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3 20: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20年至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0%以上,但工人的平均工资和就业总人数几乎未变。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工人购买力下降 B.法西斯势力上台 C.贫富差距已消除 D.独立战争已爆发
2.九年级(6)班的同学开展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下面是二组同学展示的史料包,由此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B.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C.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3.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能促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以下两则史料能印证美国( )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惊广失措的人们聚集在位于华示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前。
A.发生了经济危机 B.爆发了南北战争
C.参加协约国作战 D.开展了工业革命
4.美国梦曾经非常美好。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商业周刊》调查表明: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B.美国经济大萧条
C.政府鼓励移民 D.经济重心转到亚洲
5.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
A.政府关注民生,干预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发达,产品供过于求
C.经济严重萧条,购买能力低下 D.对外交通发达,产品货源充足
6.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7.一些人激烈的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罗斯福被这些人激烈抨击的原因是( )
A. 罗斯福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 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的过程很缓慢
C. 罗斯福把重点放在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方面
D. 罗斯福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危机
8、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恢复工业生产 B.缓解就业压力 C.兴办公共工程 D.推广科技成果
9.1929—1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 )
A.战后市场持续萎缩 B.盲目扩大生产与销售间矛盾日益尖锐
C.股票投机破坏金融秩序 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0.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范围是 ( )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美国 C.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D.整个世界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者最根本的相似之处是(  )
A. 都是在战后经济困难时推行的 B. 都把对工业的调整作为中心措施
C. 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 都采取了国家强制干预经济的方式
1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说明( )
A.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B. 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 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D. 经济危机将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13.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经济危机 B. 维持利润 C. 刺激再生产 D. 避免盲目竞争
1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是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15.李庆余在指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岁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
①在美国遭到普遍抵制 ②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③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④采用了资产阶级立法手段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6.193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提出下列施政主张,说明他准备( )
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通过扩军备战促进经济复苏
C.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发展 D.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17.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这反映了,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都(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D.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
18、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即“新政”特点)表现为 (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 )
A、改革美国政治制度 B、兴建公共工程C、对付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D、用行政干预经济
20、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 C、规定工作时数 D、调整工业
21、罗斯福的新政在美国推行,产生的影响中没有( )
A、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B、消除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B、彻底实行资本主义企业国有化
C、消除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D、消除经济危机
二、非选择题
23.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罗斯福)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请谈谈理由。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材料一中“合众国人民的愿望”是什么?罗斯福面对当时形势表现了什么态度?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进行谈判,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由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二战后,这种干预经济的方式在西方国家普遍得到加强。
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答案
1-5AAABC 6-10CDBBA 11-15DABCC 16-20CCBCB 21-22BA
23、林肯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24.(1)愿望:摆脱经济危机。态度:坚定信念,积极应对危机。
(2)内容:以工代赈;工人有权与资方谈判;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3)影响: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西方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