,小亮同学投篮的命中率会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A的说法错误。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不是光沿直线传播,故B的说法错误。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对光线进行反射,形成水中的月亮,所以C说法正确。
D、“猴子捞月”的故事说的是猴子看见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水中出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故D说法错误。
2.【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微弱的烛光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水面波光粼粼、镜子中刺眼的光芒自身不能发光,可以反射光,它们不是光源。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为了保证隧道平直,工人们利用光的这个特性,进行隧道开凿。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雾天出行时,我们依然能看到人行横道旁的红绿灯,这是因为光能在雾中沿直线传播。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雨后出现彩虹是因为雨后的小水滴充当了三棱镜的功能,将光分成了7种颜色;
B.排队时向前看是运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背着太阳喷水是因为喷出来的水充当了三棱镜的功能,将光分成了7种颜色;
D.在太阳下吹泡泡出现彩色光带是因为泡泡充当三棱镜的功能,将光分成了7种颜色。
6.【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在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散成7种颜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7.【答案】D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的三种基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用水彩笔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8.【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平原地形大多比较宽广平坦,所以南沙区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9.【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地震是发生在地壳内部的运动。
10.【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11.【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作用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有火山、地震等现象,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形成的。
12.【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部力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等,内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地形不断变化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水冲刷、风化作用和大地震都会导致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所以此题选D。
13.【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风具有侵蚀作用,会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断货的雅丹地貌、戈壁和岩石的风化,都是风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绿洲不属于风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雨水对土地侵蚀的过程中,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黏土和细沙,颗粒小。
15.【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地侵蚀最厉害。
16.【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计时器,是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我们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分析图表可知,第一幅是日晷,第二幅是受水型水钟,第三幅是机械摆钟,第四幅是电子手表。
17.【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某小组探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前应将香平均标记成几段,实验前应该检查香是否受潮,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实验,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不能在实验中吹一吹香,也不能熄灭香—段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8.【答案】D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水滴的快慢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往一次性塑料杯装入500毫升的水,在杯底开小孔,漏出250毫升水需要3分钟;那么漏完500毫升水可能需要7分钟。
19.【答案】B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水滴的快慢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制作水钟刻度上疏下密的原因是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钟的滴速。
20.【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由于有外力的施加,一开始摆动的速度较快,摆的幅度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动的速度变,摆动的幅度慢慢缩小。
21.【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的越快。所以此题选B。
22.【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要使一分钟摆50次的摆速度变快,需要将摆绳的长度变短。选项B符合题意。
23.【答案】D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根据对计时工具及特点的认识,日晷、摆钟和水钟比较,其计时精度最准的是摆钟。
24.【答案】B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方芳是一位女生,对照五年级女生体重指数正常范围,发现17.8在13.8至20.5之间,所以方芳的体重属于正常。选项B符合题意。
25.【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能够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26.【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我们人的动力源泉,为人类运动提供动力,我们需要保护心脏。
A.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脏供血能力;
B.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挤压出心脏;
C.安静状态下,健康的人心脏一分钟跳动次数大约是90-110下;
D.心脏每次跳动之后,会有短暂的休息。
所以此题选B
27.【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利用筷子、橡皮筋、线绳做成的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该模型中,筷子、橡皮筋、线绳分别对应的是骨骼、肌肉和关节。
28.【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部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椎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29.【答案】A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正确对待考试压力。难度较易。小明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心慌、大脑不听使唤,这属于考试焦虑,可以通过调控情绪得到缓。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或自我暗示来克服压力。适当运动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30.【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健康行为包括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休息、适量睡眠与健康娱乐等。经常锻炼属于健康行为。
