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3 20: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姓名:xxx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十五观花灯、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学情分析
春节时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因此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喜欢阅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从学生谈自己如何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情况,感受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最后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路得当的特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魅力。
2.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法、演示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各地区名族春节习俗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作者有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进一步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按时间顺序回顾作者在本篇课文中写了春节前后的哪几天?
2.分清详略:老舍先生写了这么多有关北京的春节活动,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3.学习除夕和元宵这两部分。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提问: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活动来详写呢?这样写好在哪里?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3.导学: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提问:北京的除夕有着怎样的特点?
(2)探讨:人们在除夕这一天会有哪些活动?
(3)思考: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除夕非常热闹?
(4)小结: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通过除夕人们的活动,用准确的语言文字写出了人们喜庆、团圆的情景。
(四)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出示课文片段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提问:作者抓住了什么来详写呢?这样写好在哪里?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写批注。
(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数量多。从“各形各色”,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又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3.想象:如果是自己走进了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象,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4.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课堂小结:
1.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2.作者列举了大量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反映出老北京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被老舍爷爷笔下的北京春节吸引了,作家之所以能将北京的春节描写的如此生动,让我们这么爱读,除了他用词精炼简洁,语言风趣外,还有一个秘密。让老舍爷爷自己来告诉你吧!(出示)
“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我还保持我的‘俗’与‘白’。”---老舍语言的俗白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风格。
八、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想想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用本课学到的方法练习写一写吧。
九、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天
作者:老舍
腊八 :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抓重点、写特色)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放鞭炮、吃糖
时间顺序 除夕: 喜庆团圆(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手法)
正月初一: 拜年、招待客人、逛庙会
元宵节: 张灯结彩(总分总的结构)
十、教学反思
在上《老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高潮”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哪些道具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 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致一下子来了,都热烈地讨论着。汇报时,学生们都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句,如灯多、人多、热闹等特点进行布景,营造出了一个处处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完后,再以选旁白演员为名,让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学生们读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预期。可见,若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