31.【答案】(1)岩屑;土粒;温度;风;搬走;侵蚀
(2)三角洲
(3)缓慢
(4)A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水对地形和地貌会造成侵蚀,流水具有侵蚀作用。由材料可知,河水夹杂着岩屑和土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温度和风力的作用下,磨削、溶蚀河底,使得河床加深、拓宽,这种现将岩石、沙土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2)由材料可知,河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中,在入海口处会形成三角洲。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快速改变地形地貌,与之相比,流水、风化等侵蚀速度较慢。
(4)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容易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因此选择A。
32.【答案】(1)直线传播;反射
(2)2;相反;回光特性
(3)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自行车的尾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
(2)由题可知,光在自行车尾灯内经过两次反射,最终形成和入射光方向相反的光。这样的特性被称为回光特性。
(3)看到镜子里的人、水中出现树木的倒影、从汽车反光镜看到后面的车都是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太阳下大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此题选ABC。
33.【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潜望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光线进行2次反射,传入人眼。
34.【答案】(1)A
(2)A
(3)否;不知道是哪个因素引起实验结果变化
(4)摆绳长度
(5)不准确;进行3次实验
(6)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在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要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是与摆的长短有关还是与摆锤的质量有关。
(1)弹簧、橡皮筋具有弹力,不适宜用作摆绳,所以此题选A。
(2)观察甲、乙两组实验,发现摆绳长度一样,摆锤质量不一样,所以这两组实验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3)研究时要控制变量,研究摆锤质量是否与摆的快慢有关,需要控制的是摆锤质量,乙和丙的摆锤质量不一样,摆绳长度也不一样,不知道是哪个因素引起的结果不一样,所以选择这两个实验进行对比不合适。
(4)观察甲和丙,发现摆锤质量一样,摆绳长度不一样,摆的次数不一样,所以可以得知: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5)科学实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因为科学实验有不确定性,只进行一次实验,数据会出现偏差。
(6)观察摆的次数,发现摆绳长度在24至26厘米之间时,摆动次数是60次左右,将摆绳长度调整为25厘米时,摆动次数可能是60次。
35.【答案】(1)相同
(2)关节;肌肉;运动
(3)传出
(4)不能
(5)适量运动;保护大脑
(6)提高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1)定点投篮训练,每次投球的位置应该保持相同;
(2)人体在做动作时,是由骨骼配合肌肉和关节一起运动的。 在投篮这个动作中,骨骼不能独立运动,需要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3)神经系统工作时,信号由神经中枢传递到传出神经,再到肌肉运动。
(4)如果人的神经中枢受损,则人体传入神经传递的信号没有处理中枢,不能传递到传出神经,不能完成投篮活动。
(5)适量运动、避免肌肉损伤、保护神经中枢——大脑、保护眼睛等,都能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
(6)反复练习,能够增加肌肉记忆,有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 共60分)
1.(2021五上·南沙期末)“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
D.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A的说法错误。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不是光沿直线传播,故B的说法错误。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对光线进行反射,形成水中的月亮,所以C说法正确。
D、“猴子捞月”的故事说的是猴子看见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水中出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故D说法错误。
2.(2021五上·南沙期末)以下是光源的是(  )。
A.波光粼粼的水面 B.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
C.大楼玻璃中刺眼的光 D.月亮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微弱的烛光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水面波光粼粼、镜子中刺眼的光芒自身不能发光,可以反射光,它们不是光源。
3.(2021五上·南沙期末)在开凿隧道时,工人常常使用激光指引挖掘机前行,保证隧道平直,利用的原理是(  )
A.光有穿透性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被遮挡会形成阴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为了保证隧道平直,工人们利用光的这个特性,进行隧道开凿。
4.(2021五上·南沙期末)雾天出行时,我们依然能看到人行横道旁的红绿灯,这是因为光(  )。
A.能在雾中传播 B.能穿过一切物体
C.不能穿过雾 D.不沿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雾天出行时,我们依然能看到人行横道旁的红绿灯,这是因为光能在雾中沿直线传播。
5.(2021五上·南沙期末)以下情况主要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雨后天晴出现彩虹 B.排队时向前对齐
C.背着太阳喷水出现彩虹 D.在太阳下吹泡泡出现彩色光带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雨后出现彩虹是因为雨后的小水滴充当了三棱镜的功能,将光分成了7种颜色;
B.排队时向前看是运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背着太阳喷水是因为喷出来的水充当了三棱镜的功能,将光分成了7种颜色;
D.在太阳下吹泡泡出现彩色光带是因为泡泡充当三棱镜的功能,将光分成了7种颜色。
6.(2021五上·南沙期末)可以使白光通过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这种镜是(  )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潜望镜 D.哈哈镜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在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散成7种颜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7.(2021五上·南沙期末)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将红、绿、蓝三种颜色分别均匀地涂在扇形里,快速转动圆盘,可以看到(  )。
A.青色 B.黄色 C.紫色 D.白色
【答案】D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的三种基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用水彩笔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8.(2021五上·南沙期末)南沙区的地形大多比较宽广平坦,所以南沙区的主要地形应为(  )。
A.高原 B.盆地 C.山地 D.平原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平原地形大多比较宽广平坦,所以南沙区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9.(2021五上·南沙期末)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的哪个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都有可能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地震是发生在地壳内部的运动。
10.(2021五上·南沙期末)大理岩产于中国云南大理,它是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那么大理岩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11.(2021五上·南沙期末)以下不属于地壳运动造成影响的一项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岩层弯曲变形 D.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作用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有火山、地震等现象,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形成的。
12.(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选项中,不能导致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的是(  )。
A.海水冲刷 B.风化作用 C.大地震 D.乱扔垃圾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部力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等,内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地形不断变化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水冲刷、风化作用和大地震都会导致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所以此题选D。
13.(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的是(  )。
A.敦煌雅丹地貌 B.戈壁
C.岩石风化 D.绿洲
【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风具有侵蚀作用,会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断货的雅丹地貌、戈壁和岩石的风化,都是风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绿洲不属于风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
故答案为:D。
14.(2021五上·南沙期末)降雨的过程中,最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  )。
A.大石块 B.大树 C.黏土和细沙 D.小草
【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雨水对土地侵蚀的过程中,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黏土和细沙,颗粒小。
15.(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自然条件中,土地的样貌最不容易发生改变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C.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D.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地侵蚀最厉害。
16.(2021五上·南沙期末)如图,按顺序写出计时工具的名称(  )
A.日晷、水钟、电子手表、机械摆钟
B.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电子手表
C.日晷、水钟、机械摆钟、电子手表
D.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电子手表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计时器,是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我们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分析图表可知,第一幅是日晷,第二幅是受水型水钟,第三幅是机械摆钟,第四幅是电子手表。
17.(2021五上·南沙期末)某小组正在进行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嘴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
B.在香燃烧到标记点时记录时间
C.找无风的环境进行实验
D.在香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某小组探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前应将香平均标记成几段,实验前应该检查香是否受潮,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实验,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不能在实验中吹一吹香,也不能熄灭香—段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8.(2021五上·南沙期末)往塑料杯中加入500毫升水,在杯底开小孔,前3分钟流出了250毫升的水,那么,500毫升水全部流出可能需要(  )。
A.4分钟 B.5分钟 C.6分钟 D.7分钟
【答案】D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水滴的快慢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往一次性塑料杯装入500毫升的水,在杯底开小孔,漏出250毫升水需要3分钟;那么漏完500毫升水可能需要7分钟。
19.(2021五上·南沙期末)小明制作的水钟的刻度上疏下密,原因是:(  )
A.漏水孔的大小 B.水位的高低
C.容器的大小 D.容器的形状
【答案】B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滴漏水滴的快慢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制作水钟刻度上疏下密的原因是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钟的滴速。
20.(2021五上·南沙期末)在观察自制摆的活动中,小科观察到了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 。
A.摆的幅度越来越大
B.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次数是不同的
C.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可能会不同
D.摆动后的摆会一直摆下去,不会停止摆动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由于有外力的施加,一开始摆动的速度较快,摆的幅度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动的速度变,摆动的幅度慢慢缩小。
21.(2021五上·南沙期末)小科同学制作了甲、乙两个摆钟。其中甲摆钟的摆绳长度为20厘米,乙摆钟的摆绳长度为10厘米,两个摆钟的摆动快慢关系是(  )。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甲和乙一样快 D.无法比较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的越快。所以此题选B。
22.(2021五上·南沙期末)现在有一个1分钟摆动50次的摆,若要使这个摆摆动速度变快,我们可以对摆进行下列哪种操作?(  )
A.将摆锤变重 B.将摆绳长度变短
C.将摆绳长度变长 D.将摆锤变轻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要使一分钟摆50次的摆速度变快,需要将摆绳的长度变短。选项B符合题意。
23.(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计时器中,计时精度最精准的是(  )。
A.日晷 B.摆钟 C.水钟 D.原子钟
【答案】D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根据对计时工具及特点的认识,日晷、摆钟和水钟比较,其计时精度最准的是摆钟。
24.(2021五上·南沙期末)方芳同学是五年级1班的女生,她的体重指数的数值是17.8,根据下表,她的体重属于(  ) 。
学生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体重指数(BMI)(千克/米2) 肥胖: >24.2 肥胖: >23.0
超重: 21.5~24. 1 超重: 20.6~22.9
正常: 14.4~21.4 正常: 13.8~20.5
低体重:≤14.3 低体重: <13.7
A.肥胖 B.正常 C.超重 D.低体重
【答案】B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方芳是一位女生,对照五年级女生体重指数正常范围,发现17.8在13.8至20.5之间,所以方芳的体重属于正常。选项B符合题意。
25.(2021五上·南沙期末)小明同学从篮球场路过时,突然有一个篮球向他飞来,他快速伸出手接住了球。这是小明体内的什么器官在指挥他做出反应?(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能够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26.(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健康没好处
B.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挤压出心脏
C.安静状态下,健康的人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300次
D.心脏次跳动之后,不会有短暂的休息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我们人的动力源泉,为人类运动提供动力,我们需要保护心脏。
A.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脏供血能力;
B.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挤压出心脏;
C.安静状态下,健康的人心脏一分钟跳动次数大约是90-110下;
D.心脏每次跳动之后,会有短暂的休息。
所以此题选B
27.(2021五上·南沙期末)实验课上,小芳同学用筷子、橡皮筋和线绳制作出了运动模型(如图),其中哪个物品模拟的结构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
A.筷子 B.橡皮筋
C.线绳 D.筷子、橡皮筋和线绳
【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利用筷子、橡皮筋、线绳做成的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该模型中,筷子、橡皮筋、线绳分别对应的是骨骼、肌肉和关节。
28.(2021五上·南沙期末)神经系统中,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且分布于全身的是(  )。
A.神经 B.大脑 C.脊髓 D.脑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部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椎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29.(2021五上·南沙期末)考试前一天小明觉得压力大,下列哪种方法能帮助他减小压力? (  )
A.到公园适当运动 B.打游戏转移注意力
C.自己困在房间 D.熬夜晚睡
【答案】A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正确对待考试压力。难度较易。小明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心慌、大脑不听使唤,这属于考试焦虑,可以通过调控情绪得到缓。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或自我暗示来克服压力。适当运动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30.(2021五上·南沙期末)下列属于健康行为的是(  ) 。
A.吃饭挑食 B.为了减肥不吃饭
C.经常进行锻炼 D.吃完饭后马上睡觉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健康行为包括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休息、适量睡眠与健康娱乐等。经常锻炼属于健康行为。
二、综合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31.(2021五上·南沙期末)(一)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下雨时,水流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奔腾的河水夹杂着岩屑和土粒对河岸进行磨削。这种将岩石、沙土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壤,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沉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
(1)根据材料,奔腾的河水夹杂着   和   对河岸造成磨削,   和   也参与了对河床和河岸的磨削。这种将岩石、沙土破坏和   的现象叫做   。
(2)河流注入海洋时,泥沙会   下来,形成三角洲。
(3)能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因素非常多,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河流改变地表特点较   (选填“快速”或“缓慢”)。
(4)下列地形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相似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B.敦煌的雅丹地貌
C.长白山天池 D.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1)岩屑;土粒;温度;风;搬走;侵蚀
(2)三角洲
(3)缓慢
(4)A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水对地形和地貌会造成侵蚀,流水具有侵蚀作用。由材料可知,河水夹杂着岩屑和土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温度和风力的作用下,磨削、溶蚀河底,使得河床加深、拓宽,这种现将岩石、沙土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2)由材料可知,河水会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中,在入海口处会形成三角洲。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快速改变地形地貌,与之相比,流水、风化等侵蚀速度较慢。
(4)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容易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因此选择A。
32.(2021五上·南沙期末)(二)自行车的后轮挡板上通常装有尾灯。将尾灯从自行车的后轮挡板上拆下,可观察到它是由许多正方体的微棱镜构成。
如图1,自行车在夜间行驶,当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自行车尾灯上时,使其看上去特别显眼,就会引起司机的注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光照到自行车尾灯微棱镜时产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光在微棱镜里转了2次弯后,如图2所示,最终射出的光线和射入光线的方向相反。我们把微棱镜的这一特性称为“回光特性”。
(1)根据材料,自行车尾灯应用的科学原理是光的   和光的   。
(2)如图2,光线一共转了   次弯,最终射出的光线和射入光线的方向   ,这一特性称为   。
(3)(多选题)以下情况用到反射原理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人 B.水中出现树木的倒影
C.从汽车反光镜看到后面的车 D.太阳下大树的影子
【答案】(1)直线传播;反射
(2)2;相反;回光特性
(3)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自行车的尾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
(2)由题可知,光在自行车尾灯内经过两次反射,最终形成和入射光方向相反的光。这样的特性被称为回光特性。
(3)看到镜子里的人、水中出现树木的倒影、从汽车反光镜看到后面的车都是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太阳下大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此题选ABC。
33.(2021五上·南沙期末)(三)潜水艇的潜望镜被誉为潜水艇的“眼睛”,当潜水艇在水下时,潜水艇指挥员需要对外进行观察,通过潜望镜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水面上的情况。请用箭头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潜望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光线进行2次反射,传入人眼。
34.(2021五上·南沙期末)(四)某科学小组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制作了三个摆:
摆的名称 摆绳长度(单位:厘米) 摆锤重量(单位:克) 摆动次数
甲 15 50 25
乙 15 25 25
丙 30 50 50
(1)科学小组准备了三种做摆绳的材料,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最合适?(  )
A.细麻绳 B.弹簧 C.橡皮筋
(2)小科同学选择甲和乙进行对比实验,你认为他想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呢?(  )
A.摆锤重量 B.摆绳长度 C.摆锤形状
(3)小雅同学想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她选择了乙和丙进行对比实验,你认为合理吗?   (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4)通过甲和丙的对比,小组得出了“摆的快慢与   有关"的结论。
(5)每个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可能会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呢?   
(6)想让摆一分钟的摆动次数增加,他需要对 (填“摆绳长度”或者“摆锤重量”)进行调整。从以下表格可知,想让摆一分钟摆动60次,下面的哪种摆绳长度合适?(  )
实验次数 摆绳长度(单位:厘米) 摆动次数
1 28 54
2 26 57
3 24 61
A.26厘米 B.25厘米 C.24厘米
【答案】(1)A
(2)A
(3)否;不知道是哪个因素引起实验结果变化
(4)摆绳长度
(5)不准确;进行3次实验
(6)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在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要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是与摆的长短有关还是与摆锤的质量有关。
(1)弹簧、橡皮筋具有弹力,不适宜用作摆绳,所以此题选A。
(2)观察甲、乙两组实验,发现摆绳长度一样,摆锤质量不一样,所以这两组实验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3)研究时要控制变量,研究摆锤质量是否与摆的快慢有关,需要控制的是摆锤质量,乙和丙的摆锤质量不一样,摆绳长度也不一样,不知道是哪个因素引起的结果不一样,所以选择这两个实验进行对比不合适。
(4)观察甲和丙,发现摆锤质量一样,摆绳长度不一样,摆的次数不一样,所以可以得知: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5)科学实验时,要进行多次实验,因为科学实验有不确定性,只进行一次实验,数据会出现偏差。
(6)观察摆的次数,发现摆绳长度在24至26厘米之间时,摆动次数是60次左右,将摆绳长度调整为25厘米时,摆动次数可能是60次。
35.(2021五上·南沙期末)(五)小亮同学进行定点投篮训练。他在相同位置进行了多轮投篮练习,每轮投篮10次,将得分结果记录如下。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投篮得分记录表
轮数 1 2 3 4 5
得分 2 3 5 8 10
(1)定点投篮训练时,每次投球的位置应保持   (填“相同”或“不同”)。
(2)在投篮这个动作中,骨骼不能独立运动,需要   和   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的   系统。
(3)投篮时,信号从指挥中心传递到手的顺序是:神经中枢→   神经(选填“传入”或“传出”)→肌肉运动(投篮)。
(4)如果人的神经中枢受损,那么他就   (填“能”或“不能”)完成投篮活动。
(5)为保护神经系统,我们可以怎么做?请你写出两点:
①   。
②   。
(6)通过反复练习,小亮同学投篮的命中率会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1)相同
(2)关节;肌肉;运动
(3)传出
(4)不能
(5)适量运动;保护大脑
(6)提高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1)定点投篮训练,每次投球的位置应该保持相同;
(2)人体在做动作时,是由骨骼配合肌肉和关节一起运动的。 在投篮这个动作中,骨骼不能独立运动,需要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3)神经系统工作时,信号由神经中枢传递到传出神经,再到肌肉运动。
(4)如果人的神经中枢受损,则人体传入神经传递的信号没有处理中枢,不能传递到传出神经,不能完成投篮活动。
(5)适量运动、避免肌肉损伤、保护神经中枢——大脑、保护眼睛等,都能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
(6)反复练习,能够增加肌肉记忆,有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